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与月的孤独相遇

人与月的孤独相遇

黎荔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相似。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说实在的,这是我读过的最孤独的诗。因为,这是一种自我在宇宙中的孤独,这是最遥远的孤独。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为什么对这首诗如此推崇备至?因为,闻一多说张若虚较其他(包括后来的)诗人在宇宙意识上更卓绝。“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春江花月夜》当然远胜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或者“秦时明月汉时关”等等相类似的唐诗,堪称“以孤篇压倒全唐”,但是,我认为这首诗,当然是有憧憬和悲伤的——哪怕是一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


 
想想那个画面:大江东去,潮水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随着波浪荡漾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江河都有明亮的月光。明月君临这个世界,将一切都收敛在自己的光芒里,于是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中就只有月光:澄明而颤动着的空气宛如空里流霜,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有细密的雪珠在闪烁,还有朦朦胧眬隐约着的水中沙洲,它们使月光飘动、闪烁,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它们似乎并不存在,只是月光的某种属性,是月光的一部分。一切都消融在水光月色之中,天地一体,无边无际。闪动的月光轻灵,通透,随波而去,无处不在。面对如此的景致,会感到一丝隐隐的怅惘。因为这是一个完满而自足的境界,在人类世界之外兀自独立运转,从天地之初直到时间的尽头。月光像幻觉一般美妙,它虽然无处不在,却又离我们那么远,它以自己的完美扫荡着、湮灭着人类的踪迹。在这纯净月光的世界里,没有人类的立足之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到底是人见月,还是月见人?最初相见那一刹那应该有着无限的惊讶心动,但人类生命又给月亮带来什么呢?人的生命太短暂了,太虚幻了,甚至来不及举起头来问候一下那轮明月,就匆匆逝去,淹没在汩汩的流水中,不留下任何痕迹。代代生民,虽然像长江流水一样绵绵不绝,可都不过是刹那飞沫,又有哪一朵浪花值得期待呢?人类生命不过是个虚幻的瞬间显现,永恒的只是月亮。在浩浩莽莽的高天上,在无始无终的时间中,月亮也因永恒而孤寂。


 
这首盛唐长诗围绕一轮江月,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以有限观无限,以有情对无情,站在一轮明月的朗照下,1300多年前的那位大唐诗人,在江畔满怀深情地不断追问着,留恋着,惋惜着。对于望月的人来说,月亮,表面上与自己、与当下无关,只是外在而遥远的观看对象,但是,万古闪耀的月亮,却内在地、别无选择地关联到此地和当下。与月之相见,难道不是与一个永恒的猝然相遇吗?这轮孤寂的月,在时间长河的上游已经等候千万年了,赴千万年之约与月相见,却有一见如故之感——这难免是人类的自作多情,但古往今来,人与月之间如此惊心动魄的不期而遇,已经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个人的生命即使是短暂易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回望渺渺远古,眺望无尽未来,在我们的头顶之上,过去、现在、未来都有朗朗明月的陪伴。然而,如果我们感受到冷冷月光背后所隐藏着的深沉的缄默,亦不免会惶恐不安吧?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命运,或许类似于一段观影体验,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观众,但如果跳出我们自身的局限,观看的位置可能就悄悄地变易了,以一己易朽之肉身去仰望月亮,恐怕我们才是高高在上的月亮的观察对象吧?月亮如同一个长剧集的演员,从人类的孩提时代,一直演绎到了人类的垂垂暮年。如果有一天,我们从这个星球上彻底消失,它还不会谢幕,它将迎来自己新的观众。我们如此浮躁喧闹地活着,自以为月亮的圆缺就是一部默片。可谁知道,人类短促的一生(地球目前应该正处在全新世-间冰期-人类纪),不是在月亮一次不以为然的小盹里,就悄然结束了呢?


 
如同一个孤独的宇宙舞者月亮揣着沉默而深切的悲悯,站在高处,俯瞰着人间的河流,无论怎样风波诡谲,最终仍要归于平静。然而,如张若虚在诗中所描绘的,这孤独的宇宙舞者,的确是有待的。月亮一直在等待着,在滔滔的时间长河中,一种有理性、具备概念、言语,包括诗歌,这样的能力的观察者、欣赏者的悄然出现,等他来发现、揭示这天地大化的奇观。举头望月,人类发问的每一个问题,仿佛都得到某种回应了,那是一个神秘、渊默、恍惚的微笑,来自月亮遥远的变幻的脸。
 
人类并不能发明星汉沧海的意义,一切本来就蕴含在自然对象当中,不管是江河还是日月,都远比人类在进化史上出现得早,人类只是在相见相望之时,敏感地意识到、挖掘到、领略到了宇宙无边的孤独,并以人类的表达方式来为天地立心。当这个美丽的相遇到来,月亮和人便不再有隔膜,他们交融为一体。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浪花,凭着自己对孤独的真切体会,凭着自己的一腔深情,在某个寂静的夜晚,和月光汇而为一。这时,鸿雁翩飞,鱼龙潜跃,江水中荡起美丽的波纹。这时,情感使人类这种灵性的生命向高处飞升,人用期待紧紧地拥抱了轻盈的月亮。这时,宇宙不再冷寂,片片温情如花一般,在这月夜里绽放、摇曳,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轮皎洁的明月
春江花月夜—温情是生命的证明 过常宝
《春江花月夜》深度解析
它,是宫体词中的救赎,被评价为“孤篇盖全唐”的佳作。
一己之力如何孤独地面对永恒、阔大的宇宙?——我教《春江花月夜》
1300年才出一首的绝美唐诗,孤篇横绝,写透了明月、宇宙与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