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各国极具特色的南极科考站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规模的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南极这片土地上共有53个科考站。以下是几处极具特色的南极科考站。

 

    伊丽莎白公主站(比利时)   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是南极建筑中的精致花朵:小巧、美丽、高效、只在夏季开放。它是南极冰盖上第一座零碳设施,采用一套复杂的能量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它的52千瓦太阳能发电组和54千瓦风力发电组。站内每件设备每个电源出口都被排号,根据优先程度供电。换句话说,想给你的iPod插上电源也要先经过主电脑的许可。

 


 
05.法国、意大利站--康科迪亚站

    康科迪亚站(法国、意大利)   康科迪亚站是少数几个全年都有人居住的南极内陆考察站之一。这个考察站为在极端条件下长期居住而设计。其鼓状的外形能让热效率最大化。欧洲航天局(ESA)设计的废水处理系统可让生活废水循环使用。航天局对康科迪亚考察站的兴趣不止于废水处理:由于南极这种隔绝、封闭、拥挤的生活环境类似太空飞船,ESA正在研究这种长期枯燥的生活对15名冬季居民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04.英国站--哈利VI

  哈利VI(英国)  研究者在这座考察站连续工作了54年,创造了宝贵的科学记录。人造臭氧层空洞就是最先在在这里被发现的。跟踪大气层的状况需要稳定的观察地点,但在南极要保持原地不动非常困难,因为布伦特冰架每年要移动半英里,好像一条输送带把科学家往冰海方向拖动。旧站位移太多后被抛弃。新站更像一辆巨型野营车:当冰架移动后,这些安装有滑雪轮胎的小工作站可以被拖回原位。

    


 
03.德国站--诺伊迈尔Ⅲ

 诺伊迈尔Ⅲ(德国)   所有最新设计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高高的支架上,远离地面,以免被冬季厚厚的积雪掩埋。德国站的设计尤其完美。总重2500吨的诺伊迈尔Ⅲ由16条腿支撑,每条腿内都安装有电脑控制的液压千斤顶,可以根据下面冰层移动不断调节,防止结构变形。它们还能在积雪太厚时把整个建筑抬高:工程师成对地收起腿,再把雪扫到下面。这一切完全不会影响到考察站内的运作,科学家们只会感觉到轻微震动。

 


 
02.南非站--萨纳伊

   萨纳伊Ⅳ(南非)  南非国家南极考察队研究站于1997年竣工,是新一代考察站中最老的。但它的位置优势弥补了技术上的缺陷。这个考察站建在海拔800英尺的冰原岛峰(露出地面的岩层)上。岛峰下面的空间像个大漩涡将雪吸进去,防止峰顶的考察站被积雪掩埋。此外,萨纳伊位于内陆,距海约100英里,又建在坚固的岩石上,使之成为进行敏感的地震学和GPS研究的理想地点。

   



 
06.美国站--阿蒙森-斯科特站

 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国)  美国站是南极内陆最大的考察站。可以容纳150名科学家和后勤人员。阿蒙森-斯科特站花了12个夏天才建成,预计可以使用许多年。所有建筑材料都用LC-130大力神飞机运送。考察站形状像一个机翼,由36根“高跷”支撑,距离地面10英尺,风在考察站底下加速,可以防止雪的堆积。当雪堆积得太厚,液压千斤顶可以再把建筑抬高两层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家的南极科考站最漂亮?(组图)
【南极站】盘点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站各具特色
【新提醒】各国南极科考站:世界尽头的那些“外星”建筑
南极洲科学考察拍摄的高清图集
麦克默多站
人类是如何发现南极的?偌大的南极大陆为何不是任何国家的领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