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名小考
 县是界于省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县级行政区划数共有2862个,其中县1636个,先后由县改成县级市的有374个,市辖县级区(过去有的也是县)的有852个。
  我国县名的内涵很丰富,考察县名可学到很多历史地理知识。据笔者小考,县名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种:
  
  1.因自然地貌而得名
  因山得名。有的以山名作县名,如河北省的平山县,山西省的五台县,辽宁省的黑山县、盘山县,黑龙江省的克山县,江苏省的铜山县,浙江省的象山县,安徽省的潜山县,陕西省的太白县等:有的以在山的某一位置而为县名,如陕西省华山之北有华阴县(已改市),  山西省的山阴县等。
  因河得名。有的县即是河名,如河北的青龙县,湖南省的泸溪县,海南省的昌江县等;有的在某条河的上游就称为“X源”县,如吉林省的辽源县,广东省的河源县,甘肃省的渭源县等;有的在河边则被称为“临X县”、“X滨县”,如江苏省的临沭县,陕西省的临潼县,河南省的淮滨县;广东省西部有条阳江,该省县名中就有阳江县、阳东县、阳西县、阳春县。
  因湖得名。有的湖名即县名,如江苏省的洪泽县,安徽省的巢县(已改市),江西省的波阳县,山东省的东平县,湖北省的洪湖县(已改市)等。
  因海得名。如辽宁省的长海县,江苏省的东海县,浙江省的海宁县,福建省的龙海县,山东省的海阳县,广东省澄海县等。
  
  2.因物而得名
  安徽省灵璧县因盛产“灵璧磬石”而得名。该县?0多座山中均产奇石,石质有声悦、形奇、色丽、纹美、质坚等特色,居全国四大奇石之首。现各地的奇石展览中均少不了灵璧石。
  山西省灵石县是因为在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北巡挖河开道,获一巨石(现考证为铁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
  “灵石”,并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灵石县。这块硕石现仍立于灵石县城公园内。辽宁的岫岩县也因石得名。岫即山中之石,岫岩玉是我国著名的玉石之一,历史悠久,河北满城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金缕玉衣就是由岫岩玉加工而成的;岫岩玉储量有300多万吨,居全国之冠,最大的一块玉石有60000吨重。鞍山的岫玉大佛己成为吉尼斯世界之最。岫岩县现被称为“中国玉都”。
  
  3.因人物典故而得名
  以重要革命历史人物命名的县。如为纪念红军重要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李子洲而设的陕西省志丹县、子长县、子洲县;为纪念八路军重要领导人左权而设的山西省左权县;为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而设的吉林省靖宇县、黑龙江省尚志县(己改市);为纪念著名抗日根据地领导人黄骅而设立的河北省黄骅县(已改市)。
  湖北省孝感县,在汉代出了大孝子董永并“感动了天上的仙女”,孝感因此得名,虽然这里古代和近代都出了很多名人,但“天仙配”这件事还是最有影响的。
  湖北省还有个秭归县,在汉代出了个美女王昭君远嫁到匈奴,当地人很想念这位远方的闺女,盼她能归来,秭归县因此得名。虽然昭君的出生地现划归兴山县,秭归县现重点宣传的是“屈原故里”,但县名的内涵是不可改变的。
  河北省元氏县名源于春秋时期周初分封诸候,赵国公子元封于此,元氏县由此而得名。该省的献县也因曾是汉代的献王封地而得名。全国类似的县名还有不少。
  山西省闻喜县,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时属河东郡。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北征匈奴至此,闻南粤大捷,始改县名为闻喜。
  山西省介休县因春秋晋国介子推不肯言禄,携母隐居在绵山上,后晋文公焚林求贤,介子推与其母抱树而死。为纪念这位古人,置介休县,现己改市,附近的绵山有介子推遗迹,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有的县名看似与历史名人有关,实际没什么关系。如  湖南省江华县,负责审判“四人帮”的最高法院院长也叫江华,而且就是这个县的人,但并不是先有人名后有县名,而是人为不忘记家乡而将县名做人名,在1936年由黄春圃改名为江华的(这个做法不宜效仿)。再如湖北咸丰县,好像与清朝的咸丰皇帝有联系,但实际上咸丰县是1735年置县,而咸丰帝是1851年登基的,两者差了100多年,说皇帝沾了县名的光倒还有点像。再如陕西省的紫阳县,与历史人物就更无联系了。
  
  4.  因境内有某一历史古迹而得县名
   湖南省的炎陵县内有炎帝神农氏的陵墓,陕西省黄陵县有轩辕黄帝的陵墓。
  陕西的乾县也因陵得名。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唐高宗取葬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兴元元年(784年)升奉天为赤县,由京都直辖。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以奉天县置乾州。尔后屡有更迭,到民国2年(1913年)改乾州为乾县。但安徽省的南陵县、山东省的乐陵县、河南省的宁陵县、湖北省的江陵县、陕西省的高陵县与陵墓都没有联系。
  山东省的禹城县(已改市)因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据说是大禹治水时曾在此筑丘,以观察水势。县内现还有丘山遗迹、禹王亭、禹王雕像等。县城里的禹王雕像总高20米,基座四周纪念大禹治水的石刻碑文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情节,向人们展示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
  山东省的桓台县是因为战国时期齐桓公在这里搭了一个高大的马戏台而得名
  有的县古时候就是一个小国的名称。如河北省的魏县,安徽省的桐城县、舒城县,河南省的邓县,陕西省的户县,在春秋以前都是小国的名字。
  有的县名是古汉字,来源已很难考证。如河北省的蠡县,安徽的黟县、歙县、亳县(已改市)等。
  
  5.体现统治者意志的县名
  在我国历史上县一级行政区划大约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的,  以后历代统治者从管理国家的需要,陆续设置了一些县,在给县起名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为体现统治、安抚的意思,县名中往往带有镇、抚、绥、怀、定一类字样。如黑龙江省的抚远县、绥化县,贵州省的镇远县,江西省的定南县,安徽省的怀远县等。二是起一些比较吉利的名字,如安、昌、顺、平、宜、宁、德、和一类字样,这类名字的县约占到全部县名的1/3左右。
  安徽省六安县(已改市)是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的,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比较吉利的字用的多了,以致全国有不少县名出现“倒置”的有趣现象,如:北京市有昌平县(已改区),四川省有平昌县;山西省有平顺县,河北省有顺平县;江西省有乐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平乐县; 河北省有安平县,青海省有平安县;辽宁省有安东县(已改丹东市),湖南省有东安县;广东省有兴宁县,湖南省有宁兴县;河北省有宁晋县,云南省有晋宁县;山西省有宁武县,江西省有武宁县;山西省有乡宁县,湖南省有宁乡县;内蒙古自治区有化德县,福建省有德化县;山西省有保德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德保县;湖北省有保康县,河北省有康保县;河北省有高阳县,山西省有阳高县:山东省有阳信县,河南省有信阳县;浙江省有一个海宁县,还有一个宁海县;山东省有一个成武县,还有一个武城县。读音一样,字面上有点差别。
     
  6.有的县名还是一个省简称
  河北省简称冀,省内也有冀县;
  江西省简称赣,省内也有赣县。
  山西省简称晋,但晋县在河北省;
  辽宁省简称辽,但辽县(已改左权县)在山西省;
  吉林省简称吉,但吉县在山西省:
  陕西省简称陕,但陕县在河南省;
  青海省简称青,但青县在河北省;
  贵州省简称贵,但贵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肃省简称陇(也称甘),但陇县在陕西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县名就是历史与文明的重要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古代地名
秦代政区区划古今对照
中国的战争:秦帝国时代——秦始皇统一后对政治与经济的建设(二)
郡名
中国现存的复姓及分布
三国疆域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