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中的风、雅、颂、南:清唱、长鼓、合唱和编钟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分别是民间、客厅、庙堂的歌曲,这是一个基本的共识。但《周南》《召南》为什么带有“南”字,《小雅》《大雅》为什么称为“雅”,那就众说纷纭了。
本文的答案是,《诗经》其实分为“南风雅颂”四部分,“南”是编钟伴奏的的歌曲,“风”是自然的清唱,“雅”是类似非洲鼓一样的长鼓伴奏的歌曲,“颂”是大合唱(当然也可以有乐器伴奏)。在这样的判断中,“风”和“颂”基本没有大的异议,异议集中在“南”和“雅”上。
但《诗经》本身就带有关于“南”和“雅”是什么的答案,《小雅·鼓钟》全诗如下: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诗歌中依次出现了钟、鼛、瑟、琴、笙、磬、雅、南、籥九种乐器。但一些传统的注释却认为“雅”和“南”是音乐而不是乐器。在解释“以雅以南”时,《韵会》说:“南,亦雅乐名,犹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乐名。”
然而凭什么判断《周南》《召南》是音乐名,却没有任何证据,仅仅只是理所当然的推测而已,后来就成了人云亦云的抄袭。
《礼记·文王世子》记载了周朝太子的学习情况,其中有一部分提到了“胥鼓南”三字:“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钥,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钥师学戈,钥师丞赞之,胥鼓南。”
这里提到了太子按时学习,春夏学习盾牌和长戈,秋冬学习羽籥,学习的地点都在“东序”。其中在学习“戈”(也许是戈舞)的时候,向“钥师”学习,“钥师丞”帮助学习,“胥”则在旁“鼓南”。郑玄对此注解说:“南,南夷之乐也。”意思是胥敲起了南夷的音乐来为太子学戈做伴奏。
但是,如果敲的是鼓,怎么敲出南夷的音乐?鼓是敲击的意思,南是敲击的对象,怎么能够成为敲击的内容?
类似这种解释,都理所当然地把“南”和“雅”理解为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既然“雅”是中原高雅的音乐,那么“南”就最好解释为南方蛮夷的音乐。可《周南》《召南》是国中之国,标准的中原,真正的中国,怎么可以称之为“夷乐”?所以前文类似“南亦雅乐名,犹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这样牵强的、彼此不一贯的解释就出现了。
暂时先放下“南”,来说说“雅”吧。“雅”可以确认能解释为一种打击乐器。
《周礼·春官·笙师》详细描写了当时的音乐教育:“笙师掌教吹竽、笙、埙、龠、箫、篪、笛、管,舂牍、应、雅,以教裓乐。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
文中前面讲了八种吹奏乐器,接着讲了“舂牍、应、雅”三种打击乐器。关于“舂牍”和“应”的资料很明确,确实是两类打击乐器。注解说“雅”:“状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有两纽疏画。”这里的二围如果是十寸,那么这个羊皮鼓,就活脱脱是今日非洲鼓的模样,如果二围是二人合抱,那它就是大鼓——考虑到它类似漆桶而深口,那应该是狭长模样的木身羊皮鼓。
非洲鼓
回头再来分析分析“南”。“南”的甲骨文(简版金文)写成
金文(完整版甲骨文)写成
两个字书写结构完全一致,下面是一个桶的模样,上面则是悬挂的索。也就是说,无论它是木制、玉制、石制还是青铜制,在我们已经知道的乐器中,它是最像编钟的。它或者就是指编钟,或者是一种类似于编钟,但我们已经无法完全对应上的悬挂打击乐器,但不是磬。磬字由悬挂索、石板、手持的敲击椎三部分组成:
当然,“钟”是和“南”同时存在的乐器,到底是不是所有的“钟”都可以叫“编钟”,“钟”和“南”究竟有什么差异,这是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古人肯定是没听说过“编钟”的。
编钟
当“南”和“雅”都可以确认为最初是两种敲击乐器的时候,“以南以雅”还应该和可以怎么解释?《小雅·鼓钟》还应该和可以怎么解释?在“二南”和“二雅”都还没有因为编选而出世的时候,“以南以雅”是什么意思?
而《礼记·文王世子》中的“胥鼓南”就应该干干净净地解释为“胥敲打起南作为伴奏”。
《诗经》编选于东周早期。当时的“周”,指的是洛阳及以南一直到汉水流域的地区,而“召”,则是周朝的旧都城所在的关中平原这一带。显然,这是两个文明的中心地区,它们和其它地区,有着国家首都与地方政府所在地的绝对差距。所以《周南》和《召南》的地位,完全不同于《郑风》《卫风》之类“国风”。在内容上,它也不是散落在民间的民歌,而是已经经过乐师升华的高雅音乐。所以《论语》中孔子把《周南》和《召南》提高到了及其崇高的地位: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内容截然不同的音乐,当然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来演唱和演奏。“颂”的内容是歌赞祖先丰功伟绩的英雄史诗,当然需要全体与会者合唱。“雅”是贵族宴会时的音乐,当然需要乐队伴奏。“风”是民间的歌谣,最初并无乐器伴奏,当然编入《诗经》后,自然会高雅化、正规化,也配上伴奏的乐器。而“南”是首都贵族们所创作的歌曲,自然有它独特的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中让耳朵怀孕的音乐,你可懂得?
南:凯风自南
先秦乐官对诗乐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2周)
读诗经•周南•汉广赋意之(2)[七绝]
诗人外交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