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相入胜

这个周末,来到国家图书馆看了一个偶然发现的精彩展。

而且一早在图书馆大门下空旷的台阶上,先就邂逅了一只漂亮温顺的鸽子。

鸽子是通灵性、重感情的吉祥动物,此时此地能够有这个偶遇,心情大好。应该是这次观展的一个惊喜三维插序吧。

喜欢的书籍插图总会牢牢地印在心里,不易忘却。还记得《十日谈》《但丁 神曲》《鲁滨孙飘流记》《傲慢与偏见》《基督山恩仇记》《大卫.考坡菲》《呼啸山庄》《约翰.克利斯朵夫》《普希金》……书中的插画,意境延展绝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这些世界名作相得益彰。正是这样的插画在目,让阅读和文学好像更加摇曳多姿,使阅读生活也更加饱满、丰盈和愉悦了。

今天到是通过这个展览让我走进了中国书籍插图世界,一个美妙、神秘的精彩新世界。

前言

清人叶德辉《书林清话》言: ‘古人以图、书笄称,凡有书必有图。 书籍插图不仅能补文字未尽之意,更有无可替代的独立价值。北宋郑樵曾云:“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

插图雏形,滥觞于先秦简帛图画。隋唐佛教隆兴,雕版佛画随之而起。宋元刊书空前繁荣,插图运用渐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明代高潮迭起、达于鼎盛,建安、金陵、徽州、武林四大流派争奇斗艳,雕绘名手前后辈出,彩色套印技艺日趋纯熟。发展至清,插图普及烂漫,而宫廷殿版尤臻极致。

古人惯以“纂图”“全像”“绘像” “绣像”“出相”等指称书中所附插图,且多采用木刻雕版印刷,故插图史几乎构成了版画史。其以线造型的表现方式,继承并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十六国)鸠摩罗什译唐懿宗咸通九年( 868)王珍刻本中华再造善本

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雕版印刷品,经卷原藏甘肃敦煌藏经洞,后被英国人斯坦因盗至英国。全卷由卷首画、经文与施刻人题铭三部分组成。卷首画刊名“祗树给孤独园”,表现了释迦牟尼在舍南城祗树给孤独园说法的场景。释迦牟尼身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长老须菩提面佛而跪,双手合十虔诚问法。构图疏密有致,线条柔中见刚,可见早在唐代雕版印刷技术已经相当娴熟。

【插图滥觞】

在我国古代最初的书籍,如简牍、帛书中,除了文字,有些也有图画,可看作是古代书籍插图的雏形。东汉造纸术发明后,纸张逐渐成为最流行的书写载体,书籍走向写本时代。敦煌遗书涵盖从五世纪到十一世纪间的古代文献,其中有许多手绘插图的写本。

“太一祝”图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图帛画 (西汉)

【隋唐发轫】

隋唐之际,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后被广泛运用并不断完善。唐、五代的雕版艺术,主要是雕版佛画、文学书籍及民间用书的插图。从现存该时期的印刷品来看,大多与佛画佛经有关, 包括单幅佛画、 经卷扉页画、经卷插图。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 五代刻本

【宋元繁荣】

宋代,政府重视编印图书,图书业空前兴旺,出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等著名的刻书中心。由于战事不断,宋亡后刻书业随之衰落,至元重新恢复,特别是产生了套色印刷技术,是为一大突破。书籍插图进一步发展,举凡儒家经典、医书、历史地理图书、考古图谱、科技图书、兵书、日用百科图书、戏曲小说等多附有插图。

东家杂记 宋刻递修本

天竺灵鉴 南宋嘉定刻本

【明清鼎盛】

明代市民文学,特别是戏曲和小说的发达,为书籍插图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舞台。书籍插图艺术达到鼎盛,远远超过宋元而进入黄金时代,建安派、金陵派、武林派、新安派,各种流派争奇斗艳。十竹斋木版水印的出现,套色刊本彩色插图兴起,在版画史和书籍插图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入清以后,政府大量编纂图书,规模与质量大大超过前朝,官方刻书兴盛。清前期官刻多在宫廷内府,武英殿是清而的御用出版机构,其刻印的书籍被称为“殿版”,是清朝最著名的官刻,插图刻画与套印技术超越前人,规模宏大,精细工整。后各省陆续设官书局,如扬州书局、金陵书局、广雅书局等,刻书甚多。

左:张深之先生正本西厢绘本

明崇祯刻本

右:钦定西清古鉴

清《四库全书》本

御制耕织图四十六幅

(清)清圣祖撰文(清)焦秉贞绘图

(清)朱圭刻 清刻本

《耕织图》原为南宋画家楼瑞所绘,颇受历代帝王推崇,大量绘制复刻,甚至传至日本、朝鲜等地。清代画家焦秉贞奉旨依楼璿《耕织图》重绘,含耕图23幅,织图23幅,画面内容稍有调整。康熙皇帝亲自撰序,并为每图题诗,体现出帝王对于国家农事的关心与重视。

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提高,宋元以来所刊实用图书附图甚富。中医典籍是最早应用于雕版印刷的图书门类之一,医书、农书、历书、技术书、兵书等实用图书,以图相辅,面向大众,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对人们的生产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鬳斋考工记解

《考工记》为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此《鬳斋考工记解》是宋代理学家林希逸(号鬳斋)著,鬳(yàn)是书内收精美器物版画近七十幅,同时林希逸以《三礼图》中有关《考工记》内容,采摭附入,以图解经。此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通志堂刊本。

今所见《考工记》系为补《周礼》缺失部分。《周礼》原名《周官》,由讲一般统治之《天官》、征税与土地分割之《地官》、教育、社会与宗教制度之《春官》、用兵之道之《夏官》、司法之《秋官》与人口、疆域和农事之《冬官》六篇组成。西汉(公元前 206 – 公元 8 年)时,最后一篇佚失,取《考工记》补入。《考工记》内容涉及手工业 20 余种不同工种的设计规范及制造工艺。林氏此《考工记解》比起汉儒更推崇新儒学,古籍中未有对古器制度的详细介绍,即使有也古奥难懂,所以为使注释浅显易懂,又加入了《三礼图》中有关《考工记》的部分,方便初学者。

新定三礼图 (宋)聂崇义集注宋淳熙儿二年(1175 )镇江府学刻公文纸印本中华再造善本

分冕服图、后服图、冠冕图、宫室图、投壶图、射侯图、弓矢图、旌旗图、玉瑞图、祭玉图、匏爵图、鼎俎图、尊彝图、丧服图、袭敛图、丧器图等十六门,共含插图五百余幅,是研究中国古代仪礼的重要典籍。

宋朝距今最远1055年,最近740年了。那个年代自然没有照相机,更没有智能手机。但古人对植物的观察欲以插图画像作为记录。更有趣的是,在考察植物谱录的产生背景时,我们可以发现植物谱录几乎没有与本草学发生关联,它与谱牒学到是有密切相关。同时也不难看出宋代这些著作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六朝时期的南方异物志(方物志)的影响。

西方的本草学后来发展成博物学,植物学。甚至明朝的本草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终究没有发展成今天作为科学的植物学。(明万历6年(1578)李时珍完成了总共52卷的《本草纲目》,并于万历18年(1590)出版共记载了1892药物,可谓集本草之大成。)很多人都感叹,明朝是最有机会走向今天的科学文明时代(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直到400多年后的林奈的出现(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享年70岁,卡尔·冯·林奈日耳曼族,瑞典生物学家,出生于瑞典斯莫兰。动植物双名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的创立者。)

梅花喜神谱_卷 (宋)宋伯仁清刻本

宋人称画像、写像为喜神,此谱即为梅花画谱。

共“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八个阶段,绘出不同姿态的梅花百幅。每幅皆附标题,比拟梅花的生长形态,并配五言绝句一首。

比如下图的,梅花喜神谱·大蕊八枝:

曳颈吟松梢,何异扬州鹤。

胡为鹤未成,苦被玄裳错。

宋代诗人(河北人)宋伯仁,还有一首挺有趣的:

“茅屋三间槿作篱,

白头婆子葺冬衣。

儿童饱饭黄昏后,

短笛横吹唤不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达雄:中国古籍的插图
中国古代的三类刻书业
古代的三种刻书业
【书楼】北宋皇城:雕版始荣,藏庋大丰(上)
明代发达的雕版印刷与公众阅读
中国珍贵古籍善本精美书影赏析(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