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识的定义作用及特性 (更新到20080726 全)

卷上

 

识之运转迁灭往来。无色, 无形, 无光明, 无显现。以因缘故, 显示种种功用殊异。

 

受觉法界, 无色, 无形, 无光明, 无显现。以因缘故, 显发功用。

 

众生死亡。受觉法界识界, 皆舍故身。识运受觉法界, 迁受新身。

 

众生身死, 识持受觉法界, 以至他生。因父母缘, 而识托之, 投胎成功。受觉法界。皆随于识, 亦复如是。

 

接着, 由有识种, 熏习有受, 从受有觉, 从觉有一切万法。遂能了知善与不善。

 

识智无形, 而生六色。谓因眼见色, 眼识无形。因耳闻声, 声无形色。因鼻知香, 香无形色。因舌知味, 味无形色。因身知触, 触无形色。法入诸境, 皆悉无形。同理, 识无形色, 因受想显。

 

众生死时, 识弃故身, 识被业力习气所缠, 迁受新身。

 

识弃故身及界, 乘于念力而作。识摄取念, 则知自己生平所作事业, 临终咸现忆念明了, 身之与心, 二受逼切。

 

识是何义? 识名为种, 能生众类杂报身牙。知觉想念, 同苞于识。知苦, 知乐, 知恶, 知善, 及善恶境。故名为识。

 

身故识生, 犹镜映像, 当下立现.

 

识之所在, 不知其处。止于身中, 不知其状。然作诸事业, 识相具显。

 

识之自性遍一切时空, 不被诸处所染。由六根六境五烦恼阴, 而显发识之事用。

 

识能生身, 身如工作机关。以识之强大念力, 作诸事业。一切众生, 咸悉依识。诸佛菩萨, 咸皆依智.

 

识无形质, 普持法界智力具足, 乃至能知宿命之事。

 

识舍故身, 随善恶业, 迁受余报。

 

识弃故身, 持善恶业, 迁受余报。

 

识种无色, 无形, 无光明, 无显现, 无喜, 无悲, 无恐, 无惧, 安隐不觉。

 

识种无积, 无聚, 亦无生长。

 

识种摸不着, 看不见, 苞诸业力习气, 因缘变异而迁.

 

识种具强大念力.

 

识种遍一切时空而无所止。非眼, 非耳鼻舌身等。

 

识之迁出, 不由喉口及诸窍穴, 莫测所从, 莫知径户。

 

识之迁运, 如钻木取火, 因缘和合使然。循业发现, 无有方所.

 

依心体,起识用, 识弃故身, 持善恶业, 迁受一切生死新身, 或黑, 或白, 或黄赤等, 淳和, 嗔暴种种殊品。

 

众生死时, 识弃故身。识与念力, 为来生种。即离于识, 不得法界。离于法界, 亦不得识。

 

识与风大, 微妙念界受界法界, 和合而迁。

 

识种, 是指识业习的完美混合体.

 

识属内眼所, 是慧分别, 非肉眼见。

 

识具强大的念力, 能造就了我们这一期生命形式.

 

识所具的强大念力, 能让我们去感受这些业果.

 

识所具的强大念力, 能让我们去记忆这些业果.

 

同样是忆念力, 会修的人, 他会去念佛. 而不会修者, 会去忆念十恶业.

 

身死识迁, 识种念受善不善等四法摄持。弃身迁化, 识种念受善不善等四法摄持。

 

善不善法摄持于识, 随识摄持成善不善, 迁化受报。

 

种生牙时, 如识微觉。

 

花含苞时, 如识有受。

 

含开花发, 时至结果, 如识有身。识之生身, 遍身支体, 求识所止, 莫得其所。若除于识, 身则不生。

 

如树果熟, 堪为将来树之种子, 非不熟者。如是报熟身死, 识种便现。

 

因识有受, 因受有爱, 系着于爱, 便生于念。识摄取念, 随善恶业。与风大并, 知念父母, 因缘合对, 识便托之, 投胎成功。

 

识苞受想行及诸心所为因, 父母为缘, 因缘和合而有身现。

 

识弃故身, 乘己之业, 而受种种新身。

 

由有识故, 随迁之新身, 即便有觉。由觉有受, 持善恶业, 受种种身。

 

识持福业故, 获诸天身, 受胜乐果。识持恶业故, 获地狱报, 受众苦果。轮回迁转, 为种种身。

 

识弃故身, 识中不见肉身容貌诸根诸入, 然因缘和合, 识以妙视, 妙闻, , , , , 及妙念入, 知自所造善恶等业, 以取身报。

 

识自生身, 还自缠裹。自弃舍身, 更受余报。由有种故, 有色香味。识弃故身, 随其所迁。诸根境界, 受及法界, 皆悉随之。

 

识随所迁, 受觉与想, 及法界等皆悉随之。

 

识弃故身, 摄一切性。色因为身, 无骨肉身。有诸根故, 有受妙念知取善恶。

 

, 是色受想行的根本.

 

色受想行, 是识的延伸.

 

如是识种, 随其所迁。受念善恶, 咸悉随之。知弃此身, 受余报身。故名为识。

 

知善恶业, 知业随我。知我持业, 迁化受报。故名为识。

 

身之所为咸悉知之, 故名为识。

 

识无形质, 非视听所取。以因缘故, 识相具显。由识持身, 身知苦乐。光色充盛, 行来进止, 言笑欢忧, 事业照着, 当知有识.

 

 

卷下

 

智见智境。愚见愚境。

 

智者见诸姝丽美色, 了知秽恶, 唯是肉段, 筋骨, 脓血, 大脉, 小脉,大肠, 小肠, [*], 脑膜, , , , , , , , , 生藏, 熟藏, 黄痰, 涕唾, 发须, 毛爪, 大小便利, 薄皮裹之。不净污露, 可畏可恶。凡所有色, 皆四大生。是为色因。

 

父母生身, 身之坚硬为地大。流润为水大。暖熟为火大。飘动为风大。有所觉知念及声香味触等界, 斯皆为识。

 

众生随业获报。识流相续, 持身不绝。期毕报终, 识弃舍身, 随业迁受。

 

众生命尽, 以业力散。形骸与识及诸入界, 各各分散, 识为所依, 以取法界及法界念并善恶业, 迁受他报。

 

识弃此身, 持善恶业及法界等, 迁受余报, 亦复如是。

 

识取法界受及诸善业, 弃此身界, 受于中阴, 得天妙念。见六欲天, 十六地狱。见己之身, 手足端严, 诸根丽美。见所弃尸, 云此是我前生之身。复见高胜妙相天宫, 种种庄严。花果卉木, 藤蔓蒙覆。光明赫丽, 如新炼金, 众宝钿饰。彼见此已, 心大欢喜。因大喜爱, 识便托之。此善业人, 舍身受身安乐无苦。如乘马者, 弃一乘一。

识资善根, 弃出入息。舍界入身, 迁受胜乐, 亦复如是。自梵身天, 爰至有顶, 生于其中。

 

识是大甚深佛之境界。唯除如来更无能了。

 

识相如人影像, 现之于水。此像不可执持, 非有无辨。如刍洛迦形, 如渴爱像。

 

人对可意色, 眼根趣之, 名为渴爱。

 

识之迁运,善恶业形与识色像, 皆不可见。

 

识莫能见,身中渴爱, 受想不可见。身之诸大, 诸入, 诸阴, 彼皆是识。诸有色体眼耳鼻舌, 及身色声香味触等, 并无色体受苦乐心, 皆亦是识。

 

非未见谛, 而能见识。识不可视。非如掌中阿摩勒果。识, 不在于眼等之中。若识在于眼等之中, 剖破眼等, 应当见识。

 

恒沙诸佛, 见识无色。识, 非凡愚之所能见。但以譬喻, 而开显耳。

 

由福资识, 身获乐果。由罪资识, 身获苦果。

 

识无形质。如天等鬼神, 所著之体。供具饮食, 所获好恶。如资罪福, 得苦乐报。

 

互因生欲。

 

如是因识, 及因男女色声香味触等, 而有欲生。

 

因身显识, 循身求识, 识不可见。识业果生, 身便谢灭。身骨髓等不净诸物, 咸悉销散。

 

识弃此身, 持善恶业受想作意, 受来生报, 亦复如是。

 

识业和合, 恋结爱着味玩贪吝。报尽分离, 随业受报。父母因缘,中阴对之, 以业力生, 识获身果。爱情及业, 俱无形质。

欲色相因, 而生于欲, 是为欲因。

 

无漏之善, 无阴熟果。

识执善恶业, 识不淳净。烦恼因故, 受热恼苦。

 

识与法界, 持微妙视。非肉眼所依, 以为见因。此微妙视, 与福境合, 见于天宫欲乐嬉戏。见已欢喜, 识便系着。作如是念, 我当往彼。染爱恋念, 而为有因。见已故身, 卧弃尸所。作如是念: 此尸是我大善知识, 由其积集诸善业故, 令我今者获于天报。

 

已弃之尸, 识亦不可重托受报。

 

此识冥寞玄微, 无质可取, 无状可。

识妙无形质, 大身小身, 咸悉能持。或受蚊身, 或受象身。

识随诸业因, 任持大小。

 

各以业因, 受苦乐报。

 

此身, 由福增故, 生胜族家。资产丰盈, 金宝溢满, 胜相显盛。或生诸天宫, 快乐自在。斯皆善业, 福相显现。

 

诸善恶业, 咸依于身。求之于身, 亦不见业。

 

因身有业, 因业有身。身中无业, 业中无身, 亦复如是。

如花熟落, 其果乃现。身熟谢殒, 业果方出。如有种子, 花果之因具有。如是有身, 善恶业因备在。彼业无形, 亦无熟相。

业身有身, 有业, 而不见业。系着于身, 亦不离身, 而能有业。

 

业无形质能资于身。善业资者, 饮食衣服, 内外诸资。丰饶羡丽, 手足端正。形容姝好, 屋室华侈。摩尼金银, 众宝盈积。安宁快乐, 欢娱适意。当知此为善业之相。生于下贱, 边地, 贫穷。资用阙乏, 悕羡他乐。饮食粗恶, 或不得食。形容弊陋, 所止卑下, 当知此为恶业之相。

犹如明镜, 鉴面好丑。镜像无质, 取不可得。如是识资善不善业, 生人天中, 或生地狱畜生等中。

 

微识, 能持诸根, 能取大身。

识弃此身, 以取诸根。弃此诸界, 随业迁化, 亦复如是。

 

微细之识, 任持大身, 而不疲倦。

微妙之识, 无色无形。非分别量, 随业任持, 亦复如是。

微细之识, 能生大身。识中求身, 身不可得。若除于识, 身则无有。

 

识坚固不坏, 所生之身, 速朽速灭。

 

识至妙, 至柔, 能穿刚鞕大身之色, 迁入受报。

 

众生临终之时, 福业资者。弃本之视, 得天妙视。以天妙视, 见六欲天。爰及六趣, 见身摇动, 见天宫殿及欢喜园杂花园等。又见诸天, 处莲花殿。丽妓侍绕, 笑谑嬉戏。众花饰耳, 服憍奢耶。臂印环钏, 种种庄严。花常开敷, 众具备设。见天天女, 心便染恋, 欢喜适意。姿颜舒悦, 面若莲花。视不错乱, 鼻不亏曲, 口气不臭。目色明鲜, 如青莲叶。身诸节际, 无有苦痛。眼耳鼻口, 又无血出。不失大小便利, 不毛惊孔现, 掌不死黄, 甲不青黑。手足不乱, 亦不卷缩, 好相显现。见虚空中, 有高大殿。彩柱百千, 雕丽列布。垂诸铃网, 和风吹拂, 清音悦美。种种香花, 庄严宝殿。诸天童子, 众宝严身, 游戏殿内。见已欢喜, 微笑齿现, 如君图花。目不张开, 亦不合闭。语音和润, 身不极冷, 亦不极热。亲属围绕, 亦不忧苦。日初出时, 当舍其寿。所见明白, 无诸黑闇。异香芬馥, 四方而至。见佛尊仪, 欢喜敬重。见已亲爱, 欢喜离辞, 犹如暂行。便即旋返, 安慰亲知。不令忧恼, 有流法尔。生必当死, 勿以分别, 而生苦恼。

 

善业之人, 临命终时, 好乐布施。种种伽他, 种种颂叹, 种种明白, 种种称说正法之教。如睡不睡, 安隐舍寿。将舍寿时, 天父天母, 同止一座。天母手中, 自然花出。天母见花, 顾谓天父, 甚为福吉, 希奇胜果。天今当知子庆之欢, 时将不久。天母遂以两手, 摇弄其花。弄花之时, 命便终尽。无相之识, 弃舍诸根。持诸境业, 弃舍诸界。持诸界事, 迁受异报。犹如乘马, 弃一乘一。如日爱引光, 如木生火, 又如月影, 现澄清水。识资善业, 迁受天报。如脉风移, 速托花内。天父天母, 同座视之。甘露欲风, 吹花七日。宝珰严身, 曜动炫焕。天童朗洁, 现天母手。

 

识假父母, 因缘和合, 生有形身。有形身中, 求识不得。离有形身, 亦无有识。若未有身, 识受想行皆悉不现。

识以诸作用, 而知有识。

 

受觉想行思忧苦恼, 此为识之作用。复有善不善业, 熏习为种, 作用显识。

 

识弃于身, 速即受身, 亦复如是。

识资善业, 见天父母同座而坐。速托生彼, 亦复如是。

 

识弃故身, 新身未受, 当尔之时,识无质可取。体质事业,皆无。无冷, 无热, 及与诸触,亦无疲乏, 肉段诸大。

是资善业, 生诸天者。

 

行恶业者, 入于地狱。此中众生, 积不善根。命终之时, 作如是念。我今于此身死, 弃舍父母亲知所爱, 甚大忧苦。见诸地狱及见己身, 应合入者。见足在上, 头倒向下。又见一处, 地纯是血。见此血已, 心有味着。缘味着心, 便生地狱。腐败恶水臭秽因力, 识托其中。譬如粪秽臭处, 臭酪臭酒, 诸臭因力, 虫生其中。入地狱者, 托臭物生, 亦复如是。

 

如蚕作丝, 自缠取死。我自作罪, 为业缠缚。

 

智界, 见界, 意界, 明界, 以此四界和合成身, 四界境识, 名之为积。

, 谓六界六入, 六入境, 三界因, 二入因:即须发, 毛爪, , , 脓血, 涕唾, 黄痰, [*], 髓液, , , 面目, 大小支节。和合崇聚, 名之为聚。犹如谷豆麻麦, 积集聚贮, 而成高大, 谓之为聚。

其地水火风空识, 名为六界。

眼耳鼻舌身意, 名为六入。

色声香味触法, 名六入境。

即贪嗔痴, 名三界因。

又风黄痰, 亦名三因。

二入因者, 谓戒与信。又有二因, 谓舍与施。又有二因, 谓进与定。又有二因, 谓善不善。

其受想行识, 此四名无色阴。受, 谓领受苦乐等相及不苦不乐之相。想, 谓知苦乐相。行, 谓现念作意及触。识者, 是身之主。遍行诸体, 身有所为, 莫不由识.

不迁者, 谓身语意净, 证获道果。此人死已, 识弃有阴, 不重受有, 不流诸趣, 极乐而迁。不复重迁, 是名不迁。

 

如来法聚, 常住非断。一切智者, 知而不为。我经无量勤苦, 积集智光。今说此经,此正法日,为诸众生, 作大明照。德誉普流一切智海。为能调心流注者说。此经所在之处, 请诵, 解说。诸天鬼神阿修罗摩睺罗伽, 咸悉拥护, 皆来拜礼。水火王贼等怖, 皆不能害。

 

诸比丘, 从今已往, 于不信前, 勿说此经。求经过者, 慎勿示之。于尼乾子尼干部众诸外道中, 亦勿说之。不恭敬渴请, 亦勿为说。若违我教, 亏损法事, 此人则为亏损如来。诸比丘, 若有礼拜供养此经典者, 应当恭敬供养是人, 斯人则为持如来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乘显识经 卷下(大正藏0347部)
三界苦乐,六道升沉,皆由自心感召。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8)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十 观作者门
大智度论 白话译(7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