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明破晓,中华立信
文明破晓,中华立信
黎荔



今天,参加了渭南市富平中华郡远古部落民宿群项目的开幕仪式,其后又与八位学者一同参加了名为“文明破晓,中华立信”文化论坛。
 
渭南市富平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以黄帝铸鼎故事为文化核心,展示黄帝统一中原,创立华夏民族的历史功绩,结合文化研究、国学教育、中华文明展示等内涵,辐射并发展相关的泛旅游产业,融演艺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度假产业及健康养生产业于一体。这个规划占地面积约2000亩的复合型文化旅游基地,是陕西省文化与旅游厅确定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一,2020年被评为陕西“十百千”工程文化产业重点园区。
 
早在2015年我就参与了中华郡项目的初创策划。记得当时,我力排众议将这个文旅项目命名为“中华郡”。何故?中华郡之名,首先源自于北周闵帝元年(557),于中华原置中华郡(故址今陕西富平县城区石佛原一带),其治所在义亭城(今富平县东北十里旧县村),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放眼全国,有哪个地方可以中华国族大号作为自己的省区或市县的名称?但在富平,这是历史的成事实是地方名古称,有史可稽,非牵强附会。中华郡这个古称,可谓是空前绝后一笔文化遗产。


 
其次,中华郡所在地址,位于富平、阎良、三原之间的荆山原,此处自古就是一块神奇之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破晓之地,更被史书称为中华民族的“人间砥柱”,她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脉之一。“中华”如何解释?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华夏,也称“华”、“夏”或“诸夏”等。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华夏一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富平及其周边先后有中华原、华山、华州、中华郡、华原县、华池县等地名和建置。说明此处是生产力先进、文化繁荣昌盛之地,区别与领先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居于四方之中,是谓“中华”。在这里,不仅黄帝铸鼎、大禹铸鼎,还有汉武祀鼎和武则天再造九鼎。这里,黄帝开国,创立中华。这里,禹秉黄制,始铸九鼎,将中国化为九州,实行九州一统的区域管理模式。至于“中华郡”之“郡”,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郡制起源于秦国,经过商鞅等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郡县之建置,代表国体之构建,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因此,“中华郡”不仅仅指北周闵帝元年557)到周武帝建德四年(575)之间,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狭义的“中华郡”,更是对这片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的文明发祥地的整体概括。只有中华其名,才表其大气磅礴,垂范后世,鼎盛千秋。


 
我们此次论坛,定名为“文明破晓,中华立信”,我们希望在此追寻中华精神、华夏文明之正源,在此打造中华诚信文化之源点。说到中华郡就离不开荆山,说到荆山就会想起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的辉煌历史。荆山,史称轩皇铸鼎山、铸鼎原、荆山原、中华原,位于今日陕西三原、富平、阎良的三交地带黄帝、大禹在此铸鼎鼎分九州而成国家。另外,中华郡所在,也是当年秦都栎阳的城郊。文献记载,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将国都从陕西凤翔的雍城迁至栎阳(今阎良区栎阳镇东北武屯乡一带)。秦都栎阳城垣呈长方形,面积5.58平方公里,宫殿居中,城设6门。至此,栎阳成为了新的“秦都”,存在约35年。期间,发生了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是一次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从黄帝铸鼎到商鞅变法,都在富平荆山,为什么历史一次又一次选择了此处,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事件的发生地


 
我们的回答是一个“信”字。
 
富平县曾为鼎州之地,在中国陶瓷史上有久负盛名的鼎州窑至今富平有一个村子的名字就叫铸鼎村。黄帝铸鼎大禹铸鼎的历史传说在此流传。鼎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非同一般。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鼎甲”、“鼎命”、“鼎业”、“一言九鼎这些词汇成语的存在,承载和传递的来自远古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信息。鼎在上古时代先是直接应用陨石制造,后来进入金属冶炼,是从陶器文明迈入金属文明的产物。黄帝作为古华夏部落的首领,也是五帝之首,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是经过两次战争统一天下。想当年黄帝战炎帝和蚩尤,最后一统天下,作为一位丰功伟绩的帝王,黄帝既有仁爱的一面,也有威严的一面,文武双全,威震四方。《汉书·刑法志》说 :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黄帝何以铸鼎?将号令四方的规章制度,于鼎,以为天下之常法制定区分血缘亲属和身份尊卑的祀制度,祭祀制度和身份制度就是礼的起源。收天下兵器,聚之成鼎,原始部落想要维持和发展,离不开作为管理和约束的刑鼎之所立,乃是以鼎为证,立信于天,立信于人,立信于己,以制度文明的树立,打造通天绝地、取信于民的“人间砥柱”。


 
而商鞅在此实施变法图强政策,有徙木立信的故事。当时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商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终于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在徙木立信后,商鞅向秦国人民颁布变法的法令。
 
从黄帝到商鞅,其实在血脉上是一脉相承的。商鞅,名,我们习惯叫他商鞅,是因为他到秦国后因功被封地在地,号商君,如此可叫商鞅,但他实际上古是姬姓,正儿八经黄帝后人,祖上因为封地在“卫”地,因此以卫为姓,又叫卫鞅。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其徙木立信之举,与黄帝、大禹铸鼎立信一样,都是明确认识到,对于国族治理而言,维持公共秩序与公平,以此建立一个诚信、负责任的国体形象,带来的收益将是无限的。文明肇造,诚信为本。信,不仅是人立身之根本,亦是立国之根本。
 
作为中华民族核心文明事件发生地,荆山原具有开天辟地的深厚历史资源,其人文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从文明破晓到中华立信,这里是中华诚信文化之源点。中华古郡,文明发祥,雄踞福地,万里流芳。在富平中华郡远古部落项目开幕之日,2021年元旦——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破晓之日,荆山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中华郡笑逐颜开、熙熙攘攘。在黄帝祠前,南面九鼎,面对现场及直播公众,我们的文明破晓,中华立信文化论坛终于圆满举办了!
 
2020年的困顿阴霾似乎被一扫而空,元旦之晨,旭日东升,霞光万丈,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2021,绵绵不绝地照耀着也护佑着所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儿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缅怀人文始祖,弘扬中华古郡】蔡诚
美丽中国-2211:中华郡和富平陶艺村
黄帝(6集)
请问中华民族发源地在哪里?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为什么说一个河南就是半个中国?
【祭拜黄帝赋】◎朱兴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