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晋二十一州
userphoto

2024.04.27 江西

关注

扬州

扬州也是上古九州之一,《禹贡》中描述:“淮海之地”。《周礼》中描述为:“东南曰扬州。”《春秋元命包》也有:“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的描述。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部的时候,扬州也是其中之一。到了西晋时期,扬州也是一个大州,下辖十八个郡,县一百七十三,户三十一万一千四百。

会稽郡无疑是扬州诸郡中设置较早的一个,秦朝三十六郡中就有了会稽郡的身影。但到了西晋时期,会稽郡的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仅剩下十个县,分别是山阴、上虞、余姚、句章、鄞、鄮、始宁、剡、永兴和诸暨,户三万。

淮南郡的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秦朝,其前身为九江郡。到了汉代变成不是淮南国就是九江郡,东汉末年袁术占据此地后改叫淮南郡,曹魏时期虽然也曾在此设立淮南国,但最后还是改其为淮南郡。西晋时期,淮南郡下辖十六个县,分别是寿春、成德、下蔡、义城、西曲阳、平阿、历阳、全椒、阜陵、钟离、合肥、逡遒、阴陵、当涂、东城和乌江,户三万三千四百。

丹阳郡设置于汉代,但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为了开发和加强治理江南地区,秦分会稽郡西部地区设鄣郡。到了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改鄣郡为丹阳郡。到了西晋年间,丹阳郡下辖十一个县,分别是建邺、秣陵、江宁、丹阳、于湖、芜湖、永世、溧阳、江乘、句容和湖熟,户五万一千五百。

庐江郡设置于汉代,到了西晋时期下辖十个县,阳泉、灊、皖、寻阳、居巢、临湖、襄安、龙舒、六故、六国,户四千二百。

豫章郡设置于楚汉时期,到了西晋时期下辖十六个县,分别是南昌、海昏、新淦、建城、望蔡、永修、建昌、吴平、豫章、彭泽、艾、康乐、丰城、新吴、宜丰和钟陵,户三万五千。

吴郡于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拆分原会稽郡的钱塘江以西部分所设置。下辖十一个县,分别是吴、嘉兴、海盐、盐官、钱唐、富阳、桐庐、建德、寿昌、海庐和娄,户二万五千。

由于扬州大部分在三国时期属于东吴,所以不少郡设置于东吴时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拆分豫章郡设置庐陵郡。到了西晋时期,下辖十个县,分别是西昌、高昌、石阳、巴丘、南野、东昌、遂兴、吉阳、兴平和阳丰,户一万二千二百。

新安郡,到了孙权统治时期,扬州的行政区划进一步调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消灭了当地反抗自己的山越、水越等势力后,孙权拆分丹阳郡设置新都郡。到了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完成统一的西晋将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下辖六个县,分别是始新、遂安、黝、歙、海宁和黎阳,户五千。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时,孙权又拆分豫章郡设置鄱阳郡。到了西晋时期,下辖八个县,广晋、鄱阳、乐安、余汗、鄡阳、历陵、葛阳和晋兴,户六千一百。

到了孙亮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时,豫章郡再次被拆分,临川郡设置。西晋时期下辖十个县,分别是临汝、西丰、南城、东兴、南丰、永成、宜黄、安浦、西宁和新建,户八千五百。

同一时期被拆分的还有会稽郡,会稽东部被分出设置临海郡。西晋时期下辖八个县,分别是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松阳、安固和横阳,户一万八千。

孙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会稽郡再次被拆分设置了建安郡,西晋时期下辖有七个县,分别是建安、吴兴、东平、建阳、将乐、邵武、延平,户四千三百。

孙皓即位后,扬州行政区划的变革仍在继续。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拆分吴、丹阳两郡设置吴兴郡。西晋时期,下辖十个县,分别是乌程、临安、余杭、武康、东迁、于潜、故鄣、安吉、原乡和长城,户二万四千。

同年,东吴又拆分会稽郡设置东阳郡,到了西晋时期,下辖九个县,长山、永康、乌伤、吴宁、太末、信安、丰安、定阳和遂昌,户一万二千。

次年孙皓又拆分豫章、庐陵、长沙设置安成郡,分庐陵立庐陵南部都尉,至此东吴的扬州下辖丹阳、吴、会稽、吴兴、新都、东阳、临海、建安、豫章、鄱阳、临川、安成、庐陵南部十四郡。而庐江、九江之地,自合肥之北至寿春都属于当时的曹魏乃至西晋。

西晋统一后,司马炎继续对扬州做出调整,除了上述配图的几个州,安成郡被划归荆州。

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司马炎拆分出丹阳郡的宣城、宛陵、陵阳、安吴、泾、广德、宁国、怀安、石城、临城、春谷十一县设置了宣城郡,户二万三千五百。

在东吴时期,曾在会稽无锡以西为屯田,设置典农校尉。到了太康二年,司马炎下令设置毗陵郡。下辖七个县,分别是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毗陵、既阳和无锡,户一万二千。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司马炎又拆分建安郡设置晋安郡,下辖八个县,分别是原丰、新罗、宛平、同安、候官、罗江、晋安和温麻,户四千三百。

同年,改庐陵南部为南康郡,下辖五个县,分别是赣、雩都、平固、南康和揭阳,户一千四百。

到了晋惠帝元康元年,考虑到一些边远地区难以治理,于是分割扬州的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以及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共计十郡设置江州。永兴元年,又分庐江的寻阳、武昌的柴桑二县置寻阳郡,属于江州,又分淮南的乌江、历阳二县设置历阳郡。之后为了表彰周玘讨伐石冰的功劳,分割吴兴的阳羡和长城县之北乡置义乡、国山、临津并阳羡四县,又分丹阳的永世置平陵及永世,共六个县,立义兴郡,属于扬州。为了避讳东海王世子司马毗改毗陵郡为晋陵郡。晋怀帝时期,又把豫章的彭泽县划归寻阳郡。等司马邺即位了,为了避讳将建邺改为建康。再之后就是东晋的事了。

交州

这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越之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五十万秦军分五路,占领岭南地区,并设置南海、桂林、象这三个郡。秦末汉初一度为南越国的领土,到了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2年),西汉平定南越国,在原南越国地方设交趾刺史部,下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儋耳、珠崖九郡。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张津担任刺史,土燮担任交趾太守,共表立为州,至此交趾刺史部始称交州。东吴时期,交州被一分为二,另设置广州。到了西晋时期,交州下辖七个郡,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

合浦郡,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划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西晋时期下辖六个县,分别是合浦、南平、荡昌、徐闻、毒质、珠官,户二千。

交趾郡同样设置于西汉平定南越国之后,西晋时期下辖十四个县,分别是龙编、苟漏、望海、羸娄、西于、武宁、硃鸢、曲易、交兴、北带、稽徐、安定、南定和海平,户一万二千。

九真郡也是平定南越国后设置的九个郡之一,西晋时期下辖七个县,胥浦、移风、津梧、建初、常乐、扶乐和松原,户三千。

日南郡也是九郡之一,东吴时期一度废除了日南郡,并入九德郡,西晋时期重新设立,下辖五个县,象林、卢容、朱吾、西卷和比景,户六百。

新昌郡原本叫新兴郡,设置于东吴时期,孙皓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东吴交州刺史陶璜先是击败晋军,收复交州,不久之后发兵讨伐扶严夷,以其地置武平、新兴二郡。西晋统一后改叫新昌郡,下辖六个县,分别是麋泠、嘉宁、吴定、封山、临西和西道,户三千。

武平郡的历史和新昌郡一样,西晋时期下辖七个县,分别是武宁、武兴、进山、根宁、安武、扶安和封溪,户五千。

九德郡于东吴天纪二年(公元278年),分九真郡设置。西晋时期下辖八个县分别是九德、咸驩、南陵、阳遂、扶苓、曲胥、浦阳和都洨,无户。

广州

出现的州,在此之前属于交趾的一部分。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将交州分拆为交州、广州两部分 ,这是广州第一次以行政区划出现,随后又被废除。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复分交州置广州到了西晋灭亡东吴后,又把荆州的始安、始兴、临贺三郡划归广州。所以西晋广州下辖十个郡,县六十八,户四万三千一百二十。

南海郡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平定岭南之地后设置的三个郡。西晋时期下辖六个县,分别是番禺、四会、增城、博罗、龙川和平夷,户九千五百。

郁林郡的前身是秦始皇设置的三郡之一的桂林郡,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改名为郁林郡。西晋时期下辖九个县,分别是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和安广,户六千。

苍梧郡是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后设置的九郡之一。西晋时期下辖十二个县,分别是广信、端溪、高要、建陵、新宁、猛陵、鄣平、农城、元谿、临允、都罗和武城,户七千七百。

高凉郡的设置要追溯到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孙权为加强对高凉地区的管理,设立了高凉郡。西晋时期下辖三个县,分别是安宁、高凉和思平,户二千。

高凉郡设置后,东吴又设立了高兴郡。西晋时期下辖五个县,分别是广化、海安、化平、黄阳和西平,户一千二百。司马炎后期,该郡被撤销。

临贺郡于孙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是在拆分苍梧郡的基础上设置的。西晋时期下辖六个县,分别是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和富川,户二千五百。

始安郡设置于孙皓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是在拆分零陵郡南部都尉设置了始安郡。西晋时期下辖七个县,分别是始安、始阳、平乐、荔浦、常安、熙平和永丰,户六千。

和始安郡一样,始兴郡也于孙皓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拆分桂阳郡南部都尉设置。西晋时期下辖七个县,分别是曲江、桂阳、始兴、含洭、浈阳、中宿和阳山,户五千。

桂林郡,这个桂林郡不是秦朝的桂林郡,而是在孙皓凤凰三年(公元274年)拆分郁林郡所设置的。西晋时期下辖八个县,分别是潭中、武丰、粟平、羊平、龙刚、夹阳、武城和军腾,户二千。

宁浦郡最早于东吴时期分郁林郡设置,西晋时期下辖五个县,分别是宁浦、连道、吴安、昌平和平山,户一千二百二十。


豫州

上古九州之一,也是汉武帝十三个州刺史部之一。到了西晋时期,豫州也是西晋二十一州之一,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下辖郡国十个。那么让我们仔细来看看西晋豫州的这些郡国。

首先就是颍川郡,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郡,秦始皇灭韩国后,在此设立了颍川郡。西晋时颍川郡下辖九个县,分别是治所、汉献帝时期的首都许昌,以荀彧等荀氏为代表的颍阴,钟繇、钟会的故乡长社,东晋四大姓庾氏的故地鄢陵,以及临颍、郾、邵陵、新汲和长平。

作为八王之乱率先登场的汝南王司马亮,他的封国汝南国也在豫州境内,下辖十五个县,包括治所新息、南安阳、安成、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上蔡、平舆、灈阳、定颍、南顿、汝阳、吴房、西平。司马亮死后汝南国却一直延续着,直到东晋灭亡。

司马亮的弟弟司马肜的封国梁国也在豫州境内,梁王爵位也延续到了东晋。梁国下辖十二县,分别是睢阳、蒙、虞、下邑、宁陵、谷熟、陈、项、长平、阳夏、武平、苦东,治所睢阳。

和这两个封国一样历史悠久的还有谯国,初代谯王是司马逊,司马懿之弟司马进的儿子。谯国也在西晋豫州境内,下辖谯、城父、酂、山桑、龙亢、蕲、铚七县,治所谯县。谯县有许多历史名人,你知道几个呢?

和这几个藩国相比,沛国就时间短得多了,永嘉之乱(公元311年)时就国绝了,第一代沛王为司马孚第九子司马景。沛国下辖九县,分别是相、沛、丰、竺邑、符离、杼秋、汶、虹萧九县,治所相县。

西晋豫州境内,还有一个藩国鲁国,它不是司马家族子弟的封国,而是西晋开国元勋贾充的封国,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贾充被封为鲁郡公,贾充正是贾南风的父亲。鲁国下辖七个县,分别是鲁、汶阳、卞、邹、番、薛和公丘,治所为鲁县。

除了颍川和五大藩国,西晋豫州还有四个郡,分别是安丰郡、弋阳郡、襄城郡和汝阴郡。

其中弋阳郡是曹魏时期设置的郡,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分汝南、江夏两郡地置弋阳郡,治所弋阳县,下辖辖弋阳、期思、轪和西阳四县,隶豫州。到了西晋时期除了上述四县,还增加了西陵、蕲春和邾三县,共计七县。

安丰郡同样是曹魏时期设立的,到西晋时期下辖五个县,安风、雩娄、安丰、蓼和松滋,治所在安风。

相比之下襄城郡就历史短暂些,它是在泰始二年(公元266年)设置的,下辖七个县,分别是治所襄城、郏、父城、舞阳、定陵、昆阳和繁昌。

汝阴郡最早是在曹魏时期设置的,后来被废除。但在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又被设置,下辖八个县,分别是汝阴、慎、原鹿、固始、鲖阳、新蔡、宋和褒信,治所是汝阴。

事实上到晋惠帝时期,豫州的行政区划又有所变动,从汝阴分出新蔡郡,从梁国分出陈郡,从汝南分出南顿。

冀州

和豫州一样,冀州也是上古九州之一,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部时,冀州也在其中。到了西晋时,冀州下辖郡国十三个,州治信都。比较特殊的是,最早这十三个全是封国,那让我们看看到底是哪十三个?这几个郡国下面又有哪些县?

首先我们来讲讲赵国,赵国是个很常见的封国,西晋的赵王就是耳熟能详的司马懿幼子司马伦,他的事迹已经说过很多了,这里就不再过多阐述。赵国治所子县,除此以外还有元氏、平棘、高邑、中丘、柏人、平乡、邬和下曲阳。司马伦倒台后,赵国被除国。

西晋八王之乱另一当事人,河间王司马颙的封国也在冀州,事实上司马颙最早不是河间王,最早的河间王是司马孚的孙子司马洪,司马洪去世后其子司马威继承河间王之位,只不过在咸宁三年(公元277年)那波大调整后,司马颙才成为河间王。此后河间国下辖六个县,分别是治所乐城、武垣、鄚、易城、中水、成平。和赵国不同,司马颙死后,河间王的爵位延续了下去,直至东晋末年。

勃海国最早是司马孚第三子司马辅的封国,司马辅被改封太原王后变成了勃海郡。下辖十个县,分别是南皮、东光、浮阳、饶安、高城、重合、东安陵、修、广川、阜城,治所南皮。

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原本的河间王司马威被改封为章武王,事实上章武国早在泰始元年就已设置。下辖四个县,分别是东平舒、文安、章武、束州,治所东平舒。

安平国是司马孚的封国,下面有八个县,分别是,信都、下博、武邑、武遂、观津、扶柳 、广宗和经,治所是信都。

常山国是司马孚第八子司马衡的封国,司马衡死后没有子嗣,由侄子司马殷继承爵位,但司马殷死后也没子嗣,常山国国除,变成常山郡。常山郡下辖八个县,除了治所真定外,其余七个为、石邑、井陉、上曲阳、蒲吾、南行唐、灵寿、九门。

中山国最早是司马懿六弟司马进之子司马睦的封国,其后由原济南王司马耽改封为中山王,司马耽是司马懿五弟司马恂之孙,初代济南王司马遂之子。中山国下辖八个县,分别是卢奴、魏昌、新市、安喜、蒲阴、望都、唐和北平,治所是卢奴。

高阳国是司马孚第七子司马珪的封国,只有四个县,除了治所博陆外,还有高阳、北新城和蠡吾。

平原国是司马懿之子司马干的封国,下辖九个县,分别是平原、高唐、茌平、博平、聊城、安德、西平昌、般和鬲,治所平原。

清河国是司马炎十三子司马遐的封国,下辖五个县,分别是清河、东武城、绎幕、贝丘和灵,治所清河。

钜鹿是西晋开国名臣裴秀的封国,下辖两个县,除了治所黾陶还有钜鹿。

乐陵国是西晋开国名臣石苞的封国,汉置。下辖五个县,厌次、阳信、漯沃、新乐和乐陵治所厌次。

博陵国(郡)是引鲜卑入晋的王浚的封国,其最早是追赠给王浚之父王沈的。总共有四个县,分别是治所安平、饶阳、南深泽和安国。

幽州

西晋时期的幽州下辖郡国七个,共三十四个县。

首先是范阳国,在汉代这里叫涿郡。曹丕即位后将其更名为范阳郡。西晋建立后,在这里设置了藩国范阳国。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封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第三子司马绥为范阳王,八王之乱中表现活跃的范阳王司马虓就是司马绥的儿子。范阳国下辖八个县,涿、良乡、方城、长乡、遒、故安、范阳、容城,治所涿县。

幽州的另一个封国是燕国,这是司马昭第七子,司马炎之弟司马机的封国。下辖十个县,分别是,蓟、安次、昌平、军都、广阳、潞、安乐、泉州、雍奴,狐奴,治所是蓟县。

西晋的北平郡只有四个县,除了治所徐无,剩余三个是土垠、俊靡和无终。

上谷郡是个历史非常悠久的郡,西晋时期上谷郡只有两个县,分别是治所沮阳和居庸。

上谷郡在西晋年间管辖范围变小和广宁郡郡的设置有关。广宁郡以前属于上谷,司马炎太康年间设置郡,下辖三个县下洛、和涿鹿,治所下洛。

幽州其实很多郡是在秦朝时期就设置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还有代郡和辽西郡。代郡下辖四个县,分别是治所代、广昌、平舒和当城。

辽西郡也大不到哪去,下面也只有三个县,治所阳乐,其余两个为肥如何海阳。

平州

和之前几个州不太一样,平州的历史比较短,原本它是幽州的一部分,公孙度占据辽东后,自称为平州牧。曹魏平定辽东后,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治所在襄平,但不久之后又重新并入幽州。到了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十月,司马炎再次分出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个,户口一万八千一百。

并州

并州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地理概念,其成为行政区划也是在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部的时候。但在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被并入冀州,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复置,仍治晋阳。到西晋建立时,并州继续存在,下辖六个郡国,县四十五。

徐州

徐州是上古九州之一,汉武帝西汉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西晋时期的徐州下辖七个郡国,县六十一,户八万一千二十一。

彭城国是西汉时代的楚国,汉宣帝地节年间,楚王刘延寿谋反,楚国除为彭城郡。随后楚国又多次复置,到了东汉明帝时期,楚王刘英谋反,楚国被除国为楚郡,汉和帝时期又以楚郡设置彭城国,到了曹魏年间也设有彭城国。西晋时期的彭城国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子,司马权的封国,始封于西晋建立时期。西晋时期彭城国下辖七个县,分别是彭城、留、广戚、傅阳、武原、吕和梧,户四千一百二十一。

下邳国成为藩国最早于东汉年间,魏晋也都有下邳国,西晋的下邳国是西晋建立后的第一批封国之一,受封者是司马孚第五子司马晃。下邳国下辖七个县,分别是下邳、凌、良城、睢陵、夏丘、取虑和僮,户七千五百。

琅邪国最早是秦三十六郡之一的琅邪郡,汉、三国、晋时期都有琅邪国。西晋琅邪国最早是司马伦的封国,到了咸宁三年(公元277年)改封司马懿的另一个儿子东莞王司马伷为琅邪王,这是晋朝最重要的一个藩国了,因为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就曾是琅邪王。琅邪国下辖九个县,分别是开阳、临沂、阳都、缯、即丘、华、费、东安和蒙阴,户二万九千五百。

临淮郡最早设置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取消临淮郡,设置下邳国。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分下邳国在淮河南岸的县置临淮郡,下辖盱眙、东阳、高山、赘其、潘旌、高邮、淮陵、司吾、下相和徐这十个县,户一万。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临其孙司马臧为临淮王。

东莞郡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东莞市,西晋的东莞郡设置于司马炎太康年间,下辖八个县,分别是东莞、朱虚、营陵、安丘、盖、临朐、剧和广,户一万。

东海郡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始于西汉年间,到西晋时期,东海郡下辖十二个下,分别是郯、祝其、朐、襄贲、利城、 赣榆、厚丘、兰陵、承、昌虑、合乡和戚,户一万一千一百。

广陵郡始置于西汉年间,西晋时期广陵郡下辖八个县,分别是淮阴、射阳、舆、海陵、广陵、盐渎、淮浦和江都,户八千八百。

此后徐州的郡县还是有所变化的,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以青州城阳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晋惠帝元康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分临淮置淮陵郡,以堂邑置堂邑郡。

青州

青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是上古九州之一,也是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到了西晋时期,青州下辖郡国六个,县三十七,户五万三千。

宁州

在西晋之前宁州并不是单独的行政区划,而是属于益州的一部分。直到司马炎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司马炎认为益州土地面积还是过于广大,于是拆分益州的建宁郡、兴古郡、云南郡,永昌郡,把这四个郡组成宁州,统县四十五,户八万三千。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西晋时云南郡下辖九个郡,分别是云平、云南、梇栋、青蛉、姑复、邪龙、榆、遂久和永宁,治所云南县,户九千二百。

兴古郡设置时间和云南郡一致,西晋时期下辖是一个县,分别是,律高、句町、宛温、漏卧、毋掇、贲古、滕休、 镡封、汉兴、进乘和都篖,户六千二百。

建宁郡的前身是益州郡,设置于汉武帝时期,同样是在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时改叫建宁郡。西晋时期下辖十七个县,分别是,味、昆泽,存駬、新定、谈槁、母单、同濑、漏江、牧麻、谷昌、连然、秦臧、双柏、俞元、修云、泠丘和滇池,户二万九千。

永昌郡设置于东汉永平年间。西晋时期下辖八各县,分别是不韦、永寿、比苏、雍乡、南涪、巂唐、哀牢和博南,户三万八千。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司马炎又废宁州入益州,并设立南夷校尉。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重新设置宁州,又分建宁以西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二年(公元308你),改益州郡为晋宁,又分牂柯立平夷、夜郎二郡,但随着李特建立成国,宁州和西晋再无关。

益州

益州最早开始成为行政区域始于汉武帝设置十三刺史部的时候,而让益州真正名声远播的恐怕当属三国了,毕竟蜀汉的统治范围就是益州了。但西晋的益州和蜀汉的益州统辖范围已经大不一样了,曹魏灭蜀后先是分出益州一部分设置了梁州,到了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又分益州设置宁州。所以西晋的益州下辖八个郡,县四十四,户十四万九千三百。

益州的核心当然是蜀郡了,这个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老郡,此时下辖六个县,分别是成都、广都、繁、江原、临邛和郫,户五万。当然了蜀郡也曾是成都王司马颖的封国,司马炎当初以蜀郡、广汉、犍为、汶山四郡十万户组成了一个超级藩国给自己这个极为受宠的儿子,并易蜀郡太守号为成都内史。

犍为郡于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设置。西晋时下辖五个县,分别是武阳、南安、僰道、资中和牛鞞,户一万。

汶山郡设置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晋时下辖八个县,汶山、升迁、都安、广阳、兴乐、平康、蚕陵和广柔,户一万六千。

和汶山郡同一时期设置的越巂郡,在西晋时下辖五个县,分别是会无、邛都、卑水、定苲和台登,户五万三千四百。

牂柯郡和汶山郡、越巂郡一样,都是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的。西晋时的八个县是,万寿、且兰、谈指、夜郎、毋敛、并渠、鄨和平夷,户一千二百。

汉嘉郡于刘备称帝后改蜀郡属国所设置。西晋时下辖四个县,汉嘉、徙阳、严道和旄牛,户一万三千。

江阳郡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设置。西晋时下辖三个县,分别是江阳、符和汉安,户三千一百。

朱提郡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西晋时下辖五个县,朱提、南广、汉阳、南秦和堂狼,户二千六百。

晋惠帝年间,李特在成都建立成国,益州全部陷落,此后也是辗转于各方之手。

梁州

梁州历史可谓悠久,上古九州中就有梁州,但西汉设置十三刺史部的时候,并没有梁州,而是在传统梁州之地上设置了益州。梁州正式成为行政区域名,已经是在曹魏曹奂景元四年(263年)的时候了,也就是蜀汉灭亡的那一年。曹魏将蜀汉的益州一分为二,八个郡仍归益州,另外八个则成了梁州。西晋建立后,梁州依旧是下辖八个郡,县四十四,户七万六千三百。治所则是屡有变化,曹魏时期在沔阳县,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移治南郑县,之后也是不断迁移。

首先来看梁州的核心区域汉中郡,这也是秦三十六郡之一,三国时期耳熟能详的一个郡。到了西晋时期,汉中下辖八个县,户一万五千。分别是南郑、蒲池、褒中、沔阳、成固、西乡、黄金和兴道。

同为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巴郡在西晋时期只有四个县了,分别是江州、垫江、临江和枳,户三千三百。

广汉郡于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蜀郡和巴郡的一部分设置,西晋时期只剩下了三个县,广汉、德阳和五城,户五千一百。

巴东郡于汉献帝初平六年(公元195年),由当时的益州牧刘璋分巴郡设置,当时叫固陵郡,建安六年(公元201)更名巴东郡。西晋时期下辖三个县,鱼复、朐?和南浦,户六千五百。

和巴东郡一同被设置的是巴西郡,西晋时期巴西郡下辖九个县,分别是阆中、西充国、苍溪、岐惬、南充国、汉昌、宕渠、 安汉和平州,户一万二千。

由于蜀汉在蜀中经营多年,所以很多郡的设置和他们有关。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拆分广汉郡设置梓潼郡,西晋时期下辖八个县,分别是梓潼、涪城、武连、黄安、汉德、晋寿、剑阁和白水,户一万二百。

涪陵郡最早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由刘璋分巴郡设置巴东属国,随后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西晋时期下辖五个县,汉复、涪陵、汉平、汉葭、万宁,户四千二百。

相比之下新都郡历史短了许多,司马炎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广汉郡置新都郡。下辖四个县,雒、什方、绵竹、新都,户二万四千五百。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司马炎封子司马该为新都王,以新都郡为新都国。但是到了太康四年(公元285年),司马该去世,由于无子而国除,复为郡。

到了太康六年(公元285年)九月,罢新都郡并广汉郡。晋惠帝时期又拆分巴西置宕渠郡,统宕渠、汉昌,宣汉三县,并以新城、魏兴、上庸合四郡以属梁州,随后梁州大部分被成汉所占据。

秦州

和平州一样,秦州也是曹魏、西晋时期设置的新州,其本是雍州的一部分,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分陇右设置秦州,刺史领护羌校尉,但没过多久就被废除。司马炎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的金城郡、梁州的阴平郡,重新设置秦州,镇冀城。到了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又撤销秦州,重新并入雍州。然而仅过了四年,到了太康七年(公元286年)又重新设置秦州,镇上邽。相比之前,这次的秦州少了金城郡,只有六个郡,县二十四,户三万二千一百。

陇西郡(国),秦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时期曾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次子司马泰的封国,西晋建立后司马泰被封为陇西王,但他实际并未到过封国,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被改封为高密王。西晋时陇西郡只有四个县,分别是襄武、狄道、临洮和首阳,共三千户。

南安郡设置于汉代。西晋时下辖三个县,分别是獂道、新兴、中陶,户四千三百。

天水郡可能是很多人较为熟悉的,其最早建郡于汉武帝时期,东汉明帝时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直到曹魏时期才重新命名为天水郡,治冀县。西晋时期移治上邽县,领上邽、始昌、新阳、显新、成纪、冀县(后废),户八千五百。

略阳郡本名广魏郡,西晋泰始年间改名为略阳郡。下辖临渭、平襄、略阳和清水四县,户九千三百二十。

武都郡设置于汉代,西晋时期下辖下辩、河池、沮、武都、故道五县,户三千。

西晋的阴平郡下辖阴平和平广两县,户三千。

兖州

兖州的历史很悠久,据说在夏代就有了,但真正作为行政区划是汉武帝时期的事了。到了西晋时,兖州下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国、济阴郡、任城国、高平国,八郡国。治所廪丘(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东)。

濮阳国,最早是东郡一部分。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司马炎第九子司马允受封为濮阳王,所以划出东郡四县作为濮阳国。此后司马衷的孙子司马臧也曾由皇太孙被司马伦废为濮阳王。濮阳国下面只有四个县,分别是濮阳、廪丘、鄄城和白马,治所濮阳。

陈留国是西晋藩国中比较特别的,他是曹奂禅位后的封国,治所小黄。下辖十个县,除了小黄,还有浚仪、封丘、酸枣、济阳、长垣、雍丘、 尉氏、襄邑、外黄九县。

任城国,曹魏时期的任城郡。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司马炎改封司马懿七弟司马通长子司马陵为任城王。任城国共两世,司马陵之后其子司马济为末代任城王。下辖三个县,分别是治所任城、樊县和亢夫。

东平国,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封司马孚之孙、司马望第四子司马楙为东平王。下辖七个县,分别是、寿张、范县、无盐、富城、东平陆、刚平,治所须昌。

高平国,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封车骑将军陈骞为高平公,治所昌邑,下辖七县,昌邑、巨野、方舆、金乡、湖陆、高平、 南平阳。陈骞是曹魏司徒陈矫之子,才干出众是西晋建国功勋,所以他的封国比一些诸侯王还大。

济北国,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封荀勖为济北郡公。下辖五个县,分别是治所庐县、临邑、东阿、谷城和蛇丘。

兖州的两个郡分别是济阴郡和泰山郡。济阴郡在汉朝就已经设置,到西晋时下辖九县,分别是定陶、乘氏、句阳、离狐、宛句、己氏、成武、单父、城阳。治所定陶。

泰山郡也是汉代就有的,西晋时它是兖州下辖县最多的,共十一县,分别是治所奉高、博县、赢县、南武城、梁父、山茌、新泰、南武阳、莱芜、东牟、钜平。

凉州

早在西周时期,凉州属于周代雍州之地,周王室东迁以后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其后匈奴占领河西。直到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两次率军西征,进攻河西,将匈奴彻底赶出河西,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其后在此设置十三州刺史部的凉州,治所姑臧。之后行政区划有所变化,到西晋时期,下辖八个郡,县四十六,户三万七百。

首先来看武威郡,武威郡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河西四郡之一,治所姑臧,下辖七个县,户五千九百。七个县分别是,姑臧、宣威、揖次、仓松、显美、骊靬和番禾。

张掖郡也是河西四郡之一,下辖三个县,户三千七百。治所永平,另外两个县是临泽和屋兰。

同样是河西四郡的酒泉郡是这四个郡中设郡最早的,到了西晋时期,酒泉郡下辖九个县,户四千四百。治所是福禄,其余八个县是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玉门和沙头。

我们耳熟能详的敦煌郡也是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西晋时期下辖十二个县,户六千三百。十二个县分别是昌蒲、敦煌、龙勒、阳关、效谷、广至、宜禾、宜安、深泉、伊吾、新乡和乾齐。

金城郡也是设置于西汉时期。西晋时期下辖五个县,户二千。分别是治所榆中、允街、金城、白土和浩亹。

西平郡设置时间也是汉代,西晋时统县四,户四千,分别是西都、临羌、长宁和安夷。

西郡也设置于汉代。西晋时下辖五个县,户一千九百。分别是日勒、删丹、仙提、万岁和兰池。

凉州历史最短的是西海郡,该郡最早属于张掖,汉献帝时期武威太守张雅请置。该郡只有一个县,为居延,户二千五百。

事实上晋惠帝时期,曾分敦煌郡的宜禾、伊吾、宜安、深泉、广至等五县,以及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等到张轨入主河西后,行政区划又有变化。

雍州

雍州是《禹贡》中记载的上古九州之一,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部时,雍州也在其中。此后雍州的行政区划一直在变化,到了西晋时期,在长安周边又设置雍州,州治长安,下辖七个郡国,县三十九。

雍州的核心区域无疑是京兆郡,毕竟长安就在这里,京兆郡是汉代三辅之一的京兆尹,曹魏年间改为京兆郡,西晋时期被沿用。西晋时期,京兆郡下辖九个县,户四万。九个县分别是长安、杜陵、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新丰、阴般、郑,治所也是长安。

冯翊郡最早也是汉代三辅之一的左冯翊,曹魏时代改为冯翊郡。西晋时期下辖八个县,户七千七百。治所临晋(司马炎时代改名大荔),其余七县为下邽、重泉、频阳、粟邑、莲芍、郃阳、夏阳。

汉代三辅的最后一个是右扶风,同样是在曹魏年间改为扶风郡。西晋建立后,扶风郡成了扶风国,是司马亮最早的封地,晋惠帝即位后,改扶风国为秦国。扶风国(郡)下辖六个县,户二万三千。六个县分别是池阳、郿、雍、汧、陈仓和美阳。

始平郡是在司马炎泰始二年(公元266年)设置的。咸宁三年(公元277年)正月,司马炎又封自己的儿子司马裕为始平王,始平郡变成始平国,下辖五个县,户一万八千。治所槐里,其余五个县为始平、武功、鄠和蒯城。

安定郡是在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的,当时共有十二个县。到了西晋时期,下辖七个县,户五千五百。治所临泾,其余六个县为朝那、乌氏、都卢、鹑觚、阴密和西川。

北地郡是秦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时下辖两个县,户二千六百。两个县分别是泥阳和富平。

新平郡设置于汉代,下辖两个县,户二千七百。两个县为漆和汾邑。

荆州

荆州初治襄阳,后治江陵。统郡国二十二。《晋志》:惠帝元康初,分桂阳、武昌、安成三郡及扬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七郡为江州。怀帝永嘉初,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共九郡置湘州。咸和四年,复并入荆州。义熙八年,复置。十三年,仍并入荆州,而江州如故。《通释》:咸和四年,陶侃尝移荆州镇巴陵。建始初,仍镇江陵。太元二年,移镇上明,后仍还江陵,其江州初治豫章,后移武昌。建元中,寄治半洲。咸安末,移镇寻阳。上明,今荆州府松滋县西一里有故城。半洲,在今九江府西九十里


  江夏郡汉郡。领安陆等县七。安陆,今德安府治。《晋志》:惠帝分江夏立竟陵郡,治竟陵县。今承天府沔阳州景陵县西有竟陵故城。初属江州,后还荆州

  南郡汉郡。领江陵等县十二。江陵,即州治也。《晋志》:惠帝时,蜀乱,分南郡侨立成都国,领华容等县四。华容,今荆州府监利县东五里有故城。建兴中,复并入南郡。又安帝时,析置武宁郡,领乐乡等县,今承天府荆门州北八十里乐乡城是。又析置长宁郡,领长宁等县,今荆门州西南有长宁废县。刘宋改曰永宁


  襄阳郡魏置。领宜城等县八。宜城,今襄阳府属县。又咸和初,分置义成郡,领义成等县。义成,今襄阳府城县也

  南阳国秦郡。领宛县等县十四。宛,即秦以来郡治。《晋志》:惠帝分南阳立新野郡,领新野等县。新野,今南阳府邓州属县

  顺阳郡本魏所置南乡郡。晋太康中,改曰顺阳,领ガ县等县八。ガ,今襄阳府光化县东有故ガ城

  义阳郡本魏置,后废。太康中复置,领新野等县十二。新野,见上。惠帝时,义阳郡移治义阳县,今信阳州南义阳故城是也。又分置随郡,领随县等县,今德安府随州也

  新城郡魏置。领房陵等县四。房陵,即魏郡治


  魏兴郡魏置。领晋兴等县六。晋兴,今兴安州东有晋兴故城

  上庸郡亦魏置。领上庸等县六。上庸,即魏旧治也。晋惠帝时,分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属梁州。又南渡后,谓魏兴、新城、上庸、襄阳、义成、竟陵、江夏为沔中七郡云

  建平郡本吴置,治秭归。晋灭蜀,亦置郡,治巫县。太康初,以吴置郡并入,领巫县等县八。巫,即今夔州府巫山县,见前

  宜都郡吴置。领夷陵等县三。夷陵,即吴郡治

  南平郡本吴所置南郡。吴得江陵,移南郡治公安。晋平吴,南郡复治江陵,而改故南郡为南平郡,领作唐等县三。作唐,今岳州府澧州安乡县东北有故城。元康以后,南平仍治江安,即公安也

  武陵郡汉郡。领临沅等县十五。临沅,今常德府治武陵县是

  天门郡吴置。领零阳等县五。零阳,即吴郡治

  长沙郡汉郡。领临湘等县十。临湘,即汉长沙国都也。沈约曰:元康九年,分长沙置建昌郡,领巴陵等县四。宋元嘉十六年为巴陵郡。巴陵,今岳州府附郭县

  衡阳郡吴置。领湘乡等县九。湘乡,即吴旧治

  湘东郡吴置。领酃县等县七。酃,即吴旧治

  零陵郡汉郡。领泉陵等县十一。泉陵,今永州府治零陵县是。《晋志》:穆帝时,分零陵立营阳郡,领营道等县。营阳,亦孙吴旧郡也



  邵陵郡吴置。领邵陵等县六。邵陵,亦孙吴旧郡治

  桂阳郡汉郡。领郴县等县六。郴,即汉郡治

  武昌郡吴置。领武昌等县七。武昌,即吴故都也

  安成郡吴置。领平都等县七。平都,亦吴故郡治。《晋志》:吴属扬州,晋改属荆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第一人口大县:人口超120万,倾城倾国李夫人出生于此
云南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曾被称为“小云南”!
明清时期云南的省城在“云南”
河南省一个县,被山东省6个县“三面包围”!
青州与临淄,谁才是古青州?
献县历史沿革及名称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