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饭桌上的规矩

眼看年关将至,在这中国最传统、最盛大的节日到来之际,我们免不了要面对各种聚、各种饭局。在国人眼里、吃是“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嘛),但是吃不是目的,要吃出感情、吃出文化。既然提到了饮食文化,咱们不妨来聊聊老北京餐桌上的规矩,因为这也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首先来说,餐桌的座位就有讲究,最起码要能分出什么是主位。

北京最讲究住四合院儿,大宅门儿里房子多,或许有专门的待客厅或餐厅,一般的家庭正房标准的一明两暗,中间即为客厅。在客厅摆餐桌时,如果是圆桌,桌子中线北侧、即坐北朝南的位置就是主位;如果是方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仙桌,主位的位置也是按照上述原则。但是您会发现一个问题,小八仙四个位子,这个好说;但大八仙八个位子,应该是一面儿两个人,无法将主位摆在中轴线上。但是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特别正式的场合,大八仙桌并不会坐满八个人,这叫“大满”,并不吉利。

主位那一面只有一个座位,一般由一家之主、或最年长的长辈来坐,剩下三面一边儿两个人,一共七个人,这样就把主位显现出来了。在家里老家儿过生日的时候最明显,您看主桌一定是七个人,寿星坐主位。那么不是正南正北的屋子、或在屋中难以分别南北怎么办呢?很简单,正对门的就是主位。说完主位说说客位,客位也分主次,主客位在主位左侧,右侧为次客位。按照以左为尊的原则,尊贵的客人坐主位左侧,或者按照年纪、辈分区分。

也有人说中国传统以右为尊,关于以左还是以右,咱们以后可以单聊,但是我告诉您,北京这边儿的规矩一定是以左。不信您看,正南正北的房子,长辈的卧室一定是在东边,也就是客厅左侧;院子里也一样,东侧(左侧)是厨房、西侧(右侧)是茅房,话糙理不糙。餐桌上也是一样,主客在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布菜方便。吃饭时给人布菜一定是先给主客布,对吧?一般人是右手用筷子,主客在您左侧,布菜时正手递过去很是方便(不信您现在就比划一下试试)。

说到布菜,顺便多说两句:第一、够不着千万别站起来,为什么讲究布菜呢?就是怕您够不着。要是您爱吃的菜离着远,站起来伸着脖子够?多寒碜哪?等着布就行,放心,落不了礼;第二、无论是给人布菜、盛饭、还是倒酒、倒茶,一定要正手面对杯、碗,切忌反手。至于原因吗?这会儿说多少有些不吉利,您先放下忌讳听我解释:在过去,死刑犯临行刑的前一晚会给顿好饭吃,这叫断头饭,狱卒给犯人盛断头饭、倒断头酒时才是反手,所以日常生活中反手盛饭是大忌。

回过头再说座位的事儿,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主人一般会让主位,您可别真坐,那是客气话,您应该知道有个词儿叫“喧宾夺主”吧?而且坐好之后不能随便换座位,来回来去换显着闹腾,也让人怀疑您是为了夹爱吃的菜方便!当然了,所谓主位客位,这都是针对很正式的场合而言,或者规矩多的家庭座位都是固定的。对于一般的朋友聚会、或平辈之间就可以随便些了。不过也不能太随便,来说说即使是非正式场合也要讲究的规矩。

第一:不能竖筷子。筷子不能竖着插在碗里,这个原因跟反手盛饭一样不吉利。首先,筷子竖在碗里像“香”,人是人、不是神、更不是鬼,不能受香火;其次,人死后办白事时,祭桌上的“倒头饭”才竖插筷子呢!基于这两点,所以这叫“供筷”,决不允许。

第二:不能敲碗。等菜上桌时,即使再饿也不能用筷子敲盘子、敲碗,老话儿说:要饭的才那样儿!第三:饭桌上忌讳指人。指人有两种,一种有意识的,一种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是指说话的时候用筷子指人,这是极其不尊重人的表现,在老北京的餐桌上,这如同骂街一样;无意识的是指用筷子的时候翘手指头,估计有见过的吧?有翘食指的、也有翘小指的,您翘起来的手指头指着谁肯定是无意的,但在老北京人眼里,这被视为一种“诅咒”,指着谁谁“不好”。

有位北京籍老演员张少华老师就说过这个,小时候吃饭翘手指头,说两回不改,让姥姥还是奶奶来着、一筷子棒的手指头上,当时大“驴唇”就起来了,从那儿以后,手指头宁可蜷着都不往出伸。第四:不能扒拉菜。一桌子菜有荤有素,一盘儿菜有主材有配菜,咱说实际的吧,您爱吃哪个看准了再下筷子(可也别俩眼直勾勾老盯着),切忌上盘子里扒拉、找您爱吃的,扒拉完这盘儿、扒拉那盘儿,不卫生搁一边儿,让人看不起,说句不好听的:这孩子没出息,什么也没吃过。

第四:不能出声儿。不出声不是不让说话,“食不言寝不语”虽然也是祖训,但您让中国人吃饭时不说话几乎不可能。特别是面对各种饭局,或是谈生意、或是谈事儿、或是联络感情,不说话怎么谈?怎么联络?不出声儿是说别吧唧嘴、别使劲儿嘬筷子,喝汤、吃面条儿别往里吸溜。老北京人还是很讲究吃相的,以上这几种声音都是惹人讨厌的,也是让人看不起的。

不少人说老北京人吃炸酱面讲究蹲在凳子上,或一只脚踩着凳子,要这姿势;还得忒儿喽着吃,要有这声儿,这样儿才显得香,才有范儿。您千万别信,有规矩的家庭绝不允许,绝教不出这样的孩子(如今网络发达,网上曲解、误传、讹传老北京规矩的还有很多,对机会咱可以说说)。说了这么多,您觉得规矩多吗?其实还有呢!再往细了说还有很多。当然我也听过不少声音,说你们北京人就是瞎讲究、穷讲究,哪儿那么多事儿呀?

但我想说的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礼节,就是礼貌。我不想强调“北京人有礼儿有面儿”这句话,我认为哪儿的人都应该有礼儿有面儿,谁也不想被说成没礼貌、没规矩的人吧?再有,规矩就是规矩,无论您遵不遵守它都依然存在,您也可以打破它、颠覆它,但老的规矩、好的规矩就等同于正确的价值观,即使被打破、被颠覆,还是会有人记得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用筷子的规矩那都是在论的,您可别露怯啊!
老北京用筷子的规矩那都是在论的
习作||餐桌之上有规矩
真正的教养在每天的饭桌上,再不教就晚了
老北京的 “礼儿”和“理儿”
老北京的规矩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