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水浇灌的吉县苹果之乡

黄河从源头风雨兼程、引吭高歌一路奔来,或活泼骀荡、或喧嚣急速、或静谧澄澈、或冰封雪覆,无不是在用不同的旋律追思和吟唱历史。当它犹如一头庞大的雄狮劈开秦晋之初,却怎么也按捺不住满腔的激情和张扬的个性,伴随着声声怒吼,将这流动的泥土搅和得更加浓稠,顺势向左一挥,便把一面三角小旗飘展定格在晋西南,成为最早“中国”版图的一个符号,那就是历史悠久的吉县。

吉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西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南麓,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东与蒲县、尧都区、乡宁县接壤,南与乡宁毗连,西濒黄河与陕西宜川县隔河相望,北与大宁县交界,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2018年,辖3镇5乡、79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人。县政府驻吉昌镇。

吉县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连接南北方、承接东西部的枢纽,素有“秦晋通衢”之称。209、309国道、临吉高速、吉河高速贯穿全境,隰吉高速正在建设之中,距离太原、西安、郑州都在3个小时之内。

历史悠久 辈出楷模

吉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981年柿子滩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证实,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柿子滩出土文物

柿子滩用火遗迹

春秋时为晋国屈邑。西汉置北屈县。北魏先后置禽昌郡、定阳郡、定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吉昌县,为汾州治。唐为慈州治。五代改为吉乡县。金为吉州治。元至元二年(1265)吉乡县并入吉州。民国元年(1912)称吉县。1958年,并入乡宁县,降县为镇。1961年7月,复置吉县。

柿子滩古岩画摹本

吉县历史悠久,英雄楷模辈出。古代有金末以身殉国的文官重臣冯延登、清代为官勤政廉洁的兰第锡等。

冯延登(1176—1234),字子俊,号横溪翁,吉州吉乡(今吉县)人。金承安二年(1197)中进士。贞祐二年(1214),任尚书令史。兴定五年(1221),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任太常博士。元光二年(1223),管理登闻鼓院,兼任翰林修撰。正大七年(1230),任国子祭酒、翰林学士承旨。正大八年,奉命与元帝求和时,元帝以杀头、割须相威协,令其招降金国凤翔帅,冯延登以死相拒,被囚禁在丰州两年。被放归后任刑部尚书。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攻陷汴京,冯延登被俘后,辞情慷慨,义不受辱,遂投井自尽,时年58岁。

冯延登生前善诗词,有《横溪集》行于世,今《中州集》存其诗20首。其中《郾城道中》一首,描述兵燹后农村荒芜、山河浴血、战祸猛于虎的惨状,反映出作者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悲愤情怀。

兰第锡(1736—1799),字宠章,号素亭,吉州兰村里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中举,出任凤台县教谕。乾隆二十四年,晋升直隶阜城知县,革积弊,废苛捐,力赈灾民,一时政通人和,物阜民安,深为总督方敏悫所赞赏,遂于乾隆二十七年举荐治河。调任永清县知县时,匪患蔓延,乡鄙不宁。第锡获悉匪徒聚落,夜发吏卒,率先入穴,擒获盗魁郑六,并究出同伙尹十王、大秃子等,盗风顿息。同时,牒请加赈灾民,并自设粥棚于路,救活饥民不计其数。乾隆二十八年,飞蝗入境,又亲率士民扑灭,田禾免遭蝗害。在此期间,劝民大兴水利,革除积弊,百业日盛。后调大兴,旋升永定河同知。在赶办修堤工程中,身先士卒,以堤为家,出色地完成六号漫口顺洪工程。乾隆三十八年,补授岳阳知府,继任江西赣南道。服阕,补永定河道,升河东道总督。在任河东道总督期间,黄河横溢,与民众一起抢险固堤。工竟,乾隆皇帝特赐黄辫荷包,并诗曰:“永定分司久,素知慎且勤,河东擢开府,川奠冀成勋。初任原仅念,所为果出群……”以奖其功。乾隆五十四年,调任南河总督,凡要工险地必亲临督率,每遇京察,名列一等。乾隆帝赐书“勤慎廉洁,川奠成勋”,以示嘉奖。嘉庆元年(1796),诏入“千叟宴”,授衔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

第锡一生,为人耿直,生活俭朴。数任河官,随侍仅一二旧仆。仕宦50余载,原籍田舍总值仅140余两(银)。终因治河积劳成疾去世。生平著有《黄河工程文册》《治河摘抄》《吉州志考》《永定河志》《河渠纪闻序》等。《清史稿》所记七名治河官吏,其中对兰第锡记有“以廉洁著”的赞语。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涌现出的无数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战士,如王耿人、王志强兄妹。

王耿人(1907—1939),吉县人。民国16年(1927)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返乡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抗日活动,向党组织推荐进步青年。他鼓励家乡40余名爱国青年报考村政训练班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帮助他们走向革命征途。民国28年任中共晋西南区委宣传科长、党校副校长。“12月事变”后随同区机关转移时,于离石县鸦儿崖一带遭日军包围,壮烈牺牲,时年32岁。

王耿人之妹王志强(原名王贞静),在党的培养下,勇敢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与反动势力抗衡,组建吉县妇救会、流工团,宣传民族和妇女解放思想,开展群众救亡工作,开创了吉县妇女解放运动之先河。

当代道德楷模不断涌现,如芦来柱、王青凡、贺印娣。他们在提升吉县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引领良好道德风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芦来柱,屯里镇太度村村人。他悉心照料养父母,信守承诺,不离不弃。2013年,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诚实守信类)。

王青凡,吉县环卫工人。扫街拾到10万元及时归还失主,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贺印娣,吉县中垛乡三候村人。诚实守信,替夫还债。2015年,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诚实守信类)。

三色品牌 特色鲜明

近年来,吉县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历史机遇,立足实际,实施“1236”战略,全力打造黄色旅游、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红绿”三色品牌,不断加快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01

黄色旅游

吉县旅游资源丰富,名胜众多,有自然人文景观40余处。境内黄土地貌呈现川塬相间、梁峁纵横、深沟峻谷的高原景观。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柿子滩、人祖山、摩崖石刻、清代长城以及克难坡等众多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位于县城西南37公里的黄河晋陕峡谷中段,是黄河唯一的瀑布,也是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当黄河流至吉县壶口镇的龙王辿时,河道由300米骤然收缩至50余米,河水跌入30米的深槽之中,飞波走澜、惊涛裂岸,形成了“水里冒烟”“谷涧起雷”“彩虹通天”“群龙戏浪”四大奇观。壶口瀑布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97香港回归推向世界的35张王牌景点,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柿子滩古人类文化遗址

位列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距今2万—1万年,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在15公里范围内发现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埋藏点25处、比较完整的篝火遗迹1处、3个层面的古人类活动遗址1处,清理出4个用火遗迹、修整石器工作区、2000余件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制作精美的蚌质穿孔装饰品。出土的精工打制的石磨盘等众多文物和遗址崖壁残留的原始岩画,代表着最原始的黄河文明和最早期的中国农耕文化。

人祖山

位于吉县城北30公里处,主峰海拔1742米,核心面积45平方公里。主峰建有人祖庙,周围建有大小庙宇200余座。“人根之祖,出在吉州”,伏羲、女娲在人祖山隔山穿针、隔沟滚磨、问天成婚、缔结姻缘、产生人类、拉开人类婚育文明序幕的古老传说就出自人祖山。在人祖山考古发现的6000年前人类头盖骨,引来天下华人来此寻根溯源。

克难坡

位于壶口上游10公里处,总面积3.08平方公里(核心游览区0.5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驻扎在这里,一时成为第二战区的军事重镇与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称“小太原”。建有阎公馆、实干堂、进步室、批评室、克难室、竞赛室、检讨室、真理室及望河亭、忠义祠等。现存土窑洞2000余孔、石窑洞99孔。

摩崖石刻

位于吉县城南锦屏山北侧,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造像六区33尊。其雕刻工艺精湛,人物形象逼真、神态自若、造型优美。其中唐代造像“自在观音”右手托腮,左膝微曲,两目微闭,造型生动,为之精品。

清代长城

清同治五年(1866),为阻止西捻军东进山西,清政府在吉县壶口沿岸沿黄河修筑了75公里长城。这段长城东依崇山峻岭,西临黄河天堑,设有炮台和烽火台。清代长城的发现,把我国长城修筑下限延长了300年。

02

红色苹果

吉县是苹果之乡。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吉县苹果果形端正、着色秀红、皮薄质脆、爽口香甜的独特品质。吉县苹果被誉为“中华名果”,先后荣获中国国际苹果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首届全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等20多项大奖,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等国家级12项认证。吉县苹果不仅在国内高端市场走俏,而且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和美国、新西兰。2009年11月,吉县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县现有苹果面积28万亩,年产优质苹果22万吨,产值10亿元,达到了苹果种植面积、专业村数量、果农苹果收入、苹果从业人数和依托苹果产业脱贫农民占比“五个80%”。苹果成为了吉县农民脱贫的“主要依仗”、致富的“主导产业”。

03

绿色生态

吉县是生态大县,全县林木覆盖率达52.9%,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年二级以上天数330天以上。人祖山、管头山、高天山、锦屏山,山山有妙峰,处处有风景。春季山花烂漫、香气四溢;夏季绿浪滚滚、清凉舒爽;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高,是天然氧吧。置身其中,看山景、听云涛、赏红叶、观日出,别有韵致。

底蕴深厚 非遗传承

吉县唢呐

吉县当地的一种民间吹乐,已有48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朝廷重臣石宝遭贬被发配至吉县。他将宫廷音乐的优秀元素嫁接到当地流行的唢呐吹奏曲牌中,使其更加优美动听,形成了独具风味的唢呐乐曲。代表曲目有《朝廷出南门》《孔子哭颜回》《下坡趟核桃》《大摆队》《朝天子》《祭灵》《梳妆台》《哭皇天》《凤凰单扇翅》《亲家母吵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县成立了百人唢呐队,多次参加国内大型演艺活动。2009年,吉县唢呐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人祖山祭祖古乐

流传于吉县王家垣同乐村一带,是专用于祭奠女娲、伏羲的鼓点鼓乐,距今已有480余年历史。据同乐村李氏家谱记载:“自明朝嘉靖年间,李姓由河津县迁至吉县同乐村,终因远离县城,较为偏僻,故由先人李时尚承头成立家戏鼓乐班。”每年农历七月十九,他们总会准时到人祖山上演奏,附近来观看的乡民络绎不绝。

壶口旱地行船

2012年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时黄河是晋陕两省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那时候,商人们用大船放进黄河顺流而下,沿途贩卖各地的土特产品。清人刘龙光诗曰:“黄流滚滚入壶中,九折波澜此地雄。禹治功成留缺陷,往来舟楫一时穷。”说的是壶口瀑布将黄河水运割为两段,成为天然障碍,往东船只不仅无法从河中通过,而且因此处水流湍急,稍有不慎,便收船不住,跌入深槽。因此船行到壶口瀑布前,船夫们不得不在瀑布上游龙王辿提前泊岸,将所装的货物全部卸下,雇用人力与牲畜把货物运到下游。而船体则由人力拖上岸,纤夫(小船几十人,大船几百人)应着艄公的号子声与河水的吼声,推的推、拉的拉,将货船拉到瀑布下游水流缓慢处—个叫做“忒口”的地方。把船修理一下,然后下水重新装上货物续航,此为旱地行船。现在,由于公路、铁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壶口附近黄河大桥的修建,过壶口的水上航运已阻断多年,旱地行船现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迹。

屯里镇太度村秧歌

自清朝末年开始流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2年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根据简单的故事情节,扮成各种人物角色进行表演,伴奏乐器有唢呐、二胡、鼓、竹板、笛子等,此外还有红绸、手伞以及色彩艳丽的绸扇等表演道具,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社火表演活动。

创新发展 脱贫摘帽

吉县煤炭储量100亿吨以上,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以上,地下还储藏有上百亿吨的优质化工煤膨润土,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是开发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

光伏发电

立足丰富的煤层气、光能、风能资源,吉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年煤层气开采量突破3亿方。全县79个行政村,村村建起了100kw光伏扶贫电站,这在全省是第一家。新城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完成供水管网、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工程,城区公厕全部改造,城市功能日趋改善。

煤层气开发利用

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134元和5602元。旅游综合收入达6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太度民俗度假村

彩虹玻璃桥

吉县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过艰苦攻坚,全县6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2018年8月8日,省政府批准吉县退出贫困县;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宣布吉县退出贫困县。在2019年1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吉县荣获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县城夜景

壶口文化旅游节演出

有机苹果生产基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吉县儿女和着壶口澎湃的巨浪,顺势而上,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用行动诠释“尚善、坚韧、务实、图强”的吉县精神,激荡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努力实现“民富县强”的吉县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里黄河最强音--记壶口瀑布
去壶口看冰瀑
黄河滔滔壮观壶口瀑布(6组)
山西人口小县合并研究(吉县永和大宁篇)
[华夏中原]壶口:不到黄河,绝不轻言放弃
山西3|吉县——黄河壶口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