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纪三十五(3)--刘秀成语秀
userphoto

2019.12.11

关注

    1.《资治通鉴》卷41,建武三年正月,刘秀在洛阳附近截击东返的赤眉军,迫使其全军投降,由于赤眉军人数众多,刘秀担心他们再次起事,就摆下阵势,扬言可以再决高下。这时,赤眉军纷纷表示臣服。“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善,无所恨也!’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傭中佼佼也!’”

         2.《资治通鉴》卷41,建武三年闰月,大将冯异受命接替邓禹平定关中,先败后胜,“帝降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3.《资治通鉴》卷42,建武五年,大将耿弇击灭盘踞山东的军阀张步,“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又难于信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4.《资治通鉴》卷42,建武六年,“帝积苦兵间,以隗嚣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垂,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5.《资治通鉴》卷42,建武八年,“秋八月,帝自上邽晨夜东驰,赐岑彭等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6.《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个话语蹇涩,但勤恳扎实的人,而且每遇困难,不屈不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7、六年春,异朝京师。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异稽首谢曰:“臣闻管仲谓桓公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

         8、“汉光武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9、建武六年夏,刘秀见诸将为隗嚣所败,派冯异增援栒邑,尚未到达隗嚣已出兵进攻。冯异当机立断,未采用同僚的常规建议,火速占城并麻痹敌人,然后看准时机突然进攻,取得大胜,整体局势就此改观。有的将领却想抢他的功劳,刘秀担心对战局有影响,马上下诏书说:“虏兵猥下,三辅惊恐。栒邑危亡,在于旦夕……”

       10、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11、《后汉书·王霸传》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12、《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13、《后汉书·邓晨列传》: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14、《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另外与刘秀有关的成语典故还有:人各有志、糟糠之妻(宋弘)、聚米成山(马援)、垂于竹帛(邓禹)等。

        [10]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效庙乐器、葆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不搞文山会海。),至乃十存一焉。
 

  [11]甲寅,以冀州牧窦融为大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朝会进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帝以此愈亲厚之。融小心,久不自安,数辞爵位,上疏曰:“臣融有子,朝夕教导以经艺,不令观天文,见谶记,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守道,不愿其有才能,何况乃当传以连城广土,享故诸侯王国哉!”(完全符合权不可久恋,才不可常持,亲不可放纵的做人规矩。)因复请间求见,帝不许。后朝罢,逡巡席后(在席位后面徘徊),帝知欲有让(要谈辞职的事),遂使右左传出(就让左右传旨催他离开。)。他日会见,迎诏融曰:“日者知公欲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今相见,宜论他事,勿得复言。”融不敢重陈请。
  

  [12]五月,匈奴寇河东。

  十四年(戊戌、38)[1]夏,邛谷王任贵遣使上三年计,即授越太守。
  

  [2]秋,会稽大疫。

  [3]莎车王贤、鄯善王安皆遣使奉献。西域苦匈奴重敛,皆愿属汉,复置都护;上以中国新定,不许。
 
  [4]太中大夫梁统上疏曰:“臣窃见元帝初元五年,轻殊死刑三十四事,哀帝建平元年,轻殊死刑八十一事;其四十二事手(亲手)杀人者,减死一等。自是之后,著为常准,故人轻犯法,吏易杀人。臣闻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正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正理以去乱为心;刑罚在衷(适中),无取于轻。高帝受命,约令定律,诚得其宜,文帝唯除省肉刑、相坐之法,自余皆率由旧章。至哀、平继体,即位日浅,听断尚寡。丞相王嘉轻为穿凿,亏除先帝旧约成律,数年之间百有余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厌(不得)民心,谨表其尤害于体者,傅奏于左(谨把其中对大体为害最严重的,附在后边)。愿陛下宣诏有司,详择其善,定不易之典!”(不知早于西方多少年,研究刑法法典。此时代恰与古罗马同代,他们却在研究民法典,可惜中国不能继承相传,这正是中国一个天子一道令的弊病。)事下公卿。光禄勋杜林奏曰:“大汉初兴,蠲除苛政,海内欢欣;及至其后,渐以滋章。果桃菜茹之馈,集以成赃,小事无防于义,以为大戮。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为敝弥深。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凡事均有不同意见。)统复上言曰:“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经》曰:‘爰制百姓,于刑之衷。’衷之为言,不轻不重之谓也。自高祖至于孝宣,海内称治,至初元、建平而盗贼浸多,皆刑罚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严刑峻法只是原因之一。)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一条著名的法律原则。)”事寝,不报。(这是一段关于立法修法的论断,谈及适中和对奸诈不轨的人施恩,就是伤害善良的人的两条法律原则。中国不缺法律专家,就是多了行政权力对法律的粗暴干涉

  
  十五年(己亥、39)[1]春,正月,辛丑,大司徒韩歆免。歆好直言,无隐讳,帝每不能容,歆于上前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故坐免归田里。帝犹不释,复遣使宣诏责之;歆及子婴皆自杀。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帝乃追赐钱谷,以成礼葬之。(刘秀污点。这说明再有度量的人,下级说活要注意方法。)
 
  臣光曰:昔高宗命说曰:“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商王武丁对傅说说:“如果药物不能使人感到昏眩,疾病就不能痊愈。”)夫切直之言,非人臣之利,乃国家之福也。是以人君日夜求之,唯惧弗得闻。惜乎,以光武之世而韩歆用直谏死,岂不为仁明之累哉!
 
  [2]丁未,有星孛于昴。
 
  [3]以汝南太守欧陽歙为大司徒。
 
  [4]匈奴寇钞日盛,州郡不能禁。二月,遣吴汉率马成、马武等北击匈奴,徙雁门、代郡、上谷吏民六万余口置居庸、常山关以东,以避胡寇。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朝廷患之,增缘边兵,部数千人。(这很愚蠢,匈进我退。)
 
  [5]夏,四月,丁巳,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陽为东海公,康为济南公,苍为东平公,延为淮陽公,荆为山陽公,衡为临淮公,焉为左翊公,京为琅邪公。癸丑,追谥兄为齐武公,兄仲为鲁哀公。帝感功业不就,抚育二子章、兴,恩爱甚笃;以其少贵,欲令亲吏事,使章试守平陰令,兴缑氏令;其后章迁梁郡太守,兴迁弘农太守。
 
  [6]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核。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治天下难于打天下,关键在治吏。)
 
  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陽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东海公陽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陽。遣谒者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刘秀还是官僚主义,大地主兼并土地,皇亲国戚横征暴敛他竟然从十二小儿那里得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刻字的磨刀石———汉帝国军人最后的荣光(下)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六)
18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七马成
刘秀年谱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53、仁义为先,招降河西窦融
东汉的世家大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