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城墙

城门

   宋、元时期,府(路、州)城的城门,亦因袭杨吴、南唐旧址,计陆门五座,水门三座。陆门中城西有二门:北称西门,南称龙光门。城之东、南、北三面各设一门。

   《景定建康志》卷二〇《城阙志一》载:“由尊贤坊东出曰东门,由镇淮桥南出曰南门,由武卫桥西出曰西门,由清化市而北曰北门,由武定桥溯秦淮而东曰上水门,由饮虹桥沿秦淮而西出折柳亭前曰下水门,由斗门桥西出曰龙光门,由崇道桥西出曰栅寨门。”

   南门是府城正门,这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乙酉日高宗欲上建康南门检阅军队,后因大雪作罢一事可以得到证明。1980年12月,在今镇淮桥南、中华门第四道瓮城门北的城门通道下1.6米处,曾经发现用宋砖侧砌的路面,残长6.1米,有可能就是当时出入南门的路面。

   三座水门中,栅寨门是古运渎一支出城通道,上、下水门则是秦淮河进出府城的重要通道。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当金军渡江南侵之际,曾发生留守建康的将领杜充欲从水门弃城出逃的闹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详载其事:是年十一月丙寅日,“杜充军溃.欲乘舟出奔,方开水门,士民争门不能出。充使人谕之曰:‘相公欲迎敌金人耳。’众皆呼曰:‘我亦往迎敌。’竞不能行而止”。

 

白下门 即东门,宋、元两代均称白下门。简称,“白门”。

   《清波杂志》卷三“景阳台”条载:周煇居建康.曾至白下门外齐安院寻古探幽。

   《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一《祠祀志·社稷》“上元县社坛”条亦载:坛“旧在白下门外尉司东”。

   

龙光门 又称“龙西门”、“水西门”。

   《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上龙光门所在位五上即标称“龙西门”。《景定建康志》卷一六《疆域志二·坊里》载:广济坊“在广济仓南,近水西门”,卷二一《城阙志二·堂馆》载:横江馆“在水西门内,赏心亭侧”。

   元代仍称“水西门”。《至正金陵新志》卷一《地理图考·集庆路治图考》载:社稷风雷雨师坛“旧在水西门绣春园西”,卷一一《祠祀志·祠庙》载:惠泽龙王庙“在水西门里,大军仓东”。

   水西门,门名沿用至今。

     

西门 又称大西门。

   明代陈沂《金陵古今图考·元集庆路图考》云:“西门曰大西。”

     

玄武门 又称元武门,即北门。

《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北门旁即标称“元武门”。出北门,沿城墙、城壕东行是当时观赏金陵风景的最佳路线之一。宋人记之曰:“自金陵月堂谒蒋帝祠,初出北门。始辨色。行平野中,时暮春,人家桃李未谢,西望城壁壕水,或绝或流。多、白鹭,迤逦近山,风物天秀,如行锦绣图画中。”

   

栅寨门 又称“铁窗子”。

《至正金陵新志》卷一《地理图考·旧建康府城形势图考》注云:“栅寨门在城西门近南,凿城立栅.通古运渎,不详其始,复五闸以泄城内水,入于江,俗呼为栅寨门.今呼铁窗子是也。”“铁窗子”得名,疑与栅寨门下有铁水窗有关。四库全书本《至正金陵新志》卷一又记此门“俗呼济秦门”。

南宋后期,栅寨门年久失修。景定元年(1260),马光祖曾对栅寨门进行大修。重修后的栅寨门,门外置瓮城,门上建硬楼七间。前壁有闪门六扇,皆以铁包裹。又有“两屋山、武台各一座。屋下车轴、车颊一座.绞棒一尺二条,车窗麻索四条”。临水有券门一座,门高一丈五尺,宽一丈四尺,门深三丈三尺,券门两侧墙面包砌砖石,计四丈二尺,其下有石脚石面及铁水窗两扇。铁水窗前后有拦草椿木,两侧作雁翅状,高六尺五寸,长三丈。城内南北有登城慢道,长五丈五尺。在门前接近壕岸的地方,还有木栅及护险墙各一道,长四丈五尺。

栅寨门之外其他城门的形制,虽无具体文字记载,但《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却为考察各城门面貌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材料。此图显示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外侧皆有一重瓮城,为横长方形。惟南门因是正门,瓮城门面南,直对主城城门和御街。东门、北门瓮城皆“屈曲开门”,可避免攻城时敌人长驱直入城内,从而构成曲折迂回的形势。其中东门瓮城门开在南墙上,北门瓮城门开在西墙,而西门瓮城则未标门向。值得注意的是,此图个别瓮城门向与同卷《历代城郭互见之图》互相矛盾,如后图北门瓮城门开在东墙,西门瓮城门则清晰标明是直开正对主城城门。何者为是,需要进一步探讨。

除上水门、下水门、栅寨门外,《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中各城门之上皆绘有门楼。栅寨门外既未见绘瓮城,其上亦未绘门楼,可能此图绘于景定元年(1260)马光祖改创栅寨门之前。城门洞之形状,从图示看,各水门及瓮城门洞似皆为拱形券门,而各陆门之主城门似均为“过梁式”木构门洞,门洞形状为梯形。

与城门相关的建筑,有白下亭及四城门接官亭。各城门附近,设有税亭、备用之廊屋等附属建筑。

 

白下亭 即东门外驿亭。

志载:王安石宅在今半山园,有诗曰:“东门白下亭,摧甓蔓寒葩。”


四城门接官亭在府城四陆门外驿道旁,供往来官员人等憩息。

   成淳元年(1265),马光祖将较陋狭的旧亭改扩一新,“丹雘烂然,过者瞩目”。东为迎晖亭.旧名建阳亭,出东门必经此亭,逾数步即为白下亭。有亭三间,进深二丈二尺,面阔四丈四尺,其左侧有临水屋宇七间,右侧有吏舍五间;西为致爽亭,出门数里即为龙湾,有亭三间,进深各二丈,面阔一丈,前亦有泊水屋三间,进深、面阔均一丈四尺,左为关吏舍,右为二神祠;南为来薰亭,在古长干道旁,旧有两亭,后就其中一亭旧址重建;北为拱极亭,门对幕府山,有亭三间,进深各二丈,面阔四丈,还有屋舍15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保定的城墙和城门(附录25图)​
在老照片中搜寻济南老城门
小西门,大西门,关于乌鲁木齐门这些你不一定知道!
老保定的那些事儿(9)保定府城六个门与“靴子城”
【晋中行】平遥古城墙
【干货】汉中城垣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