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纪三十四(2)--血腥政权  
userphoto

2019.10.21

关注
 公元4世纪的世界,东亚的少数民族第一次成功入主中原,虽然“五胡乱华”的王朝更迭十分混乱,但其影响却极其深远。
公元4世纪的东亚,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结束后不久被匈奴人灭亡。大批门阀士族随司马睿逃亡江南,建立东晋。中国北方陷入持续140余年的战乱——“五胡乱华”。
       公元301年,西晋争夺权力的宫廷斗争在赵王司马伦诛杀贾后并废晋惠帝自立后,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全国的“八王之乱”。齐王率先联合成都王和河间王起兵杀死赵王当权。公元302年,长沙王又联合河间王杀死齐王当权。公元303年,成都王、河间王又联合讨长沙王。次年,成都王在东海王支持下杀死长沙王当权。东海王随后又率军攻击成都王。此间,成都王和河间王之间又爆发战争。公元305年,东海王司马越从今山东起兵,在击败并杀死成都王和河间王后独揽大权,废晋惠帝立晋怀帝,终于终结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八王之乱”。持续长达16年的八王乱战不但耗尽了西晋的力量,而且造成了巨大的民众死亡,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在急剧激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中,西晋在“五胡乱华”中迅速灭亡。
        五胡包括匈奴、氐、羯、羌和鲜卑。其中,沿袭了入主中原政治野心的匈奴人是灭亡西晋的发起者和主要力量。紧随其后的是长期受汉族地主剥削的羌人、羯人和氐人,他们也相继起兵割据,并一度由羌人建立的政权短暂统一长江以北。原本臣服于西晋的鲜卑人在战乱初期保持中立,后来逐渐参与其中,并最终建立北魏王朝,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这期间,既有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联合或攻杀,也有同一民族的内部分裂,先后建立的国家有16个之多,故亦有五胡十六国之说。
        公元4世纪上半叶的东亚,最早起来反抗西晋王朝的是氐人。公元301年,因战乱从甘肃流亡四川的氐人不堪当地西晋官员残酷迫害,在首领李特带领下发动起义,攻陷成都,拉开了4世纪五胡乱华的序幕。公元304年,李特之子李雄建立“成汉”,势力一度远达云贵地区。公元347年,“成汉”被东晋灭亡。
        真正给西晋王朝致命一击的是匈奴人建立的“前赵”。公元4世纪初,匈奴贵族刘渊被西晋任命为匈奴五部首领。公元304年,刘渊趁“八王之乱”从洛阳返回山西叛晋,建“前赵”。公元311年,“前赵”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祸”。为躲避战乱,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其中不少是门阀士族,史称“衣冠南渡”;其中尤以“王”、“谢”两姓人数最众,也因此才有了刘禹锡“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句。伴随着“衣冠南渡”以及后来东晋的建立,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开始向南方迁移。公元316年,“前赵”再次攻破洛阳,灭亡西晋。
        在灭亡西晋的过程中,“前赵”刘渊手下的将军石勒(羯族人)逐渐羽翼丰满。公元319年,石勒趁“前赵”内乱,在今河北建立“后赵”,并于公元329年灭亡“前赵”,统一华北大部;仅其东北为鲜卑各部,以及西北前西晋汉族将领张茂驻守的甘肃等地未被其征服。公元337年,鲜卑人慕容皝在辽东地区建“前燕”,后统一东北大部。公元345年,张寔在甘肃建“前凉”,鼎盛时期势力远达西域地区。“后赵”的皇帝无一不以残暴、嗜杀著称,百姓苦难深重。公元351年,汉族大将冉闵乘“后赵”诸子互杀争位之机灭亡“后赵”;对羯人采取了疯狂的报复,下令屠杀20余万,以至于羯人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但冉闵却无法掌控“后赵”遗留下的偌大王朝。“后赵”另一位将军苻健(氐族人)乘乱夺取长安,建“前秦”。
        公元4世纪下半叶的东亚,前秦统一中国的努力由于妄自尊大而功亏一篑。公元357年,苻坚在夺取“前秦”王位后,任用汉人王猛为宰相,在短期内稳定了国内政治经济秩序,国力迅速增长。十三年后,苻坚趁东晋北伐之机先是在公元370年灭掉东北的“前燕”,后在公元376年又灭掉了西北的“前凉”,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公元383年,满怀统一全中国愿望的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南征东晋。但在“淝水之战”中,当苻坚命令部队后撤,以便让东晋军队渡河与之决战的时候,他的那支可以“投鞭断流”的大军却错误地认为已经战败,一时间“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百万大军不战而溃。更为严重的是,曾经臣服于“前秦”的各少数民族纷纷自立。其中,鲜卑人慕容垂公元384年在河北建立“后燕”,鲜卑人慕容泓在陕西建立“西燕”(因仅立国十年未列入十六国之列),另一支鲜卑人在甘肃建立“西秦”。羌人姚苌在陕西建立“后秦”。曾受苻坚委派出征西域的氐族大将吕光则在甘肃武威坐地称王,建“后凉”。各国随后陷入乱战。公元394年,“后燕”灭“西燕”,“西秦”灭亡“前秦”,“后秦”灭“西秦”。三年后,从“后凉”中又分裂出鲜卑人的“南凉”和匈奴人的“北凉”两国,从“后燕”分裂出“南燕”。至公元4世纪末,中国北方不算已经灭亡的八个王国,依然存在鲜卑人的“后燕”、“南燕”和“北凉”,羌人的“后秦”、氐人的“后凉”和匈奴人的“南凉”六个王国。五胡十六国中的另外两国,“北燕”和“夏”是在下个世纪初产生的。嗜杀和短命是五胡十六国的最大共性,其本质原因在于文明发展的滞后。虽然,西晋后期的混乱为“五胡乱华”提供了机会,但真正抓住这个机会的却是鲜卑人另一支族群。公元386年,鲜卑人拓拔珪在漠北建“北魏”,一度臣服于“后燕”,公元397年击溃“后燕”并使之分裂。“北魏”之所以并不在五胡十六国之列,因为它是五胡十六国时代的终结者,而且是南北朝大分裂时代的主角。但未来与他隔江对峙的注定将不会是东晋,因为后者已经在本世纪末的兵变和民众起义中奄奄一息了。
       公元317年,手握重兵的司马睿在今江苏南京宣布继位,建立东晋。东晋虽然依然占有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但多荒蛮落后,资源和兵源十分贫乏,且从北方中原流亡来的人(客家人)与江南土著人之间的冲突十分严重。多数由一个家族或一个乡里集团组成的客家人在到达一个地方后往往以主人自居,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生产技术,同时借助掌握东晋政权的政治力量,侵占土著耕地,垄断山川湖泊,致使民间仇恨积累愈深,甚至激发民变。在这种情况下,东晋征服对“北伐”并不积极。祖逛等民间人士自发的北伐行为也因得不到政府支持而不了了之。将军王敦于公元322年和324年两次“清君侧”,不但没能取得成功,只是使王朝更加虚弱。公元328年,苏峻叛乱、攻陷建康,险些灭亡了东晋。东晋最大的成就是在公元347年灭亡了“成汉”。但大将恒温随后组织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之后,东晋王朝起义和叛乱不断。
        西晋之所以迅速衰亡、东晋之所以脆弱无力,与风行百年的“魏晋玄学”有极大关系。面对混乱的世界,门阀士族将自己隐藏于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崇尚“贵生”、选择“避世”,主张“自然”和“无为”。在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析过程中,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得名“玄学”逐渐从对具体问题和哲理的辨争,发展为一种哲学空谈,及至成为一种身份的装饰品。作为其中的代表,“竹林七贤”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貌似清静无为、洒脱倜傥,实质却是“气节”全无,以至于上至王侯下至世族皆无报国之心,王朝的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河西王利鹿孤命羣臣极言得失。西曹从事史暠曰:“陛下命将出征,往无不捷;然不以绥宁为先,唯以徙民为务;民安土重迁,故多离叛,此所以斩将拔城而地不加广也。”利鹿孤善之。(这活好听,赞扬了,意见也中肯。)

    秋,七月,魏兖州刺史长孙肥将步骑二万南徇许昌,东至彭城,将军刘该降之。

    秦陇西公硕德自金城济河,直趣广武,河西王利鹿孤摄广武守军以避之。秦军至姑臧,凉王隆遣辅国大将军超、龙骧将军邈等逆战,硕德大破之,生禽邈,俘斩万计。隆婴城固守,巴西公佗帅东苑之众二万五千降于秦。西凉公暠、河西王利鹿孤、沮渠蒙逊各遣使奉表入贡于秦。

    初,凉将姜纪降于河西王利鹿孤,广武公傉檀与论兵略,甚爱重之,坐则连席,出则同车,每谈论,以夜继昼。利鹿孤谓傉檀曰:“姜纪信有美才,然视候非常,必不久留于此,不如杀之。纪若入秦,必为人患。”傉檀曰:“臣以布衣之交待纪,纪必不相负也。”八月,纪将数十骑奔秦军,说硕德曰:“吕隆孤城无援,明公以大军临之,其势必请降;然彼徒文降而已,未肯遂服也。请给纪步骑三千,与王松怱因(加上)焦朗、华纯之众,伺其衅隙,隆不足取也。不然,今秃发在南,兵强国富,若兼姑臧而据之,威势益盛,沮渠蒙逊、李暠不能抗也,必将归之,如此,则为国家之大敌矣。”硕德乃表纪为武威太守。配兵二千,屯据晏然。(姜纪果然逃秦且成利鹿孤劲敌。)

    秦王兴闻杨桓之贤而征之,利鹿孤不敢留。

    诏以刘裕下邳太守,讨孙恩于郁洲,累战,大破之。恩由是衰弱,复缘海南走,裕亦随而邀击之。(刘裕在讨伐孙恩中成长。)

    燕王盛惩其父宝以懦弱失国,务峻威刑,又自矜聪察,多所猜忌,羣臣有纤介之嫌,皆先事诛之。(逼人太盛。)由是宗亲、勋旧,人不自保。丁亥,左将军慕容国与殿上将军秦舆、段赞谋帅禁兵袭盛,事发,死者五百余人。壬辰夜,前将军段玑与秦舆之子兴、段赞之子泰潜于禁中鼓噪大呼;盛闻变,帅左右出战,贼众逃溃。玑被创,匿厢屋间。俄有一贼从闇中击盛,盛被伤,辇升前殿,申约禁卫,事定而卒。(慕容盛(373年―401年),字道运,后燕惠愍帝慕容宝长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皇帝。少年时沉着聪慧,富有谋略。苻坚诛杀慕容氏时,潜逃投靠慕容冲。后来慕容宝死后,慕容盛得以不死,被兰汗封为侍中,慕容盛乘机离间兰汗、兰提、兰难三兄弟,慕容盛派遣慕容奇在建安聚众讨伐兰汗。后兰汗父子喝得酩酊大醉,慕容盛与李旱等人趁机杀死兰穆,引兵将兰汗乱刀砍死。于是继位,改元建平。隆安五年(401年),段玑、秦兴、段泰等人趁乱反叛,慕容盛暗中遭刺而死,时年二十九岁,谥号昭武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兴平陵。)(政变而兴,政变而亡。)

    中垒将军慕容拔、宂从仆射郭仲白太后丁氏,以为国家多难,宜立长君。时众望在盛弟司徒、尚书令、平原公元,而河间公熙素得幸于丁氏,丁氏乃废太子定,密迎熙入宫。明旦,羣臣入朝,始知有变,因上表劝进于熙。熙以让元,元不敢当。癸巳,熙卽天王位,捕获段玑等,皆夷三族。甲午,大赦。丙申,平原公元以嫌赐死。闰月,辛酉,葬盛于兴平陵,谥曰昭武皇帝,庙号中宗。丁氏送葬未还,中领军慕容提、步军校尉张佛等谋立故太子定,事觉,伏诛,定亦赐死。丙寅,大赦,改元光始。(一个罪恶的血腥的慕容政权。)

    秦陇西公硕德围姑臧累月,东方之人在城中者多谋外叛,魏益多复诱扇之,欲杀凉王隆及安定公超,事发,坐死者三百余家。硕德抚纳夷、夏,分置守宰,节食聚粟。为持久之计。

    凉之羣臣请与秦连和,隆不许。安定公超曰:“今资储内竭,上下嗷嗷,虽使张、陈复生,亦无以为策。陛下当思权变屈伸,何爱尺书、单使为卑辞以退敌!敌去之后,修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复!若天命去矣,亦可以保全宗族。不然,坐守困穷,终将何如?”隆乃从之,九月,遣使请降于秦。硕德表隆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隆遣子弟及文武旧臣慕容筑、杨颖等五十余家入质于长安。硕德军令严整,秋毫不犯,祭先贤,礼名士,西土悦之。(采纳妥协政策。)

    沮渠蒙逊所部酒泉、凉宁二郡叛降于西凉,又闻吕隆降秦,大惧,遣其弟建忠将军挐、牧府长史张潜见硕德于姑臧,请帅其众东迁。硕德喜,拜潜张掖太守,挐建康太守。潜劝蒙逊东迁。挐私谓蒙逊曰:“姑臧未拔,吕氏犹存,硕德粮尽将还,不能久也,何为自弃土宇,受制于人乎!”臧莫孩亦以为然。

    蒙逊遣子奚念为质于河西王利鹿孤,利鹿孤不受,曰:“奚念年少,可遣挐也。”冬,十月,蒙逊复遣使上疏于利鹿孤曰:“臣前遣奚念具披诚款,而圣旨未昭,复征弟挐。臣窃以为,苟有诚信,则子不为轻,若其不信,则弟不为重。今寇难未夷,不获奉诏,愿陛下亮之。”利鹿孤怒,遣张松侯俱延、兴城侯文支将骑一万袭蒙逊,至万岁临松,执蒙逊从弟鄯善苟子,虏其民六千余户。蒙逊从叔孔遮入朝于利鹿孤,许以挐为质。利鹿孤乃归其所掠,召俱延等还。文支,利鹿孤之弟也。(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  蒙逊政权。这些政权不足成为国、帝、王、主,顶多就一军阀。中国容易滋生此类政权。

    南燕主备德宴羣臣于延贤堂,酒酣,谓羣臣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青州刺史鞠仲曰:“陛下中兴圣主,少康、光武之俦。”备德顾左右赐仲帛千匹;仲以所赐多,辞之。备德曰:“卿知调朕,朕不知调卿邪!卿所对非实,故朕亦以虚言赏卿耳。”韩范进曰:“天子无戏言。今日之论,君臣俱失。”备德大悦,赐范绢五十匹。(开此类玩笑,君臣俱失

    备德母及兄纳皆在长安,备德遣平原人杜弘往访之。弘曰:“臣至长安,若不奉太后动止,当西如张掖,以死为効。臣父雄年踰六十,乞本县之禄以申乌鸟之情。”中书令张华曰:“杜弘未行而求禄,要君之罪大矣。”备德曰:“弘为君迎母,为父求禄,忠孝备矣,何罪之有!”以雄为平原令。弘至张掖,为盗所杀。(杜弘寻亲记为忠孝一言作记,其中含有多少辛酸。)

    十一月,刘裕追孙恩至沪渎、海盐,又破之,俘斩以万数,恩遂自浃口远窜入海。

    十二月,辛亥,魏主珪遣常山王遵、定陵公和跋帅众五万袭没弈干于高平。

    乙卯,魏虎威将军宿沓干伐燕,攻令支;乙丑,燕中领军宇文拔救之。壬午,宿沓干拔令支而戍之。

    吕超攻姜纪不克,遂攻焦朗。朗遣其弟子嵩为质于河西王利鹿孤以请迎,利鹿孤遣车骑将军傉檀赴之;比至,超已退,朗闭门拒之。傉檀怒,将攻之。镇北将军俱延谏曰:“安土重迁,人之常情。朗孤城无食,今年不降,后年自服,何必多杀士卒以攻之!若其不捷,彼必去从他国;弃州境士民以资邻敌,非计也,不如以善言谕之。”傉檀乃与朗连和,遂曜兵姑臧,壁于胡坑。

    傉檀知吕超必来斫营,畜火以待之。超夜遣中垒将军王集帅精兵二千斫傉檀营,傉檀徐严不起。集入垒中,内外皆举火,光照如昼,纵兵击之,斩集及甲首三百余级。吕隆惧,伪与傉檀通好,请于苑内结盟,傉檀遣俱延入盟,俱延疑其有伏,毁苑墙而入;超伏兵击之,俱延失马步走,凌江将军郭祖力战拒之,俱延乃得免。傉檀怒,攻其昌松太守孟祎于显美。隆遣广武将军荀安国、宁远将军石可帅骑五百救之;安国等惮傉檀之强,遁还。(精彩,防了偷袭防不住埋伏,连环套。)

    桓玄表其兄伟为江州刺史,镇夏口;司马刁畅为辅国将军、督八郡军事,镇襄阳;遣其将皇甫敷、冯该戍湓口。移沮、漳蛮二千户于江南,立武宁郡;更招集流民,立绥安郡。诏征广州刺史刁逵、豫章太守郭昶之,玄皆留不遣。

    玄自谓有晋国三分之二,数使人上己符端,欲以惑众;又致笺于会稽王道子曰:“贼造近郊,以风不得进,以雨不致火,食尽故去耳,非力屈也。昔国宝死后,王恭不乘此威入统朝政,足见其心非侮于明公也,而谓之不忠。今之贵要腹心,有时流清望者谁乎?岂可云无佳胜?直是不能信之耳!尔来一朝一夕,遂成今日之祸。在朝君子皆畏祸不言,玄忝任在远,是以披写事实。”元显见之,大惧。

    张法顺谓元显曰:“桓玄承藉世资,素有豪气,旣幷殷、扬,专有荆楚;第下之所控引止三吴耳。孙恩为乱,东土涂地,公私困竭,玄必乘此纵其奸凶,窃用忧之。”元显曰:“为之柰何?”法顺曰:“玄始得荆州,人情未附。方务绥抚,未暇他图。若乘此际使刘牢之为前锋,而第下以大军继进,玄可取也。”元显以为然。会武昌太守庾楷以玄与朝廷构怨,恐事不成,祸及于己,密使人自结于元显,云:“玄大失人情,众不为用,若朝廷遣军,己当为内应。”元显大喜,遣张法顺至京口,谋于刘牢之;牢之以为难。法顺还,谓元显曰:“观牢之言色,必贰于我,不如召入杀之;不尔,败人大事。”元显不从。于是大治水军,征兵装舰,以谋讨玄。(只能加速灭亡,实际东晋早已名存实亡。)

    安帝元兴元年(壬寅、四〇二年)

    春,正月,庚午朔,下诏罪状桓玄,以尚书令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黄钺,又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前将军谯王尚之为后部,因大赦,改元,内外戒严;加会稽王道子太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六国历史事件( 公元304~439年)
公元383~439年:淝水之战到南北朝格局初步形成的50年
中国历史概述(廿六)——十六国(一)
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简介 十六国皇帝列表及简介 十六国是哪十六国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五胡十六国
感觉五胡十六国好复杂,能不能直白明了的介绍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