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文化名句赏析(五)

(33)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灵枢·营卫生会篇》)

【赏析】三焦是六腑中的一个腑。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运行原气,通达全身,激发和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二是运行水液,保持水液正常的敷布和运行。

三焦又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这是用来概括人体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从部位和有关脏腑来说,上焦指横隔膜以上,咽喉以下,包括心肺等;中焦指横隔膜以下至脐,包括脾、胃;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肝、肾、膀胱等。其生理功能“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输布气血津液的作用,形容这种作用有如雾露的弥散滋润万物一样。“中焦如沤”,主要指脾胃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的作用,形容这种作用如酿酒一样。“下焦如渎”,主要指肾与膀胱的运行津液和肠道排大便的作用,形容这种作用有如排水渠道必须疏通流畅一样。

在病理情况下,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变,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变,下焦病主要指肝肾病变。温病学上所指的三焦,是将“三焦”的概念加以引伸,作为温病辨证的一种方法,其意义与上面所说的三焦有所不同。

(34)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

【赏析】脑属于奇恒之腑,位于颅内,与脊髓相联,脑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主要指头颅中的脑与思维活动有关。《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指出脑的功能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目无所见等病证。明代李时珍明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清代王清任写得更详细,认为思维、记忆,以及嗅、视、听等都是归属于脑,他在《医林改错》中说:“机灵记性在脑者”,“两耳通脑,所呼之声归入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所闻香臭归于脑”。

前人虽然对脑的生理、病理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把有关脑的生理和病症,多分别归属于五脏。其中尤以心、肝、肾涉及到脑的功能最多,因而在辨证中的“痰火扰心”、“热入心包”、“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风内动”、“肾精不足”等证型,以及治法中的“清心开窍”、“养心安神”、“平肝熄风”、“填补肾精”等,就包括了脑的病证和治疗。

(35)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灵枢·本脏篇》)

【赏析】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下降于小肠,再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清者为精微以养全身,其中的水液渗入膀胱,浊者为糟粕进入大肠。渗入膀胱的水液,经气化作用排泄于外而为尿。进入大肠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通过肛门排出而成为粪便。由于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的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替,宜通而不宜滞,所以前人有“六腑以通为用”,“腑病以通为补”的见解。

(36)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

【赏析】人体的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无处不在,无处不到。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基本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都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就是说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都在进行着升降出入的运动,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气的运动一旦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停止。《素问·六微旨大论》又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就是说明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的普遍存在,以及这一运动对人体和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37)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灵枢·刺节真邪篇》)

【赏析】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吸收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宗气积聚于胸中“气海”,并能上走“息道”(即呼吸之道),下注“气街”(脐下丹田部位)。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血气,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与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38)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痹论》)

【赏析】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中的一部分,富有营养作用,分布于脉管之中,其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与血共行于脉中,发挥其营养的作用。所以《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由于营气与血共行于脉中,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营血”并称。

(39)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灵枢·本脏篇》)

【赏析】卫气主要由水谷之气化生,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故又有“卫阳”之称。其性慓疾滑利,也就是活动力强且行动快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能运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肌肉,内而胸腹脏腑,遍及全身。卫生的功能,主要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开合,调节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毛。

(40)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曲礼下》

【赏析】古来学者对“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一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道其常而已”,“若夫非传业而或自得于心者,未及三世固在所取也,故《周官·医师》止以十全为上;或传之非其人,虽三世亦所不取也。”主要看医师本人有无真才实学,不拘于相传与否。有的云为:“三世相传,意之所不能察者察矣。世云老医少卜。”即经历多则经验多的意思。有的曰:“父子相承至三世。”“医之为术,苟非父祖子孙传业,则术无从而精,术之不精,其可服其药乎?”有的则谓:“三世者,一《黄帝针灸》,二《神农本草》,三《素女脉诀》,不习此三世之书,不得服其药。”说的是学习中医理论的重要性。其中以后二者影响较大。笔者主张重视学习,看医生本人有无真才实学,有无实践经验,不拘于相传与否。

(41)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赏析】“生”“死”的主语是“人”,“治”“乱”的主语是“万物”,如《太素》杨注:“生死在人,治乱在国。”所以说“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这就是说如果我们顺从四季气候,那么连小病也不会发作,如果违背四时气候变化,就会发生疾病,甚至会带来灾难。顺从四时气候变化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

(42)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素问·五藏别论》)

【赏析】根据历代注家的意见,应注意两点:一是哪些病人不配合治疗?如吴崑说:“拘于鬼神,恶于针石,皆病之不许治也。”张介宾也说:“其有已病而尚不许治者,特以偏见不明,信理不笃,如拘于鬼神,恶于针石之类皆是也。”一是为什么治疗无效?如王冰说:“强为治者,功亦不成。”张介宾还说:“既不相信,不无掣肘,强为之治,焉得成功。即有因治而愈者,彼亦犹谓不然,总亦属之无功也。”另一解释是在不治疗的条件下,疾病往往会发展到无法治疗的程度,即使勉强治疗,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用现代的话说,医患沟通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病人相信医生,配合治疗,疾病则有望治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可以简单理解是:呼吸、运化、排泄 这样的
扁鹊难经叁焦
中医基础理论9
六腑用药浅谈:
六腑用药
上焦热、下焦寒、中焦不通可以从疏肝、降气、清火、通阳入手(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