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能手机绑架了谁——手机比爷爷还亲?

智能手机绑架了谁——手机比爷爷还亲?

(2012-11-23 14:37:08)转载标签:手机强迫症 手机刷微博 手机心病  科学新生活记者 杨皓童

离间了亲情、友情与爱情,智能手机绑架了谁

手机比爷爷还亲?

       不知从何时起,在餐桌上、在地铁里、在开会时,甚至在被窝里、在上厕所时,掏出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已成了许多人的“习惯动作”。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强迫症”——有关调查指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频率高的达10分钟一次……
 
特邀专家 金韵蓉
 心理咨询师
 
 
“症状”一:
 
手机变身勾魂“小三”
 
“患者”:苏小姐 26岁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苏小姐自称患有“手机强迫症”,她现在出门必须要带的“三件物”就是手机、钥匙和钱包,而且排在首位的一定是手机。如果哪天没带手机,就会像缺了点什么,心神不宁的。
 
她告诉记者,自从两年前买了智能手机,便发觉自己就再也离不开它了。每隔几分钟就看看有没有短信、电话,或者刷刷微博、玩玩游戏什么的。有时候碰上手机没电或者停机,她甚至不能安心上班。有一次为了及时给手机充费,还特意向单位请假提早下班。
 
最要命的是,连和男朋友约会时,她都在犯“手机强迫症”。两个人吃饭、聊天的时候,她总会时不时盯着手机开始刷微博、发微信,搞得男朋友意见很大,忍无可忍时还发过火,两人已经因此发生了多次矛盾。
 
“我很久没有看电视、玩电脑了,约会时也离不开手机,我身边的朋友都戏称我现在是在跟手机谈恋爱。”她无奈地说。
 
专家分析:
 
苏小姐的“手机强迫症”已经有点向中度和重度发展,必须及时控制。苏小姐这种情况,主要应采用心理疗法,首先解除紧张和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
 
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症状”二:
 
手机拿下奔六老妈
 
“患者”:陈女士 58岁
 
“手机强迫症”不仅骚扰着年轻一族,年长的一代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忠实拥护者,并且开始出现“手机强迫症”的现象。
 
58岁的陈女士有一个20多岁的女儿,她告诉记者,以前每次看到女儿手里攥着手机,连说话都不肯放下时都会忍不住骂她几句。那时她完全不能理解,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有什么值得那样着迷的。
 
但去年年底,女儿给陈女士也买了个新款智能手机。几个月后,陈女士就彻底改变了对女儿玩手机的态度,因为她也迷上了玩智能手机。她说现在总算能跟女儿感同身受了,“要是一个上午没收到一条短信或者一通电话的话,就会怀疑手机是不是坏掉或者停机了。平时就算没事做,也会不时打开通讯录、短信和邮箱一一浏览。而且还开始玩微博和女儿进行互动。
 
专家分析:
 
陈女士的“手机强迫症”行为属于轻度到中度,并未太影响正常生活,但是一定要多多注意,防止发展成重症患者。纠正轻度“手机强迫症”最简单的方法是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手机铃声。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或者长期的慢性躯体不适,可能就是从“强迫症状”发展为“强迫症”了。
 
“症状”三:
 
手机比爷爷还要亲
 
“患者”:张先生 30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最近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但是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让人感觉有些悲凉。
 
近日,和往常的周末一样,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老人平时比较孤独,所以周末聚餐的时候,老人总是想多跟晚辈聊聊天。但是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时,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都在捧着手机玩。有的在拍菜,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发短信。老人受到冷落后,伤心愤怒之下只好摔了筷子离席……这样的情景片段,堪称一部经典的反“手机依赖症”的宣传片。
 
专家分析:
 
张先生和其弟弟妹妹的“手机强迫症”行为其实并不算严重,属于轻度手机强迫症。有轻度手机强迫症症状的人,如果在个人场合,玩手机不影响别人,倒也无妨;若与别人聚会、聊天时,或者工作时也如此,那么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手机,本为让人们交流更方便,沟通更迅捷,结果反而给人们的交流制造了障碍和隔阂,使得亲情与友情更加疏离,让人变得更加“孤独”,实在不应该。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和亲人相处或与别人交往时,将手机调成静音甚至关机,以面对面的交流,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彼此情谊。
 
“症状”四:
 
手机成了他的“心病”
 
“患者”:周军 32岁
 
周军是一名从事档案保管工作的普通职员,由于工作性质,周军每天必须与手机寸步不离,不能够漏接任何电话、漏回任何短信,工作时也需要格外小心谨慎,严防因为工作疏忽而泄露了保密资料。
 
工作时间一长,周军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每有电话打来,不管是谁,只要铃声一响,他就担心有不好的或者严重的事情发生,导致一时半会儿都不能离开手机,生怕自己错过了任何电话和信息。有一次,他匆忙出差时不小心将手机忘记在家中,在惴惴不安地走了大半路程之后,他还是执意返回家中拿到手机,否则心情根本没办法平静下来。
 
周军称,他的这一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手机带给他很多无形的强迫压力。
 
专家分析:
 
据医学上定义,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周军的行为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手机强迫症行为,已经构成了病理性强迫症,建议提早就医治疗,以免对正常生活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专家观点
 
别让手机绑架你
 
听到和自己手机相似的铃声就会情不自禁地检查手机,属于轻度手机强迫症,可以基本视为正常。
 
中度手机强迫症的典型反应是不停地重复着掏手机、放手机,听到一点声音比如闹钟、微波炉、洗衣机的铃声都会怀疑是自己的手机在响,为每一次未接电话而痛心疾首。
 
重症的手机强迫症就比较可怕了,往往伴随电话来临的幻听、幻想,穷于寻找下载各种与种与众不同的软件等,手机表面磨损度很高。
 
德国前总统霍斯特?克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年轻人每天都要花好几小时发短信或是上网聊天,而没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想这是有些可悲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用户通常是出于“潜意识”去查看手机,并不是刻意去从事这些行为。部分专家认为,过度查看手机容易让人们失去思考的动力,不再懂得运用休息时间,因为他们以为找到事情可以做了。若是症状严重时,应将手机放置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或者是就医治疗,以免罹患了“手机病”。
 
小测试:
 
没事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去翻弄手机。
 
一有空就会拿出手机看一下,即使只是单纯地打开屏幕锁或随意滑动触摸屏。
 
手机没带或者没电的时候就会坐立不安。
 
下出租车时摸摸口袋,手机丢没?出家门后检查检查,手机带没?离开饭桌低头看看,手机落没?
 
工作、聊天、玩耍间隙,不管手机响不响,都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电话漏掉。
 
一段时间没电话进来,不由犯嘀咕:手机是不是又犯病啦?是不是没信号?是不是刚才会议放静音没转过来?最后一定会拿出手机证实一下。
 
草木皆兵,直把风声雨声车声马声当铃声。
 
偶尔手机没带在身边,便有些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
 
半天没个电话,没个信息,就会怅然若失。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超过3个都是“是”,那么你极有可能患上“手机强迫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囤积、手机、洁癖,强迫症的三大『分身』(二)
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4大症状快对照一下,看你中招了没!
强迫症的你,会多久关机一次?
轻度强迫症的表现,看看你有木有?
精神之家》——强迫症症状及治疗
轻微强迫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