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纪十七(二)--唐朝劲舞
userphoto

2019.09.01

关注
 
 对舞
  1.《秦王破阵乐》
          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武舞,作者唐太宗。
        太宗为秦王之时,四处征战,在破刘武周之后,民间有音乐艺人奏《秦王破阵乐》庆贺,当时只有音乐,还没有舞蹈,太宗很喜欢这首乐曲,即位后,把该曲带入宫中,命乐师进行修善,并叫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徵等制歌辞、舞图,派乐工习练。
         舞者一百二十八人,全部披甲持戟,跟在战场打仗一样,铠甲上用银进行装饰,光彩夺目。雷大鼓,再以激扬的胡乐(少数民族音乐)伴奏,队伍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总共变化三次,每次换成四种阵势,舞者持戟来往疾呼击刺,重现昔日征战场面,声振百里,动荡山谷。观者无不热血沸腾,扼腕站立,仿佛就要冲锋陷阵一样。将军们个个神情慷慨激昂,不由自主捧起酒杯敬皇上,高喊万岁,而前来进贡朝贺的各国、部落使者,竟忍不住跟着舞蹈的节奏在庭上相率起舞。
        今已失传。
       
                                (敦煌壁画-初唐舞曲)

2.《功成庆善乐》
        又名《九功舞》、《庆善乐》,是唐代最著名的文舞,作者唐太宗。
        唐太宗诞生于庆善宫,贞观六年(公元631年),太宗回到庆善宫,在渭水之滨宴请群臣,并赏赐乡亲邻里。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太宗不由得感慨万千,遂赋诗十韵,命乐师配上管弦之乐,制成《功成庆善乐》。
        舞者六十四人,皆童子,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进蹈安徐,演奏时人们随着乐曲舞动长袖、踢腿曳屣,用来象征文德昌盛的景象。
       李世民曾写过两首关于庆善宫的诗,每首五行,刚好十韵,可能就是《功成庆善乐》的歌辞。
一.幸武功庆善宫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lq。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二.重幸武功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今已失传。
3.《上元乐》
        又名《上元舞》,唐代最著名的雅乐(古代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作者唐高宗。
        古代每逢重要节日或重要事情发生,都要祭祀天地、先祖,并演奏舞曲。由于《庆善乐》音调过于柔和,没有杀气,起不到降神驱邪的效果,《破阵乐》虽然杀气重,但其韵律又不适合雅乐的要求。因此唐高宗专门制作了这首《上元乐》为帝王朝驾、祭祀天地时的专用舞曲。
        舞者百八十人,每人穿着画有五彩云朵的衣裳,象征天地正气。共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篇章,乐曲凝练威严,舞蹈缓慢庄重,每次重大的祭祀活动都奏这首舞曲。
        今已失传。
4.《大定乐》
         又名《一戎大定乐》,作者唐高宗。
        在发兵征讨高丽前夕,军队在洛城门外开阔处练兵,唐高帝登上洛阳城门观望,看到将士们精神抖擞,威武雄壮,队伍的阵型千变万化,气势恢宏,唐高宗很感动,便命乐师按演习阵型做《一戎大定乐》。
        舞者百四十人,身披五彩甲,持槊而舞,并齐声高呼“八弦同轨乐。”象征平定高丽后天下也随之大定。
        今已失传。
   
                               (敦煌壁画—初唐舞曲)
5.《神宫大乐》
        唐代阵容最强大的舞曲,作者武则天。
        长寿二年正月(公元693年),明堂(又名万象神宫)建成后的第五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的大堂主持了祭祀仪式,并宴请大臣,为了增添节日气氛,命乐师按她的要求制作《神宫大乐》舞于神宫之庭,舞者九百人,有气吞山河之势。
       关于万象神宫(即明堂)在上面篇章有详述,其大殿宽阔雄伟。
       今已失传。
 6.《圣寿乐》
        作者武则天。
         舞者百四十人,戴金黄色的帽子,身穿五色画衣。舞者按乐曲节奏变化,共有十六种变化,队伍每次变化就排成一个字,这十六个字是“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象征着武则天寿比南山,洪福齐天。
 7.《光圣乐》
         作者唐玄宗。
         舞者八十人,戴鸟冠,著五彩画衣,舞曲集合了《上元乐》和《圣寿乐》的优点,以歌王业所兴。 
 8.《霓裳羽衣曲》
        唐代最浪漫的舞曲,作者一说是唐玄宗,二说是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敬献的乐典。
        据传唐玄宗有次梦游月宫,在美仑美奂的广寒宫中,看到嫦娥在翩翩起舞,乐曲优美动听,玄宗暗自便记下乐章,梦醒后凭记忆作《霓裳羽衣曲》。
         另,《旧唐书》有记载: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
          前者说法浪漫,人们容易接受,所以流传最广,但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来源。
          舞者皆美人,著霓裳羽衣,冰肤玉骨,随乐曲摆袂展袖,飘飘渺渺,有凌云飞天之姿。唐玄宗常和杨贵妃花前月下听这靡磨之音,狎昵言欢。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长诗歌描绘其舞曲的精妙飘逸。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    霓裳序初亦复如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许飞琼、萼绿华,皆女仙也。]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霓裳曲凡十二遍而终。]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予自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云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云。]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钱唐诗云。]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其母抱之,霏微若 烟雾散空。]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娟、态,苏妓之名。]
             今已失传。
9.《倾杯乐曲》
               
                                    (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代最著名的舞马曲,作者唐玄宗。
         李隆基酷爱音乐,精通多种乐器演奏,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时常有胡人献良马于朝,唐玄宗闲来无事就训练这些马跳舞,制作《倾杯乐曲》,在重大节日上进行表演。
         舞者一百匹马,皆装饰华美,“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另有训马师数人立于旁。群马排成方阵,奋首鼓尾,闻歌起舞,做各种祝贺的动作。有时舞马还会跃上三层高的板床上旋转如飞,有时由壮士把榻举起,让马舞于榻上。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倾杯乐曲》只是个传说,对舞马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直到1970年10月,在西安何家村挖掘到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世人才相信确有其事,并叹为观止。
        唐玄宗时的丞相张说与唐代诗人薛曜分别关于舞马曲的诗篇,记述了《倾杯乐曲》的场景。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
张说
  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试听紫骝歌乐府,
  何如騄骥舞华冈。连鶱势出鱼龙变,躞蹀骄生鸟兽行。
  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徐行拜两膝,
  繁骄不进踏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不因兹白人间有,
  定是飞黄天上来。影弄日华相照耀,喷含云色且裴徊。
  莫言阙下桃花舞,别有河中兰叶开。 
舞马曲     薛曜
星精龙种竞腾骧,双眼黄金紫艳光。一朝逢遇升平代,
伏皂衔图事帝王。我皇盛德苞六宇,俗泰时和虞石拊。
昔闻九代有馀名,今日百兽先来舞。钩陈周卫俨旌旄,
钟鎛陶匏声殷地。承云嘈囋骇日灵,调露铿鈜动天驷。
奔尘飞箭若麟螭,蹑景追风忽见知。咀衔拉铁并权奇,
被服雕章何陆离。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彩络带金羁。
随歌鼓而电惊,逐丸剑而飙驰。态聚足甫还急,骄凝骤不移。
光敌白日下,气拥绿烟垂。婉转盘跚殊未已,
悬空步骤红尘起。惊凫翔鹭不堪俦,矫凤回鸾那足拟。
蘅垂桂裛香氛氲,长鸣汗血尽浮云。不辞辛苦来东道,
只为箫韶朝夕闻。阊阖间,玉台侧,承恩煦兮生光色。
鸾锵锵,车翼翼,备国容兮为戎饰。充云翘兮天子庭,
荷日用兮情无极。吉良乘兮一千岁,神是得兮天地期。
大易占云南山寿,走参走覃共乐圣明时。
        今已失传。
10.《云韶乐》
         作者唐文宗。
         唐文宗喜欢听雅乐大曲,命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乐》。
        《云韶乐》有玉磬四虡,琴、瑟、筑、箫、篪、籥、跋膝、笙、竽皆一,登歌四人,分立堂上下,童子五人,绣衣执金莲花以导,舞者三百人,阶下设锦筵,遇内宴乃奏。谓大臣曰:“笙磬同音,沈吟忘味,不图为乐至于斯也。”自是臣下功高者,辄赐之。乐成,改法曲为仙韶曲。
      今已失传。
      唐初还有两首很有名的舞曲,名《安乐》、《太平乐》,场面亦是非常壮观,因为是周、隋遗音,即非唐代原创。

          秋,七月,丁未朔,诏以三年正月有事于岱宗。

          八月,丙子,车驾还京师,幸旧宅,留七月;壬午,还蓬莱宫。

         丁亥,以司列太常伯刘祥道兼右相,大司宪窦德玄为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

        冬,十月,庚辰,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言:“臣伏覩dǔ所存戍兵,疲羸者多,勇健者少,衣服贫敝,唯思西归,无心展効。臣问以"往在海西,见百姓人人应募,争欲从军,或请自办衣粮,谓之“义征”,何为今日士卒如此?"咸言:"今日官府与曩时不同,人心亦殊。曩时东西征役,身没王事,并蒙敕使吊祭,追赠官爵,或以死者官爵回授子弟,凡渡辽海者,皆赐勋一转。自显庆五年以来,征人屡经渡海,官不记录,其死者亦无人谁何。州县每发百姓为兵,其壮而富者,行钱参逐,皆亡匿得免;贫者身虽老弱,被发卽行。顷者破百济及平壤苦战,当是时将帅号令,许以勋赏,无所不至;及达西岸,惟闻枷锁推禁,夺赐破勋,州县追呼,无以自存,公私困弊,不可悉言。以是昨发海西之日已有逃亡自残者,非独至海外而然也。又,本因征役勋级以为荣宠;而比年出征,皆使勋官挽引,劳苦与白丁无殊,百姓不愿从军,率皆由此。"臣又问:"曩日士卒留镇五年,尚得支济,今尔等始经一年,何为如此单露?"咸言:"初发家日,惟令备一年资装;今已二年,未有还期。"臣检校军士所留衣,今冬仅可充事,来秋以往,全无准拟。陛下留兵海外,欲殄灭高丽。百济、高丽,旧相党援,倭人虽远,亦共为影响,若无镇兵,还成一国。今旣资戍守,又置屯田,所藉士卒同心同德,而众有此议,何望成功!自非有所更张,厚加慰劳,明赏重罚以吉士心,若止如今日以前处置,恐师众疲老,立效无日。逆耳之事,或无人为陛下尽言,故臣披露肝胆,昧死奏陈。”(军事实力衰退一句话,官僚腐败

        上深纳其言,遣右威卫将军刘仁愿将兵渡海以代旧镇之兵,仍敕仁轨俱还。仁轨谓仁愿曰:“国家悬军海外,欲以经略高丽,其事非易。今收获未毕,而军吏与士卒一时代去,军将又归;夷人新服,众心未安,必将生变。不如且留旧兵,渐令收获,办具资粮,节级遣还;军将且留镇抚,未可还也。”仁愿曰:“吾前还海西,大遭谗谤,云吾多留兵众,谋据海东,几不免祸。今日唯知准敕,岂敢擅有所为!”仁轨曰:“人臣苟利于国,知无不为,岂恤其私!”乃上表陈便宜,自请留镇海东。上从之。仍以扶余隆为熊津都尉,使招辑其余众。(谨慎换防

        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羣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卽命仪草诏。(弱主强后,母鸡司晨,上官仪危险

        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敎我。”(混账皇帝出卖大臣)仪先为陈王咨议,与王伏胜俱事故太子忠,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仪、伏胜与忠谋大逆。十二月,丙戌,仪下狱,与其子庭芝、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省陕县)人,唐朝诗人,官至宰相。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唐中宗年间,追赠楚国公。)戊子,赐忠死于流所。(李忠(643年-664年),字正本,唐高宗李治长子,母为宫人刘氏。李忠生于东宫,初封陈王,官任雍州牧。永徽三年(652年),册封为太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废黜李忠的太子之位,改封梁王,授任梁州都督(一作梁州刺史)。同年改任房州刺史。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将其废为庶民,迁居黔州,囚禁于黔州李承乾故宅。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指使许敬宗陷害李忠与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谋反,李忠被赐死在黔州住所,时年二十二岁。神龙元年(705年),追封燕王,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右相刘祥道坐与仪善,罢政事,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士流贬者甚众,皆坐与仪交通故也。

       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并同东西台三品。

        高宗麟德二年(乙丑,公元六六五年)

         春,正月,丁卯,吐蕃遣使入见,请复与吐谷浑和亲,仍求赤水地畜牧,上不许。

         二月,壬午,车驾发京师,丁酉,至合璧宫。

        上语及隋炀帝,谓侍臣曰:“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绩对曰:“陛下所为尽善,羣臣无得而谏。”

         三月,甲寅,以兼司戎太常伯姜恪同东西台三品。恪,宝谊之子也。辛未,东都干元殿成。闰月,壬申朔,车驾至东都。疏勒弓月引吐蕃侵于阗(于阗(tian)国是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古代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敕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之。

        夏,四月,戊辰,左侍极陆敦信检校右相;西台侍郎孙处约、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并罢政事

        秘阁郎中李淳风以傅仁均戊寅历推步浸疏,乃增损刘焯皇极历,更撰麟德历;五月,辛卯,行之。(修改日历是一件大事难事

        秋,七月,己丑,兖州都督邓康王元裕薨。

        上命熊津都尉扶余隆与新罗王法敏释去旧怨;八月,壬子,同盟于熊津城(熊津都督府(660~676年),是唐朝联合新罗灭亡百济后,在百济故地设立的羁縻府州。历任熊津都督是唐朝将领王文度、刘仁愿、刘仁轨、前百济太子扶余隆。属安东都护府。在今朝鲜半岛西南部。)。刘仁轨以新罗、百济、耽罗、倭国使者浮海西还,会祠泰山,高丽亦遣太子福男来侍祠。

         冬,十月,癸丑,皇后表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祇,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诏:“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壬戌,诏:“封禅坛所设上帝、后土位,先用藁秸、陶匏等,并宜改用茵褥、罍爵,其诸郊祀亦宜准此。”又诏:“自今郊庙享宴,文舞用功成庆善之乐,武舞用神功破陈之乐。”(唐朝十大舞

         丙寅,上发东都,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鸟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十一月,戊子,上至濮阳,窦德玄骑从。上问:“濮阳谓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对。许敬宗自后跃马而前曰:“昔颛顼居此,故谓之帝丘。”上称善。敬宗退,谓人曰:“大臣不可以无学;吾见德玄不能对,心实羞之。”德玄闻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此吾所能也。”李绩曰:“敬宗多闻,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也。”(李绩堕落为马屁精

        寿张人张公艺(张公艺,郓州寿张(今台前县孙口乡桥北张)人,生于公元578年(北齐承光二年),卒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张公艺是我国历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他那九辈同居,合家九百人,团聚一起,和睦相处,千年以来,倍受历代人民尊敬,传为美谈。)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上善之,赐以缣帛。

          十二月,丙午,车驾至齐州,留十日。丙辰,发灵岩顿,至泰山下,有司于山南为圆坛,山上为登封坛,社首山上为降禅方坛。

          高宗干封元年(丙寅,公元六六六年)

         春,正月,戊辰朔,上祀昊天上帝于泰山南。己巳,登泰山,封玉牒,上帝册藏以玉匮,配帝册藏以金匮,皆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玉玺,藏以石{石感}。庚午,降禅于社首,祭皇地祇。上初献毕,执事者皆趋下。宦者执帷,皇后升坛亚献,帷帟皆以锦绣为之;酌酒,实俎豆,登歌,皆用宫人。壬申,上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文武官三品已上赐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阶。先是阶无泛加,皆以劳考叙进,至五品三品,仍奏取进止,至是始有泛阶(古代官制,自魏晋置九品,后魏又分正品﹑从品及上下阶后,文武百官,按期考绩,定其品级。但有时由于制度废弛或朝廷恩庆,职官普遍晋升官级,谓之"泛阶"。),比及末年,服绯者满朝矣。(我国有很多仪式或传统未被继承,如封禅

        时大赦,惟长流人不听还,李义府(李义府(614年-666年),瀛州(今河北饶阳),唐朝宰相。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他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因迎合高宗,建议废王立武,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并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后又进爵广平县侯。李义府任相期间,广结朋党,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多有不法之行,后升任中书令,进爵河间郡公。他出身微贱,虽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因此奏请重修《氏族志》,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因请术士望气,被长流巂州。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大赦天下。李义府因不在被赦之列,忧愤而死。武则天即位后,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但在睿宗年间被收回。)忧愤发病卒。自义府流窜,朝士日忧其复入,及闻其卒,众心乃安。(名声臭

         丙戌,车驾发泰山;辛卯,至曲阜,赠孔子太师,以少牢致祭。癸未,至亳州,谒老君庙,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丁丑,至东都,留六日;甲申,幸合璧宫;夏,四月,甲辰,至京师,谒太庙。

         庚戌,左侍极兼检校右相陆敦信以老疾辞职,拜大司成,兼左侍极,罢政事。

         五月,庚寅,铸干封泉宝钱,一当十,俟期年尽废旧钱。

         高丽泉盖苏文卒,(渊盖苏文(603年-666年),又名渊盖金(渊姓),是高句丽末期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铁腕军事独裁者。在中国史书上通常避唐高祖李渊讳而称为泉盖苏文(泉姓),《旧唐书》称之为钱盖苏文(钱姓)。《日本书纪》记为伊梨柯须弥。)长子男生代为莫离支,初知国政,出巡诸城,使其弟男建、男产知留后事。或谓二弟曰:“男生恶二弟之逼,意欲除之,不如先为计。”二弟初未之信。又有告男生者曰:“二弟恐兄还夺其权,欲拒兄不纳。”男生潜遣所亲往平壤伺之,二弟收掩,得之,乃以王命召男生。男生惧,不敢归;男建自为莫离支,发兵讨之。男生走保别城,使其子献诚诣阙求救。六月,壬寅,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将兵救之;以献诚为右武卫将军,使为乡导。又以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同讨高丽。

        秋,七月,乙丑朔,徙殷王旭轮为豫王。

       以大司宪兼检校太子左中护刘仁轨为右相。

        初,仁轨为给事中,按毕正义事,李义府怨之,出为青州刺史。会讨百济,仁轨当浮海运粮,时未可行,义府督之,遭风失船,丁夫溺死甚众,命监察御史袁异式往鞫之。义府谓异式曰:“君能办事,勿忧无官。”异式至,谓仁轨曰:“君与朝廷何人为雠,宜早自为计。”仁轨曰:“仁轨当官不职,国有常刑,公以法毙之,无所逃命。若使遽自引决以快雠人,窃所未甘!”乃具狱以闻。异式将行,仍自掣其锁。狱上,义府言于上曰:“不斩仁轨,无以谢百姓。”舍人源直心曰:“海风暴起,非人力所及。”上乃命除名,以白衣从军自效。义府又讽刘仁愿使害之,仁愿不忍杀。及为大司宪,异式惧,不自安,仁轨沥觞告之曰:“仁轨若念畴昔之事,有如此觞!”仁轨旣知政事,异式寻迁詹事丞;时论纷然,仁轨闻之,遽荐为司元大夫。监察御史杜易简谓人曰:“斯所谓矫枉过正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唐書百官志
《隋唐系列》高宗为政十五:上官仪伏诛与于志宁病逝
志第二十二 职官一
大明代宗皇帝实录 卷第40
晉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六十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