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禹治水以老河口禹家寨黑水河为中心划分天下九州考 图(4)

---发现《尚书.禹贡》司马迁《史记.夏本纪》黑水弱水三危荆山确证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青岛崂山 北九水 风景 图

弱水之源: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小庙岭的淅水源头老灌河 图

十、崂山非劳山入黄河崂水非弱水 疑青州之岛命名青岛

在考查《山海经·西山经》有“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的弱水时,虽然找到了符合注入洛水的弱水,但是一直没找到出弱水的“劳山”地在哪儿?

关于劳山,山东省青岛有个很著名的“崂山”并且也有向西流的崂水?在弱水没有完全定论的情况下,人们多把青岛的崂山说成是劳山和弱水。毕竟“崂山”和“劳山”还是有文字之别的?

经查崂山之“崂”释义山名指崂山,在中国山东省。亦作“劳山”、“牢山”。

劳:勞金文

(两个“火”)

(心),表示内心充满焦虑忧烦。篆文加“秃宝盖”,表示在家中劳动,并以“力”代金文字形中的“心”,强调体力活动的艰辛。造字本义:操心费力,身心负担沉重。《说文解字》:劳,生活艰苦。字形采用“力”与省略了“火”的“熒”会义。熒,表示火烧房屋,用力救火者疲惫辛苦。

牢甲骨文围栏牛像牛被关在围栏里。造字本义:圈养牛羊畜生的围栏。《説文解字》:牢,閑,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

   因为劳、崂、牢和老是同音,顺便也查查“老”字,老甲骨文,像上卿、大夫戴的冠冕,人手柱棍杖,表示头戴冠冕、手拄棍杖的年长上卿或大夫。《説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凡老之屬皆从老。

崂山是不是劳山,弱水是不是弱水,严格的说是需要符合山水地理和历史证据的?

黄海之滨的崂山风景区向西源出崂山的水,从崂山向西有两大主要分支。如汇入沂水从莱芜、泰安、东平县,入的是黄河。如从临沂、枣庄、鱼台向西过定陶县入的也是黄河。崂山之水除在河南开封兰考以北能够汇入黄河外,没有可直接汇入洛阳洛水的路径。

因为洛阳的洛河是在黄河上游崂山以西1400里外的河洛镇入黄河的,从洛河入黄河口向东360里才与崂水在黄河相会,所以崂水注入的是黄河,不可能向西注入洛水的?

如从青岛崂山向西,如《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至哈密的流沙河,那可不是三千里而是5400里之遥了?

另外崂山的崂水周围包括山东省都没有黑水?而崂水与“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的泾河渭河漆水沮水沣水相距更远,根本纳不入“泾属渭汭”范围。与“华阳、黑水惟梁州”的梁州地不符外,也不符合“弱水既西,涇屬渭汭”和“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的弱水都不符。

山东省青岛崂山山水地理决定,青岛的崂山只能是青岛的崂山而非出弱水的劳山,而崂山之水,也不可能是入于西流注于洛的“弱水”。

关于崂山属地青岛名字的由来,虽然有青岛市名是以古代叫青岛的渔村得名青岛之说。根据青岛在黄海之滨测量,青岛与青州的距离仅400里内,疑青岛是因为古属青州之岛而叫青岛的可能?

因为青岛在泰山以东,“兖州”在青州到青岛以南,即符合“济河惟兖州”的兖州范围,也符合“海岱惟青州”的泰山到青岛海滨的青州地望。

捋清了青岛崂山根源,还是要找到符合弱水的“劳山”?

关于“弱水”,在“考鄀国淅水老灌河三千里弱水终分开雍州和梁州”时已基本确定是淅水之源的老灌河,在老灌河源头应该能找到“劳山”?

淅水老灌河发源于栾川县小庙岭伏牛山主峰的北麓,分析“劳山”一定与“伏牛山”和“老灌河”有关?

伏牛山脉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省的一条重要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长200余公里,宽约40~70公里,因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构成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伏牛山脉北面与熊耳山脉和外方山脉交汇,其间无明显界限;南面与南阳盆地相接。山地向东延伸到方城东北突然中断,形成著名的"方城缺口",缺口长约30公里,宽约8~15公里,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山间堆积平原地带,缺口东南又是地势起伏的低山丘陵。"方城缺口"是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的天然交通要道。符合大禹经方城缺口至大别路线。

栾川县除伏牛山山外城南3公里处有老君山,原名景室山,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并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经测在伏牛山南麓的老君山与伏牛山北麓的小庙岭相距40里。虽然老君山的“老”与“老灌河”都带有老字,与“劳”同音,因“老君山”得名太晚,应与老灌河的老字得名无关。

伏牛山脉西北段山体,被西北东南走向的老灌河断裂谷地纵向分割成两列规模较大的山岭。北面山岭构成伏牛山的主脊,位于栾川以南的部分,当地称之为老界岭,为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老界岭山脊狭窄陡峭,多呈锯齿状或锥状,一般北坡陡,常有悬崖峭壁出现,坡度多在40°以上,有的超过80°;南坡稍缓些,坡度25~40°。找到“老界岭”应该算找到栾川县老灌河的“老”源头了。

原来流经淅水淅川灌河汤河老灌河的“灌”字,因河流两岸水草丰茂多颧鸟栖居而名的“灌河”,而老灌河的“老”字,得名于长江与淮河分水岭老界岭的“老”字。

疑因“老”和“劳”同音,《山海经》的作者在写作《西山经》时,误把源出于老界岭的伏牛山“老山”写作“劳山”?才有后世误把崂山作“劳山”的崂山之误?

原来司马迁观之却叹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的《山海经》,直到约百年后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此书公之于众后被世人称为“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无经”的《山海经》并非完全都是无稽之谈,《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就是铁证。

2016《禹贡九州山川图》九州中心老河口禹家寨黑水河 图

《九州山川实证据图》 图

《禹贡九州山川之图》图

《禹贡九州山川图》九州疆域 图

十一、以史为鉴考察华夏山河 划定黑水河禹家寨为天下九州中心

考论完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和冀州,再来说以淮河、泰山、济水为界的扬州、徐州、兖州、青州就容易的多了。

因为中国历史上自古没有淮海,“淮海維揚州”的扬州,是以淮河至海为界线划分的。关于淮河,《尚书禹贡》和司马迁史记《史记夏本纪》都有“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的明确记载,今古无别。

以淮河为界,自今河南南阳桐柏县的桐柏山,東會于泗水和沂水,”泗水沂水的淮河以南有长江天堑,可准确的划分出淮河至海的扬州之地。

“济河惟兖州”的兖州,济水沇水源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入海,济水至黄河至海之间。“海岱及淮維徐州”的徐州,以五岳之首的泰山为界,把泰山淮河黄海之间的徐州划分的山河分明,疆界清楚。“海岱維青州”的青州,有了泰山淮河黄海为界的徐州,也基本划清泰山至海的青州。扬州、徐州、兖州、青州均在淮河、泰山、济水与渤海黄海东海之间。

研究历史我最相信司马迁,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信史。从司马迁为写《史记》“早年游离国中名山大川,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可见其调查之广博。

经过逐字逐句认真研读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及《尚书禹贡》关于大禹治水和划分天下的九州各地,重考弱水、黑水、三危、荆山、龙门、大别、内方、负尾等历史存疑之地后发现,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及《尚书禹贡》按照大禹从冀州开始治水的江河路线,大禹以山河为界,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東漸于海,西被流沙,治天下之水做了完整记录。所记载的长江、黄河、淮河、泾河、渭河、澗河、瀍河、伊河、汉江、丹江、弱水、黑水、泰山、华山、大别山、嶓冢山、太行山、王屋山、砥柱山、熊耳山、鳥鼠山等全国各地的山山水水及河流走向,跟GPS一样用简洁的文字予以准确无误的定位,与今天的山河几乎一字不差的全都能对号入座。大禹以山河为界所划分的天下九州山水有据疆界分明,几无一字之虚。

没想到,距今两千一百多年前的史家所记载的江河山水与今无别,今读如昨。

通过对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冀州、扬州、徐州、兖州、青州九州之地认真研究和逐一核查,终于全部厘清大禹所划分的天下九州在哪儿了。

“荊及衡陽維荊州”的荆州在汉江丹江以南至海,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荊河惟豫州”的豫州,在荆州以北,鄀水、丹江、唐河以东的今河南省。“華陽黑水惟梁州”的梁州,在今丹江以西汉江以北的陕西秦岭以南。“黑水西河惟雍州”的雍州,在今丹江黑水以北,弱水淅水以西,陕西秦岭以北至黄河范围。“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的冀州,以华山黄河为界,包括黄河以北的河南省焦作、新乡、安阳及山西省、河北省及张家口以南的北京、天津的整个京津冀地区“淮海維揚州”的扬州,以淮河至海为界的江苏扬州。“海岱及淮維徐州”的江苏省徐州。“济河惟兖州”的山东省兖州地区。“海岱維青州”的山东省青州地区。

两千多年后能真正准确的找到“弱水、黑水、三危、荆山”,再次印证“细节决定成败”和“一字之差谬之千里”的至理名言。凡事只要能气定神清的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做学问,一定会有所收获。

经过对以弱水、黑水、三危为主的大禹治水地,进行一丝不苟的严格核查后,终于发现后人所误解大禹划九州的错误根源,重新划分出符合大禹治水的天下九州。并意外发现大禹当年是以九州之中、黄河长江之中的老河口禹家寨黑水河为中心,划分的天下九州,并从老河口禹家寨出发到九州各地治天下之水的。

这绝对不是忽悠?

可以测量黄河三门峡到宜昌三峡453公里之间的老河口黑水河。可测量积石山到台州东海海域,河北张家口到广西南宁,纵横2000公里的连接线的中心,就在老河口的黑水河源头的禹家寨,处于划分天下九州的中心地带。

老河口二劈山的劈山之名,因道丹江黑水之水而命名的黑水河。二劈山下分流治水的发渐地,三尖山三危之地的禹家寨,弱水三千的淅水,荆人聚居地的荆山荆家棚、疑是楚国用大禹劈山道河所产生的大量积石筑起的楚长城,系列证据都指向,当年大禹治理汉江、丹江、淅水,是以三尖山黑水河的禹家寨为中心,指挥治水大军劈山道河治理汉江和丹江的。

因为多地有黑水弱水和三危,史学专家在没准确的找到弱水、黑水、三危、荆山等关键地情况下,错把弱水、黑水划在西部边陲,使本来记载清楚明白的天下九州江山难定,误会百出。以致至今还有很多权威的史学专家们,连大禹其人的真实存在都还在怀疑?还在寻找“大禹治水”非神话的考古证据?

这真是大禹的悲哀,也是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悲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把华夏分为九州,是指哪九个州?这九州现在叫什么名字?
大禹治水,始有九州,而古代九州之序按五行排列
中国朝贡制度的起源
潍水行(1)|潍河上闪烁的巨人身影
从大禹治水看五行相克
道九山、导九川陂九泽定九州,图解大禹治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