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盘点古诗文中的山西地名 看看你家附近有哪些 】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巍巍太行山,滔滔黄河水造就了像太行山大峡谷、壶口瀑布这样与众不同的自然美景,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记录了华夏文明的深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壮美。在这些景美、人更美的地方,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觅古诗句中所描绘的山西美景吧,看看你家附近有哪些?
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簿(官名,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隶),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便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诗中提到的“更上一层楼”,这个“楼”,就是位于山西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黄河岸畔的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是黄河流域远近闻名的古代楼阁。
晋祠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节选
这首“忆旧游”是李白写寄给好友元演的,诗中详细叙述了李白与好友元演四番聚散的经过。节选的片段正是李白在太原时,受到元演父子的热情款待、相偕游览晋祠的情景,“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更点明了晋祠水的清澈。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而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阳古城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李白《太原早秋》
标题中的“太原”指晋阳古城,这首诗描写的是晋阳古城早秋时候的场景。晋阳古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古城营村附近,始建于公元前497年,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公元979年毁于战火。晋阳古城自创建以来,曾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晋阳古城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的面貌。遗址出土的石刻造像为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提供了资料。
五台山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幸,飞动摧霹雳。
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
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这首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年在长安所作,是对许先生诵读诗歌场景的描绘。“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是指许先生曾在五台山客居学佛,学成善业曾出游北山石壁玄中寺。
大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苏试40岁时所写,当时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官名,各州长官)。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他希望皇帝能够信任他,就像汉文帝信任冯唐,能够派遣他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
词中的“云中”即指今天的大同、内蒙古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大同,面临诸多强悍游牧民族的侵扰,为抵御外敌,因而修筑长城、屯军堡、城堡、栈道等多种军事设施,这些军事设施遗留到今日更是成为大同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雁门关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这首寄赠友人的词,是陆游在成都的时候写的。
北宋时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陆游因坚持抗金主张,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但他始终不改初衷,这首词即是写他在梦中仍然念念不忘抗金大业。雁门关在今代县西北,燕门山古称勾注山,群峰挺拔、地势险要,北依燕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燕门古塞就在峻拔的燕门山脊,与宁武关、偏头关并称“三关”。
现在的雁门关是明代重修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普救寺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端正好》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
并州(太原)
对西山摇落,又匹马、过并州。
恨秋雁年年,长空淡淡,事往情留。白头。
几回南北,竟何人、谈笑得封侯。
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
严城笳鼓动高秋,万灶拥貔貅。
觉全晋山河,风声习气,未减风流。
风流。故家人物,慨中宵、拊枕忆同游。
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元好问《木兰花慢》
词中的“并州”即指太原,全词从太原之秋写起,抒发了词人理想未酬,功名未就的感慨,但笔墨中仍掩不住一腔救国热情。虽然元人入主,但他认为全晋山河并未有衰亡之气,依然是“未减风流”,他甚至梦中都要“锦带吴钩”,为国杀敌。这正是故乡热土任侠尚义的豪气熏染所致。他的词的确为金末的山西增色不少。
茅津渡
峡束春涛万丈深,唤船人立石岩阴。
棹声起乃连山应,旗影修扬隔水临。
宿雨乍收山积翠,夕阳倒射浪浮金。
南来北去人空老,浩浩东流无古今。
——王翰《茅津晚渡》
这首诗写的是我省平陆县茅津渡傍晚时分的景色——仲夏到秋末时,日落方向与河道走向近乎平行,晚霞红似火,水天共一色,形成“茅津晚霞”迷人景色,是平陆古八景之一。
茅津渡历史上曾名陕津渡、茅城渡、会兴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花费300亿元、耗费8年时间,重新打造的太原古城
自驾山西最佳路线|2018最潮的旅行方式!
自古兵家必争的山西军事要地
一关分南北 千年话雁门
山西太原阿育王塔(隋宋明·国保)
晋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