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纪二十九(5)--书生气节  
userphoto

2019.12.13

关注

 王莽到底是崇儒重德之人,不像朱元璋,因为高启不肯做官不服从,就把人家腰斩数段。

像五代十国时的冯道,能历五个朝代十任皇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永恒的“官场不倒翁”,这种人,近乎绝无仅有。软体动物冯道能存在与他的性格有关,更与时代有关,绝大多数改朝换代是不会对旧臣那么客气的。不杀,就是恩典了。

在王莽篡位,汉朝改换门庭成了新朝之后,可以说,除了刘氏宗亲及他们的亲信之外,绝大部分的官僚连岗位都没有变,王莽把整个朝廷的办事机构延续了下来。反对派或有潜在危胁者都被王莽清洗得差不多了,他的登基,在读书人层面上,应说基本上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挡。

当然,这与儒林领袖刘歆、孔光等人直接附庸并服务于王莽有关。尤其是刘歆,曾堂而皇之地为王莽篡位提供理论基础。

也有不从者。头一个就是名儒龚胜。

在哀帝期间,龚胜就总是扮演反对者的角色,不太受欢迎。在承平时期,与这种性格的人做同事,一定不太愉快。但是在龚胜老了,已归隐的时候,他的固执和傲慢,以及不合作、不给人好脸看的这些毛病,都用来对付新的政权了——这,就变成了气节。

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儒生开国皇帝,王莽非常知道儒生们对他这样不靠武力而靠“魅力”赢来的帝位意味着什么。他派了五威将帅四处宣讲他的理想世界。龚胜这种名儒,王莽需要用来装点门面。篡位第二年,王莽就拜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称病不去。再过两年,王莽又派人来了,让使者奉上玺书和太子师友祭酒的印绶。这一次的规格太高了。先是安车驷马过来接龚胜,见了面就拜,秩位是上卿,先预发了六个月的工资让他置办官服,使者和郡太守、县长吏等官吏儒生一千人多人到龚胜住处,宣读诏书。如此之隆重,龚胜明白王莽是志在必得了。他只能反复地申明自己有病,必须等天凉了再出发,使者实在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使者每五天就向太守催着问龚胜的身体如何,其实就是催着出发。龚胜叹口气:“汉朝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一身事二姓,泉下也没脸见故主啊!”他准备好自己的后事之后,就既不开口说话,也不开口饮食,过了十四天,就去世了。

龚胜并不是孤例。比如郇相,王莽时征为太子四友,病死,莽太子遣使赠送给他家里衣衾,他儿子攀着棺不理会,太子使者碰了一鼻子灰。

薛方也不肯应征。王莽第二次又以安车来迎接他,薛方对使者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现在的明主有唐、虞之德,那小臣希望能守箕山之节。”王莽听到把他比作上古明君,这个台阶下得好顺溜,他也没有再追究了。

而齐栗融客卿、北海禽庆子夏、苏章游卿、山阳曹竟子期皆是儒生,都辞官不做,不仕于莽。王莽到底是崇儒重德之人,不像朱元璋,因为高启不肯做官不服从,就把人家腰斩数段,并且放言对不为自己所用者绝不客气。

气节这种事,当真不必人人去守的,毕竟生命可贵,毕竟文化需要好的知识分子去庚续——有些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被臭流氓占领。但没有人维护操守,没有人愿意为这种理念去付出、甚至牺牲,又显得整个时代都太堕落。也许,就像公孙杵臼与程婴一样,有人牺牲,有人活着把薪火传下去;又有如戊戌六君子别的都逃了,谭嗣同虽然可以逃,却不逃,称“流血,请自嗣同起”一样,各自做了不同选择。

  当然,大多数与新朝合作的人,他们恐怕想的不是这些,而是恐惧、苟且或者名利。

        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未敢出击匈奴。讨秽将军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犬戎,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内侵,至于泾陽;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遭陽九之厄,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自当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薪炭,重不可胜,食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这些理由早已为前世所述,老生常谈而已。)莽不听尤言,转兵谷如故,天下騷动。(军事失策。)
  

  (栾提)咸既受莽孝单于之号,驰出塞归庭,具以见胁状白单于;单于(栾提知)更以为於栗置支侯,匈奴贱官也。后(栾提)助病死,莽以(栾提)登代助为顺单于。
  
  吏士屯边者所在放纵,而内郡愁于征发,民弃城郭,始流亡为盗贼,并州、平州尤甚。莽令七公、六卿号皆兼称将军,遣著武将军逯并等镇名都,中郎将、乡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分镇缘边大郡,督大奸猾擅弄兵者。皆乘便为奸于外,挠乱州郡,货赂为市,侵渔百姓。莽下书切责之曰:“自今以来,敢犯此者,辄捕系,以名闻!”然犹放纵自若。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及莽挠乱匈奴,与之构难,边民死亡系获,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戊边失策。)
  
  [3]太师王舜自莽篡位后,病悸剧,死。
  

         4]莽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等为师疑、傅丞、阿辅、保拂,是为四师;故尚书令唐林等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是为四友。又置师友、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凡九祭酒,秩皆上卿。(很花哨
  
  遣使者奉玺书、印绶、安车、驷马迎龚胜,即拜为师友祭酒。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胜里致诏。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付玺书,奉印绶,内安车、驷书,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上言:“方盛夏暑热,胜病少气,可须秋凉乃发。”有诏许之。使者五日壹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迁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移动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胜因敕以棺敛丧事:“衣周于身,棺周于衣。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有骨气的儒生。)
  
  是时清名之士,又有琅琊纪逡、齐薛方、太原郇越、郇相、沛唐林、、唐尊,皆以明经饬行显名于世。纪逡、两唐皆仕莽,封侯,贵重,历公卿位。唐林数上疏谏正,有忠直节。唐尊及敝、履空,被虚伪名(身着破衣服,脚穿磨出洞的鞋子,假冒俭朴,享受虚名)。郇相为莽太子四友,病死,莽太子遣使以衣衾,其子攀棺不听,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天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京师称之。莽以安车迎薛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传说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今属山东省),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道家前身。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县许由村一带活动,见到了贤人许由,便想传位于许由。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便到颍水河洗他的耳朵。)。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相传尧访贤禅让天下,在箕山附近访得许由,尧让其治天下,许由以为是一种羞辱而不肯接受,遁耕于箕山之下)。”使者以闻。莽说其言,不强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八)
读通鉴(136)听骗不听劝
文言百练:龚胜
《通鉴纪事本末·王莽篡汉·三年,王莽遣使者奉玺书》阅读训练
王莽对他三顾茅庐请他辅佐太子,他为什么宁死不从|王莽|太子|陈咸
上位者搞事情就要堂堂正正,玩小伎俩,太掉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