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一)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沿用至今,经久不衰。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煎药用具

以砂锅、陶罐、瓦罐之类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2.煎药用水

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现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3.煎药火候

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先武后文”为一般煎煮原则,急火煮沸,文火慢煎。沸后,20分钟左右为宜。凡发散解表药物,凡气味芳香的花叶类,如紫苏、荆芥等煮沸后,煎10~15分钟即可。凡滋补类药,滋腻厚重、不易出汁的药,如熟地、黄精等沸后煎40~60分钟为宜。

4.煎煮方法

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干药需盖过药面3厘米,滋补药可多加水。“多浸少煎”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中药不可用开水煎煮,一般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每剂药一般煎2次,滋补药可煎3次。小儿、重症病者药汁,宜浓缩,便于喂服。

在同一剂药中,先煎块根,后煎花草;果实、颗粒要捣碎再煎。有毒类如乌头、附子类宜先煎,以减轻毒性;大黄、番泻叶等泻药宜后煎,以免失去泻下作用。

煎糊的药,切忌服用。煎糊的药,切忌服用。

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此外,乌头、附子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2)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于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

(3)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

(4)另煎:又称另炖,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5)溶化:又称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及蜂蜜、饴糖等。

(6)泡服:又叫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7)冲服: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榈炭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海蛤壳、延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如竹沥汁、姜汁、藕汁、鲜地黄汁等也许冲服。

(8)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带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黄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二)中药汤剂服用法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早晨空腹服或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1)晨服

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宜晨服,以借人体的阳气、脏气充盛之势,祛除病邪。

(2)空腹服

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3)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20~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用于治疗虚证和肠胃病、下焦病证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疾病,肠道病等。饭前服,药性易下达,易被吸收,疗效就好,有利于药物在胃内发挥作用,使药液充分作用于胃壁,较快地通过胃而进入小肠,及时分解吸收发挥药效。

(4)饭后服

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可使药性上引;此外,对胃肠有刺激药物宜饭后服,因饭后胃中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毒性较大的药,饭后服,可免吸收太快而引起中毒。

(5)睡前服

如心脏病、滋阴健胃、涩精止遗药、缓下剂及安神药宜在临睡时服。

(6)定时服

有些病定时而发,掌握发病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服用,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

(7)不拘时服

解热发汗药、泻下剂药物以微汗、缓泻度,不拘于定时服用。

(8)调经药

宜在行经前日开始服用。

2.服药方法

(1)温服

是在药不热不冷的时候服用,以防过冷、过热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为一般服药方法。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在35℃左右温服,能益气、增补。

(2)热服

即在煎好后,药液还较热的时候服用(以患者适应为度)。用辛温解表药治疗外寒症时,热服可以发汗解表;治疗内寒症时,热服可助祛除沉寒痼疾。凡伤风感冒、解表驱寒的药,应趁热大口服下,促使发汗。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应如此。

(3)冷服

即药液放凉后服用,适用于热症或临床上出现的真热假寒症,用苦寒清热药治疗内热症,寒服可助清解热邪。凉血、止血药也可用此法。寒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疗大热病等;热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真寒假热病,效果好。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凉服。

(4)顿服

一次将药服完,迅速发挥药效者为顿服。此服法多用于重症和胃肠道病患者。

(5)频服

即根据病情,不同时段服不同浓度的药液,分数次频频饮用为频服,多用于咽喉病患者。

(6)冲服

用药液将不易溶于水或不宜煎煮的药末冲服送下。

3.服药次数

(1)一般每日1剂分2~3次服,可保持血药浓度均衡、持久、稳定,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

(2)病情较轻的慢性病,可隔日1剂。

(3)服用药性较剧烈的药物,采用一次顿服的方法,以免损伤正气。

(4)咽喉、食管等部位的疾病,采用频服之法,每日数次徐徐含咽,使药物慢慢通过病变部位,持续发挥作用。

4.服药剂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三)服药禁忌

1.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腥臭等刺激性食物,脾胃虚弱者应注意。

2.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3.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

4.皮肤病患者,应忌咸水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盐。

5.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者会产生“闭门留寇”的后患。

6.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7.服人参和其他滋补药时忌萝卜,以免降低或消除滋补效力。

(四)注意事项

1.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服泻下药或驱虫药后应注意便次数、质量、颜色、气味,有否虫体排出等。

2.凡服用药性猛烈或有毒药物,如牵牛子、大戟、芫花、巴豆、乌头等,应严格按医嘱给药,并密切观察脉象、血压、呕吐、腹痛等情况。如发现剧烈腹痛、呕吐不止、大汗淋漓、心悸气短等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

3.禁忌乱服、滥用药物,否则会搅乱机体的平衡状态,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加重机体肝、肾等脏器负担,导致功能不良。

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合理膳食,做到“有病先治、未病先防”,确保疾病早日康复和预防病症的发生。

二、中成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因不同的作用制成不同的剂型,通常分为内服、注射用及外用。

(一)内服中成药

1.服药方法

  送服:大部分内服中成药用温开水送服,俗称吞服,为最常用的内服方法。大部分内服中成药如片剂、丸剂、胶囊等均采用此法服用。其中,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滴丸等。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用洗净的手掰小后再用温开水送服。此外,部分中成药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的作用;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以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肠炎时,可用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补脾益气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时,为了增加药物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黄酒送服。

  冲服:人们在服用冲剂、糖浆剂、膏剂时,常需冲服,冲服就是将药物用热开水融化或呈混悬状后服用。此外,人们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贵重中药,如牛黄、麝香时也常需冲服。

  调服:指将药物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后服用,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儿在服用散剂、丸剂、片剂时常采用此种方法。

  含化: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等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中成药常需含化,即将药物含于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

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在服用时常需要烊化,即将药物用开水或黄酒加温溶化后服用。

2.注意事项:

(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

(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4)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二)中药注射剂应用注意事项

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

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

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

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

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

(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

(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

(三)外用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

三、中药应用一般注意事项:

绝大部分药材是以温开水送服较好,但有些清热解毒药,则是冷服较好。

服用时间随用药情况不同可分为饭前或饭后服用,如有同时服用西药的情况,则彼此至少间隔2小时再服用。

服温药时,应少喝茶,少吃萝卜,因其凉性、下气作用会降低药材温补脾胃的功效。

四、一般饮食忌口:

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及肉类、豆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不要用牛奶或茶水一起和中药服用,以免降低药物功效或是发生副作用。

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五、药食禁忌

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不应吃鳖肉;茯苓不宜与醋同吃;吃鳖甲时,不宜配苋菜;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并以空腹药为宜

人参忌萝卜、大蒜。西洋参等都是常见的补药,而萝卜有顺气、促消化的作用,同时服用,萝卜会化解人参的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补的药物时,前后一小时内也不能吃萝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

双黄连忌大蒜。双黄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服双黄连的同时如果食用大蒜,会降低药效。

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作用,服发汗药物时若与之同时食用,就会与药效相抵。

龙胆酊等苦味健胃药忌蜂蜜、大枣、甘草等甜味食物。因为蜂蜜、大枣等食物的甜味可掩盖苦味,从而减少苦味对味觉神经末梢的刺激,降低其健胃的作用。

牡丹忌蒜;甘草忌猪肉、菘菜、 海带;薄荷忌鳖肉;麦冬门、天门冬忌鲫鱼;常山忌生葱;威灵仙、土茯苓忌面汤、茶;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及一切酸性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怎么煎药效最好
中药怎么煎才正确?
​正确的煮中药的方法是什么?
各种中药泡脚方,喜欢的收藏。
【药物与辅助检查-9】你会喝中药吗?
【中药用法】怎么吃中药最有效?中药用法四大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