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貌似熟悉的陌生邻居
貌似熟悉的陌生邻居
黎荔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5周年纪念日,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历时14年,5000多个炮火纷飞的日日夜夜,中华民族为了日本侵侵华战争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一寸河山一寸血,当年日本军人实行的是“三光”政策。8年抗战中,中国的死难者超过了3500万人,这个数字是整个二战死难者的40%。硝烟远去,国殇难忘!



对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而言,日本民族始终是一个伴随在左右的邻居和参照系,这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平友好和战争伤害,有相当部分都进入了彼此的民族记忆。现今世界上,很难找出两个国家人种、地理与文化传统如此接近,却因为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历史纠葛等原因,心理距离却如此之远的例子。


也许因为,日本是个极其矛盾的民族,柔美的花与刚烈的刀可以同时被人尊为至美而刚柔相济。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鲁斯·本尼迪克特如是评说日本的文化模式。有菊花而无刀,是陶渊明式的隐士,书生的菊花;但若仅仅有刀而无菊花,则显得强蛮与野性。大和民族,菊花与刀,这是一种重复的修炼、互补的涵养,是含混与暧昧,是凛冽入骨的美感,是病态般的人格分裂。



对中国而言,日本是一个貌似熟悉的邻居,关于日本的话题占据了中国人涉外言论的相当部分,而另一方面,民间对日本的真实的了解可能并不全面与深入。对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最好的态度是,从了解开始。


这是一个孤独的国度,作为一个四周濒水的岛国,在其上出生、成长的灵魂,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一种漂泊、凄凉、无助的“岛国根性”。由于多山岛国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死亡的降临常有突发性、袭击性和不可预计、不可理解、不可抗拒性(如多地震、台风)的特点,这使得在日本人生无常的观念,比中国带有更为沉重的悲凄感伤而无可如何。因此日本千方百计要成世界中心,作为一个岛国,如果不强大起来,很可能就放逐到边缘去,流放到无穷无尽的海洋中去。这种物哀的情绪是深层次的,无论如何,见到什么,都会产生这种强烈的危机感。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这是日本敢于蚍蜉撼大树、向全世界宣战的心理基础,也是日本老是能从一重重失败中迅速爬起的原因。



这是一个“入魅”的国度,其民族深层社会文化心理是神道教,神道教本质上是一种泛神论,他们相信任何事物身上都寄居着神灵,需要被恭敬地对待。看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便可知,日本人相信,在视野可及的森罗万象的背后,有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山川湖海、风雨虹霓,乃至草木枯井,莫不有神专司其事。神道教不讲地狱极乐的轮回,而认为人的肉身一死,便获得了超自然力,亦成神。且不论生前之贫富贵贱,有无业障,死后一律神化。这个国家把外来征服者的肖像,把反叛者的肖像和那些功臣豪杰一样,在公园里铸成铜像,永久紀念。日本人的这种生死观,不分善恶、不分是非。


这个国家从神武天皇开始到今天的明仁天皇,两千多年来一共125代,尽管在历史上经常是外戚夺权、幕府称霸,但是皇室的血統没有断絶过直到现在。这个国家的中心,仅仅是一个神圣的“无”。它不是为了放射某种力量存在,而只是为了给予所有的运动一个空虚的中心点,但是日本民族却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日本人一向把个人的价值维系于其所存在的团体价值之上,为了团体(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可以抛弃个人的一切。在古代这种对团体的负责主要表现为对封建藩主的忠心,而现在则表现为对国家和对团体的忠诚,这种以自己的生命为团体乃至国家殉节的精神非常强烈,时至今日虽然有所削弱,但仍顽强地保持着。



“花数樱花,人惟武士”,这个推崇樱花和武士道的国家,视死亡为等闲之事,日本社会的生命逻辑——不为生死问题所束缚,死时要敢于舍弃对生的执著痛痛快快地去死;活着便要每时每刻尽全力彻头彻尾地去活。一如樱花,骤然开放,骤然凋零。日本人认为,死不是绝对的,死是新的旅程的开始。这个民族似乎习惯了跑步前进,然后迅速地穷尽未来,也耗尽自己。佛界易入,魔界难入,日本有其“死的美学”,以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一种凋灭与残破的美。既然无常与变化是生命的真谛,那么凋灭与残破亦是无常变化中的一环,它不是通往永恒的死,而是走向流转的生。日本人正是在对这沉沉寂灭的深情凝视之中,让灼热的目光望穿了这寂灭,使生之鲜活从中透露。


这个国家由于灾难不断,对未知世界有着深深的敬畏,以及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而这种悲剧性格自然而然的另一面,是文化中对转瞬即逝的美好有深切的感情,格外地珍惜现世的一切美好,外化成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一切都必须精益求精,把自己的责任尽到最大,这在他们的工业品里都能洞见其精神,小到一枚针、一个圆珠笔芯,无一处不精致,无一处偷工减料苟且为之,无一不凝聚着最虔敬的匠人精神。日语中有“kodawari”一词,汉字写作“拘”,有一句话说,中国人是商人,日本人是匠人,日人若要做一件事,必要“拘泥”于此,力求完美无缺。



日本文化总是有一种在纯真与变态中折返跑的能力,这关乎他们的民族性,也关乎他们的心态,我觉得,日本文化毫不回避人性中阴暗面,甚至有意加剧人性中恶的基因,在被憎恶中反省与凤凰涅盘。想起了三岛由纪夫对川端康成描绘的日本,“亚洲那巨大的夜之山麓正是日本,恰如爱尔兰作家注重晨昏朦影一样,我们习惯于在这种朦胧柔和、没有黑柱石般硬度且轻盈似水的夜色里,讲述着各种各样的幻想趣话。”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没有游过最幽邃的人性深海,我们又怎能看清“亚洲那巨大的夜之山麓”,找到生活于其中的人最坦白的生活真相。


日本不是喊几声“打倒”就可以打倒的,既然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还得与这个暧昧的邻居一起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那么“了解日本”确实是“关爱中国”的前提之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日本文化中隐含的黑暗、诡谲、病态同时又令人迷醉的精致与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志强:简析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因素
日本军国主义为什么能干出“南京大屠杀”这种惨绝人寰的罪孽?
段世磊:批判地研究日本宗教
雷:搞不懂日本人脑子怎么长的——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绝不能以任何借口丢掉爱国之心
被日本抄错用错数千年的道家九字真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