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位治病集锦(三)

47、急性乳腺炎:同侧前臂有敏感点(按压时,患者自觉有酸、麻、憋胀感向乳房部传导的部位,多在间使穴上1左右)。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探及2一3个阳性反应点或瘀血点,个别阳性点在肩胛区以下。反应点局部红肿、压疼明显,其周有星状放射线。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7胸椎之间)及乳腺肿块相对应的压痛点或皮下按压有肿块结节处。

48、胃疼、胃胀、胃酸——按摩艾炙公孙穴 人体自带的“健胃良药”

用拇指用力按揉公孙穴3分钟,或艾灸10分钟左右。坚持一个月。天天按摩此穴,胃病就会慢慢好起来。

为什么公孙穴会有这样的功效呢?公孙穴位于足太阴脾经,同时又与冲脉相通。脾统领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而冲脉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气血的要道,既可上贯于头部,又能下渗于四肢。公孙穴总督脾经冲脉,有统领全身的功效,刺激此穴,即可去除胃内的燥气,胃胀、胃痛的毛病自然也就好了。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及脾经的气血,又可加强小肠的蠕动。与腹部有关的问题,如胃痛、胃胀、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病症,它都管。公孙穴位于脚拇趾后大约2左右的地方沿着脚拇趾后的脚掌骨按压,什么时候有酸胀或是酸痛的感觉,就证明找对地方了。

因为公孙穴的位置特殊,所以按摩起来可能比较困难。这时也可以采用灸的办法。取一根艾条,点燃后在此处施行温和的灸法。所谓温和的灸法,就是将点燃的艾条固定悬灸于施灸部位大约3厘米高度,以皮肤稍起红晕,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如此灸大约10分钟左右,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公孙穴解决的只是一个治的问题,如何才能“养”呢?养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调养。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款养胃药膳——牛奶粥。取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将大米煮粥,熟后倒入牛奶搅1拌即成。中医认为,牛奶补气血,入肺、胃,因此有很好的养胃功效。尽管这道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在粥熟后加入牛奶,但其养胃功效却大大增强。中医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牛奶粥做起来十分方便,可以当作早餐,天天食用。另外,奉劝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要注意保养,少食生冷、油炸及辛辣食品。

49、胃酸、胃胀、消化不良、口臭:

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肝、脾、胃中任何一脏发生病变,都会造成脾胃、肝脾、肝胃之间的气机失调,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心包经上的大陵穴(伸出手臂,弯曲手腕,在手腕部横纹的中央)有健脾的功效。刺激大陵穴,既可以健脾,还有调理三焦之气的功效,从而起到顺达气机的效果。因此,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刺激大陵穴都有很好的促消化的作用。大陵穴相对于人体来说,相当于胃动力药。如果你感觉肚子胀、不消化了,只要用力按揉此穴,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用力按压大陵穴,以有酸、胀感觉为佳,每次按摩时间不少于3分钟,不拘时做。

口臭的原因除了肠胃外,还可能是因为心包经或脾出了问题。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脾虚湿浊上泛,我们口里就会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大陵穴有泻火祛湿的功效,即可以祛除心包经上的积热,又可以健脾去湿,口臭自然也就无影无踪了。

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间有敏感点。用拇指间断点压敏感点,有一种酸痛兼舒服的感觉,同时胃脘部疼痛缓解或减轻。或按压脊柱,按压时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体后关节可发出“喀啦”的响声,若有响声治疗效果则明显。同时在背部的督脉区,华佗夹脊膀胱经上,找出疼痛的敏感点、敏感经,进行重点按压、按摩、敲打等。

50、小儿厌食症:

孩子不想吃饭的原因很简单,小儿脏腑娇嫩,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尤其“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还很薄弱,因此很容易就会产生厌食。这时试着给宝宝按摩然谷穴,相信要不了多久,孩子就会高高兴兴地吃饭了。这是因为然谷穴“然”即燃烧的意思,“谷”即五谷,此穴有促进消化的功能。可使人产生饥饿感,并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使食物得到更好地消化。我们说过,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后,口中就会分泌大量的唾液。口中产生唾液之后,就更易感到饥饿,此时就会产生进食的欲望了。如果吃多了,感觉撑得慌,按摩这个穴位也是有效的。当然,对于宝宝来讲,因为皮肤娇嫩,刺激时用力一定要适度,以免引起孩子哭闹。

按摩任脉上的承浆穴(唇沟之中央凹陷处),中力度按揉3-5分钟。

51、肋间神经痛:丘墟穴前后可有敏感点。

52、肾绞痛:按摩脾经上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胫骨内侧缘后方)。手法: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61、痛经: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

53、胆绞痛:按摩胆经上的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手法: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54、荨麻疹

肝经上的期门穴主治症状为: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等。

55、肝炎——按摩期门穴行间穴

肝经上的期门穴(位于乳头下方,第六根肋骨处),有很好的疏理肝气的效果,经常按摩此穴,就可以使肝气通畅,从而使肝功能保持正常。此外,它对急性肝炎所引起的易疲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有极好的治疗功效。操作方法:用手指按压期门穴2~3分钟,也可选择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长期坚持。

行间穴(在脚上,从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施压,会强痛的地方)除了可以预防青少年假性近视外,对肝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肝硬化、酒精肝等,经常刺激此穴,有利于肝炎症状的减轻。

除了穴位按摩外,还可采用食疗方——枸杞麦冬炒蛋丁。取枸杞子10克,花生米30克,猪瘦肉50克,麦冬10克,鸡蛋4个。先将枸杞洗净,然后在沸水中氽一下。麦冬剁成碎末,花生米过油炸,鸡蛋隔水蒸熟。再将猪肉切成细丁,置油锅炒熟,然后倒入蛋粒、枸杞子、麦冬,再加入适量的食盐,味精调味,放入盆中,撒上花生米即可。此菜品可佐餐食用,每日2次,常食效果极佳。

56、脂肪肝——多揉太冲穴

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是痰、瘀。若喝酒过多或吃太多的肥腻的肉食,脾胃消化不了,就会导致湿浊内生。湿浊之气在体内郁积过久,就会凝聚成痰,痰瘀互结于内脏就会形成脂肪肝。而刺激肝经原穴太冲穴,可以调理肝的疏泄气机机能,就可以将体内的痰瘀运出。得了脂肪肝后就很难治疗,所以对于这种疾病,预防才是关键。日常生活中多揉太冲穴,对预防脂肪肝有很好的效果。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3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按摩此穴时,最好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以舒活足部的气血,然后用双手拇指指端着力,持续地点按此穴,每次点按30秒稍停片刻,以有酸胀感为佳。如此共点按3分钟即可。另外,也可以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如此反复做20次,也可以起到相同的刺激作用。要长期坚持。还有一个省力的方法:取1颗绿豆粒,然后用胶带将其固定于太冲穴上,这样在行走的过程当中,通过鞋子对绿豆的挤压就可以对太冲穴形成刺激。

食疗方——芹菜黄豆汤。取鲜水芹菜100克,洗净,切片;黄豆20克,事先用水泡涨。将芹菜片和黄豆一起加入适量水,放入锅中煮熟,然后吃菜喝汤,每日1次。

57、急性腰扭伤按摩扭伤穴(位于曲池(大肠经)与阳池(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手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58、糖尿病——按摩然谷穴

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为“消渴”。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觉时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内心烦乱,许多人在夜间不得不备上一杯白水用来解渴。现在,你只要在睡前刺激下然谷穴就可以了。然谷穴有个功效,那就是受到刺激以后,会使口中分泌大量的唾液,口干舌燥的症状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还有,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感到内心烦乱,是因为心火太大。刺激肾经上的然谷穴就可以将肾水引下来,晚上睡觉也就会踏实许多。糖尿病人为了控制病情,大把大把地吃药,为了药效,也是不吃这个少吃那个。年轻的时候,想吃没得吃,如今有了吃的吧,却又不能吃。尤其是糖尿病,一切酸甜软烂的东西都要忌口,就怕一个不对头了,会影响疗效。推荐一个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然谷穴。

操作方法:然谷穴时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高骨的下缘。但是这个位置的精气埋藏得较深,所以在刺激时一定要用力。用力按双侧然谷穴,当感觉有酸胀感时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如此反复10~20次。当酸胀感再也不退去的时候,火候就算到了。记得,双脚上的然谷都要进行按摩。可起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59、腰肌劳损——按揉飞扬穴委中穴、倒走

慢性腰肌劳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久坐、久站,腰部承受的压力太大,都有可能导致腰肌劳损,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外伤,休息一下,或痛的时候揉几下,感觉就会好点,所以好多人不当回事。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腰肌劳损最主要的原因是腰部经络受阻,气血瘀滞,脉络受阻,此部位长期处在缺少滋养的状态下,所以稍有劳累,腰部疼痛也就不奇怪了。。腰是人体的轴心,连接上半身与下半身,是人体阴阳相接的中心点,如果腰出问题了,身体就会阴阳失调,水火不济,出现各种各样影响健康的问题。

要说缓解腰痛可以立竿见影的,还就非飞扬穴莫属了。通过揉按膀胱经里的飞扬穴来打通经络,引膀胱经气血上行,腰部气血通畅得以滋养,疼痛自然就缓解了。肾和膀胱相表里,腰部也同为肾之府,膀胱经气血通畅了,对肾脏也是最好的保健。按摩飞扬穴(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斜下方1寸的位置),用手指腹使劲儿往下按压,疼就忍受一会儿,5分钟以后定会好得多。

经穴歌里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如果说飞扬穴是治疗腰肌劳损最快、最立竿见影的穴位,那么飞扬穴和委中穴结合按摩的方法效果更好。委中穴的位置:膝盖骨后面正中间的位置、膝盖背面最软处。

消除腰肌劳损的运动方法是:倒走。对于腰肌劳损的恢复和治愈,“倒走”是最有效的。

60、腰痛:

少海穴治疗腰痛(右侧少海穴在手少阴心经上,在右手手臂的肘弯处,腰痛而在此下针。不会扎针的,就在此穴敲打也会见点效果。

反应点在腰椎皮肤上,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或在脊椎从悬枢穴按压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压痛点。

61、腰扭伤(又称闪腰):按摩膀胱经上闪腰穴:(在小腿肚上,承山穴昆仑穴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手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62、坐骨神经痛——揉按秩边穴、坐骨穴、“卧、坐、站”法

症状:腰痛并窜到了脚跟,疼的时候一阵一阵的,有时火辣辣地疼,有时候抽动着痛。干活的时候还不觉得,闲下来的时候最疼。”

坐骨神经痛的主因就是“寒气入骨内伏”。坐骨神经痛找膀胱经上的秩边穴最合适了,揉按秩边穴,可以更好梳理气血瘀滞,从而消除疼痛。另外,前面说过肾和膀胱相互表里,其实就如同亲兄弟,膀胱气血通畅,自然肾的气血供应也上来了,肾脏不虚则肾府——腰同样也安定了。该穴位于人体的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我让患者在床上侧卧,下边的腿伸直,上边的腿半屈着,对着秩边穴揉按,揉按的时候用力要深沉,最好达到肌肤深层,接着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直到皮肤发热以后,再用手掌拍打穴位的周围,使周围的肌肉也放松。5分钟就会轻松得多。

按摩坐骨穴(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坐骨神经痛是一个慢性病,这里推荐一个通过运动巩固疗效的 “卧、坐、站”坐骨神经痛锻炼法:

①卧位:先仰面躺下,交替屈伸双腿,再交替抬腿。

②坐位:患者端坐在床沿或椅边,伸直双腿,足跟着地,足尖跷起,双手平放在大腿上,在逐步向前弯腰的同时,两手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或许仅能推到小腿,练习一段时间后,能抵达足背和足尖。

③站位:患者两手叉腰直立,先轮流直腿向前抬起,接着尽量分开两腿立,轮流弯曲左右膝关节,使身体呈弓形下蹲。这套动作中站立的动作可以在外面进行,躺下和坐下的动作可以在患者工作之余进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患上腰肌劳损如何治疗? 每天按揉这个位置就可极大缓解腰痛症状
腰肌劳损的治疗和康复
现代人的两大都市病,怎样用艾灸来解决?
自我按摩——迅速缓解16种骨肌疼痛(六)
腰部问题:
腰痛、腰肌劳损?1个动作练起来,腰部气血通畅,腰不再酸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