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恶花与善果

公元前715年,齐僖公调解宋、卫、郑三国冲突成功之后,他趁热打铁,把女儿宣姜嫁给卫宣公太子姬急,以加深齐国与卫国的关系。

卫宣公姬晋的嫡母庄姜也是齐国人,他继位后不久,就选择与齐国再度联姻,自然是亲上加亲了。

卫宣公

然而,悲剧就从此上演。

齐国向来盛产美女,尤其是嫁到卫国的。宣姜实在是太年轻漂亮了,姬晋觉得让她嫁给儿子姬急简直是暴殄天物,于是强令儿子:放过宣姜,让我来!强占宣姜为妻!

卫国人有感卫宣公的无耻,写下了“新台”一诗,以讽刺卫宣公:

新台有泚(音此),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音渠除)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音美)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音添)。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宣姜嫁入卫国,眼见为迎娶新人的亭台鲜亮高峻,黄河水浩浩汤汤,心情真是无比的激动而且舒畅。此情此景,她对于未来夫婿,也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但是她却万万没想到,要嫁的人临到头居然变成了又老又丑的卫宣公!这让宣姜的心情一下跌入了十八层地狱!所以,在“新台”的最后,卫国文人才写下了“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所谓“戚施”就是驼背,不能仰视,就好像没脖子的癞蛤蟆。“新台”之诗,体现了卫国人对宣姜的同情,也充满了对卫宣公的嘲讽。

好色的卫宣公

但讽刺归讽刺,宣姜的命运却已注定,不可改变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此宣姜是被迫和卫宣公生活在一起,还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

女人的希望,总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奈何男人本色,从来都是“衣可以旧,人不如新”。宣姜又年轻又漂亮,夷姜对比之下则是人老珠黄。贪图美色的卫宣公从此喜新厌旧,天天与宣姜黏在一起,把夷姜冷落在一旁。夷姜原本就名份不正,如今又被卫宣公抛弃,绝望之下,夷姜就因失宠而上吊自杀。

母亲死后,“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孤零零的太子姬急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在和姬晋生下两个儿子后,宣姜的心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宣姜自觉嫁给卫宣公就已经是很委屈了,现在她的儿子因为姬急,还不能继承卫国国君之位,这更让她感到这个世道的不公平。为了让自己儿子当上太子,宣姜心里视姬急为眼中钉、肉中刺,天天在卫宣公面前说姬急的坏话,离间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长此以往,老而昏庸的卫宣公终于受不了宣姜的蛊惑,下狠心要杀死太子姬急。

卫宣公与宣姜

公元前701年,卫宣公命令太子姬急出使齐国,却在卫、齐边境莘邑(山东莘县北)埋伏杀手,阴谋伏击截杀姬急。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场即将上演悲剧的最大意外之处突然降临了。

卫宣公、宣姜都是薄情寡义之人,却偏偏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另一个人极度有情有义——这人就是宣姜的大儿子、姬朔的哥哥姬寿。卫宣公和宣姜私下商讨杀死姬急,根本没有防备姬寿,这让姬寿得知了他们的阴谋。姬寿听闻父母商议要杀死同父异母哥哥,顿时心怀恻隐之心:庶母已经自杀而亡,为何父母还一定要致庶兄于死地?思前想后了许久,姬寿终于不忍心,把卫宣公夫妻的阴谋偷偷告知了姬急。姬寿劝说姬急不要去齐国了,赶紧跑路去吧。

姬急安安静静地听完姬寿的话,心里已然是万念俱灰:亲生母亲早就自杀身亡;当年为自己所娶的美女,如今成了杀死自己的主谋;而亲生父亲则是更加无情无义,一手策划了杀死他的阴谋。人事间如此,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姬急对这个冷血而残酷的世界已经是无所留恋,所以他坚决回答:“放弃父亲之命,还要儿子干吗?如果这世上有无父之国,那我就可逃到那了。”姬急坚持要按原计划前往齐国,前去赴死,遂父亲所愿。

姬寿看着姬急悲愤万千的模样,对同父异母的哥哥极度同情,心里便暗暗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姬寿故意说要给姬急送行,然后借机劝酒,把姬急灌醉了。趁姬急酒醉不醒人事,姬寿偷到了他的旌旗。然后姬寿打着姬急的旗号,毅然往齐国的方向走去。在齐、卫边境莘邑(今山东省莘县)埋伏好的杀手,正好碰上姬寿,看到姬急的旌旗,马上不加分辨地把姬寿给杀了。

酒醉清醒过来的姬急,听说姬寿已经代替自己前往齐国,也快马加鞭地迅速追赶而来,试图追回姬寿。但是当他赶到莘邑时,已经是太迟了。眼见如此,姬急悲痛万分,对着杀手们说:“要杀的人是我,他有什么罪?还是把我也杀了吧!”杀手们又毫不怜悯地顺手就把他也给杀了!

二子乘舟

卫国人对于姬急、姬寿的遭遇非常怜惜,“伤而思之”,特地写下了“二子乘舟”以示纪念。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诗经·邶风》

“二子乘舟”,全诗没有辉煌华丽的词藻;所表现的场景也很寻常,没有崇山峻岭,也没有大江大海。但是在这极为平淡的词藻和寻常的场景中所表达出悲伤、悲凉的心境,却是让人低吟再三、念念难忘。一直到近三千年后的今天,“二子乘舟”所体现出来的感伤之情,让众多现代人也感同身受,为之长叹不已。

姬急与姬寿用自己的生命向父母亲做出了最为绝望的抗议。

《春秋·桓公十二年》记载:“丙戍,卫侯晋卒”。鲁桓公十二年,是公元前700年。在姬急与姬寿死后的第二年,卫宣公就死了——他的死,是不是与两个儿子同时夭亡有关?如果是的,至少说明姬晋身上还留有些许人性吧。

而对于宣姜,亲生儿子的死,对她的打击有多大,也没有史料直接说明。但是,从宣姜的几个儿女今后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来看,姬急、姬寿之死可能改变最多就是她了。

两个儿子被杀后,卫宣公随后把姬朔立为太子。公元前700年,卫宣公死,姬朔正式登上国君之位,是为卫惠公。

齐僖公

齐僖公嫁女,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如今,宣姜儿子登上了卫国国君之位,恰好遂了齐僖公心愿。齐僖公看姬朔的年纪实在太小,宣姜在卫国又恶名昭彰,为巩固齐国外孙君位,齐僖公突然冒出了一个更加荒唐的办法。他让宣姜与卫宣公另一个儿子姬顽私通,笼络姬顽为齐国外孙保驾护航。姬顽惧于名声,一开始还不敢答应。齐僖公闻之大怒,强迫姬顽答应了与宣姜的乱伦。

后来,宣姜与姬顽长年生活在一起,又生下了三男两女。

然而,卫宣公一家人的关系却是越来越复杂了:姬顽与宣姜的子女该如何称呼卫惠公呢?按理说,姬顽既然是卫惠公兄弟,他的儿子应该称呼卫惠公为叔叔;但是从姬顽与宣姜的关系看,卫惠公就应该称姬顽为继父,而姬顽之子就该叫卫惠公哥哥。这么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卫惠公真是一个大难题——卫惠公一家子,简直就是一个乌七八糟的大染缸!

出生、生长在这么混浊不堪的大染缸家庭中,宣姜的儿女们又能成什么器?

然而,宣姜的七个儿女,除了卫惠公在历史上留下了难听的名声,以及不知好歹的齐子,其余的儿女却都令人惊讶地给宣姜挣回了脸面。

宣姜所生大儿子姬寿,慨然代替同父异母的哥哥赴死,当然是青史留名了。

宣姜与姬顽所生的三个儿子,后来有两人先后当上卫国国君,分别是卫戴公和卫文公。

卫戴公在卫国被狄人灭国后临危受命,成为卫国国君,但不久后就去世。由于执政时间短,所以谥号为“戴”,意即“无过错”。但是能够在危急之时挺身而出,已经说明了卫戴公的勇气和责任心。

卫文公

卫文公则在卫戴公死后,从齐国回到卫国,带领卫国人卧薪尝胆,让一度灭亡的卫国重新崛起。《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卫文公的功绩,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卫国灭国之初,兵车只有三十乘;但二十五年后,卫文公末年时,就已经增加到三百乘,实力已经大大恢复。谥法云:“慈惠爱民曰文”,可见卫国后人对卫文公的评价颇高。

宣姜的两位女儿中,其中一位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公夫人,另一位则是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在卫国灭国时,写下了《诗经》著名篇章“载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爱国主义诗歌”,将她对卫国的关心、怀念与担忧体现得淋漓尽致。宋桓公夫人则在卫国灭亡时,促使宋桓公最先出兵,在黄河东岸救援、收留卫国流亡之民,让卫国保住了社稷的薪火。宣姜的两位女儿在卫国灭国之际,竭尽全力来推动身边之人出手救援卫国,为卫国社稷的续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宣姜所有儿女除了卫惠公姬朔被后人唾弃,其余的多位却出人意料之外地好,这难道仅仅是“恶花结出了善果”吗?儿女们在历史上的出彩,其实就是宣姜本人的镜子:由其子则知其母,宣姜真的是变了很多。也许宣姜始终都没变过,只不过在父亲指使下,以帮助齐国来控制卫国,她的本性并非如此邪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是什么意思?
卫宣公姜(谋危太子)
此人身为皇帝,听说儿媳天姿国色,婚礼当天竟然替儿子入了洞房
春秋时期,女子庄姜、宣姜、文姜他们是什么关系?
齐国“三姜”的那些往事
卫国的7个搞笑国君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