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入山里说竹子.

家住江南山野,身材高大挺拔。世代高风亮节,一生胸怀坦荡。这个谜语以人拟物、以物喻人,谜底很多读者应该已经猜到是竹子了,准确的说是毛竹。

竹子是世人所熟知的一种多年生常绿禾本植物,每一根末枝顶端呈“个”字形生长着三片披针形叶子,汉字“竹”字被称作象形字,写法就来源于末枝上三片叶子的形状。

雷竹(又称雷公竹、园竹)

紫竹

龟背竹

罗汉竹(佛肚竹)

湘妃竹(斑竹)

箬竹

竹子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在我们华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二十二个属共二百余种之多。在竹子这个大家族中毛竹(楠竹)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毛竹个个身材高大,腰围粗壮,遍及南疆北国,数量占到全国竹资源的七八成以上。

二哥应该非雷竹(又称、园竹)莫属了,雷竹比毛竹要低矮纤细的多,但雷竹笋以出笋率高、光洁无毛、不麻嘴的特点,要比毛竹笋更受人们的欢迎。在我国的竹子中还有不少属于珍稀品种,诸如:紫竹、湘妃竹(斑竹)、龟背竹、罗汉竹(佛肚竹)、方竹等等,还有一种就是低矮的箬竹,箬竹算是竹子中的另类异数,竹竿纤细如同稻草麦秆,也只有四五十公分高,但叶子却无比宽大,箬竹叶就是我们南方人端午节包粽子用的是箬皮。

竹子的嫩芽叫做笋,笋的质地脆嫩易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素山珍之一。为了在孕育和出土的过程中不受到意外的伤害,神奇的大自然让笋穿上一层层厚厚的坚硬铠甲直到长成新竹才脱去。

我们所吃的鲜美冬笋来自毛竹,毛竹鞭上的笋芽要在黑暗的泥土中经过三年的漫长孕育才能长成肥壮的笋。到了第三年北风呼啸万物萧条的冬季,笋便进入不吃不喝的休眠状态,以此来度过漫长的冬天,一切的等待都是为了翌年春暖花开的季节。

有经验的山民能够在毛竹林里扒开厚厚的积雪和枯叶,根据拱起的泥土缝隙轻而易举地找到冬笋呼吸的气孔,将肥实的冬笋从深深地泥土里挖出来做成春节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

立春过后,春雷将万物从沉睡中唤醒,冬笋抖抖身子争先恐后地钻出泥土成为了春笋,身上金黄色的铠甲也会变成黑褐色的。在春雨的滋润下春笋日夜迅速向上生长,渴望能够早日触摸到蓝天下洁白的云朵。到了拔节期,竹笋更是有惊人的生长速度,一个昼夜能够长高几十公分甚至一米,住在竹林边的人家在寂静的夜晚都会听到竹笋生长时发出的“咯咯”声。从刚出土的春笋到长成十几米高的新竹往往只需个把月的时间,这样大的生长量在自然界中可是十分罕见的。

“竹子全身都是宝”这话一点都不假,竹子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深入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我们戴的箬笠、吃的鲜竹笋和笋干、喝的竹叶青酒和中成药鲜竹沥,睡的竹榻、坐的竹椅,用的竹梯、竹篮、竹箩筐、竹扁担、竹箪(碗)、竹筷、竹扫把,过渡用竹筏、竹篙、引水的竹笕……,大到竹楼、小到牙签等等数不胜数。如今连竹子砍伐后留在土里的竹根、竹鞭都做成了根雕和竹手杖等工艺品。

徽州竹制器具:有盖元宝菜箩

徽州竹制器具:鸡箩。这只做工精致油了红漆的徽州鸡箩,平时是不养鸡的。春节期间徽州人家嫁女,用这鸡箩放一公一母两只鸡,内盖再放一枚染红的生鸡蛋,再由媒婆拎到男方,称作发喜鸡。

徽州竹制器具:食箩

徽州竹制器具:过滤豆浆的榨篮

徽州竹制器具:小扁篓

徽州竹制器具:冬天取暖神器---火熜

徽州竹制器具:箬笠(又称斗笠、秧笠)。

唐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地炉枯叶夜煨芋,竹笕寒泉晨灌蔬。陆游《闭户》诗里的竹笕就是在山间常见的引水水笕,将砍来的毛竹剖成两半然后把竹节打通搁置在屋后山崖下引接泉水。峭壁岩隙中终年不断的山泉水质清冽甘甜,没受任何污染,是地道的纯天然泉水。山民用竹笕将水引入家里大水缸中,像城里自来水一样,洗衣做饭极其便利。或用长长的竹笕一根根接起来,将泉水引入田间地头作用农田果园的浇灌,就地取材用竹笕接引山泉水,既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又经济实用,颇受山民的喜爱。

草堂人去客来游,竹笕泉鸣山更幽。

向使经营无陆子,残僧古寺不宜秋。

----曾几《题陆务观草堂》

更重要的是竹子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历史的延续、社会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东汉蔡伦发明纸张之前,用竹片做成的竹简作为重要的记录工具,为当时信息的传递,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用细竹杆和兽毛制成的书写工具---毛笔,更是书写出了中华汉字“篆隶行草楷”的辉煌篇章,绘画出风花雪月、花鸟虫鱼、华夏万里河山绚丽多姿的传世佳作;

用紫竹、湘妃竹等细茎竹子制成箫、笙、竽、笛等乐器,吹奏出了《姑苏行》、《紫竹调》等委婉清亮悠扬动听的乐曲令人陶醉;用竹子制成的弓箭为统一河山抵御外敌立下过赫赫战功,也造就出李广、黄忠、花荣等为后人所推崇的百步穿杨神箭手。

未曾出土先有节,纵使凌云还虚心。竹子有着清新脱俗的外表,虚心有节的内在品质历来备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还给竹子起了很多雅号:绿衣处士、凌虚子、拂云叟、幽篁、斑箨(tuò)等等。神机军师诸葛孔明出山前就隐居在隆中卧龙岗下的竹林中和竹子为伴,日读兵书夜观天象,闲暇时卧在竹榻上静听风过竹林所发出的天籁之音。

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更是喜爱竹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他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为后人留下了“胸有成竹”的成语,文中有一首给表弟文与可的诗,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意思是说:汉水一带长竹繁茂贱如蓬草,斧头何曾将鲜嫩的竹笋轻饶?料想(文与可)你这个清贫嘴馋的太守,定把渭滨千亩青竹吞进肚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字板桥)也是一位爱竹画竹的高人,他画的竹石犹如他自己一样清瘦脱俗,只需浓淡相宜粗略几笔便栩栩如生,肥而不娇瘦而不妖,加上“乱石铺街”号称“七分半书”的板桥体隶书就是一幅千金难求的墨竹图。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自古以来世人将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或把松、竹、梅同称为“三友”,留下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等脍炙人口的对子。当代作家袁鹰解放后置身于井冈山漫山遍野的竹林里,写出了《井冈翠竹》还被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里。

最后樵夫想告诉大家要想破解苏东坡那“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的”难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想不俗来也不瘦,天天吃块笋炖肉”。

附:腌笃鲜

主料:咸肉500克,新鲜猪肉500克,冬笋或春笋1000克。

调料:料酒50克,姜1块,葱节,盐和味精适量,

烹制方法

1、咸肉和鲜肉洗净,切成块,放入锅内,加清水烧开,倒出冲洗净(农家土猪,只需撇去浮沫即可)

2、竹笋洗净,切成长条再切切滚刀块或薄片

3、重新将锅放入清水,放入咸肉,鲜肉,笋块,以及葱,姜,大火烧开后撇净浮沫,加料酒,转小火加盖烧至肉酥;

4、快肉酥依口味适当加盐,出锅前十分钟放入几个千张(百页)节,然后拣去姜葱,加入味精炒匀即成。

4、 【徽州】吃徽州毛豆腐,闲逛徽州古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熊鹏举《竹海诗意》(二)
庭院竹子种什么竹合适?
春笋?冬笋?毛笋?竹笋?烟笋?闽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有竹
竹林产地如何做休闲农业?
谁是素菜第一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