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五座荆山

荆山,山名,我国有五座荆山,分别在湖北省南漳县西部,陕西省阎良区、三原县、富平县三地交界处,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亦名覆釜山),安徽省怀远县西南,甘肃省灵台县。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湖北省保康县的荆山。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王粲的《登楼赋》中都曾出现过荆山。

1.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 、汉江西岸 。盘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北始房县青峰镇大断层,南止荆门-当阳一线,长约150公里;西至远安沮水地堑,东到荆门-南漳一线,宽约20~30公里。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因古代满山生长荆条(灌木),故名。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由石灰岩组成,属燕山隆起褶皱带,是强烈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区。这一地区适处几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触带上,北、南段均为强烈褶皱和复杂断层地区,但北段褶皱紧密,多逆掩断层;南段褶皱稍缓,以块状断层为主。地貌上,西北部山高谷深,巍峨陡峭,沟壑纵横;东南部山低谷浅,坡度略缓,稍加开阔,但均为喀斯特式中、低山地。山岭多呈狭长形,山顶大致等高。喀斯特漏斗(溶斗)、溶蚀洼地均发育于山顶面上,属山原期喀斯特形态。其高度由西北向东南略减,海拔一般为1200~1800米,主峰聚龙山1852米,最高点望佛山1946米。长江支流沮、漳河源于山南,汉江支流蛮河源于山北。山区气候温湿,年降水量900多毫米。森林覆盖率约50%,以松、杉、栎树种为主。主要特产有黑、白木耳、茶叶、桑蚕,并有天麻、丹皮、杜仲、桔梗等药材及獐、鹿、野猪等动物。河谷平原耕地种稻,坡地种玉米、薯类。山上建有茶场、林场、药材场等。矿藏有磷、煤、铁等。磷矿已开发利用作肥料。名胜古迹有抱璞岩、白马洞、响水洞等。其中抱璞岩传为春秋时代卞和得玉处。

2. 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孔颖达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刘昭注引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禹铸鼎於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南,今其下﹝有﹞荆渠也。"

黄帝升天后的安葬之地,历史上的说法竟有七八处之多,但有两个中央最有名:一是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一是河南灵宝市的荆山。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即成,有龙垂鬓下迎黄帝……”于是,元代最先,荆山黄帝陵就受到华夏子孙的祭拜。历代文人墨客也都曾正在此题诗作赋。诗仙李黑的“黄帝铸鼎荆山涯,不炼黄金炼丹沙。骑龙飞去心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更是千古绝句,脍炙人口。而《史记·五帝本纪》则曰:“黄帝崩,葬桥山。”明朝最先,天子均吩咐消磨官员正在桥山致祭黄帝陵,桥山黄帝陵便得到了历史的承认。新中国成立后,国度曾前后投资1.9亿元对桥山黄帝陵停止了修整。

       荆山黄帝陵      从函谷关出来,我们驱车西行远30公里驶进黄帝陵区,拾阶而上,见两厢各立一碑亭。再往上是轩辕黄帝功德柱两根分立左右,上刻车马征战图。迎面有一大殿式建筑,门楣上书“轩辕黄帝铸鼎原”。进进后,只见院内有天、地、人三座大铜鼎,巍峨壮观。再拾阶而上,便是始祖殿,内供七尊塑像,正中的便是轩辕黄帝。左面的三尊是:嫘祖——黄帝的原配夫人,发明养蝉、织布、造衣;后士——炎帝裔,黄帝之佐,君天下幽都;左彻——铸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右面的三尊是:仓颉——穷六合之变指掌而创文字;大封——名大荛,大封作甲子,干支计年;祝融——黄帝后裔,兽身人面。作为炎黄子孙,面对我们的老祖先,我们毕恭毕敬深鞠三躬。

“荆山黄帝铸鼎原”上的黄帝陵,前面建有高大的“云门”,一方面默示黄帝升天了,正在天上,另一方面默示这里葬的是黄帝,“云从龙”,云从黄帝,黄帝就是龙。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平易远族的人文始祖。相传五千多年前,他联合炎帝克服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后,融会黄河中下游直至少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建立了中华平易远族的前身——华夏族。黄帝带领先平易远制衣冠、造舟车、养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由此结束蛮荒的原始生活,开创了中华平易远族的文明。

铸鼎原现存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轩辕黄帝铸鼎碑铭》碑一通,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关于记录黄帝功绩最早的一通碑刻,是研究黄帝文明的稀世珍品,也是铸鼎原少久历史的见证。

我们所去的荆山黄帝陵,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25公里的阳平镇,南依秦岭,北濒黄河,西接潼关,地处豫、陕、晋三省接壤,是镶嵌正在黄河金三角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华夏平易远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部落正在这一带繁衍生息的历史佐证。

铸鼎原周围的古文明遗址为仰韶文明晚期、龙山文明早期,距今约4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的古文明遗址,位于铸鼎原西侧的北阳平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全国最大的古文明遗址。它南北少5000米,工具宽300-500米,文明层厚3-5米,总面积达220万平方米,可谓新石器时代黄帝时期的十里少街,这正在考古史上是罕见的。

据《史记·封禅书》记录,古时这里灾情严重,轩辕黄帝从昆仑山来到荆山查看。他炼仙丹为百姓治病,采首山之铜,汲湖中之水,铸鼎于山下。鼎铸成后,天上出现一条龙,龙将须垂下来迎接黄帝。黄帝从此升天,同时借有70多名群臣和后宫也随之上天。百姓瞻仰黄帝行将上天,便抱住黄帝的一只脚不放,下场将黄帝的一只靴子拽下来了。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正在他铸鼎之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敬拜,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中央。

黄帝陵的建筑,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火,但屡毁屡建。 1992年8月,灵宝市投资600万元正在原址上现正在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少廊、墓冢、庙门、祀功柱、阙楼、驱龙阁等景点,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三尊大铜鼎。黄帝陵高300米,少5000米。陵的西端有一个高6米、少42.5米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条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这里生少着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现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企盼,李黑、杜甫、黑居易、刘禹锡等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有名诗人贺敬之正在铸鼎原即兴吟诵:中华五千年,史证灵宝见。荆山登高望,古今两惊叹。荆山黄帝铸鼎原景致区已成为海内中华夏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缅想圣德、领略黄帝文明精华、上溯华夏文明起源的旅游观光圣地。

其实,有则故事,我们只读一段就可明黑黄帝的去处:定居正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为扩展势力范围,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他带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无法抵御,只好向黄帝寻求支援。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正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停止得极度惨烈,但黄帝部落借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蚩尤投降了黄帝。黄帝的威望大大前进了,集审判权、敬拜权、军事批示权与生产批示权于一身。他借开山修路,努力买通部落地区的隔绝,增进部落之间的来往。黄帝一生“未尝宁居”,正在118岁那年出巡河南时死正在荆山,人们将他护送回陕北,葬正在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

3.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荆山下的黄帝铸鼎塬现存有《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是现存最早的记载有黄帝铸鼎内容的碑刻,唐贞元十七年岁次辛巳正月九日癸卯。"碑阴亦镌刻有碑文,内容大致与碑阳类同,为楷书。此碑为现今国内发现的专为记述轩辕黄帝事迹的最早碑铭,它较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前的石刻碑铭早700多年,是目前国内研究炎黄二帝历史的重要史料。灵宝铸鼎塬聚落遗址群,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尚书》记载:荆、河唯豫州,荆就是灵宝荆山。

4. 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荆山,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古名楚山,楚人何氏得玉璞于此山中。山势雄奇、风景秀美,为安徽名胜之一。

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处,故名。苏轼《涂山荆山记所见》诗中:刖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即指此。洞内原有唐胡曾《荆山诗》碑,惜已毁。

清康熙《凤阳府志》:"今两崖间凿痕犹存";荆山"高一百八十五丈,周围十七里,东有卞和洞。"

《中国名胜词典》:怀远县荆山有抱璞岩,传为卞和抱璞泣血之所。岩上有卞和洞,天然形成,幽深宽广,可容数十人;岩壁有摩崖书刻"青螺石帐"四字;洞上有坑,曰"采玉",坑内有玉石层迭,晶莹闪亮,恍若白云攒集,俗称:"白云堆。"洞左有溪,碧流淙淙,名曰"濯玉涧",传为卞和濯璞于此,故名;右有阁,曰"青山",又名"梓潼",其内旧有唐人胡曾《荆山诗碑》,上刻其诗云:"抱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古人"白璧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是此间写照。空山日落猿声啼,疑是荆人哭未休。"

和氏璧到底流落何处?资料记载目前有两种推测: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垓下(今安徽固镇)。

与卞和洞以谷为邻的是白乳泉,背依荆山,面临淮水。周围峰峦叠翠,榴林似海,绿树掩映,芳草如茵,远近闻名。

白乳泉原名白龟泉,相传唐贞元年间,泉内曾有白龟流出,因此得名。宋朝,诗人苏东坡与其二子苏迨、苏过自河南赴杭州过此,见泉水奇特,誉为"天下第七泉",并留下《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刖人有余杭,美石肖温瓒。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漫……"因泉水甘美呈乳色,后人改名白乳泉。

5.在今甘肃省灵台县境内。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200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森林公园的建设定位,对荆山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面积417公顷,共分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建成了古灵台、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休闲广场等人文旅游景点。

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二 沮水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十堰房县)淮水,东南过临沮县(湖北远安旧址)界,沮水出东汶阳郡(还是远安)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棘层云。 《山海经》云: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导。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高诱云: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盖以洛水有漆沮之名故也。<斯谬证耳!!>。杜预云: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盖山异名也。沮水东南流,径沮阳县东南,县有潼水,东径其县南,下入沮水。沮水又东南径汶阳郡北,即高安县界。郡治锡城,县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义熙初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沮水南径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沮水又屈径其县南。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也。沮水又东南,径当阳县(湖北当阳旧址)故城北。城因冈为阻,北枕沮川,其故城在东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在绿林长坂南(当阳以东长坂坡),长坂即张翼德横矛处也。沮水又东南径驴城西,磨城东,又南径麦城西,昔关云长诈降处,自此遂叛。。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纪山镇)。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人于江。沮水又东南径长城东,又东南流注于江,谓之诅口也。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过蓼亭,又东过章乡南。

王粲 《登楼赋》

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纪山镇楚昭王墓)。华实蔽野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铸鼎与禹铸九鼎对中华统一的重大意义 图
黄帝与黄山
为何黄帝铸鼎原在河南灵宝,黄帝乘龙飞升的地方也在灵宝,黄帝陵却在陕西?
黄帝陵在陕西黄陵, 是国家一号墓, 可河南还两个黄帝墓? 到底哪个是真的?
轩辕黄帝陵【高清大图】
行走丨拜祭黄帝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