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e干货丨中国建筑领域煤炭(电力)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建议




编者按

2015年5月27日下午,在国际环保机构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共同协助下,中国煤控项目在京发布最新课题研究成果《建筑领域煤炭(电力)消费总量控制研究》。该课题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承担完成,报告指出,在煤炭总量控制情景下,建筑领域的煤炭消耗将在2020年达到峰值,峰值为2.45亿吨标煤;建筑领域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到2030年实现节煤约1.3亿吨,节电约3000亿千瓦时。未来中国建筑领域将通过不断提升建筑能效,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城乡建筑能源供给结构,实现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5e根据煤控项目发布的研究成果报告,重点节选政策建议部分刊登。


现状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为53.7%,未来仍将保持每年0.8%的增长趋势。城镇化快速发展使新建建筑规模仍将持续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每年房屋新竣工面积达到23~25亿平方米,按“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建筑面积推算,到2030年,城镇民用建筑总量将达到600亿平方米,城镇化快速发展直接带来对能源、资源的更多需求。2012年末中国建筑能耗总量(商品能)达到7.5亿吨标准煤,“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能耗年均增长约5%,按照这一增加速度推算,到2030年,中国建筑能耗总量将达11~12吨标准煤。建筑能耗的持续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状况。特别是中国北方采暖地区,冬季采暖期燃煤量大、管理粗放,导致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明显。


农村地区具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广阔空间。“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每年新竣工房屋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按“十二五”期间每年农村新建建筑面积推算,到2030年,中国农村民用建筑总量将达到220亿平方米。2012年末,中国农村地区建筑能耗为1.6亿吨标煤。此外,还有大量未纳入统计的的初级生物质能(薪柴、秸秆、沼气等)。目前,农村地区中大量劣质煤炭、初级生物质能被用于建筑终端消费,能效低、污染严重,不利于节能减排,因此农村建筑的用能结构、清洁化、低碳化发展还有巨大的优化空间。


问题


三十年来,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紧紧围绕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与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推进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建筑用能总量控制目标缺失。总量控制目标缺失,导致在建筑节能的具体工作中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实现量化考核制度。二是建筑领域的节能量数据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三是节能工作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机制缺失,资金渠道单一。四是节能的管理与控制主要针对城镇新建建筑,尚未实现对建筑运行阶段能耗的有效监管,尚未将农村新建建筑纳入监管。


虽然中国民用建筑能耗总量巨大,但人均民用建筑能耗却相当低。2012年中国人均民用建筑能耗仅为0.35吨标准油,是美国人均能耗的1/5,OECD国家平均人均能耗的1/3,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42吨标准油。这些数字表明,在中国,人们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种低水平是以人们牺牲了生活的便利、舒适为代价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将不断提高,目前这种民用建筑能耗的状态必然发生改变。未来民用建筑能耗的巨大需求将会对中国的能源供应、资源环境形成巨大压力,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关系到未来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成败。


政策建议


实施建筑领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合理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过去的30年是中国的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时期,2012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2.57%,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数字上看,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一系列资源、环境等将难以承载的问题,如土地利用效率低,能源利用规划缺乏、用能效率低,水资源再生利用率差,生态环境保障能力不足等。过去30年全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建设用地1004平方米,新增能耗6000万吨标煤,新增城市用水17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0.0073。这种粗放式、低效率的城乡建设模式,城镇化发展模式,使中国城镇化进程成为资源环境极度消耗的过程,如果未来得不到根本转变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民用建筑总量预测结果来看,城镇化率每增长1%,将引起民用建筑增长0.9%,相应地将带动民用建筑能耗增长近0.5%。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每年新增大量建筑,也将导致民用建筑能耗的增长,可见未来民用建筑能耗增长速度相当可观。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特别针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目前,中国许多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应以此为契机引导城镇化发展向低碳、绿色转型,从城镇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入手,控制民用建筑总量增长速度。


节能优先与能效提升并重战略


(1)合理设定建筑能耗总量目标。


节能政策由建设向运行延伸在继续严控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建筑物运行阶段能耗管理,真正实现节能建筑的能源节约,实现控制总量控制目标及抑制建筑能耗的快速增长。


(2)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建筑节能政策


按照差别化原则,结合气候区和区域经济、能源、资源特点,分区控制建筑能源消费总量。在能源资源较丰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以提高能效、技术先进、满足舒适度为前提,合理确定建筑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东部地区,以低能耗、技术先进、满足舒适度为前提,严格控制建筑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总量,推动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方式消化建筑能耗需求的增长。


(3)实施建筑能效领跑者计划


完善各类建筑物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能效标杆”建筑,鼓励建筑物业主采用先进技术、管理手段等进行节能运行和节能改造。实施建筑领域能效“领跑者”制度(能耗标杆建筑),对建筑物能耗达到更高标准的业主给予补贴、奖励,促使建筑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建建筑以节能标准为依据、绿色建筑标准为参照,各类建筑电气产品能效标准为补充,开展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能效标识制度。对既有建筑以运行环境为依据,建筑物实际能耗为考核,实施既有建筑的建筑能效领跑者制度。


建筑节能工作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进一步提高新建建筑能效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的未来发展目标


借鉴国外建筑节能标准发展趋势、考虑国内节能减排目标、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等因素,中国的建筑节能标准未来修订目标应为5年一次,每次提升节能率5%,使新建居住建筑在2030年前达到近零能耗标准。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计划,适当加快提高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标准。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被动式低能耗房屋


(1)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以绿色、低能耗建筑为核心和导向,推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由单体向园区、城区扩展,扩大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促进建筑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要超过50%,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标,标志着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被动式低能耗房屋


现阶段,中国的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建设仍处于试点示范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制度标准体系、人才资源储备、技术创新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有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对于室内环境的需求还远远达不到被动式低能耗房屋标准的相关要求,这可能决定了未来的一段时期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应在中国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示范。


推进城市建筑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1)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未来仍应继续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到2030年基本完成对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探索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模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成向“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转变。全面推进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总结“十二五“经验,形成针对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改造的综合性高性价比技术解决方案,探索、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形成规范的既有建筑改造机制。


(2)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节能运行监管


中国公共建筑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运行能耗。与中国城镇住宅单位建筑面积平均电耗17.4千瓦时/平方米相比,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年电耗值是其5~10倍,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未来,中国应继续推进公共建筑和政府机关办公建筑运行能耗的分项统计、监测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对公共建筑和办公建筑的用能系统进行运行节能管理和技术更新改造。


(3)实施北方采暖地区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北方15省应尽快出台地方供热规划,扩大各地的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天然气锅炉的应用比例,改造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提高供热效率,减少采暖煤耗。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


(1)城市规模化发展


在城市继续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激励机制,推广政策,优先支持保障性住房、公益性行业及公共机构等领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


(2)农村


鼓励农户按照地区资源的特点,以沼气、秸秆利用技术为重点实现就地收集,分散处理,就近应用,充分利用各地的生物质能资源,使其在农村的生产、生活用能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北方农村地区鼓励采用生物质型煤、太阳能、生物质气化炉采暖等多种方式供热,特别是应推广分散式可再生能源技术(一户一井的地源热泵、家庭式秸秆气化炉等)替代目前的燃煤取暖需求。


创新建筑节能的体制机制


(1)科学技术创新


实施建筑节能技术创新专项行动,以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为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


(2)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修订部分法规、条例,如应将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内容应纳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重点健全总量控制、节能量交易许可、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3)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深化培育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第三方能效测评标识机构。建立建筑碳排放权、节能量交易平台。建立建筑合同能源管理交易平台。到2020年,形成涵盖研发、咨询、评价、推广、交易等服务为一体的开放竞争有序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4)创新投融资模式


创新建筑节能的投融资模式,摆脱过去靠政府投资的单一模式。在建筑节能领域全面推广PPP模式,支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基金,用好税收优惠、奖励资金、转移支付等手段,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设立建筑节能的专项基金,通过专业化运作支持节能项目并促进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发挥市场机制拓宽资金渠道,积极引导多方投资主体和各类社会资金进入建筑节能领域。落实“合同能源管理”的财税优惠政策,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建立适合于合同能源管理特点的信贷审批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的服务。


扩大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


扩大新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构建全方位的宣传体系,提升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完善高等院校、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高素质的建筑节能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培训再教育体系,定期开展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内容的专业讲座、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会等。


(内容改编自中国煤控项目,部分有删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山东新建民用建筑全达'绿标' 三成组装建设
北京市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展望
浙江杭州“十三五”时期累计实施绿色建筑面积近2.1亿平方米
安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助力城市转型升级
2022开新局谋新篇·聚焦建筑业绿色发展 陕西何亮
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