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拯出殡时,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后立下一规矩

“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有关包拯去世时的场景,在《宋史》中进行了明确的记载,但让人疑惑的是,在他出殡之时,竟然同时有21口棺材,从不同的城门中抬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甚至还有传言,盗墓贼看见这一场景后,还特意立下了一条规矩,这条规矩又是什么呢?

清官包拯

世人都知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几个月前,包拯成功升任为监察御史里行(宋朝官职名)。

至于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包拯当初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的时候,往届知府都借着进贡之名,大肆收敛当地特产砚台。

唯有包拯一人,任职满一年,也没拿走一方砚台。百姓惊诧之余,给予包拯高度的肯定,甚至让宋朝朝堂都大吃一惊。

此后,包拯奉命出使辽朝并完成使命归来,上书建议,朝廷应该重视“素习边事”的将领驻守边疆,随时应对边境突发情况。

后人只知道包拯清正廉明、铁面无私,却不清楚包拯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远非寻常官员能够比较。

在他的心中,廉洁公正与不附权贵只不过是方法,唯有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国家发展越来越壮大,才是最终的目的。

时至嘉祐七年包拯年六十四而逝世,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人以其谥号为尊称,并撰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二十一口棺材

那么包拯在离世后,为何要以21口棺材外出下葬呢?如此作为,不是显得有些铺张浪费?

实际上,包拯准备21口棺材,目的正是为了不让百姓为他伤心,并因此影响到人民日常的生活。

由于曾经的功绩,包拯在民间的声望,已经到达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去世前就已预料到,离世之后,百姓必然会自发前往悼念。

于是在21口棺材的迷惑下,百姓不知那一口棺材内,真正放有包拯的尸身,自然会选择更加妥帖的方式纪念他。

其次,包拯一心为民,因此得罪了无数权贵。由于迷信风水之说的影响,包拯也担心死后,会遭受到某些权贵的报复。

所以选择以21口棺材告别,也是为了确保他真正的墓地不会被发现,其子孙后代的风水不会受到影响。

不仅如此,在包拯的安排下,真正的棺材下葬后,剩余的棺材都被收回来,送给了有需要的百姓。后人认为这未免是种诅咒,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古人有“升官发财”之说,对棺材并没有太大忌讳。何况包拯选择赠予的老百姓,大都是一些穷苦人家,他们根本买不起棺材。

对于包拯的善念,无数人感激涕零。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官员能够做到,至死仍然心系百姓。

盗贼的规矩

至于彼时盗墓贼们立下的规矩,其实就是天下所有盗墓贼,即便真的找到了包拯的墓穴,也决不能动任何歪心思

一旦被其他同行发现,不仅会发自内心的鄙视、看轻对方,还会直接将其送往官府。哪怕鱼死网破,也绝不姑息。

如果不是生活过不下去,古代没有那个人会主动去从事盗墓这种行当。尤其是对鬼神充满敬畏的年代,这种职业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空前可怕。

哪怕是三国年间的曹操,那也是实在没有军费了,这才发展出摸金校尉一行。而像包拯这样为民着想的官员,死后的确不应该受到丁点打扰。

所谓盗亦有道,连包拯都不放过,那盗墓贼本人以及他的后人,也注定不会被其他人放过。

事实上,就包拯的一生来说,天下间少有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甚至于包拯出生在宋朝,不是包拯的福气,而是宋朝的福气。

曾经宋仁宗与包拯就立太子之位,有过一段对话,包拯建议宋仁宗尽早确立太子,宋仁宗却反问包拯:我应该立谁为太子好呢?

包拯只是淡淡解释:臣未曾考虑,无非是为天下苍生着想。陛下反问,是怀疑我有自己的考量。可我年逾六十、膝下无子,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呢?

真挚且纯粹,让宋仁宗一时语塞,更为包拯的坦诚与忠心所感动。像包拯这样一心为国为民的官员,历史上又曾出现过多少?

时至今日,后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方式纪念包拯,也足以说明后人对包拯的肯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拯出殡时,从4个城门分别抬出12口棺材,盗墓贼从此定下规矩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包拯出殡之日,21口棺材从七个城门抬出,从此盗墓贼定下一规矩
包拯出殡,21口棺材同时从城门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包拯出殡时,为何同时用21口棺材从城门抬出
包拯出殡当日,21口棺材从7个城门出去,从此盗墓贼定下一个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