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数术哲学思想2
空间;兑7在7空间。其分布规则是生数见成数,成数自处。
现在的问题出在了坤2上。2与7见,坤2应该处在7空间,但7空间是一个空中的变数空间,它只能由4或7来占据。因为4和7代表了空中的自由电子,故坤2不能在7空间形成固定的卦位,而只能在8空间形成坤艮相对,变成稳定的卦位。
卦位确定,就要定阴阳爻,或者叫做阴阳数。一个卦位是由2个爻组成,即在该空间所见到的两个数。第一个爻的确定,是以该卦的洛书数定阴阳;第二爻的确定是以该卦所处空间数定阴阳,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离方向:在9空间定卦。河图数7在上,而洛书数9在上,这就形成了7、9相见。于是取先天数在下,以7定为下爻。7是阳,故第一爻为阳爻。以9空间之数作为第二爻,但9不能直接定爻,因为在八卦中见9、6则变,9为阳故变为阴,于是把第二爻定为阴爻。7、9相见的内容就是先天变后天。
巽方向:在9空间定卦,以卦数4作为第一爻。4为阴,故第一爻为阴爻。以该卦空间数作为第二爻,该卦空间为9。9理应变6,但4是一个空中之数,也是一个游走不定的变化之数,它在该空间定卦并不稳定,而八卦定位是固定的,就像河洛数的定位一样,它必须要求稳定,故第二爻的9数不变,仍为阳爻。
震方向:在8空间定卦,震卦为3,故以3作为第一爻的阳爻,以8作为第二爻的阴爻。
艮方向:艮数为8,故直接在8空间定卦,艮8为阴数,8空间也为阴,故第一和第二爻皆为阴。
坎方向:1见6,故在6空间定卦。在河图曲线中,1直接到9,故1就是9,9也是1。于是以9作为第一爻。见9则变为6,故第一爻为阴爻,第二爻为6,见6则变为9,故第二爻为阳爻。
乾方向:乾数为6,故在6空间定卦,6见6,则为两变,故一、二爻皆为阳爻。
兑方向:兑数为7,7正好可以在7空间定卦,7见7,故一、二爻为两个阳爻。
坤方向:坤2在8空间定卦,8见8,故一、二爻为两个阴爻。
一、二爻定卦完成,最后就要定第三爻了。第三爻代表的是时间数,当事物没有发生,时间没有变化,空间则无变,空间不变,则河图数的对称相见之数不变。这时,八卦的第三爻则以河图数1见6,2见7,3见8,4见9来确定阴阳。其过程是:
离卦:卦数为9,9见4,4为空数故不取,而以9见1取数,故第三爻为阳。
巽卦:卦数为4,4见9,故上为阳。
震卦:卦数为3,3见8,故上为阴。
艮卦:卦数为8,8见3,故上为阳。
坎卦:卦数为1,1见6,此时6为时间数,时间无变则6不变,故上为阴。
乾卦:卦数为6,6见1,故上为阳。
兑卦:卦数为7,7见2,故上为阴。
坤卦:卦数为2,2见8,故上为阴。
至此,八卦三爻全部确定。
总的来说,八卦三个爻确定的规则是:第一爻代表卦数,即洛书数的分布内容。第二爻代表了该卦的空间定位,该空间是阳则定为阳爻,是阴则定为阴爻,不过见9、6则空间不变,而只变换阴阳关系。为什么9、6要互变呢?因为物极则为9、9而返为1,而1是一个隐含的生数,它不代表阳态的空间数,而它只是隐含于阴态的中五之中。1与6相见,故9不能返到1,而只能返到6。反过来也一样,6见1,1见9,故6只能到9。因此,6和9的变化空间,就叫做“9、6空间”。
第三爻就是时间数,时间不变,各个卦就是河图数的对称分布。时间数的变化与物质或事物的参入有关,当某个事物应于某数,该数就直接与其卦数发生了联系。卦数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其时空也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以具体事物来确定其空间,这就是第一、和第二爻的内容,由这两个爻形成了
一个阴阳组合,而该事物的运动变化,则反映在第三爻上,这就是时间的变化内容。卦爻的变化就代表了事物具体内容的变化,由两个卦的上下迭加形成的6个爻,也可以演化成6个甲的干支组合,因为6个甲和6个爻都同出于河洛数,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为什么每一个卦都是由三个爻构成的呢?因为八卦的运动,直接代表的就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运动。三维空间的形成,就是由河图阴阳极点双螺旋曲线运动而来。二条曲线之间所
夹定之数,就是三个空间圈层,曲线螺旋运动的每一个点的阴阳关系都是不同的,这个关系落实到 9、6
空间中就形成了三个数或者三个爻的组合变化内容。
我们说,河图极点运动曲线,只是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子数排列结构内容,这时还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时空之中,一个物质质点形成,
必然是一对阴阳耦合加上 一个引力子,这就是“ 三联体结构”。故在我们的物质宇宙中,任何一个物质点的出现,
都必须是一个“三”数的结构,由一个三数才能 形成9、6 空间的运转。
每一个卦在9、6 空间中,都有它的具体定位,八卦就是在八个方向上的空间
定位,它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应“八节”之数。所谓八节,就是立春;春分;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每节相隔45日。
八节的运行规律是固定的 。比如,今年的 冬至是子日, 明年则为午日, 后年又是子日;今年夏至是卯日, 明年则为酉日,
后年又是卯日,循环往复。子日加三日 为卯,卯日加三日为午,正是夏至日。冬至从子到午,
向前移了六日,夏至从午到子又向前移了六日。故一年移动十二日,每日用一个卦表示, 就叫做“十二壁卦”,它也可以代表十二个月的卦象内容。每一节以十五天组成一气,共有三气,将一节定为 一卦,
三气就形成了三个爻。二节相遇就构成了六气的组合,也就是说,从这一节到下一节就形成了二个卦的迭加。每卦45 天, 八 个挂就代表了360
天, 再加一个六数的推演, 就可确定 一年366 天的气象运行。
因此,卦是与“气”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气就是阴阳二 气。它讲的是阴阳二气“太过”或“不及”的现象,即“和”与不“和”
的内容。阴阳二气,代表了空间,加上一个 时间的运转就变成了 三气, 三气的组合就构成不同时空中的能量分布和运转
状态。阳则气重而易动,阴则形重而易静。阴阳皆有“太过”和“不及”
之分,事情贵在阴阳的平衡和相互的制约,这就叫“中合”。事物的运动变化,表现在爻变之中:阳遇阳,
阴遇阴,则太过或不及就显得更加剧烈,事情会走向极端而向着恶的方向发展;阳遇阴,阴遇阳,则事物就会得到扼制或转折,
阴阳得以相生相制而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爻在卦中所处的位置,对应着天、地、人三才之道,爻变 则卦变,卦变则事情的能量运转
状态就会在一定的时空中表现出来。
这里要注意,六爻的迭加是二个空间点的相遇。自然的迭加,就是从这一节到下一节所形成的四时八节的节气运动的固有内容,而当某件事物掺入,二个点的迭加,就以阴阳空间五合的能量通道进行了,
其空间点的运动是任意的。
卦的组合直接反映的就是事物的时空运转,这是微观世界点粒子运动的特性。卦爻的变化组合,必然地符合阴阳通道的对称耦合原则。因为有阳无阴,或者有阴无阳,则不能构成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必须阴阳同时相合于一点,事物才能形成。卦组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其事物运动的成败就直接的反映在卦和爻所指的时空之中。
八卦系统是直接用河洛数来确定事物的时空运转关系的系统,比如《周易》,它不需要复杂的程式计算,而是把河洛数直接溶汇于八个卦的爻之中。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使事物数与八卦数产生对应,通过卦和爻的变更关系来确定事物的状态。由于它的方法简单,并没有各种因素的参入,因而容易被扩大的人群所接受。然而,由于它的内容过于简单,其爻象判断往往是是而非,不易把握,故后人创造了由八卦和干支相结合的各种法门和程式,对八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无论是干支,八卦还是九宫等等,它们全部都是出自于河图洛书,而且全部都是确定9、6时空运转关系。一切数都是相通的,无论你用什么概念和方式来表达,其数的运转规律都是一样的,故研究太极学说,不在于你采用的是哪种程式,而在于你的思维是否真正地进入了微观世界的领域和在于你对太极思想的理解程度,数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它万变不离其中,这个“中”就是太极的逻辑和规律。
七、论事物时空演化
我们所谈到的事物学,都是在微观里形成,微观里发展的,那么,它究竟是如何从微观走进宏观的呢?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事物学就没什么实际的用处了。它必须要能够解决宏观的现实问题,而不能总在微观里兜圈子。
微观与宏观的转化问题,实际上还是一个时空的演化问题。人们对时空的不同认识,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理论,比如,现代西方宇宙学又出现了弦理论或M理论,人择原理说,多重宇宙论,黑洞、虫洞理论等等新的学说体系,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获得了许多惊人的成果。但是它们都存在着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就是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反映时空运动的统一模型,其计算都是通过某些分散的理论来进行,并且计算极其复杂,虽然得出的结论与实验相符合,但是所走的道路却是过余地曲折。
我们认为宇宙时空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时空的本性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而并不被卷曲成难以进出的“线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太极理论是怎样来描述时空运动的。
首先,我们来看,人们每天所使用的时钟的运转形式。时钟上为6,下为6,左为6,右为6,它是一种6的运动形式。1天有4×6=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故6是衡量时空运转的最基本的时间单元之数。
我们看地支运转轨迹图。以原点为1,各方向均有6个时间分段,这不完全就是一个时钟的模型吗?太极的每一个方向有6个节点,其中包含了5个区间,这是其半径内容,而其直径则是12个节点,10个区间,把它们变成时空,就成了12个时间分段和10个空间间隔。
在太极大圆上的时空分布,时间数是12,它以12地支将大园进行平均分割;空间数是10,它以10个天干分别与12个地支形成不同的组合,天干与地支的相合,就是空间与时间的运动坐标点。在中国的干支历中,所有的年月日时的概念,都是从这些干支的坐标点中出来的。
在太极图中空间应该是10维,时间是2维,两者相合应该构成12维时空。那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空间却仅仅只有3维,而其余的时空维在哪呢?从这里,我们要引出一个全新的时空体系了。
太极的时空理论,是建立在阴阳宇宙的对称耦合基础上的,这是阴阳两个空间的耦合体。阳空间就是物质的空间,它充满了物质和电磁场,阴空间则是由物质引力构成的空间,它叫做引力空间,或能量空间,引力空间是看不见的,但它与物质空间形成了镜像的对称耦合,产生了阴阳空间的能量互动形式。
从太极的时空模型看,我们今天这个阴阳宇宙,应该是从量子真空宇宙中“生长”出来的,我们大胆地推测这个过程:
在物质宇宙生成的200亿年以前,还有一个漫长的量子真空宇宙阶段。物质宇宙的形成就像是在真空中形成的一个“宇宙蛋”,这个宇宙蛋的最初形式,就是通过正反宇宙的能量交换而形成了一对阴阳极点,由这个极点形成了一个正负电子对与一个引力子组成的三联体平衡结构,并由它的运转而生成了大量的物质粒子,使该三联体产生了时空的膨胀。
我们可以把两个电子的平面看成是横向的二维空间,而引力子则形成了纵向的延伸,变成了一维空间。时空的膨胀过程,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不断地旋转扩张。
三联体的扩张,最初并不是膨胀,而是首先要形成一个时空结构,这个结构的形成过程,完全是按照真空中的河图洛书电子数组合的运转系统进行,因为它规定了三联体膨胀的形状和数的运转逻辑。这个形状就是一个阴阳对偶的螺旋耦合模样,也就是真空形成时的正反量子宇宙的阴阳对称形式。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母体,后者是前者的模拟或复制。我们用一个图来表示。见《阴阳镜像对称图》和《阴阳耦合图》。
这两个图把10个空间圈层给一分为二了,由此,才产生了一个阴阳耦合空间。镜像对称图是从阴阳空间的侧面来看其阴阳对称情况。而从正面看到的则是其阴阳耦合图(太极图),两者的空间镜像曲线是以极点为中心而螺旋对称的。
三联体的扩张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扩张,其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以三联体某一个电子维为基准面,它转一圈回到原来的基准面,其数是5,即该维扫过了五层空间,而空间数有10个圈层,它必须转二圈,才能把它的维铺满10层空间。因此,三联体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闭合形态,必须自转二圈。
三联体自转一圈,时间数为2,因为它有2个电子维,当它自转一圈,则必有两个电子维扫过同一个空间,故在该区间便形成了两次时间迭加。三联体自转两圈,时间数就是4,这个4的概念,就是三联体空间,从其起点“长出”的长度。长度是4,即形成了4个空间层次的迭加,它也可叫做四维时空。这4个时空层次分别是由两个不同极性的电子维扫过的,故它们之间都有着各电子维所形成的电子连接“膜”相阻隔,而不能直接相通。4个空间层次就相当于形成了4个空间平面,即四个地支三合平面,两个平面的沟通要见5,因为5才形成两个空间的闭合相见。
电子连接“膜”,形成了不同层次空间的屏障,就像一个元素的电子层轨道,只能存在两个电子,而不允许别的电子侵入一样。这个膜从哪来的呢?这就是附加在物质粒子身上的引力子,或者“反能量伴侣”的作用。引力子加在粒子身上,不光能够形成引力,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形成了粒子的“保护空间”,它不允许别的粒子侵入其领地。由无数粒子的“保护空间”相连,就形成了物质的引力空间。
三联体的膨胀,是从真空中长出的,在其长出空间的领域里,必然形成了一个真空中的量子空洞组成的对称和反向“影子”。空间长出多大其影子就有多大;长出的空间为阳、其影子就为阴,这就是阴阳空间的来历。
物质空间中的引力与其量子空洞是相等的,故我们可以把物质的引力空间就看成是其影子空间,物质空间为阳态空间,其引力空间就叫做阴态空间,或者能量空间。
三联体自转二圈,从它的某一个维出发,转了二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其数就是9,也就是说三联体中的三个系统转二圈便扫过了9个空间层次,于是三维空间扩展的最大数就是9,即物质空间延伸的最基本的极限数为9。三维空间转二圈,2×3=6,故物质空间的起点基数为6,或者说阳态空间有6个维,即6维时空。
6维时空的概念,是阳态的三维空间的对称旋转的反映,就像地球上的白天黑夜概念一样。6就是我们时钟的6进制,它有2个三维,相当于三维时空的正反两面。比如我们在白天的三维中就见不到晚上的三维等等,故6成了我们日常时间单位制的最基本常数。
6个维延伸了4层空间的含义,就是三维空间在4个空间层次上做着螺旋运动。而空间的“
长出”运动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是物质在这个空间中的运动。因此4的运动在三维空间中是看不到的,它是三维空间本身的运动数,故而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时间的虚数,然而虚数并不是没有,它代表了三维空间本身在四个方向上的运动,或者叫螺旋膨胀运动。
比如,现代遗传学发现了生物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式,其形态实际上就是6和9空间结构数运转的显现。我们看双螺旋是一节一节长出来的,而每一个节点数就是6,即两个节点间相隔的距离数是6,中间有4个碱基,其数就是4。从6到9相隔3个空间间隔,构成一个三维空间,在这个三维空间中,有4个时间段,即四条线。6也可看成是9。6是一个不断伸展的概念,9则是一个不断返回而重新开始的概念,它们代表了物质空间的周期运转内容。故DNA双螺旋完全就是这种运动形式的体现,其一节一节地长出,也就是9、6时空的不断往复运转和延伸。
9的概念是一个极限数,它实际上也是6的运转形式,9和6都是一个三维的空间维运动。所谓12维时空,只是阴阳宇宙的对称耦合,或者正反空间的对称旋转概念而已。至于空间维的卷缩,则只能出现在被压缩的物质体中,它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而不能用来说明宇宙普遍的时空运转。
我们的物质空间,就是6和9的空间,6、9所组成的就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那么第10空间具有什么含义呢?它就是紧紧包围着物质宇宙的量子真空。这就是说,物质宇宙无论发展到多么巨大,它的膨胀只能在量子真空宇宙的范围内进行,而决不可能冲出这个领域,它的发展只能是沿着太极大园的边缘四到它的起始位置。这样就形成了时间和空间的膨胀——返回——再膨胀——再返回的终始往复的过程,故宇宙无论如何膨胀,它都只能是一个不断往复运动的螺旋形球体
上面所谈到的这些数,是一些最基本的时空结构数,就像一个基本元素的电子数一样。时空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对这个数的无限迭加或放大。我们说到,物质小,其数就小,物质大,其数就大,然而无论大小,只要确定了基本结构数,它们的一切物理特性和时空本性都是一样的。
关于阴阳空间的镜像对称问题,这是太极学说的关键,其所有的内容都是从阴阳中出来的,只有理解了阴阳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太极学说的时空理论。
当物质空间形成以后,宇宙中出现了三种空间形态:第一是原本的量子真空,我们叫做0空间;第二是充满了物质和电子的物质空间;第三是与物质空间对称耦合的引力空间或者叫能量空间。物质空间和能量空间是一个对称耦合的不可分割的球体,我们叫它阴阳宇宙。它是从0空间里“生长”出来的,在这个球体中,物质和能量各半,它们是均匀地对称分布。并且物质有多大,它所对应的能量空间就有多大。阴阳宇宙的形成,实际上是所有物质和能量的对称分布而共同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不过,这三个空间形态看上去没什么区别,我们很难区分哪是0空间,哪是能量空间和哪是物质空间。因此,现在人们对时空的认识,就只停留在一个时空领域之中。
我们说,三个空间形态
还是有它们的差别的,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物质空间,就是因为物质空间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无论多大或多小的物质,都具有其自身引力的势力范围,并且所有的势力范围的空间都是相互连接的。物质世界的引力都是相互牵引的,小的在大的范围之中,大的在更大的范围之中,物质空间的领地概念,就像人类社会的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领地概念一样。
于是,物质空间与0空间的差别,就是0空间没有物质引力的领地,它到处都是一样的,而物质空间则到处都有自己的领地,并且每一个领地之间,都有一道无形的“空间膜”相隔,这个膜就像一道空间的围墙,阻隔着外面的世界,它虽然无形,但是每一个粒子都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因此,粒子不会轻易地侵占别人的领地。
物质空间的领地概念,实际上就是一个阴阳耦合的概念,物质和能量,一个有形,一个无形。而无形操纵着有形,其二者才真的叫做“形影不离”。因此在物质宇宙的引力边缘,一定存在着一道膜,就像人的“皮肤”一样,它阻挡着物质粒子奔向0空间的去路,而维持着整个宇宙的秩序和平衡。膜并不是不可破的,物质的引力空间形成了膜的屏障,如果用某种方式撕破了这个膜,物质粒子就会自然地分裂和消散,而以能量的形式返回到0空间,或以别的形式进行转移,比如,物质的核反应就是这个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大,看到整个宇宙物质空间的空间“膜”。在宇宙太空中,引力空间和0空间是无法区分的。因为我们知道有引力的存在,但却找不到具体的引力物质,然而根据上述我们可知,太空中的引力空间一定是一个引力相连接的整体。而并不是一块一块分散地存在于真空中的物质岛屿,在整个物质引力空间与0空间之间,一定会存在一道膜,把整个阴阳宇宙与0
空间完整地分隔开来,这就构成了我们整个阴阳宇宙的太极大圆。
在太极大圆的内部,阴阳空间的生成,是由最初的一个极点的镜像对称运动形成的,该点的运行是一条螺旋的曲线。物质粒子的镜像对称,便沿着这条曲线运行了。左边为阳,右边则为阴。于是,阴阳空间的镜像耦合点,便形成了一条S型曲线,曲线上的点都是通过极点(中心点)的镜像而反射到对面的空间中。在曲线上有10个空间间隔和12个时间分段。这就是我们所画出的阴阳空间的耦合曲线图,即太极图,图中的S型曲线,反映了阴阳空间的平均分布,以及整个物质空间的弯曲曲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物质空间的弯曲,是由于极点的螺旋曲线运动造成的
我们把阴阳两个空间用数来表示:物质空间就是6和9的空间,它与能量空间的1和4形成耦合,这就是河图数1与6,2与7,3与8,4与9的生成数的相合内容,或者叫做阴阳的对称相见。5是物质宇宙生成的起点,也是阴阳宇宙运转的中心。10就是包围着物质宇宙的0空间。
由于物质宇宙是圈层的,故阴阳空间的“相见”,不是随处可以进行,而只能在每一个圈层的阴阳交接点,或者时空分段点上,我们称之为阴阳耦合点,或者以极点为中心的镜像对称点。每一个耦合点,都可形成一个干支组合,代表了在不同时空运转状态下的阴阳相见,这就是地支运转轨迹图的内容。
由于阴阳空间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镜像对称的,因此,在宇宙任何一点的物理特性与时空本性都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可以把无论什么地方的点都看成是宇宙的“中心”,或者是一个“宇宙蛋”,或者是一个中五。
我们区分了0空间,物质空间和引力空间,其实三个空间的内容都是紧密相连的。0空间是引力空间的能量供给来源,而物质空间却是直接从引力空间中提取能量。宇宙中任何东西的生成都离不开能量,也包括时空在内。因此,任何一个物质形态的本身都是一个阴阳的耦合体。
于是,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形态和事物形态,都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它的能量构成形式,它组成了物质或事物的内在结构,这个结构反映了事物的本性和本质等东西。二是它的物质构成形式,即物质或事物的外在质量显现,它构成了事物的形像或表像等内容。只有内在的本质,才能形成逻辑和规律,而外在的表象,则只能形成一切复杂的物质运动现象。
那么,事物是如何进行时空演化的呢?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现代的摄影技术,可以把宇宙空间的图像,缩小到一张微小的底片里,
又可以用这张底片放大到一个银幕上。这个过程说明,在电子的世界里,宇宙无论多大,它都可以无限地缩小,空间无论多小,它都可以无限地放大,并且其放大和缩小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它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丝毫的改变,除非人们用了特殊的方法,人为地改变其图像。
空间的放大或缩小,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只不过这个存在是一种电子的运动形式,它代表一种信息的运动。电子的运动是形成于0空间的,信息的产生实际就是物质领域与意识领域的相互交流活动。
在微观世界,或者说远小于普朗克常数以下的世界,这是一个从一片虚无的真空,逐渐地过渡到最基本的微观粒子运动的领域
,在它之中只有电子、光子,中微子等无质量或接近无质量的粒子运动,这些小东西表面上看来是毫无规则地跳跃着,它在宏观物质世界仅仅起到了光明和信息传递等作用,然而在它里面还有更大的名堂。
这些看上支杂乱无章的粒子,也是受着宇宙规律支配的。从个体上说它们是混沌的和无序的,然而,当它们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出现,立即就变得有规律和有秩序了,这个有序就是所谓的“形”,也就是电影中影像的东西。形的产生比较复杂,它受到了各种物质和意识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任何东西的形成,首先必须有它的形,即形像,形状等内容。当一个形出现,在电子世界里立即就会形成一个电子结构数组合运动,现在的数码像机,可以反映这种现象。
形的组合方式,是受着河图,洛书电子数分配和调控的,而河图洛书又是宇宙阴阳运动规律的集中体现。当一些群体的电子,按照其组合排列方式形成了共振,它们就立即自动地“手拉手”地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了一个形状。这个形状虽然是极其微小的,但通过一个点粒子的阴阳空间的镜像对称形式,就可以放大到实际的物质空间中。同样,这个过程也可以反演,物质空间中物体的形像,也可以通过镜像缩小到极其微小的电子世界,而造成了电子世界中一系列联络和组合运动。于是事物便从宏观走向了微观,由微观进行选择和组合变更,再反过来促成宏观的运动。
这个阴阳镜像的放大和缩小,实际上就是在完成一个事物形态的生成内容。我们认为,一件宏观的事物,都是从微观的“形”开始的。因为形就是从空无中产生的“有”,它是由太易变成浑沦的最基本的东西。正是由于形的不断地物质聚积,才逐渐地演化成物质的实在。
我们认为,宏观物质世界的所有物质系统,生物系统,乃至人类社会系统的一切有形的实在,都是从微观领域里出来的,它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种状态,而是经过了多少亿年的生成演化,逐渐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的永无尽头的往返运动,才形成了今天多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中国的太极理论,并不都是为了研究宇宙的过去是如何而来的。它最重要的内容,是要研究事物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它要解决的是事物的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问题。
太极理论认为,事物无阴则不生,无阳则不长。事物生长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阴阳的互动形式。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物质形态,小到一个元素,大到整个物质系统都是由阴阳组成的。不过,太极理论所研究的关键内容并不在这里,它研究的是阴阳究竟是怎样运动的,以及事物最初形成时的内在作用机制。
阴阳的运动,不是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而是两个空间的耦合运动。一个研究主体所要追踪的,是在0空间中所产生的形,被具体地放大到了哪一个阳态空间,该空间的形就叫做事物的客体,主体的时空与客体的时空在什么时间能够相遇,这就叫做阴阳空间的耦合。主客相隔的时空分段,就是其耦合的时间,即具体的年、月、日、时。
形的概念,意义极其丰富,它既可以是一个尚未出现的东西,也可以是一个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物质形态;既可以代表某个人或物,也可以代表某件具体的事物。总之,形是一个信息的发生源,它来源于0空间。任何地方只要有一个“形”
出现,它都可以代表一个具体的存在。当现实空间与其形的耦合空间相遇,则形所代表的内容就会必然地变成一个事物的形态。这时,在太极模型中的判断重点,就落到了对这个形的方位,时空,主客关系,以及虚实和状态等内容的分析上,而与宏观的物理作用均无关。
形的显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其物质形像的内容,就像电影的影像一样;二是其思想意识的内容,就像电影的故事情节一样,这两种东西的相合,就构成了一个事物的完整形态。
我们说,0空间里所产生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它不光是能够生成时空和物质,而更重要的,它是一切思想意识形态的生存之地。自然界中凡是有关于意识的现象,都是从它发生和形成变化。因为组成三维空间的东西,有一种不是物质,而是看不见的引力子。思维的形式,正是能量子和引力子的变化组合,三联体中的两个电子,可以演化成万物的物质形态,而能量子和引力子的变化内容,则决定了各种物质形态的不同组合方式,及其性质与性能。
事物都是由能量子或引力子导演的,它安排事物的结构,就产生形,它形成事物的变化,就产生意。然而形和意是相合的,有形则必然有意,有意则必然会有形。如果事物向着形的方向发展,那就是物质结构的演化内容,比如具体的物质形态等等。如果向着意的变化方向发展,那就是一件具体事物的发展演化内容,比如某种事物能否成功等等。
于是,我们研究事物的运动,就可以把形的东西变成意,形的空间变成意识发生的空间,最后的阴阳耦合,也就变成了具体事物的成败,吉凶,旺衰和生灭等等内容。这就是太极理论的推演和运用。
八、论耦合与对称
我们讨论了时间与空间的生成过程,认为时空是与物质同时形成的,时空也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现在我们要把物质世界的内容加以提升,把它与人类社会的事物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物质运动和事物运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对它们的研究也必然会出现两种道路,然而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它们的生成模式完全是一样的,只不过人们的研究是各取其用而已,那么事物的运动又具有着什么样的内禀特性呢?
中国古代的哲人历来都主张,世上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我们认为,解决从无到有的关键,其实就是一个阴阳的耦合问题。
所谓阴阳耦合,就是物质内在的结构体系与外在的物质粒子的结合,或者说,它是万事万物的内禀性与具体的物质实在的结合,这就是一切客观存在所表现出来的性和质的两重性。人们常说的“性质”这个概念,其实是由两个东西组成:性是由真空中的能量组合而形成,它决定了物质结构内在的连接方式,不同的物质就有不同的结构组合特性,当某种结构连接形式确定,它就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宇宙中的100多种元素结构就是这样。质则是由某种结构所形成的有限的物质粒子的聚集。因为结构都是由数来规定的,物质粒子的聚集部位、方向等都在一定的数中,当数完成了,该结构的物质聚集也就完成了,这就保证了一个物体所特有的形状,性质等等内容。比如,一个元素的物质量只能有这么多,再多一点它就不是这个元素了。
中国古人认为,世间万物无阴则无阳,有阳则必有阴,阴阳体现了万事万物的两重性。事物必先阴而后阳,有了阳又会产生阴的运转,阴的运转又促成了阳的变化,这就是阴阳互根而又相互转化的宇宙万物的生成机制。
性和质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迭加的。比如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产生化合,就会形成两种性质的组合与共存等等。物质的属性都是多重性质的混合而成,人类社会的事物属性就更是多彩缤纷了。
于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就走上了两条道路:第一、就是科学发展的道路,它研究的是一切物质运动的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和关系发展的规律,这就是科学的定理,定律公式等等内容。第二、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发展的道路,它反映的是一切意识运动的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和关系发展的规律,这就是一切事物运动的逻辑。
这两条道路是相互对立,但永远又是并存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它正是整个宇宙运动的一种阴阳耦合形式,只不过这个耦合,是被人的思维进行了高度提炼和扩展的思想意识促成的耦合,它已经完全脱离了物质运动的本身内容,而变成了纯粹的文化或者事物的运动形式。物质和意识在微观而分,而在宏观又被人类变成了高度综合的统一体。这也反映了宇宙分分合合的整体规律。
物质和意识的耦合现象,集中统一在了人类文化的思想概念,观念和理念之中,这些东西虽然看上去是出自于人的思想意识,但它们的真正来源却是出自于微观世界的,
它来源于物质结构内在的属性运动。所谓属性运动,就是在出现某个物质存在之前,就已形成的一个结构组合体系,这个体系决定了该存在的形态,结构组合方式,性质,规律,发展方向等等内容,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意识的运动。它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才产生了人们对一个真实存在的理解或认识,从而使人形成了一个被观念,理念等高度凝聚的意识结构。人们对一切规律逻辑的理解和认识,正是这种由物质的属性运动组织起来的自然意识与人的内在意识结构形成了耦合的结果。
因此,所谓事物运动,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耦合运动。科学上的规律,逻辑等等,都是人的意识结构与自然意识的耦合,而人类社会的事物运动,则是运动主客体的人为意识的耦合。这两种意识形态,便构成了事物运动阴阳耦合的本质内容。我们要研究阴阳耦合行为,就必然要脱离纯粹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走上精神和意识的发展道路。
阴阳耦合运动,是有着它特定的运行轨迹的,这个轨迹来源于0空间的河图洛书电子数的排列组合和变化内容,并在具体的物质空间形成虚实的转换,使原有的物质属性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这就是一个具体事件的发生。由于它是一种事物内在的禀性运动,或者能量运动形式,故它是无形的,也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
那么,阴阳耦合运动是一条什么样的轨迹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图。
这个图是怎么来的呢?前面我们说到,当物质宇宙产生而形成了一个阴阳各半的S形太极图模样,这是整个宇宙空间弯曲的固定形态。然而,现在的宇宙究竟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形成的这道S型的分界曲线,却可以存在于任何时空中。我们可以把宇宙的形态缩小到一个可以研究的范围,比如,在现代天文学上通常所使用的“天球”概念。所谓天球就是以地球为中心,所能观察到的外空星际系统围绕地球运转的空间视界范围。在中国古天文学中,这个范围就是日月五星、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等星球运转的空间视界范围。
我们设想站在这个空间视界范围之外,来看它们的运动。太极大球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天球领域,这个天球是可以转动的,或者说是某一个观察者在围绕着天球进行反时针运动。观察者在正面看到的一条S形阴阳曲线,正好与宇宙的S形曲线相合。当它沿着天球转到了不同的角度,它所看到的曲线也在随着它转到了不同的位置,当观察者转了180度,正好转到天球的背面,虽然它看到的S型曲线是完全不变的,但它正面所看到的与反面所看到的却形成了两种状态,即两条曲线正好是一正一反,并且形成子午对称和卯酉对称。子、午、卯、酉便形成了4个阴阳交合点。随着观察者的不断运动,其阴阳的交合点无论怎么移动,但总是对称的。观察者在宇宙中的任何一点所看到的情况都是这样,其阴阳的对称关系是永远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旋转对称法则。
我们把天球的正面起点设为子,反面的终点设为午,从子到午正好就是180度,形成了S型曲线的正反对称相见图样(见“
对称耦合轨迹图”)。为什么要形成对称相见呢?这就是阴阳耦合运动的关键了。因为一切事物都必须具有正反和阴阳的两重性。宇宙的合成是两重的,只有正反相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形态,这就是一个10数的周期性概念。形成了闭合就叫做圆通,圆通才能形成太极的能量周转。不能周转的事物就是不完备和不稳定的或者根本就不能形成,不稳定就会产生不断的变化而最终使之园满。所以,凡是一个稳定的存在,都必须是阴阳旋转对称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午为9,卯酉为6,说明正反对称的交合点就是9和6,形成了9、6空间的相互连接。如果以地球为中心,地球在辰、戌之位,那么,子、午、卯、酉便构成了地球上的北、南、东、西4个正方向,在地球上便可以通过这4个点来判断天球上所有星体的运行方位了。
在中国人眼里,“天”“地”“人”“事”的概念,也是来源于这个正反的对称曲线。我们来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慎子》云:“天形如弹丸,其势斜倚”。
《尚书考灵耀》云:“天如弹丸,围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尸子》云:“天左舒而起于牵牛,地右动而起于毕,昴”。
《尚书考灵耀•郭注》云:“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终始也”
天为什么是“斜”的呢?按照人们的观察知识,从地球往上看,天上所有的星体都是围绕着北极星在运转的。然而,北极星并不
在我们正头顶上,而是向北偏斜了一个角度。因此,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天的“中心”,仿佛是向北偏斜的。天就像是一个弹丸的球体,我们地球就是包裹在这个球体之中的。
如果假定一个观察者是站在弹丸之外来观察这个球体,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用一个图来表示。见《天球图》。
注意,这个图不是按照现代天文学所画出的一般天球图,而是按照太极的时空运转轨迹所做出的天地与事物运动的相合图。现代的天球图是南在下,北在上,这是设想了一个观察者站在地球上面朝北来观察天体的运动,而我们所说的天球图都是北在下,南在上。两个图正好是东西南北相颠倒的,而后者符合了地球上的时空和能量运行规律。
该图是假设了一个观察者站在了北极之上来看天球的相合运转的。于是天球的中心就变成了北极,而将北极和地球重合为一点,这就形成了天地的两个大圆的上下迭加关系,从而将天道与地道的运转统一到了一个中心的系统之中。
天地两个大圆相交于辰戌,辰就可以看成是北极,叫做“天元”; 戌可以看成是地球,叫做“地元”。
所谓元者,中心起点也。天地不断的运转,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周而复始地螺旋散开运动,天地的两个中心,形成了两条螺旋散开的S形曲线,于是,天地的聚散运动,就变成了这两条一正一反的S形曲线的不断开合运动。曲线的开合,也就代表了不同时空的连接,时空的连接点也就代表了一件事物的发生,其内容便体现在具体的干支组合之中。
既然天体都是围绕北极运转的,我们将北极与地球相重合为一个点,而确定为整个天球的中心,于是天上的星体围绕北极的运转,也就变成了围绕地球的运转。北极原本是地球轴心所指,它是偏斜的,故引地球轴心线相交于天球大园,叫做天球极,其位置大约就在丑、未线上。由于地球也在中心之位,故以地球的垂线即子午线方向确定为地球极。天球极与地球极是不重合的,它们相错23.5度,这就是人们所看到的天是斜的。
垂直于天球极轴线的平面大园叫做赤道,其位置大约在辰戌线上;垂直于地球极轴线的平面大园叫做黄道,它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也是地球的地平线大园,其位置就在卯酉线上。黄道和赤道的交角也是23.5度。
于是,天球和地球就存在了两个大园。地球大园是以子,午、卯、酉四个正方向确定的正向大园;天球大园则是以丑、未、辰、戌确定的斜向大园。虽然不重合,但它们却相交于太极的中心,于是该中心就叫做“中宫”,它是天地相汇之处。
古人对于地的认识,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形态,这个形态就是宇宙形成的阴阳各半的太极图模样,其S曲线是从亥到已的一个阴阳螺旋耦合线,太极图外圈大园的干支分布与方位界定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把地球缩小到一个点,而略去了地球自身的形状,大小等等内容,这就把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一个观察者都变成了宇宙的中心,整个天球也就像是围绕着这个观察者在运转。
地的形态是以地球的垂线为子午纵向,卯酉为横向地平。于是形成了子午对称,卯酉对称,以及斜向上的寅申,巳亥,辰戌,丑未的旋转对称。以子午为界,左边为阳,右边为阴;以卯酉为界,上边为阳,下边为阴,这是相对地球大园的上下,左右的旋转对称概念。以地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以丑、卯、未、酉、亥为阴,这是相对于天球和地球两个大园的正反旋转对称相见的概念。
古人对天的认识,就是相对于地球大园固定模式上的不断运转内容。天的运转,使地的干支系统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格局。地与天是相错位的,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天地的相交或相合,就叫做事物耦合。
为什么天地的交合就代表了一件事物的形成呢?因为在古人看来,地的的概念,就代表了具体物质的客观存在,这个存在是通过“形质”的内容表现出来,天的概念则代表了能量运转形式,它通过禀性和关系的内容表现出来,而只有天地的相合运动,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事物形态的存在。天地的相合,就反映了一个事物形态的形成;天地的分离,就代表了一个事物形态的离散。于是,由天地的运动,便形成了“天道”“地道”“人道”和“事物之道”的4个分支运转,但到最后又完整相合的事物运转途径。那么,天地是如何形成运转的呢?
前面我们谈到,天地的门户在巳亥,因为它是太极大园上的阴阳分界点。上为天,下为地,故巳为天门,亥为地户,天地的运动便从这里出入。过去的书把亥叫做天门,巳叫做地户,这是相对于它们的运动而来的。亥为地,从地通向中心,就叫“登天门”或“入天门”,它代表一个事物的“地道”的发起。巳为天,从天而通向中心,则与地相会,叫做“入地户”,它代表一个事物天道的起动,或进入。
天地的运动有各自的运行轨迹。亥为地户,则地的运行起始于亥。亥在中宫的相会有三个地支,即亥卯未,亥卯未同出于一个交合点,而又分散在太极大园上形成了地的运行轨迹。于是我们把亥卯未叫做“地道”。同理,巳为天门,天的运行出自于巳,即事物的内在形成以后皆从巳而出。巳在中宫与丑、酉相交,故我们把巳酉丑就叫做“天道”。
亥卯未和巳酉丑是阴数,阴者,隐也。故天地之道是隐藏的,看不见的,它对事物的作用都是无形的,但是如果没有天地之道的运转,其它东西就不可能产生。天地是如何产生事物的呢?这就是所谓的乾坤,水火的颠倒相交,即火向下运动,水向上运动,它们相交在哪里呢?交于中也。其它地方的相交,必须转到中宫才能正式形成。因为中就是万物中心的概念。然而在太极大园上所标定的具体的时空运转却不在中,而在大园的园周上。这个园周相当于我们的地球表平面的概念。事物的实现必须把在中心所形成的内容,再通过一定的运化而落实到大园的园周上。我们在太极图中所画出的两条阴阳对称的S型耦合曲线,其实就是天地之道的隐而不见的东西,它在太极大园中构成了事物生成的内在,而在太极大园的园周上,则叫做事物实现的外在。
天地的相合运动,首先相交于子,故子为万物的起始。子乃天地所出之物也,有如人的受孕产子。在太极学说中,人和物其实就是一回事,因为它们都只能代表物质世界的质点内容,这取决于人的思想意识把质点赋予什么含义,如果把人作为研究对象,那么质点就代表人,如果将某一个事物作为研究对象,质点就代表了一个现实的事物。由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出自于人,故可以把子统一地确定为人。子在中宫与申,辰相交,形成了人的运行轨道,我们便把申子辰称之为“人道”。
天地相交于子,在中宫合成了人道,又分而上行在上相交于午。午是一切思想意识产生的地方,午与子的对称相合,形成了思想意识与人的结合,于是事物主客意识行为便由此而生。午在中宫与寅、戌共同组成了事物的运行之道,我们便将寅午戌称之为“事物之道”。事物从午而合成,随即出天门而形成运转。
于是,天地人事的运行轨迹便由此形成。这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一切事物的生成和演化都是这样进行的。在现实世界中,只要有事物的波动产生,天地的阴阳曲线便开始相合,并进入中宫形成事物的轮廓,又出外在开始事物行为的运转。在中宫由天地人事四者相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事物形态,这个过程便宣告完成,四个部分又分道杨飑,分别进入太极的时空运转系统而得到具体的物质实现。
因此,事物都是由天地之道的不断开合运动造成的,开则各行其道,互不相通,合则四者交合于中,形成一个具体事物,就像男女之间不交合,就不会受孕产子一样。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宇宙万物的运动形式都是相通的,其道理和逻辑也是相联系的。
以上所谈到的,只是宇宙中看不见的事物形成和运转的轨道,那么,它在现实中又是怎样具体地实现的呢?
事物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年月日时,而中国从古到今的历法,一直都是采用阴历的干支历。那么,干支历到底是怎么来的?古人对年月日时的概念究竟有着什么深刻内函呢?
在中国古天文学中年月日时的定位是从中宫的辰戌而来。辰叫做天罡,罡者,纲也,为天的最高处。辰又叫做北辰就是北极星,为地球的轴心所指的空间区域,在太极图中,北极星是与地球相重合为一个点的,它就代表了天地的中心。然而天的中心并不在我们正头顶上,这就意味着天地的中心并不是重合的,这就出现了两个中心,于是历法就不能进行了,因为两个中心的出现,不能与天地之道形成耦合,天地不合,则无法确定星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寻找到了北斗七星。我们看阴阳耦合轨迹图与天球图。
北斗七星处斗牛之位,
正好处在南北天极的连线上,丑为北天极与北辰中心遥遥相对。天道的运转皆以天极的连线为基准来确定各种关系的运转尺度,这是相对于天道系统而言的,因为天体都是围绕天的中心而运转。而现代历法是以地球为中心来确定的,这就去掉了天道的内容,它把地球上的历法
完全变成了一种相对的东西。在中国古天文学中,所有的天体皆以丑未线来确定其回归的起点和终点。故北斗从斗牛开始运行,也就代表了整个天道的起始运动。丑未线相连形成了天道运动的一条反向的S形曲线,该曲线是与北辰中心相连的,而同时它也连接了地球的中心,因为它正好通过了地球的中道即子午圈。
天地S曲线的连接说明,地球的偏斜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整个物质空间的弯曲所造成,如果没有这个弯曲,地球极与天球极就应该是重合的。不过宇宙空间弯曲的S型曲线正好把地球极中心与天球极连在了一起,同时也正好形成了天道与地道的阴阳耦合与对称,这时,地球与北极才能真正地合为一点,产生天地的相合。这也许就是宇宙生成的自然本性,阴阳的关系,就是反与正,斜与正的关系,正是因为有这种关系,才形成了阴阳的对称与耦合。于是,天地的运转就像是一个围绕其中心进行相反运动的上下迭加的两个大园相合的磨盘,北斗七星就象一个
推动磨盘 转动的把柄,而事物的形成就像是磨盘中加工出来的粮食。
我们在北极上看到的天道的运转都是右旋即反时针运动,而在地球上看到的却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向左即顺时针运动的。这就是天地之道的相反相成关系。中国古代历法采用的是阴阳历,比如,太岁是以岁星的运转来确定的,太阳有月将,北斗有雌雄等等,这都是用天地的
阴阳之道来确定的阴阳合历。
所谓阳历是以在地球上的视运动,即日月五星、北斗七星等等的左向旋转来确定天体与地球的时空运转关系。所谓阴历则是以天道的反转,即日月五星、北斗七星的轨迹与地球视运动的相交来确定的。比如,用上元甲子朔旦子时,日月五星相聚斗牛,其精气相合于子,来确定上元甲子。日月五星右行至亥而出,则精气左行在寅,故以寅确定为上元正月。子丑、寅亥等等就叫做“六合”,即阴阳的反向相合运动,
于是天地阴阳的开合运动便形成了地球上干支历的时空运转。
地道是以地球上视运动围绕地球中道运行的轨迹,在太极模型中,所谓的地道是相对固定不动的,所动的只是天上的东西
都在围绕地球旋转,故天道的逆转也就等于地道的顺行,天地之道的运行相交于地球的中道,我们才能具体地确定各天体在地球视运动中出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天地之道是出于斜而运化于中正。
天地之道从丑而合,又从丑而分,于是丑的位置就成了日、月、五星,以及北斗七星等绕北辰或者地球运转的起点和终点。从北辰中发出的一条无形的螺旋曲线,连接了天球极和北斗七星,同时也连接了天门地户。因此,北斗的运转就必然地牵动着天地之道的共同运转。天道和地道正好是一正一反。故天道动于丑,地道则行于亥,丑亥动则交于子。北斗从丑开始右行,我们的太极大园实际上就变成了北斗七星的运转大园。地球上年、月、日、时的干支系统,就是从北斗七星与地球运转的关系中出来的。
在天球大圆上年的概念,就是北斗绕北辰一周的时间;月的概念就是北斗运行一周,其斗柄所指的太极大园的12个分度;日时的概念则是以地球自转一周来确定,其一周的度数,与北斗运转一周的度数形成了对应,均用12个地支分度表示。因为天地大圆的概念,本身就是阴阳的对称耦合,它们同时做着相对的运转,故其运转的度数肯定也是相互对应的。
在太极大园上,年、月、时的地支是相同的,并且具有着固定的方位。而惟独只有日支不同,它可以在12地支上任意游动,这个游动是随着天干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中国历行了几千年的干支历的来源。正是由于北斗的运行与天地之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宇宙的时空运动系统形成了完整的对应,故地球上的干支历才变成了事物阴阳耦合的真正的时空落点。
干支历有着极其深刻的含义:第一、它把天地时空的运动,与地球运动的概念统一起来,即采用了统一的干支定位系统。第二、它把天地之道溶于一体,用阴阳耦合的观念反映了宇宙时空运动的对称性。第三、它把天地的运动与人和事物的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刻地反映了天、地、人事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第四、它指明了世界万事万物,从虚无到实有的途径和过程。
在现代科学领域里,人们所使用的历法,并不是从北斗七星出来的,而是通过太阳、 月亮与地球 三者的运转关系来确定的。 比如,
地球上年的概念, 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或者太阳二次过春分点的时间; 月的概念,是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日的概念是地球自转一周;时的概念也是
根据地球自转而来,它们与北斗 七星的
天地耦合之道毫无瓜葛,这二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这个问题又牵涉到人们对于宏观与微观的认识了。
太阳、月亮与地球乃至于天上的一切天体,
都是宏观世界物质的运动,现在的历法所追寻的只是地球与这些星球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它们都是在同一个时空领域中的运动,而并不体现时空本身的运动内容。而我们所探讨的是一切天体运动所共同遵循的
一个最根本的规律,这就是由阴阳宇宙的时空运转所形成的天地之道,北斗七星、日、月、五星的运转轨迹都是从这个天地之道中出来的。
我们说,天地之道本身就是由阴阳两个大圆相合而成的,大圆的一个周天为360
度,这与我们地球上“年”的概念相符,每一度又与我们“日”的概念相符。两个大圆的阴阳耦合点有12 个,360/12=30
,这又与我们“月”概念相符;12 个耦合点,又与我们的时辰概念相符;12 是大圆周天的12 个分度,也就是一年可以产生 12
个月。这些数字都是天地之道运动本身的产物,它并不是出自于某个星球的运动,而恰恰相反,是所有的星球运动都符合了这个天地之数,只不过由于星球的大小不一,快慢不等,而显现出了各星球之间的相对运转内容。现代历法正是根据这些星球运动的特殊性,而制订了求算其盈缩、置闰等等方法。然而无论如何计算,都离不开周天的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也就是在这些天地运转的基本数中进行。
阴阳宇宙的时空运转,正是所有天体运转的巨大的空间背景,它规定了一切物质运动都必须按照这个时空运转的轨迹进行,这才产生了统一的宇宙规律。你用北斗七星也好,用岁星、太岁纪年也好,用太阳、月亮来制订历法也好,它们都符合了同一种逻辑,这就是天地之道的最基本的常数。比如,北斗、日、月、五星等等,无论其
如何运动,无论其盈缩、置闰如何,它们始终都在天道的12
个分度之中,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只要知道任何一天的干支,就可以通过干支系统的推演,而确定其方位和运动状态。 这些方法都散在于太极模式的
太乙、奇门、六壬三大程式以及有关于周易、数术的其它各种计算法门之中。
我们的宇宙看上去是无比巨大和复杂,然而,当我们把它的基本常数加以推演,就可以发现它的起源其实 是非常的微小和简单。比如,用12
分度除360周天余30 ,去掉零数得3,3 也就是圆周率,它同时也代表了一个物质质点。一切天体的运动都离不开
一个大圆,而这个大圆的形成也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3”。或者一个微小的点,因为,点就是一,两点连成线就是二,两点围绕其中心旋转就构成圆,
故圆就是三,。在微观粒子世界,两个电子连接的中心就是一个引力子,故三又是一个电子对三联体结构。由此,我们可以把整个宇宙的结构无限缩小到一个最基本的电子对结构之中。于是宇宙星际系统的运行便可完整的符合一个电子对三联体的双螺旋曲线运动所规定的阴阳空间的运行轨迹。
中国古代老子有一句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可见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出自于一个最简单的
内容。宇宙就是这样,从最小的地方可以看到最大的东西,最大的东西也可以把它变成最小的一个点,这是因为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统一的逻辑和规律。
我们所谈到的北斗七星的内容,
它只是暗合了一种无形的天地运转之数,在这个数中不仅包含了天地之道的运行规律,它同时也包含了整个宇宙能量的运转规律,即自然界的气运规律。这些内容都是暗藏的,它不易被人们所发现,而
日、月、五星的运转都是有形的和可以被观测及计算的,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阴阳的无形和有形的耦合。
太极理论告诉我们,所谓的天道与地道,本是宇宙中阴阳分界和相互能量运转的看不见的虚概念,而它真正的内容,就在年和月上,即年应天道,月应地道。因为有了天地之道,才有了年、月的运行规律,才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分度。由于天地之道的运转,才产生了人和事,故日应人道,时应事物之道,它反映了天地系统由大到小的顺序和时空运转逻辑。
天地的阴阳运转,以采用的是万事万物的质点运动模式,这是宇宙的内在本质内容,它与现代人们所探讨的地球、太阳和月亮以及各种天体的相互作用内容不是一回事。因为在微观的阴阳领域里,天上所有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只能是物质的质点,阴阳领域不探讨具体物质之间的关系,因为那是物质世界自身的运动内容,而只研究宇宙阴阳耦合的形成和事物质点的连接关系,以及看不见的能量运转形式。所谓天地人事的相合,并不是具体的物质运动,
而是指万物运动的相对关系的组合与变更运动的形成。
我们把太极图放到宏观的领域,它就是一个天象图,把它缩小到微观的领域,它就是一个事物的生成图,而无论放大和缩小,其阴阳耦合的形成规律都是一样的。其实人类的事物发生,并不是要跑到天上地下去寻求天地的相合,而只需要在微观领域产生意识能量的波动,形成了一个阴阳粒子的耦合,它也就等于是天地的阴阳耦合了,所谓天地人事的概念,只是分别地对应于其发生的年、月、日、时的概念而已。
谈到这里,本书也就要宣告结束了。作为整个太极学说的基础理论和提纲性的内容,我们只能言尽于此了。这本书还不能叫做“事物学”,因为真正的事物学具有着极其庞大的体系,它牵涉到各种计算程式,以及各种专用述语,这对人们来说,恐怕就更加“离奇”和难懂了。中国的太极理论,对于大众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学问,由于它与现代科学所走的道路完全不同,甚至于它超越了现代科学所能理解的范围,这是当代的人们很难接受的。对于这本书,人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者干脆把它扔进垃圾堆。如果等到了若干年,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再有人检起这本书也不为晚。因为我们相信,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太极理论,具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将是后来的人类揭开一切自然之谜的最有力的法宝,宇宙的真正面目,将来一定会逐渐地被它所展现出来!
丙戌年壬辰月戊寅日戌时定稿
《太极宇宙论》后记
伍建宏
前言:伍建宏(剑虹)先生继出版《大六壬的思维逻辑》、《大六壬精义》两部著作后,第三部《太极宇宙论》也即将正式出版。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伍建宏决定正式授课讲授大六壬不传之秘。学费五百元(人民币)。有意者请与伍建宏先生电话联系。
这本《太级宇宙论》是我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写成,又经过两年多的修改求证才得以正式出版的。它的论证是着眼于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入手,来阐述中国的太极文化。我的一些有头面的朋友说我这叫不伦不类:科学就是科学,古文化就是古文化,两者不要随便扯在一起,尤其象阴阳五行之类,历来都是被科学所否定的,强把它们凑在一起,搞不好就会被变成“伪科学”,会给自已惹祸上身。也许我这个人有点顽固不化,我曾经吃过“搞伪科学”而遭到严厉打击的苦头,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要拼命地去找出中国古文化的合理性,让中国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老祖宗留传下来的东西决不“伪”,而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极其高深的学问。
我深知道这本书的价值,尽管书中有许多地方可能还说得不太清楚,但整体的思想框架已经构成。它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了一套完全与西方宇宙学不同的时空理论,并且用这个理论可以完整地导出中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五行等等东西的来龙去脉。不仅如此,它还顺理成章地反映了古代六壬、奇门、太乙、周易八卦等等运算模式的来源和运动轨迹。过去人们运用这些东西只知道怎么用,但并不知道它从哪来,和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说不清来源的,不等于一定没有来源,因为它确实是一种存在。而我用现代科学的成果证明它,仅仅只是为了说明它与科学的不同,并且找出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点或者分水岭。我想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科学并不是唯一的和万能的!中国的太极文化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而是独立于科学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宇宙学。我把它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又称之为“事物学”。
为什么说科学不是万能的呢?因为它解决不了意识的问题。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着两个大的领域,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科学只能研究物质的运动,但对意识的东西却是一筹莫展,它充其量也只是研究了宇宙的一半。爱因斯坦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因为科学的定理定律容不得半点的或然性,然而人类社会的事物活动却无时无刻不在“掷骰子”。由人类思维所构建的事物系统运动,无一不是亦此亦彼的。科学只相信物质是宇宙的真实存在,难道意识就不是宇宙的真实存在吗?其实科学的定理定律本身就是一种无可辨驳的意识存在,如果没有人的意识出现,就谈不上什么定理定律。
我个人认为,现代科学其实也已经快走到它的尽头了。因为在我们这个可见的物质世界也就只有这点东西了。广义相对论在宏观的物质领域无比的经典,但到了微观的量子领域,它便无法解释“粒子”这样的“小东西”是如何运动的。而量子力学所碰到的难题也更大:“粒子”的运动为什么会有“测不准”的两种运动形式的迭加?粒子的运动是受什么操纵的?为什么会有“暗能量”和“暗物质”?它们在粒子或整个宇宙运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宇宙中“反物质”又存在于什么地方,它有着怎样的运动形式?其实这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在人们对于宇宙的“空间形态”的认识上。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不能相容,其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个“相对论时空”在作怪。因为你研究的只有一种空间形态,而物质却有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种存在,后者只能存在于那“看不见”的空间中。如果一切以“看得见”作为科学立论的依据,那么科学就只能钻进一个死胡同,到此为止了。
按照本书的理解,在我们现实的空间中所出现的东西,都只能叫做“实粒子”,实粒子其实都是与它的虚反粒子进行对称旋转运动的。任何一个虚实粒子对,都是一个对称的平衡运转系统,在本书中叫做“三联体平衡运转结构”。虚实粒子对的对称运动,必然会形成两种空间,我们称之为“阴阳空间”。两种空间一虚一实,是不能同时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的,否则就会被“湮灭”。所谓的虚空间,其实就是现代科学所谓的“暗物质”、“反物质、”或“暗能量”的存在之地。
所有的实粒子之间的运动就叫做“相对运动”,而所有的实粒子与虚粒子对所进行的对称平衡运动,则叫做“绝对运动”。相对运动是物质粒子的分散的运动形式,对它们的衡量尺度就叫做“相对关系”。相对关系只能从系统的整体运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它是研究系统间引力和其它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差异内容。因为无论多大或多小的物质系统,只要它们存在着系统大小的不对等,就必然会存在引力和各种强弱作用力的差别。现代科学全部都是在研究这种力的差别,因为没有差别就没有力的显现,故科学所研究的都是各种系统间的差别运动。这种运动形式就叫做“相对运动”。
所谓“绝对运动”,则是专指一个正反粒子对的平衡结构运动,它是一个基本粒子自身的内在生成和进行物质积累的运动形式。我们知道所有物质组成的最基本结构就叫做原子,原子以下的质子、中子、电子乃至夸克等等都只能是组成原子的基质,故原子才算得上是宇宙物质组成的一个最基本的平衡稳定系统。我们研究宇宙的微观系统,是以原子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粒子”概念,来讨论原子的生成和电子运动的轨迹,这就是现代化学的内容。原子共有100多个,其生成具有着周期的规律性,那么所有的原子是怎么生成的呢?这就要归结到原子的电子对生成的结构之中,这个结构就是本书用河图洛书的曲线来描述原子的电子对生成的规律。曲线上的电子数就变成原子的结构数,但曲线并不反映原子中的质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等内容。因为原子的性质是由电子数决定的,电子数反映的是一种空间扩张的性质,而质量粒子则仅仅只反映物质粒子的聚积。我们这个世界所能看到的物质形态,就是那些质量粒子的无限堆积,而正负电子对则构成了阴阳空间的有序延展。
因此,物质的散在运动只有通过系统才出现了它的规律性,比如100多个元素在其生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周期性规律。但系统的形成并不在于那些具体的粒子,而是取决于粒子阴阳空间延展的范围。物质系统越大,其空间延展的范围就越广,其引力的范围也就越大。这就是空间的性质决定了规律的形成。
所有原子的结构生成一定是有规律的,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可以归结到原子的基本层面上。因此,我们可以把宇宙无论大小的物质系统的内在运动秩序都浓缩到原子结构的生成运动之中。于是所有的物质形态都可以变成一个统一的东西,这就是“质点”。这里所谓的质点,就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系统结构单元。所有的物质形态都可以变成一个最基本的点单元,它也叫做“物质点”、“时空点”等等。因为所有的点都是一样的,系统的大小差异就变成了结构电子数的差异。系统没有了差别,它就自然地去掉了引力和各种作用力的直接关系,而仅仅只存在空间结构中的阴阳能级的差异关系,这个关系只须用点粒子数便可表示。故我们也可以把万物归结为质点的结构生成运动叫做“绝对运动”,而将结构的电子数关系叫做“绝对关系”。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为什么只适用于宏观的物质系统,而不适用于微观的粒子运动呢?因为宏观系统只反映了物质粒子大量的聚集运动,而一个粒子是如何生成的并不重要,粒子的聚集已经淹没或抵消了粒子内在结构运动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只是变成了物质系统空间延展的内容。物质是看得见的,但其空间延展却是看不见的,如果只考虑物质的集群,而不考虑它的空间领域,那么广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然而量子力学却是研究微观领域单个粒子的运动,这时粒子的结构运动就变得极为重要了。研究粒子的运动,必须要同时考虑其空间的结构运动,这就是原子的电子层轨道的不同连接方式。每一个正负电子对轨道都是阴阳空间的正反对转形式,它是在不同的空间圈层(轨道)上进行跳跃式地不连续运动,这就出现了“测不准”的现象。所以广义相对论在这里就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屏障,而量子力学如果只考虑一种空间背景,它就不能解释量子的迭加运动是怎么形成的,粒子运动究竟是受什么东西支配的,于是出现了“薛定谔猫”之类的一系列悖论。
我们说,科学所寻求的相对关系,其实正是粒子绝对关系的必然反映,因为所有的关系都是出自于阴阳空间的连接方式,而并不是出自于纯粹的物质本身。相对关系虽然也表现了物质形态的运动规律,但这个规律却是由它的空间运动所形成的。所有的粒子都有着同样的结构运转模式,它们连接成了空间系统,也自然地包含了系统中的大量物质。故物质运动的定理定律实际上都是从大量粒子的空间延展和连接规律中形成的。比如引力并不是物质的特性,而是物质系统所延展的空间特性。又比如,量子力学中所求算的粒子运动的概率,正是粒子空间结构运转的阴阳交合点的集合(有关这个问题,我在《大六壬思维逻辑》一书中,已经将其演变成天地之道的正反交合运动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出整个宇宙有两种大的运动形式:即凡是只考虑物质运动,而不牵涉其空间运动的,就叫做“相对运动”;凡是考虑空间的运动,而略去了其空间中所包含的物质内容的运动,就叫做“绝对运动”。两种运动其实是一种东西的两种形式的运动,它们是互补的,即可以相互说明,但又不能用同一种理论进行研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找出现代科学与中国古代太极理论的区别。
系统运动的规律性,其实也正是物质系统之间内在结构所决定的,因为系统都是由粒子所组成,而所有的粒子都是按照其自身结构的规定进行无限地连接和空间膨胀,包括整个宇宙的结构都是从一个最基本的粒子结构中膨胀发展而来,我们把这个结构就叫做“时空结构”。
所谓时空结构,并不是“相对论时空”里的东西。在一个空间形态里是找不到它的结构的,因为它不存在空间运动的相互关系。在本书中,我们把物质空间看成是整个宇宙存在的一半,它叫做九·六空间,还有另一半无形的空间叫做一·四空间。两种空间形态是由阴阳各半的十个圈层构成。如果把这十个圈层叫做空间维,也就是十维空间再加两维的正反时间。只有两种空间的对转模式,才能真正形成一种空间运转的结构,万物的本质生成运动都是在这种结构中进行的。
正是因为宇宙有了一种看不见的时空结构的存在,才出现了物质运动的内在秩序和规律。而所有规律的产生,并不在它的相对性之中,而是出自于物质粒子阴阳空间的对称与平衡运动法则。当某种对称失去了平衡,就会出现变异的粒子空间发展形态,这种变异就是生物系统乃至人类社会事物系统的出现。
纯粹物质系统的规律决不允许是或然的,因为它必须保证宇宙基本形态的平衡和不变性。而当微观粒子世界参入了某种变化意识的成份,就会干扰粒子的结构连接,而在物质空间中产生变异的空间中的空间,这就是有机物的空间膨胀方式,它也是所有的或然性产生的机制。所谓意识的干扰,就是由阴态空间的能量变化,而产生了一个能量组合结构,粒子便脱离了原有的连接规律,而向着新的结构方式进行组合。就象生物DNA中的双螺旋随时可以组合成一种“密码”一样。我们把那个暗藏的能量组合结构,就叫做“意识结构”。
现代的自然科学只能研究纯物质系统,因为只有纯粹的物质运动,才有着不变的规律。而生物系统和人类事物系统都是物质系统的变异产物,这个变异并不是增加了原有物质空间的膨胀,而是在原有的空间中产生了一个变异的结构,而形成了新的物质聚集。这样,物质空间的定律仍然是不变的,而所变化的只是从空间中凭空冒出一个生物体或者一件事物。这就叫“无中生有”。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形态固定结构的关系和规律,所以它有不变的定理和定律,而太极理论则研究物质形态变异结构的关系和规律,故古人把它称为“易”,即变化移易之意。所谓的事物形态,是专指某种变异的物质结构组合起来的空间系统,这个系统就象是从固定的物质空间中产生的“婴儿”,故它是一种变异的空间膨胀形态。所谓事物则是指各种空间变体的连接和运动发展状态,它可以是脱离了物质形态而独立运转的纯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科学、宗教、文化等等。故我们研究事物的关系运动,是不需要见到具体的实物的,而只需把所研究的物质内容看成一个点就够了,不管这个点具有什么样的物质构成。
因此,我们研究生物系统或事物系统,不能用科学的定理定律来解决,因为它们是物质系统的结构分化,其空间的膨胀是任意的,而唯独能够寻找其规律的,就是一个微观结构在其最初生成时的电子数分布,由电子数的不同组合,才决定了其空间发展的形态。任何一个变化结构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变化数所引起的,而这个变化数却正好是脱离了科学的定理定律的电子数的变化连接轨迹。我们只有通过质点的结构生成运动,才能找到其变化数的连接形态和发展方向。这个工作也只有通过太极的理论和模型才能进行。
我们说,生物系统和事物系统之所以能够产生物质形态的结构变异,就是因为它们具有了能够产生变化的意识形态。纯粹的物质系统是不可能产生变化意识的,它永远只能按照同一种结构进行运作。而只有生物或者人类才具有了能够决定自身运动的自主意识。只有变动的意识,才能产生生物体的活动能力;只有人类的思想变化,才能产生纷繁复杂的事物形态。因此,太极模型的精华就在于从阴阳空间的结构数入手,去求得某一个变数的空间发展概率。而任何一个变数的发起,首先就是由某种思想意识对一个系统的切入……
以上就是我对本书说的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作出的一点补充说明。这本书只是对太极学说所进行的一个大概的理论陈述,而其具体地展开和实际运用,可参看我的《大六壬的思维逻辑》和《大六壬精义》,也许它会对读者的理解有所帮助。
这本书的完成,我首先由衷地感谢我的同道好友李裕和先生,多年来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和研究,他对于书中的理论构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用他神奇的“思维观察”,追踪古人的思想遗迹,给我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维线索。可以说,这本书也凝聚了他的智慧。书稿写成以后,我极力地邀请他以两人的名义合著,但都被他宛言谢绝了。我遵重他的意愿,但不会忘记他的贡献,将来若有所成,本书仍然保留着他的名义。
此外,还有武汉的易数界的一些朋友、专家、教授们多年来的支持和关怀,我们在一起从来未间断过对现代科学的发展状态和对中国古代易数文化以及佛学、道学的座谈讨论,可以说这本书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的结晶。在此,我真诚地表达对这些朋友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衷心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功德圆满。
这些年来,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将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太极文化发展了几千年,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宇宙观和方法论应该值得重视和研究。今天,我们共同推出了这部《太极宇宙论》,虽然有些思想尚欠成熟,但我们期望能够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更多的有志之士参入研究,使中国的古老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国文化造就了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它同样也会在未来的世界中创造更加辉煌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人类的文化将会得到一个完美与和谐地统一!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恩师陈维辉先生!
伍建宏
二00九年三月十四日于武汉
大六壬的思维逻辑
《剑虹大六壬的思维逻辑》前  言
拿起这本书,首先其题目就会让人感到陌生。大六壬是什么?它是讲什么东西的?也许有不少人知道大六壬,认为它是一种古代的占卜书。一谈到占卜,人们就会对它冷眼相待,认为这是毫无科学根据,或者是说不清楚的。不过,这本书却是以一个完整的系统理论出现,它极力地想说清楚古代的占卜术是怎么来的,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占卜的模式和思想符合了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和道理。读了这本书,也许人们就会大概地看出它的究竟了。
对于“占卜”这个词,在现代人们的理解中以贬意的成份占多数,听起来有点“封建迷信”的味道,我们自己也觉得这个词很不顺耳,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将其改换了门面,把它叫做“事物学说”。不过,这个改动并不是一种换汤不换药,而确实是将古代的占卜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将古人博大精深的思想,浓缩在这本小册子之中。
凡能够称之为“学”的东西,必须要有它完整的合符客观规律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种神秘莫测,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古代的所有占卜术,之所以不被现代的人们所接受,就是因为其立论的根基不在现实的可见世界中,人们找不到其理论体系的客观来源和出处,不能按照人们所认知的定理或逻辑进行推论,以及在现实中得到一种“确定”的反复验证,因此,人们只能把它叫做“神秘学”、“伪科学”,或者干脆叫做“迷信”,而加以铲除。
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庞大学问,一定是有它的来源的,只是现在人们还没有找到这个来源而已。没有找到根据的,并不是意味着它就一定没有根据,这只能说明,人类的认识现在还并不成熟,还没有走到那一步,就是在高度发达的科学上,也有着众多难解的迷团。要知道,现代的科学,都是从远古时代的人类文明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不要轻易地去断言古人的思想哪是精华,哪是糟粕。因为人类的思想从古到今都是一个连贯的系统,既有所出则必有其因,现代人们的所有“精华”思想,无不是出自于那些被认为是“糟粕”的东西。
我们所提出的所谓“事物学说”,是建立在中国古人所描绘的宇宙太极运动模型框架基础上的一门专门研究事物关系运动的学问,它是把宇宙看成是由阴阳两个空间进行对称耦合运动,并由此形成了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的耦合与移易的运动形式。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阴阳宇宙或者阴阳空间到底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那么,太极理论的阴阳、五行等等东西,就找不到任何的出处或依据,它们所描绘的东西,就变成了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如果阴阳宇宙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存在于太极理论中的事物运动学说,也是理所当然地成立的。
不过,人们要能够真正地去寻找和承认阴阳宇宙的存在,那将是一个推动人类文化产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的事情,这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打破一切陈旧观念的信念。中国的太极理论并没有走向现代科学,但现代科学却一定有能力去寻找太极理论的来龙去脉,而在这个寻找过程中,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东西,这就是时空。因为阴阳宇宙是两个空间的耦合运动,这才有了意识形态的存在之地,如果人们死守着过去的时空观,那么,在我们的眼前,就只能是充满着混沌的物质,一切都停留在“相对性”之中,那些隐藏在物质运动背后的神秘“幽灵”,就会给人类的认识制造各种“悖论”,把自然界变得扑溯迷离。
我们所研究的事物关系的运动并不是现代社会所时兴的“关系学”,而是从看不见的宇宙时空结构中引伸出来的一种形和意的移易和变更形式,它构成了一个明确的事物结构,以及事物要件相互耦合与变动的运动轨迹。这个轨迹在微观领域里是由河图洛书曲线构成,而到了宏观领域,则被具体地融汇于天地之道与人事之道中。所谓天地之道,正是阴阳宇宙的对称耦合运转轨迹。所谓人事之道,则是由天地之道的交合移易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天地经纬网络,它构成了事物关系移易的直接通道。天地之道形成了地球上的干支历,而人事之道则是将具体的事物要件螺旋散开在天地之道上,并随着时空的运转,而出现在具体的年月日时之中。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庞大构想,也是太极理论的真正内含。
现在人们的时空观念,是物质与时空相分离的两种体系,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一个固定的时空背景中作着相对的运动,而太极理论则把物质与时空统一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将物质形态无论大小,全部变成时空质点,通过时空点的曲线流形,形成了阴阳宇宙两种空间运转曲线点的对称耦合,这就把万物相对运动的特性全部“屏敝”掉,取而代之的就是时空的绝对运转轨迹。同时也把世上的万事万物变成质点,融入到这种时空的绝对运动之中,以考察万事万物之间内在的关系连接,及其变更与移易,当事物在具体的年月日时中出现,再把它还原成具体的实在内容,这就是一种把现象变成本质的运动,在古人看来,这就叫“无中生有”。
古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构想,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宇宙天地乃至万物都是“合一”的,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源。宏观与微观合一,物质与时空合一,天地与人合一,物质与意识合一等等。宇宙万物都是阴阳两面的合体。这种“合一”的观念,用我们的理解,它是出自于宇宙最初的生成状态,是由一个最微小的阴阳粒子的耦合(在古人看来叫做“极”或“极点”),通过正反能量的不断湮灭而大量地生成粒子,形成了物质和空间的无限扩张和螺旋膨胀(这就叫“太极”),才形成了现在的宇宙。这种粒子生成和膨胀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乃至永无止境的将来。因此,宇宙的任何地方的规律和逻辑都是完全一样的,在我们眼前的空间,和走到无限遥远的天边,都是一样地井然有序。
于是,这里面就出现了中国人的古老宇宙观与现代“大爆炸”宇宙论的根本区别:前者是从一个最微小的阴阳能极点逐渐地扩展而来,后者却是从一个最大的宇宙“奇点”爆炸喷发而来,两者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叫做“生成”,一个叫做“毁灭”,然而两者都是必然的存在,这个生成和毁灭的东西就叫做“物质”。宇宙的物质达到饱和,就必然要走向毁灭,物质毁灭了又必然要重新生成,而介于生成和毁灭之间的内容,还存在着一个不被人重视的空间形态,这就是量子真空,我们称之为“量子真空宇宙”。所有的生成都是从真空中出来的,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能量世界,而最终的毁灭就是把整个宇宙变成一片真空。宇宙的运动可能就是这种把有变成无,又从无中而生有的过程,将其推而广之,这就成了世上万事万物的生生死死,无中生有的运动变化法则。
大六壬是研究事物生成运动的,不过,这个生成不是象现代的物理化学讲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而是研究万物的属性关系的结合与变异,尤其是人类社会事物活动中的属性关系或者社会关系的变更和移易,因此,它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运动。现代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纯粹的物质运动的,而太极理论的大六壬却是研究物质和意识的耦合运动,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领域。后者把万物的自然属性去掉,而仅仅只变成一个质点,这个质点就叫做“形”,形的属性移易就叫做意。形与意有合也有分,合就是事物属性关系的连接,分就是事物属性的离异,并建立其它的关系。
从现代生物DNA遗传密码结构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DNA的组合形式是“四个碱基结构的三组合”,这恰好与大六壬的“四课三传”结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可以推断,大六壬的模式原来并不是出自于浩翰的宇宙空间,而是出自于微观世界粒子运动的结构之中。大六壬的内容又与天地之道有关,这就把无限小的东西和无限大的东西统一了起来,这个统一一定有着它的内在规律。从对大六壬的长期研究和观察中,我们逐渐地认识到,原来整个宇宙空间是有着它的内在结构的,我们称之为“时空结构”。宇宙时空的演化,是按照一个最基本的粒子生成结构来进行膨胀和扩张,这才出现了DNA的组合结构,以至于造就了诸多不同种类的相对固定的生物种群。同样,当我们确定了六壬的四课三传,事物便奇迹般地在其课传的规定时空中出现。这个发现非同小可,这就意味着宇宙时空结构的存在,使得万物从微观到宏观,出现了一条必然发展的道路,它不是漫无边际无规律可循,而是沿着一条人们看不见的轨迹进行着必然的时空运动,这个轨迹我们便称之为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是宇宙时空的运动轨迹,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微观粒子结构的扩张运动轨迹。当一个粒子结构形成,或者一个事物形态进入微观世界的粒子结构中,它们都会必然地按照天地之道的轨迹进行空间的扩张运动,于是,天地间的一切偶然与必然又在这里得到了统一。我们要研究事物的运动,只须要通过六壬的结构或其它的模式,进入天地之道的时空结构之中,现实中出现的事物现象,便可通过它内在的结构反映出其暗藏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建立事物学说完整体系的重要依据之一。
那么,事情究竟是否象我们所说的这样呢?现在要作出结论可能还为时尚早,因为它还没有进入科学的视线,人们要打破一些固有的观念并非易事。不过,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一天是迟早要来的,只是不愿看到它来的太迟。故谨以本书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参入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以科学的和负责任的态度,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伍建宏
2007年12月5日于武汉
目    录
第一章  大六壬的宇宙论起源
一、阴阳宇宙…………………………………………………1
二、阴阳宇宙运转的周期性与河图洛书…………………3
三、九·六空间………………………………………………8
四、天地之道………………………………………………11
五、人与事物之道…………………………………………14
第二章  六壬演化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大六壬的概念………………………………………17
二、六壬演算………………………………………………19
三、天关与网罗……………………………………………21
四、中宫与空亡……………………………………………24
五、天门地户与关格………………………………………28
六、地支三奇………………………………………………29
七、天干三奇………………………………………………32
八、人事三奇……………………………………………35
第三章  能量运转的概念
一、生克制化…………………………………………39
二、长生死墓…………………………………………42
三、旺相休囚…………………………………………46
四、德合…………………………………………………49
五、刑……………………………………………………53
六、冲破害………………………………………………57
第四章  神煞的起源及其意义
一、神的概念……………………………………………63
二、神与煞…………………………………………………66
三、阳神与阴神…………………………………………71
四、十二支神……………………………………………74
五、贵人十二神……………………………………………76
六、神将的组合意义………………………………………82
第五章  六壬的格局
一、格局的概念……………………………………………91
二、六壬格局的判断思路…………………………………94
三、格局的运变逻辑………………………………………100
四、格局的运筹…………………………………………105
第六章  六壬时空演化
一、时空的理念………………………………………119
二、时空结构………………………………………………122
三、六壬时空演化…………………………………………127
上篇  六壬理论体系
第一章    大六壬的宇宙论起源
一    阴阳宇宙
在中国古代的太极文化中,有三个最重要的程式,这就是太乙、奇门和六壬,可以说,它们囊括了太极理论的所有精华,故而被后人称之为“三大天书”。这些天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现在已无法考究其出处,而只能把它们看成是古代智慧的结晶。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天书”的存在呢?它们是根据什么而来的呢?
这就要追究到远古时代中国人对于宇宙的认识了。从我们对“天书”的理解来看,古人肯定已经早已认识到我们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一个,而是由阴阳两个世界共同组成的,“天书”的所有内容都是在研究和处理两个世界的关系,今天,我们把它叫做“阴阳宇宙”,这就从概念上将一个宇宙的观念划分开来。关于阴阳宇宙的内容,我们在《太极宇宙论》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天书”研究的是两个宇宙的时空运动,而与我们现在一个宇宙中物质的相对运动完全不是一回事,由于世界上的一切都离不开阴阳,由阴阳的相互运转,才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形态。所谓“天书”,就是专门研究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是如何从阴阳中形成和运转的。
在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人们把宇宙仅仅看成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宇宙中的所有运动,都被物质的现象所扭曲,一切都变成了物质的相对运动,甚至包括意识的东西在内,也成了物质的附属品。中国古人正是透过了纷繁复杂的物质运动现象,而看到了其内在的本质,这就是微观世界的阴阳粒子运动和导致粒子运动的内在动力——正反能量的运转形式。粒子的运动就叫做“气”、“形”、“质”,能量的运转则是贯穿于气形质中正反能级的相互作用形式。
我们研究事物的运动,为什么要从微观的粒子领域入手呢?因为只有粒子或把粒子变成质点,才牵涉到阴阳宇宙的关系问题。宏观的东西都是从微观而来的,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所有客观现象,都是物质粒子按照某种结构组合,以及连接关系所形成的一系列大小系统所构成,这些系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形态,因而被人的思维总结成了各种概念的东西,每一个概念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实在,而是贴在一个实在上的“标签”,我们不能把标签当成实在的本质,而只有把标签揭去,才能真正看到它内在的东西。
同样,人们所理解的宇宙、物质、时空等等概念,在微观世界其实是不存在的,它仅仅只是人们对宏观物质现象的思维总结而已。在微观领域里,只有粒子的结构连接,和能量的运转形式。每一种结构都会形成宏观上的一种概念,结构的连接,也如同概念的连接。于是,由不同的结构或者概念进行连接,就形成了物质运动的关系,人们把各种关系连接的规律寻找出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观念,这就叫“科学”。因此,科学实际上就是研究一切物质运动现象的关系内容的。粒子的结构在不同的空间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各种科学的分类,比如物理、化学、天体物理学、分子物理学等等。
那么,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其所有的关系运动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为什么关系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比如物理学中的一个定律,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无论过多少年都是不变的。如果按照现代“大爆炸”宇宙论,在爆炸混沌的废墟中,决不可能产生物质运动如此有序的内在联系,除非真的有一个“上帝”在暗中帮忙。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把我们这个独一无二的宇宙,变成两个宇宙的正反相合运动,由正反能量的交合而形成物质点,由物质点的延伸或膨胀而变成时空。于是物质与时空就变成同等性质的东西,粒子的运动同时也是时空的运动,从粒子时空的不同连接中才产生了相互的关系或者逻辑和规律。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它只有一样东西,这就是能量,即量子真空的存在形式。而我们所看到的物质与时空都是从真空中“冒”出来的,它是由能量的运转而造成了物质粒子的大量产生,每一个粒子都有其微小的空间,由粒子的大量聚集而形成了粒子空间的无限连接,产生了时空的螺旋膨胀。粒子的生成,必须是由正反能量的组合而形成阴阳的配对。于是,阴阳的配对运动就变成了物质结构组合过程中的秩序和法则。随着物质系统的不断壮大,不同的系统就变成了人类的思想概念,而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就被人类变成了科学与文化体系。
现代科学所追寻的是物质运动“有什么”联系,而中国的太极学说则是专门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以及产生联系的整个过程。在宏观的物质世界,物质的运动都是混沌和相对的。其规律和逻辑都是从物质运动的现象中反映出来,故寻找关系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而在微观的领域,所有宏观的系统都被分解于最基本的粒子运动之中,相对于每一个粒子来说,它们都是平等的,其运动也是绝对的,不存在任何的相对性,并且其运动的法则极其简单,这就是阴阳配对。阴阳配对必须有通道才能建立关系,无通道则粒子不能成立。因为从虚无的真空能量态中要产生物质,必须要进行正反能量的耦合,并建立一个阴阳的平衡运转体系,才能成就一个实在的粒子,就像生物界的父母繁衍后代一样。粒子按照其体系进行无限的繁殖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宏观的各种物质系统,由这些系统的连接,才形成了系统间的各种关系。
人类的事物现象也同样是这个过程,它是宇宙物质生成过程的完整复制。只不过,事物的相交是两个宏观系统的相交,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时空,故两个系统相交,必须要绕过其它系统的时空,就会使相交的时空变得很长,这个时空是用年、月、日、时来衡量的,其相交的对称通道就在天地之道的反向运转之中。天地之道是整个宇宙物质生成和时空的周期运转轨迹。
太极理论的三大程式,就是专门研究天地之道的相合过程,及其能量运转状态对事物运动的影响的。尤其是大六壬,它通过阴阳对称的能量通道及其运转,来研究事物的耦合生成,及其运动发展的趋势。事物的运动,是各种关系网络的建立和扩展的运动,因此,三式所反映的就是一种事物关系的移易和能量作用的形式。
二    宇宙运转的周期性与河图洛书
人们观察日月五星、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等天体的运动,发现它们都是在进行周期运动的,它反映了整个宇宙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性。不仅天体运动是周期的,在微观世界物质元素的生成,生物DNA双螺旋结构,乃至宏观领域里的万物运动,都表现出了其周期运动的特性。如果没有周期的重复出现,我们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了,现代的科学也就无从产生。那么,万物运动的周期规律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维持周期运动的旋转力是从哪来的呢?
现代科学都在探讨着“第一推动”的问题,就是为了寻找推动宇宙和谐运转的内在作用机制,即天体乃至万物周期运动的力的来源。其实,我们只需要更换一种思维,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这就是整个宇宙时空本身就是旋转的,万物的周期性只是在宇宙时空中作着自然的运动。时空的旋转不需要附加的作用力,只有物质在加速旋转中,才需要作用力。
现代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时空是弯曲的,但并没有将其更加推进一步:时空不仅是弯曲的,而且是螺旋旋转的,这个螺旋运动构成了整个宇宙巨大的周期运行模式。在小范围的时空中是看不出时空的螺旋性的,但时空范围越大,其螺旋性就越容易显现出来。比如现在发现的宇宙膨胀现象,从我们的理解来看,正是宇宙空间螺旋运转的极好说明。
为什么说宇宙是周期运转的呢?在《太极宇宙论》中,我们建立了阴阳宇宙的模型,探讨了旋转时空的来源,为了后面的大量内容,现将此模型再作一番简述。见《正反量子真空宇宙图》:这张图是描述了宇宙最早的奇点大喷发所产生的正反偶合的量子真空宇宙模型。图中的黑洞白洞代表了两个对偶的巨大涡漩,我们称之为“太极涡漩”,其作用是将以前更为古老的宇宙物质,全部吸入涡漩之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最后将全部的能量旋转喷射而出,从而形成了由正反能量组成的两个对偶且封闭的螺旋的量子真空宇宙,该宇宙不存在任何物质,而全部是纯粹的能量。
两个对偶的真空宇宙的出现,是对以前的宇宙一次彻底的净化,物质要重新生成,就必须要寻找正反能量的相合,否则就什么也不会产生。而正反能量是被阴阳界面所隔离的,它们只有一条唯一的通道,这就是由奇点形成的黑洞和白洞,这时的黑白洞也由于能量的大量蒸发而消失,不过它们仍然是阴阳宇宙沟涌的最近的对称通道。
宇宙物质的第一次生成,就是不知什么原因而打开了黑白洞,进行了一次正反能量子的交换,由正反能量的湮灭形成了第一个电子对和一个量子空洞,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电子对三联体平衡运转结构。一个正反电子对就相当于一对父母,其量子空洞就相当于它们的孩子。因为空洞可以无限地复制而产生无数的电子对。由于正反能量逐渐的大量湮灭,而不断地产生带有质量的物质粒子,使得物质世界逐渐地大量膨胀和扩展开来。正反能量的分离,就是物质被消灭,而正反能量的合成,则是物质被创生。
于是,这里面就出现了一种内在的逻辑。物质在创生过程中,必须要寻找阴阳的配对,在充满了正能量的真空中,要寻找带有反能量的阴粒子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通过一个电子对复制一个阴粒子,该粒子要通过一个阴阳对称的通道才能与另一个阴粒子进行结合,并且只要形成了结合,就有了自己确定的轨道,别的粒子都不可侵入该轨道的空间,于是粒子与粒子的结合就形成了一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像父母、子孙、兄弟关系一样。一种关系就对应着一个阴阳的对称通道,该通道一旦形成,就永远是固定不变的。
那么,阴阳粒子的配对过程有没有规律呢?它们是怎样一个运行轨迹呢?这就是河图洛书所反映的内容了。过去人们看到的河图洛书,只是一种固定的数的排列模式,而其实它是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的,我们把河图洛书数代入螺旋的宇宙模型之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粒子生成运动的真正途径了。见《河图洛书点状图》,以及《河图极点对称曲线图》和《洛书变易曲线图》。
河图极点对称曲线,就是一个正负电子对形成和扩展运动的全部过程,正负电子代表了阴阳两个极点,阴阳极点按照螺旋曲线的轨迹进行双螺旋的对称运转,并在每一个螺旋圈层上产生一对新的极点和生成电子对。电子对的螺旋圈层有10个,当螺旋曲线运行一个完整周期,其电子对达到饱和,它又回到起点,在一个新的空间层次上开始新的运转,于是,电子对原有的运行空间又得到延续和扩展。这样永不停息地往返运动,就形成了空间的无限迭加和膨胀,但空间无论发展到多大,其电子对的运行方式永远都是不变的。我们从河图曲线,可以延伸到世界上万事万物生成和发展的轨迹,因为它们都是从一个最基本的模式演化而来的,任何一个物质点或者时空点,都遵循着河图曲线的运转模式。
河图曲线讲的是真空中电子对的能级运动形式,它是物质生成的最初始的阶段,电子对永远都是相对称的生成物质。当物质世界越变成大,形成一个阴阳对偶的宇宙,其中所有的大小物质系统,也同样是这种阴阳对偶的形式。阴阳宇宙是正反量子真空宇宙模式的翻版,只不过正反真空宇宙除了能量之外,什么也没有,从真空中产生的阴阳电子,是按照阴阳的螺旋对称进行,这就是河图的双螺旋曲线形式。而阴阳宇宙则由物质和引力子构成,物质的空间由阴阳电子组成,引力子则构成了其能量空间,它们是一个不断耦合发展的空间。由于它是相反地交错运行,于是其阴阳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双螺旋的并行运转了,而是一个反向相交运行轨迹,这就是洛书变易曲线。
河图与洛书曲线所处的状态是不同的,河图叫做“先天”,即在物质世界产生之前,洛书叫做“后天”,即宇宙天地形成以后。我们的宇宙是在不断地产生物质和进行时空的膨胀,故先天与后天永远都是并存的。河图提供的是万物生成运动的基本模式,洛书则形成万物变易运动的基本准则。
宇宙中的粒子运动是混沌和复杂的,如果单独去研究每一个粒子的运动,这就是科学发展的道路,而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把混沌的粒子变成系统的整体,去考察其整体的时空点运动,这就是进入到河图洛书的轨迹。因为河图洛书之数是专门研究物质质点,及其时空隧道内容的,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宇宙点”和“宇宙线”的运行轨迹。
我们再回到宇宙的周期性问题上来,从河图洛书曲线可以看到,粒子世界的运动都遵循螺旋运转的规律,粒子的运动与时空的运动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粒子的生成实际上就是其时空的不断扩张,粒子运行的曲线,也代表其时空膨胀的曲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时空领域是巨大无比,然而要追朔它的起源,也仅仅只是从一个最微小的点进行螺旋膨胀,逐渐地发展壮大而来。现在的人们可以承认宇宙由“大爆炸”而来,大爆炸不就是一个点造成的吗?只不过这个点是包含了整个宇宙的最大的点。人们认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曾经聚集在一个奇点中,现在所有的物质仅仅只是那个奇点爆炸的碎片而已,这种观念只能说明宇宙是死的,它没有蓬勃的生机,故而要靠一个“上帝”去实施“第一次推动”。而中国古人却认为宇宙是从无到有的,宇宙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生成之中,并且这个生成是按照河图洛书曲线而进行时空的螺旋膨胀,不断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自然地形成了宇宙万物周期运转的根源。
三    九·六空间
宇宙形成的最早状态,并不是混沌的物质世界,而首先是“奇点”能量大喷发所形成的由正反能量构成的“量子真空宇宙”,在这个宇宙中什么也没有,而只是一种纯粹和绝对静止的能量“态”,古人把这种状态叫做“无”。我们的物质世界是从这个无中产生的,故而叫做“有”。凡“有”的东西都代表了一个物质点,所有点的连接,就构成了物质空间的连接。于是,从虚无的真空产生的物质和时空,就形成了一个不断膨胀发展的整体,在真空中就出现了一种“有”和“无”的空间边缘态,由于物质和时空都是按照螺旋曲线来扩展的,这个边缘态就形成了一条阴阳各半的S型曲线,该曲线使阴阳粒子形成左右对称。左边为阳粒子所占,叫做阳态空间,右边为阴粒子所占,叫做阴态空间。
所谓阳态空间,就是由正负电子对以及各种质量粒子所构成的可见的物质世界。所谓阴态空间,就是由反能量空间,即引力子所构成的看不见的能量世界。这样,在真空宇宙中就形成了三种空间“态”:即量子真空态,物质空间态和引力空间态(又叫能量空间态)。我们用一个图来表示。见下图。
物质空间和能量空间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说,物质是在真空中产生的,物质的生成是由真空能量的减损换来的。能量减损并不是没有了,在它原来减损的地方,一定会产生一个量子态的空洞,这个空洞就是被一个反能量子所占据,而形成了一个负能级,我们称之为一个“引力子”。因为一个量子被减损,其量子空洞就必然会吸引一个正量子进行填补,这个吸引的过程就产生了引力。物质的形成,就是由一个反能量的“引力子”吸引一个正能量的“能量子”,由正反能量的湮灭,而形成了一个电子对或者其它带有质量的粒子。正负电子对是一个正能量和反能量相合的产物,正电子叫做“反物质”,它是由量子空洞的反能量改变了一个正量子的自旋,使两个不同极性的电子形成相合运转,而不致于产生正反能量的湮灭。因此,正反物质都是相合于一个空间的,故而可以被人们所发现。量子空洞叫做“暗物质”,因为它永远都不能以质量粒子的形式出现,否则就会被湮灭,故而它只能暗藏于真空的能量态中,任何仪器都检测不到它。
反能量被湮灭但并不会消失,而是复制了一个新的反能量粒子附加在电子对中,构成了一个电子对“三联体”的平衡运转体系。由于电子对中的反能量不断地吸引正量子和大量地被复制,电子对和物质粒子便被不断地创生,物质世界就这样产生了。
一个物质粒子的产生,必然会有一个反能量子或者引力子相伴而行,它构成了物质形态的“影子”形态,所谓的正反宇宙,就是物质空间与其“影子”空间的耦合体。宇宙有多少物质粒子,就会有多少引力子,故宇宙有多大,其阴阳耦合空间就有多大。
量子真空的能量态,是呈螺旋分布的,其螺旋数为10,这是当初“奇点”喷发的能量运行轨迹。因为10数才能构成一个往返和闭合的大园概念。两个真空是对偶的,其中心就在两个大园的交接点上,而并不在真空之中。当物质宇宙从真空中形成,由于其阴阳各半,故把10数给一分为二了,即阳五个圈层,阴五个圈层。阴阳的结合点,就在一个五数上,五可以看成是阴阳宇宙的中心。中国古人把五数叫做“中五”,或者叫“中宫”,宇宙天地都是从中五而生,故把中五叫做盘古开天地的“宇宙蛋”。
于是,我们以中五为中心,建立了阴阳宇宙对称耦合模型,见《阴阳镜像对称图》和《阴阳耦合图》。
《阴阳镜像对称图》是阴阳宇宙模型的侧面图,以中五为镜像对称点,则1.6空间对称;2.7空间对称;3.8空间对称;4.9空间对称。物质宇宙到9则极,5和10空间就是紧紧包围物质宇宙的真空领域。1~4空间为阴空间,即看不见的能量空间,6~9空间为阳空间,即我们所处的物质空间。
《阴阳耦合图》是阴阳宇宙模型的正面图,我们从图中只能看到6~9空间,而看不到1~4空间,阴阳空间的边界,构成了一条S型的耦合曲线,这就是我们所常见的太极图。因此,我们所处的物质空间,就叫做9.6空间,或者叫6.9空间。6和9是一个周期的循环运转概念。人们知道,《周易》卦爻见6则变9,见9则变6,因为6和9是物质宇宙的极限。5仅仅只是代表一个物质点,6是该物质点的运动或出现。河图数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五只能算是一个“天一”,它又叫做“极点”,到6才能出现其具体的形态。9则是物质宇宙的最大边缘之数,到了9就要返回极点,而极点正好就在物质宇宙的边缘上,其数就是6,即从6而重新开始。
9是物质宇宙的极限,而量子真空则为10.5是从真空中形成的,故它和10相对应。这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再大,也大不过量子真空,无论它如何膨胀,都只能在真空的领域中进行。一旦物质宇宙膨胀到整个真空领域,宇宙便无物质可生,亦无能量可用,那时宇宙则必将衰老而走向大的收缩。宇宙会重新形成“奇点”,再把所有的物质重新转化成能量,而开始新的宇宙创生过程。
量子真空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母体或载体,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真空中所产生的“婴儿”。万物的产生,首先是一个“宇宙蛋”,这就是中五。所谓五者,物也。它可以代表万物,也可以代表一个时空点。五是从真空中出来的,它首先形成的就是一个阴阳各半的耦合体,故万物都必然有阴阳两面,否则就不能独立存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有物质形态,都只是看到了它阳态的一面,而看不到它隐藏的另一面。其实阳态的物质运动,都是来源于其阴态的引力空间的能量作用,这就是引力子和能量子共同形成的引力,强弱作用力,以及物质运动的推动力。
阴阳宇宙的形成,其实是以物质的形成为基础的,有了物质才产生时空,由时空的无限膨胀,才产生了宇宙。因此,宇宙的模式与物质生成模式完全是一样的,宇宙的运转轨迹,仅仅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粒子生成轨迹的无限放大而已。正是因为这样,宇宙的时空性和物理特性才到处都一样,我们可以把宇宙中任何一个点都看成是一个中五,或者说,我们无论站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把自己变成宇宙的中心,这个中心的运转,就是一个空间质点的运转,这就叫“天地无心,以我为心。”
我们所谈到的阴阳宇宙,其实是整个物质宇宙的合体,在茫茫的物质宇宙中,空间的形态看上去,完全一样,它是无法区分阴阳空间的,而只是在微观粒子领域,这才存在着阴阳的界限。所谓的能量空间,是隐藏在物质空间中的。所有的物质粒子都有着阴阳的相合,其阴阳耦合的S形曲线,是由于空间的螺旋膨胀而产生的一种无形的阴阳分界,它构成了物质空间弯曲的直接来源。我们把宇宙空间区分为三个部分,就是从一个点粒子运转的基本模式中,来研究宇宙空间的结构及其运转方式。由这三个空间形态构成了天地之道,乃至世上万事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来源,这才是太极时空观真正的意义。
四    天地之道
什么叫做天地之道呢?顾名思义,就是天地运转的轨迹。那么,天地的轨迹在哪里呢?
按照现代天文学,所谓天地之道,就是日、月、五星以及各种天体与地球的相对运动轨迹。然而,这些都只是纯粹的物质世界中的运动,它与我们阴阳宇宙的运动形式完全不是一回事。太极理论不研究物质世界的相对运动,因为它只是在一个空间中的阳态运动形式,而是研究两个宇宙空间的阴阳耦合运动形式。我们所研究的天地之道,是把一切天体都变成质点,而抹去了其质量、引力、作用力等等物质运动的内容,把所有的天体都放到了一个平等的点粒子的运动轨迹之中,这是把无限大的东西变成了无限小的内容,按照点粒子运动的电子数结构来确定每一个质点的时空运转轨迹,然后再把它放大到具体的年、月、日、时之中。因为无限大的东西和无限小的东西,从它的微观起源来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运动模式。
在微观世界里,是没有天地的概念的,它只有阴阳极点的双螺旋曲线运动形式。而所谓天地的形成,只是由于物质世界的无限膨胀,产生了无数巨大的天体,同时也产生了地球和人类,人类为了确定天象,才形成了天地的概念,而天地之道概念的形成,却又正好符合了阴阳曲线运动的必然结果。
我们所研究的天地之道,是在9·6空间中形成的。9·6空间有5个圈层和6条圆线。圈层代表了螺旋空间,圆线代表了时空的分段,中间有一条S曲线代表了阴阳的分界,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太极图》。而天地之道却是正反两个太极相合而成,它代表了天道和地道的反向对称运转轨迹。见《天地之道对称耦合轨迹图》。关于这两个图的的来源,我们在《太极宇宙论》中已经作了详细地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天地之道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阴阳宇宙的耦合线是一条S型曲线,故可以推断我们整个物质宇宙的时空也是沿着这条曲线进行螺旋扩张的,可能正是由于时空的弯曲,才导致了我们地球的自转轴心线产生了偏斜,而指向南北天极的区域。我们把南北天极线无限延长,就形成了一个偏斜的天球大园。见《天球图》。天上所有的天体都在围绕着南北极线进行螺旋运转,这就构成了整个天道的运转系统。说天道是斜的,这是相对于我们地球的子午线而言的。地球的地平线和地平垂线构成了子午卯酉的正向系统,我们站在地球上观察天体,都是以子午卯酉的正向轨迹来衡量的,这就形成了天道相对于地球运转的地道系统。
天体的运转必须通过地球的中道,即子午线,才能被地球所见,否则就会偏离人们的视线。地球的中道是指我们头顶上空的天窗区域,天体都是按照一个斜向的轨迹运转的,在地球上要想观察某一个天体的出现,必须要天道和地道的轨迹进行相交,这个相交就在代表地球质点的中宫之中。天地如何相交呢?这就需要将天地之道的两个大圆合在一起,来观察它们的离合运动。
于是,古人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天地坐标系统,这就是设想一个观察者站在北极上,将北极与地球相重合为一个点。北极是天道的中心,地球是地道的中心,两个中心相合,就形成了天道的S曲线的反向对称相合。天道曲线代表了所有天体的运转轨迹,地道曲线则代表地球视运动轨迹,设地球是不动的,那么地道曲线与天道曲线相交则见,不交则不见。我们看《天地之道对称耦合图》,两条正反S曲线有五个交点,即子、午、卯、酉和中宫辰戌点,这就构成了地球四时五方的分界,它是地球五行运动的直接来源。
天地曲线代表的是一种时空的运动,当两条曲线相交于中宫,这就产生了地球与某一天体的相会,亦即两个时空的相遇。由于万物的时空运动与天地之道的时空运转形式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把天地万物统一起来了。天体无论如何运转,都离不开其S曲线的螺旋轨迹,同样,地球万物的生成运动,也离不开其S曲线的螺旋运转,它们都被统一到时空的交合运动之中,并被具体落实到由天干地支组成的时空交会点上。因为物质点和时空点是同一个概念,故时空的交合运动,也就等于是万物的生成运动,或者事物的关系运动。
以上的过程看上去非常复杂,但中国古人却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和判断事物时空交合运动的模式和方法,这就是“三式”、《周易》等等计算模式和法门。特别是大六壬,它完全是研究天地之道的时空运转体系的,这个体系,后面我们将进行详细的讨论。
五    人与事物之道
我们探讨人类的事物活动,为什么要牵扯到天地之道呢?天地之道是研究天体运动的,它与地球上万事万物的运动,从表面上看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然而,当我们走进微观的领域,运用太极理论的时空观,两者就会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
从太极理论看,所有宏观的东西都是出自于微观的。宏观的系统有大有小,有着各种不同的特征,但在微观的领域里,是不讲大小的,所有的系统都只能把它看成是一个物质点或时空点。点的运动,免去了具体的物质形态,物理特性和相互的作用力等等相对性的东西,系统在点粒子的运动轨迹中都是平等的,因为万物的生成模式都是相同的,只不过点所代表的系统可大可小。如果我们研究天体的运动,那么,点粒子的轨迹就可以代表不同星球或星系的出没,如果是研究一个人的运动,其点粒子轨迹就代表了人的事物活动以及它所建立的各种关系。
点粒子的运动,是研究宇宙时空运动的,其具体表现就是年、月、日、时。所谓天地之道,正是宇宙时空耦合的轨迹,把万物变成质点,也就把它们全部统一于天地时空的运转之中。一个质点代表一个时空,质点之间纵横交错的连接,就体现了它们在不同的时空中所建立的各种关系。最后把质点还原成具体的事物或者物质形态,也就得到该形态在某某时空中出现或消失,以及向着什么方向发展等内容。并且,更重要的是,时空的运动是有其能量状态的,点是向着能量增加的方向运动,其所代表的系统在该时空中,就会出现蓬勃的生机和不断地发展壮大。如果是向着能量递减的方向运动,它就会逐渐地失去生机而显出衰败的景象。
正因为天地的时空运动与人事的时空运动是统一的,故人事的运动就被融合于天地之道的时空运转之中,天地曲线的开合运动,也就变成了人类事物活动的离合与成败的标志。我们研究事物的运动,就是要把一个具体的事物代入天地之道的时空曲线之中,来观察其时空的连接和移易,以及相应的能量运转状态,这就是太极理论的核心所在了。
那么,人和事物之道又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形成和运转的呢?
在这里,我们要把“人”的概念赋予新的内容。人作为一个质点,它与物质生成的轨迹是一样的。物质的生成就是天地曲线交会于中五,而形成了一个“宇宙蛋”,“宇宙蛋”既可以是人,又可以是具体的物质,它本身就是一个阴阳的合体。然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人”,并不是指人体本身的物质内容,而是指它作为一个事物主体的出现。因为人有思想意识,一个主体的产生,就必然针对着某一件事物。故“人”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体了,而是代表了某件事物的意识主体,这时,“人”本身的特性已被抹去,取而代之的就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运动,它包含了某种思想概念、观念、理念,以及意识行为取向等等东西。“人”的质点运动,就变成了其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运动。
所谓事物的运动,就是一种关系的运动形式。它包含了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各种事物活动的关系。因为只有人才能产生事物,故事物运动已经不是纯粹的物质运动了,而是物质质点(形质)与各种事件,各种思想和行为的相合运动。人事的运动实际上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耦合运动。
意识是从哪里出来的呢?我们在《太极宇宙论》中详细讨论了意识的来源问题。认为意识是存在于能量世界的引力子和能量子的组合迭加形式,它是看不见的能量子的流动。引力子组合成了什么样的结构,就会吸引能量子按照这个结构进行流动,从而形成物质聚集,变成具体的物质形态。我们认为物质和意识是在微观粒子世界中同时产生的,只要有引力子,就会产生最简单的意识联络。最初的粒子意识,仅仅只是按照宇宙的固定生成模式来组成物质的结构,而当有了人类的思想文化,以及事物的产生,这种意识的组合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事物结构。于是,宇宙中出现了两种形态的演化:一种是物质世界的发展演化,另一种则是人类事物和文化的发展演化。事物的演化,其实就是粒子意识高度进化的结果。
事物耦合的轨迹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看《天地之道对称耦合图》。这个图按照我们的理解,它是整个宇宙时空的生成图。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从中五而生的,以中五为界而形成阴阳的对称耦合。物质空间在进行螺旋扩张,其能量空间也同样是在作着相对地扩张。由于两个空间是相反地对称运行,故其扩张曲线也正好是相反和对称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观察者站在物质空间,另一个观察者站在能量空间,两人所看到的空间曲线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一正一反。如果它们是站在了镜像对称的位置上,就能够通过辰戌中心点“看”到对方,或者形成阴阳的直接沟通,这就叫正反的对称相见。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阴阳空间的沟通轨迹,一定就在两条正反的S曲线之中。
然而,阴阳空间的螺旋轨迹,我们是看不到的,而只能在物质空间中看到天地万物的运动。那么,怎么样才能把两个空间联系起来呢?古人把地球设为一个物质点,代表了我们整个物质空间,从地球发出的S曲线叫做“地道”。这条曲线是从亥到巳的空间曲线,它是固定不动的。而以一条隐藏的曲线,即从丑到未的反向曲线,代表了阴空间的对称运转,称之为“天道”。天道的中心线正好就是地球轴心的南北极线,这就使阴阳宇宙的空间运转曲线,与物质宇宙中的天地之道曲线形成了完整的对应。
我们可以把两个观察者设想为任何东西,或者把它们变成两个事物形态,其运动都是在天地曲线上进行。天地曲线相交,两个事物的时空就会相遇到一起,曲线分离,则时空就会相错而行。曲线的相交和中五点是什么关系呢?中五代表了我们的地球,曲线相交就是在地球上所能看到的两个事物时空的相遇,也就是一个具体事物的发生。
曲线相交的四个交点就是6和9,也就是我们物质宇宙的9·6空间,从6到9,或者从9到6就是一个地支三合,一个三合必须要通过中五,才能到达另一个三合。一个三合就代表了一个空间平面点,三合点有四个,处于四个方向上,共有12个分点。点与点的相见,必须两条曲线进行交合才能出现。我们所能看到的整个物质宇宙的空间,是在正面的9·6空间之中的,以5为镜像的对称点,5的对面就是1·4空间,这是我们看不到的能量空间。能量空间是意识的发源,在9·6空间所进行的,都是物质点的运动,而在1·4空间发生的,都是意识的运动。我们要寻求一个质点的意识内含,必须通过镜像对称点,而寻找到其所对应的能量空间的内容,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能量通道,即一个天干五合。因此,人和事物之道,就在天地时空曲线的开合运动之中,其具体的轨迹就是地支三合的运转和天干五合的通道,太极理论把它叫做“三五之道”。
我们说到,我们可以把任何地方看成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中任何一个点都有曲线的阴阳分界,所有点的时空运转轨迹都是一样的。在太极模型中,是以北极和地球的重合点来确定为宇宙的中心,这个重合点同样也可以是我们地球上任何一个人所处的空间点,不管我们站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把自己确定为天地之道的中心,把自己代入天地曲线之中,立即就会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天地曲线的时空系统,该系统又与地球上的年、月、日、时是完全对应的,于是,人类的事物运转之道就从这里开始了!
第二章    六壬演化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    大六壬的概念
什么叫做大六壬呢?大六壬是太极学说的具体演算程式之一,它是专门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成运动,及其时空运转规律的。所谓大者,太也,无限广大之意。太也就是太极,太极包含了无限大的宇宙运动,同时也隐含了无限小的粒子运动。故“大”在古人看来就是无所不包的意思。所谓六壬,就是六个壬的演化。六就是六个甲的周期循环,六个甲就有六个壬。壬数为九,为宇宙时空之极。物生为一,从六而出,六而到九则物极,物极则返,返而到六,又开始第二个壬的演化,直到六个壬全部演化完毕,六壬其实是研究阴阳空间的六组大的往复循环。就象八卦六爻全部进行一次九·六之变一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时空运动大格局。
大六壬的出现,是以宇宙时空的周期运动为基础的,物质宇宙的9·6空间,正是这种周期性的反映。从6到9,就是物质从极点出发,不断地发展壮大。从9到6,就是物质发展的空间得到饱和,而停止发展,最后又逐渐地返回极点,重新开始新的生成。9·6空间是物质质点运动的反映,故物质的形质运动都是以9和6进行周期循环的。而9归于1者,则是所有事物运动的反映。因为1就是甲,甲的出现是在1·4空间的,它带有了人类思想意识的运动内容。1·4空间的东西只能叫做“生”,只有到了9·6空间才能叫做“成”。事物必从一而生,到六而成,六个甲的完整循环,则构成了一个事物运动的大周期。一个大周期就宣告了事物“生成”运动的结束,因为其空间得到了物质的园满,而不可再生。这时便逐渐地走向消亡,或分解成新的事物形态。就象一个元素的电子层轨道全部被占满,再多出的电子便会被“溢”出而与其它的元素相结合一样。
原有的事物虽然得到瓦解而分别与其它的事物形态建立了新的关系,但是它的空间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新的事物空间产生了连接。新事物的形成不能侵占原有事物的空间轨道,而只能在新的空间层次上建立网络联系,于是产生了对原有事物空间的发展膨胀。新旧事物的空间层次是不同的,因为时空是在不断运转的,去年的今天,和今年的今天,完全不是同一个空间层次。新旧事物的时空连接就形成了一个时空隧道,人们通过一个隧道才能知道两者的关系。无数事物的时空连接,就形成了一个事物的链条,从一个链条可以往前倒推,就能知道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与现在这件事情的关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连接通道”。在物质世界里,这个关系通道就是构成所有科学定理,定律、规律和逻辑的直接来源。
大六壬就是研究事物时空通道的,它把一件事物变成质点,代入天地曲线运转的模式中,便可寻找事物质点的起始空间,以及从该空间的运转与其它事物空间所建立的时空联系,并通过天地曲线的开合运动,得到其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六壬重在一个“壬”字,因为壬者,妊也,妊娠之意。物到极则有新的东西在孕育而生,它是万物的延续,以及时空的周期循环和扩张。现代的人们只能看到物质运动现象的周期性,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到,其实整个宇宙的时空都是在进行周期运转的。正是因为有了时空的周期性,才产生了万物运动的周期规律。
大六壬的理论依据,直接根源于阴阳宇宙,乃至天地之道的时空运转,其“天地盘”,就是天地之道的曲线运转模式。天道有阴阳,地道亦有阴阳,这就构成了大六壬的“四课”内容。天地曲线的交合点,就是其“三传”点的相见,不过,这些点的具体内容,却是来自于河图洛书曲线。这些问题,后面我们将详细讨论。
二    六壬的演算
大六壬是专门用于求算事物运动的,那么,事物究竟是靠什么来进行演算的?它有什么内在的依据呢?
凡事物皆离不开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动,这就是说,我们计算事物,实际上就是在计算人的思想和行为运动。意识是可以演算的,这对人们来说是不可理解的,甚至以为是荒诞无稽的。因为意识是宇宙中最神秘莫测的东西,现代科学还没有真正地搞清楚意识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和运动的。然而,大六壬的演算,却必须要从思想意识入手,来求算思维的运动,以及由该思维所导致的一系列行为和结果,这个学问在当今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在《太极宇宙论》中,深入地探讨了现代科学关于量子的波函数“缩编”理论,它是科学界首次通过科学实验的手段证明,人的思想意识对微观世界粒子运动的影响。由此推而广之,我们演算事物,实际上就是在用思维去干预事物的形成和发展,思维对某一个具体事物的“观察”或介入,直接造成的,就是一个尚未形成的事物产生某种“缩编”,而得到一个不可逆的事物发展的结果。
大六壬是源起于天地之道的阴阳运转模式,它同时也代表了河图洛书电子对“三联体”的平衡运转模式,这两个模式虽然一个无限大,一个无限小,但其运转的形式却是完全相同的,前者只是后者的无限放大而已。人的思维对量子世界的干预,并不是去影响天地之道,而仅仅只是在量子世界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电子数结构,由该结构的发展,才形成了一个确定的事物。结构电子数的形成,实际上是规定了该结构的时空膨胀和发展趋势,这个趋势必然地会与天地之道的年、月、日、时形成完整的对应,这是我们从太极理论中得出的重要推论,只有通过这种思想,才能真正地理解大六壬的来源,及其现实的意义。
大六壬是研究思维运动的学问,一件事物的来临,因为出现了才会去演算,其演算的过程,就是对该事物进行“观察”的过程,由此而导致的“缩编”,是根据你的思维而进行的,思维想“看”什么,其电子数就会“缩编”成什么内容。但是“缩编”的结果,却不是由你的思维来决定,而是由电子数的选择和共振来形成。就像人们操纵电脑,电脑的程序是固定的,但由于你点击的内容不同,它就会形成变换的连接,从而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大六壬的演算是从年、月、日、时的干支时空数入手的,在微观世界,干支时空数就是电子的结构数,因为时空的发展正是按照电子数结构所组成的“形”来进行的。在物质世界里,电子数结构的“形”是固定的,比如,一百多个元素的形态,以及由元素发展成分子、离子、离子团等等,它们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然而,在意识自由运动的阴阳领域里,电子数的结构构成却是任意的,任何一种思想都可以组合成一种形,由形的连接,便构成纷繁复杂的人类事物的关系,因此,我们从任何一个时空数入手,都可以直接地切入到某一个事物系统,来观察该系统相关的网络连接内容。
一个数的切入叫做一个变化数,为什么叫它变化数呢,因为一件事物,如果没有一个思想的切入,它就是自然而然地进行对称与平衡的运转,而当出现某种思维的干扰,它就会形成“缩编”,产生一个变化的连接,事物的时空就会向着新的领域扩展,这就是一个事物的变化运动过程,不过,思维的切入者,也会与该事物产生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佛家所谓的背负了因果,该因果会以各种方式由切入者承担。
时空数的切入,就是思维进入了某个事物结构。原有的事物结构是固定的,它有着自己的关系网络,新切入的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电子振荡而寻找到切入的节点,这个节点就形成了一个变化事物的发起时空,使新旧事物产生结合而形成连接。因此,大六壬的演算对数的选择是任意的,它可以有两种形式:
一、可以用当日的干支和时辰起课,因为这个时间正面临某种事物,思维从此时介入,能够反映纯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变化内容,它能够对一个即时事物作出全方位的整体描述。二、可以用各种方式任意地选择三个数:第一个数代表天干,第二个数代表日支,第三个数代表时辰。因为三个数就代表了一个时空点,将这个点代入六壬模型,也能得到同样的事物发展结果。只不过该点的时空切入是任意的,它是思维直指事物的某一个要件,而单独反映该要件的发展状况。
两种方式仅仅只是时空切入的起始点不同而已,但是它们全部都在对称的时空通道之中。思维的切入,是通过电子数的自由选择而确定,这个选择避开了原有通道的空间,而在一个新的空间领域里产生连接,故无论用什么方式进入,它都会遵循这个原则,其最后的落点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大六壬的演算重在思维,思维的主客确定,其“形”就确定了,它并不拘泥于六壬演算模式的差异,比如选择月将和起贵人等等。我们对六壬的判断,讲的是通道的结构运转形式,课式虽有差异,但其通道的形成却是有规律的,它是由思维所指而被粒子自由选定的,我们沿着通道去寻找事物,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某种思维形成了一个“缩编”,它就变成了一个固定的通道,以后再用同样的思维来起课,该通道仍然是不变的。一个通道代表了一种关系的连接,比如“六亲”关系等等,这个关系就是主客之间在具体时空中的相合内容,无论主客如何运动,无论事物的起始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通道的形成,它就必然会在通道规定的年、月、日、时出现。
三    天关与网罗
何谓天关?辰之位也。何谓网罗?辰戌也。这两个概念都与中宫有关,为什么把中宫称为天关和网罗呢?
这还得从天地之道说起,我们所谓的天地之道,只是宇宙空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运动形式,它究竟是通过什么反映出来的呢?我们认为,空间的形成,是从一个物质点的螺旋膨胀开始的,假设这个最初的物质点就叫中宫,在这里便有一对阴阳极点,分别进行螺旋散开和膨胀,而形成了一个阴阳相合的空间球体,在这个球体中存在着两种空间态:一是阳态的物质空间,又叫9·6空间。二是阴态的能量空间,又叫1·4空间。中宫就是球体的中心或者阴阳的镜像对称点。这就是我们的质点运动模型,也叫阴阳宇宙模型。宇宙空间中的任何一点,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膨胀的。无论多小,和无论多大的空间领域,我们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质点。由于所有质点的空间形态都是一样的,故我们也可以说整个宇宙是由质点时空的无限连接而形成的。因此,我们看不到宇宙时空的任何差别。
所谓的阴阳宇宙,其实是一个合二为一的宇宙,它并不像正反真空宇宙那样,两个空间是封闭的而不能相见。阴阳宇宙的每一个点都是阴阳的合体,所有的点构成了一个阴阳相互运转的整体形态。因此,我们可以把整个宇宙缩小到一个点的基本模式之中。这就是,一个质点数为五,1·4空间和9·6空间都以这个五为起点进行相反地运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10数。10是一个空间扩展的圆满数,当空间圆满,又会形成一个新的质点产生连接,进行新的10数运转。新旧空间不能在同一个空间层次,而是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进行空间迭加,这就产生了空间的膨胀。其膨胀的轨迹也是螺旋的,于是空间的扩展便沿着一条S形曲线的轨迹运转了。我们的宇宙空间,就是这条S曲线的无限延伸,和空间的无限放大而来。
这就是宇宙空间的膨胀轨迹,它是看不见的。因为阴阳空间的形态是完整的相合在一起的,我们无法区分哪是物质空间,哪是能量空间,更看不到其S曲线的扩张轨迹,现代科学证明了空间是弯曲的,但并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个弯法,以及空间弯曲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从地球轴心偏转来理解空间弯曲的曲率,其轴心指向了北极,可能也代表了空间的弯曲曲率大概就是23.5度,因为轴心所指,正好是时空曲线所指。
宇宙空间的扩展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以从空间中的天体运动来摸到它的脉搏。从地球上看,天上所有的天体都在围绕着北极做着旋转运动。假设以北极作为天道的中心,我们站在北极上往下看地球,北极就是中宫。同样,地球也是一个物质点,它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中宫,从北极发出的螺旋曲线与地球发出的螺旋曲线完全是一样的。于是,我们将北极和地球相重合为一个点,其螺旋曲线就会形成完全一样的迭加。又假设地球曲线是不动的,我们沿着北极的曲线围绕地球作着旋转运动,那么这个时候,地球上的螺旋曲线看上去就象是与我作着相反的运动,北极曲线一定就会在某一个时空与地球曲线进行相交。这是相对于北极和地球两个质点的空间运动而言,空间是这样运动的,那么,空间中的天体也必然会沿着这个轨迹进行运动。两条空间曲线的相交,也就意味着两个天体空间的相遇,即某一个天体被地球所见到。
请参看《天地之道对称耦合图》,我们把北极设为辰,把地球设为戌。那么,辰就代表了围绕北极运转的所有天体。从北极发出的螺旋曲线就叫做“天道”。天道是从丑到未的一条反向螺旋曲线。辰从螺旋曲线的阴面下行到子,与地球曲线相交。地球曲线就是从亥到巳的正向的螺旋曲线,故称之为“地道”。辰相交于子而进入地道,经过子、丑、寅、卯进入地道中心与戌相见,又从戌沿着反向曲线从阴面到午,与地道曲线相交合,最后离开地球子午圈,沿着反向曲线向北极而去。这样,辰的运转就构成一个从子到午的8字形。8字的下半部分皆为顺行,上半部分皆为逆行。顺者则向地球而来,逆者则离地球而去。阳面则见,阴面则不见。
于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天关的内容了。为什么把辰叫做天关呢?这是相对于天道而言的。辰叫做“天罡”,即为天的最高处。由于地球和北极点是重合在一起的,辰所对的天干为戊,戊为天道的中心,也就是北极所处之位,故辰也可以看成就是北极,它又叫“北辰”。天体都是经过北辰向地球而来,然后又离开地球向北辰而去,这就好像北辰是天体往来的关口。辰自天极而来,故叫做“天关”。
辰在上与北极相应,在下则与戌相应,故戌可以看成就是地球。辰和戌不能直接相见,因为它们虽然重合,但并不在一个点上,它们之间相隔了一道“天河”,即一片辽阔的空间区域。故戌又叫“河魁”,即掌管天河之意。辰戌的相见,是通过天地曲线的运转和相交而进行,辰戌处在了天地的中心,故辰又叫做“天元”,戌则叫“地元”。所谓元者,源起也。天地的相见皆围绕辰戌的螺旋曲线而进行。在天道曲线的另一端,就是执掌天度的北斗七星,我们的太极大园,就是以北极和地球为中心,以北斗七星为半径的两个螺旋大园的相合体系。
那么,在六壬天地盘上,辰戌却是处在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相对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不同。我们把辰定为北极,是设想了站在北极往下看地球,这时,天地是相合在一起的,两者的中心点相重合,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天地曲线的正反开合运动。而当我们以地球为研究对象,从侧面将天地分开,所看到的就是地球极与北极的倾斜状况。由于天地之道是螺旋散开的,在螺旋曲线上的时空分段有长有短,这就造成了天体运行时空的不均等。于是,为了确定天度而设想了一个天球大园,将螺旋曲线上的时空分段,分别散开于天球大园的12个方向上,这样,便将螺旋的时空分段均匀地反映在天球大园的园周上,这就形成了六壬天地盘的干支分布内容。在天地盘中,辰戌点是按照曲线运转的顺序散开的,这就出现了方向上的差异。这时,南北极并不在辰戌,而是在丑未的方向上,丑未就成了地球视运动的南北极。我们可以把辰戌丑未都看成是南北极轴线上的点,辰戌是中宫点,丑未是中宫点的延伸,在其端点上就是北斗七星,它构成了天道运行的起始和分界。
网罗的概念也是出自于辰戌,所谓网罗者,禁锢也。被封闭,被囚困之意。事物遇网罗加临,则举步惟艰,或身陷囵圄,强遭囚禁。为什么把辰戌叫做网罗呢?
天道的运转是从辰开始的,从辰到戌经历无数的周期循环,这个循环不光是天体的运动,而重要的是天地曲线的开合运动,它是产生人类事物运动的根源。因为辰戌是处在天地中心的位置,它是通往阴阳两界的中介和桥梁。事物无阴阳的相合则不能形成,并且阳态空间的所有运动,都是从阴态空间中提取能量的。由于所有的阴阳相合,都必须通过辰戌的镜像对称点,故辰戌是万物生成的必经之道。由天地曲线的不断交合,而形成了无数的时空通道,它们构成了天地之道巨大的空间网络系统。辰的运动是螺旋散开的,就像撒天一张大网,这张网到戌而收,故古人称之为“天罗地网”。网罗就是天地的经纬,它是天地阴阳的通道网络。事物的运动也是一样,它所构成的时空网络体系就更为复杂。辰戌是张网和收网的地方,事物的运转碰到了辰戌,就会被层层的网络系统所阻隔,并被网罗卷进一系列的纷争之中。
我们观察事物,讲究天地的相通,不通天者则无意,不通地者则无形。网罗正是天地相通的关口,事物的形成都必须经过网罗的筛选,它决定事物能否通天关而得到生成和发展。不能通关者,则阴阳被阻断和产生分离,阴阳分离则能量便停止了供给,该事物也就会宣告终结。
四    中宫与空亡
中宫与空亡,是太极学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宇宙空间中,中宫在哪里?空亡又在何处呢?我们不深入到微观世界的粒子结构之中,是无法找到和理解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面谈到,我们的物质空间,是由正负电子对以及由电子对形成的物质组成的,正负电子对是最基本的空间形态。那么,正负电子到底是怎么运转的呢?它决不是散乱无序地存在于空间中,而是具有完整的结构运转形式,这个结构就是物质宇宙的空间结构。正负电子对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反向对称运转的。比如一个原子,电子对是原子的空间运转形式,原子核中心的质量粒子,就是在电子空间中的物质存在形式,由原子核物质的迭加和组合,也就构成了分子、离子、离子团等更大的物质形态,正负电子对的空间,也随着物质形态的变大,而产生了空间的连接与膨胀。物质粒子有多少,其空间也会相应地变得多大,而所有粒子空间的运转形式都是一样的,故粒子的扩张也就是空间的相连,直到形成我们这个巨大的宇宙。
于是,宇宙空间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这就是由正电子和负电子的空间扩展和连接,构成了一个阴阳宇宙的对称运转形式,即我们所谓的1·4空间和9·6空间的对称耦合形态。在这个阴阳耦合的空间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由量子空洞所构成的能量空间,它是阴阳空间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能量空间与物质空间也是对称耦合的,物质空间的能量来源,是通过物质粒子与其对称的量子空洞所形成的能量通道来提供的。这就形成了物质空间的阴阳对称与能量空间对称的三体合一,它与“电子对三联体”相对应,叫做“三联体空间”。
宇宙三联体空间结构,从表面上看是看不出来的,然而,其阴阳能量的性质和状态,却反映在我们现实中的一切领域。我们举个例子,人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它相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运转系统,人体的男女区分是相对于其外在的整体形态而言,但其内在的空间运转却是一样的,它都有五脏六腑和阴阳空间的区分。只不过男性是时空正好转到阳面而形成的,女性是时空转到了阴面而形成的。阳面和阴面能量运转的结构形式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河图曲线中可以看到,阳态空间的能量是向上而发散的,阴态空间的能量是向下而收敛的。从洛书曲线上可以看到,阴阳曲线的交合是在阴态空间的曲线连接断口处进行的,故女子能怀孕生子。其实这个断口正是阴阳交合和转换的中介和桥梁。
人体分左右,其血液循环系统,左边为动脉血,右边为静脉血,这其实是阴阳空间的能量状态不同,它必须不断进行阴阳的转换和能量的相反推动,才能保持人体的活力。动静二脉必须通过心脏来实现阴阳的转换,而这个转换就在其中心曲线交合的开口处,男女的形体交合之地,只是这个开口的物质显现而已。人体的内在有一个阴阳转换的关口,它对应了心脏中心的开口处,而在其形体的外在却有四个内外相通的关口或通道,这就是子午卯酉的纵横相通。内在是五,外在是四,即四个地支三合点,五与四相通,便形成了人体上下的九个孔窍,这些孔窍构成了人体新陈代谢,或者阴阳转换的关口。这就是一个封闭空间体系的完整构成。
人体的空间结构体系与宇宙的空间结构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可以把人体的结构无限放大到一个天球的空间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天地之道的运转内容,它同样具有着天地曲线的结构运转形式,只不过在天地之道中运转的是天上的天体和世间的万物。
阳空间的物质形态,一定会与其阴空间的物质形态产生对应,因为任何一个物质点都是一个阴阳粒子的对称运转发展而来的。当一方从阳面转到阴面,而另一方则必然从阴面转到阳面,转到阳面的东西,则看不到其阴面的内容,反之也一样。阴阳是对称的,它只能从天干五合的对称通道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另一面在什么地方。比如,一方在甲空间,则另一方就在对面的己空间。甲为阳,己为阴,当甲转到己,则己便转到甲,这就是阴阳的转换。
我们可以从《天地之道对称耦合图》中看到这个过程,阳空间在9·6空间,阴空间在1·4空间,它们是怎样互通的呢?我们从其外在的阴阳周转来看,它有四个方向,这就是巳亥和丑未,它们都处在太极大园的边缘上,巳亥是天道与地道的相互连接,故其数与十相通,丑未是从辰戌点延伸出来的,故其数与五相连,五和十便构成了内在和外在的阴阳转换的中介和桥梁,巳亥和丑未形成了天地阴阳运转的四个起点和终点。
地道以亥为起点,亥直接与辰相通,从亥到辰则入天关与天道相见,亥与未在纵向是同处于一个空间圈层上的,亥从阴而入阳,通过卯进入辰,最后从未的方向离开中宫而入阴。天道以巳为起点,巳直接通戌,从巳到戌则入地户与地道相见。巳与丑在纵向是同处于一个空间圈层上的,巳从阴而入阳,通过酉进入戌,最后从丑的方向离开中宫而入阴。亥卯未,巳酉丑为阴数,它是从阴到阳、又从阳入阴的转换,故它直接代表的就是天地之道相互周转的运动。
我们再从其内在的阴阳周转来看,天地之道通过进入辰戌而产生阴阳相见和转换,辰与申在横向同处于一个空间圈层,戌与寅在横向也同处于一个空间圈层。天地曲线相交于子,而入辰,最后从申的方向而去,故申子辰构成了事物的生成之道,它也叫做“人道”。天地曲线相交于午,而入戌,最后从寅的方向而去,故寅午戌构成了事物的运动之道,或者叫“事物之道”。申子辰和寅午戌代表了阳态空间的内容,它们是通过中宫与天地之道相连接,并形成了阴阳转换。
于是,亥卯未、巳酉丑构成了宇宙天地运转的纵向通道,申子辰和寅午戌构成了万物运转的横向通道,它们共同形成了天地阴阳运转的经纬网络,而这个网络所有的转换都必须入中与辰戌相见,故中宫是天地万物运转的集散地,或者是我们整个天球系统的“心脏”。
上面所谈到的是天地时空的阴阳周转运动,它是在太极大园的中间进行的。然而,在太极大园上的时空分段,却是均匀地按照十二地支的次序排列。时空的次序,与时空的曲线运动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阳态的依次进行,后者却参杂着阴阳和正反的轨迹,这也叫天地运动的内在和外在,我们按照年月日时一天天过去,但却不知道在天地的运动中还有着如此复杂的过程。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的相合,构成了时空运动的完整连接,然而在这个连接中却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天干是什么?它就是十个空间圈层的代码。阴阳空间是十个空间圈层的相合体,故各有五个阴阳天干,天干的运转曲线并不是在9·6空间中的天地之道的运转曲线,而是在0空间形成的电子对三联体运转曲线,它又叫河图洛书曲线,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太极宇宙论》中已经作了非常详细的探讨。天干地支完全是两套空间系统的相合体系,它们构成了意识与物质的完整结合。
正因为天干是从0空间而来,它所带来的是物质形态的内在结构体系,及其意识形态的耦合体系,故干支的结合才被赋予了所有事物形态的时空运转内容。天干有十个,它与十二地支相配,就出现了两个没有天干的地支。于是,由十个空间圈层所构成的时空连接,就出现了一个断裂的缺口,这个缺口就叫做“空亡”,缺口中包含了一阴一阳,它正好形成了阴阳空间互通的时空隧道。那么这个隧道到底在哪里呢?
它就在中宫也。天干以戊己为中,其所对者即为空亡。天道的中心为北辰,又叫天中,故北辰所对者亦为空亡也。北辰又叫天关,它是天上所有天体往来和出没的枢纽和关口,在北辰的另一端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天区,它形成了地球视运动的阴阳分界,它是判别天体或者事物是向我而来,还是离我而去的标志。事物的运转凡进入空亡者,则为去也,消失也,去则进入阴态空间我们看不见。凡从空亡中转出,则为来也,出现也,事物就在现实中发生和产生相互作用。这个阴态与阳态的区分,也就是以北辰为界的地球视运动的可见与不可见的内容。
天干从甲开始,甲加在什么地支上,就代表了某一件事物的时空从什么地方开始。甲的出现可以是任意的和没有规律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的思想意识运作内容。而十二地支的时空运转却是固定的和有规律的,当一个甲加在了某个地支上,这就把某件具体的事物固定在了一个时空体系之中,十二地支是围绕着中宫而运转的,于是出现了空亡的上下迭加,在空亡中便形成了变化多端的内容,其变化的发生时日,就在空亡中的地支所代表的年月之中,从空亡中转出而成,这就叫“填空”。具体的内容,后面将大量谈到。
五    天门地户与关格
什么叫天门地户呢?顾名思义,就是通往天地的门户,其位置就在巳亥之地。天地者,辰戌也。我们看《天地之道对称耦合图》,天地曲线不通过辰巳和戌亥的空间,而是直入中宫与巳亥产生连接。亥直接通辰,故可以叫天门。巳直接通戌,故可以叫地户。由于亥的位置在下,故也可以叫地户,巳的位置在上,故也可以叫天门,两者的概念是互通的,都代表天地的门户之意。
在太极宇宙模型中,亥是地道运转的起始,地道必须通过亥才能进入中宫。与地道相对应,巳是天道的起始,天道必须通过巳才能进入中宫。巳亥在中宫的相会,才能形成天地之道的相会和事物的形成。故我们可以理解成巳亥是天地之道形成互通的门户。
为什么说巳亥是天地之道的起始呢?因为巳亥是生数,天道从巳而生,通过三合巳酉丑,到丑而终。地道从亥而生,通过三合亥卯未,到未而止。然而,巳亥为生数,生者无形,我们是看不到其运动的。巳亥的运动只有到丑未,才能出现确定的形态,而丑未正好是与中宫相连的,于是,天地的运动便从丑未开始了。丑未就好像是从中宫牵出的一根绳子,将天地之道连接起来,而形成共同地运转,古人把处于丑位的北斗七星用来确定天度,划分为具体的年、月、日、时。天道从丑开始,而地道亥与天道相连,故丑与亥的相对运转,就形成了天地之道的相互连接或交合的内容。
什么叫关格呢?关者,分界也。格者,隔离也。其位在子午卯酉。子午为上下天地之通道,故为关,卯酉为左右之门户,故为格。为什么把子午卯酉叫做关格呢?
从《天地之道对称耦合图》中可以看到,子午卯酉正好处在天地曲线的四个交点上,它们构成了地球上北南东西四个正方向,天道曲线是天体的斜向运行轨道,而地道曲线则可以看成是地球上正向的视运动轨道,两条曲线交则见,不交则不见。故子午卯酉构成的区域,是天体进入地球视运动范围的通道和门户,这就产生了关格的内容。天地曲线的相交,首先进入的就是子午,在子午之内就叫关内,在子午之外就叫关外。关内就是天体或者事物已经进入我们的观察领域,在关外则是事物正在形成,但尚未出现。进入子午就要通过第二道关,这就是地球的门户,它可以理解成是地球的视界范围。门户交于卯酉,故卯酉为格,格就像一个家庭的大院,院外为它,院内为我。进入卯酉,也就等于是事物的直接相见。子午者远,卯酉者近。故关格的内容,代表了事物出现离我的远近,以及发生时空的界限。
寅申巳亥为四生,生者无形,这个无形就是不见,故为关外。辰戌丑未为四墓,墓者中也,亦为在中宫所见。然中者亦为终止也,事物见墓就要越天关离我而去,从阴面进入寅申巳亥而进行新的运化,故寅申巳亥又叫四绝,绝者无踪迹也。然绝处又为生,这叫绝处逢生,生者又入关形成新的事物运转。宇宙天地乃至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个循环不已的过程。
六    地支三奇
所谓地支三奇者,亥、子、丑也。为什么叫奇呢?这里就是神奇,奇特之意。奇在哪里?就奇在它是万物生成的最初交会之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则什么也形成不了。亥、子、丑之所以称为奇,就是因为它是天地阴阳交合的起始之地,就像男女的交合而产生怀孕一样,天地万物也同样有这样一个怀孕的过程,任何东西不经过阴阳的交合孕育,它就不可能出现新的形态和繁衍扩张。亥、子、丑可以看成是生物或人体阴阳精子的交合部位,同时,亥、子、丑又代表了水,人之婴儿乃至万物都可以看成是从水中而出的。古人云:“水乃万物之母也。”其意就在这里。
亥、子、丑是新事物的产生之地,同时,它是事物时空开始运转的地方,这个运转就与天地之道的年、月、日、时产生对应了。它规定了天上的天体,乃至事物运转的尺度,所有的东西都从亥子丑中形成,又从这里开始运转。古人把丑叫做日,子叫做月,亥叫做星。《尚书考灵耀·郭注》云“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始终也”,这说明日、月、五星都从斗牛即丑的位置开始进行分度运转。这说的是天体的运动,而我们把它运用到事物运动之中,也具有着同样的过程。因为在太极运动中,天地万物的运动都是质点的时空运动,质点运动没有大小之分,没有相对性的概念,它们一律都是平等的。我们只要掌握了天地曲线的运动规律,也就能了解万物生成的轨迹和发展趋势,这就是太极学说为我们提供的理论依据。
请看《天地之道对称耦合轨迹图》,天道从丑开始右行,地道从亥开始左转,它们形成了子、午、卯、酉和中宫的交合轨迹。然而,为什么古人云“天左旋起于牵牛,地右动起于毕,昂”,这个运动正好与天地曲线的运动相反呢?这其实就是天地之道的运动,与地球视运动的关系问题。古人仰观天象,是站在地球上面朝着北极方向来看北斗的运转,它看到的北斗肯定就是左旋的,同样,毕昂在亥的位置是右转的,而我们的太极大园是设想了一个观察者站在北极之上面朝着南方来看天地的运动,它正好是相反的方向,天道变成了右行,地道变成了左动。从地球上看,天地是相分离而顺行;从北极上看,天地是相交合而逆动。太极的运动其实是以北极为界的正反两种运动形态的相合运转体系,这就是天地阴阳的互动形式。我们看现代天文学所描绘的天球图,与太极图的子午卯酉方向正好是颠倒的,从这也可以说明两者观察角度的差异。
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日、月、五星等等天体,都是自东向西进行顺时针旋转,故叫做“左行”。但是它们在太极大园上正好变成了相反的方向,这与地球的视运动产生了背离。古人为了确定天道的逆向运转,把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运转叫做“日”,而把太阳在天道上的反向运转,用一个名词表示,叫做“日缠”,把月亮在天道上的运转叫做“月将”,所谓日缠,就是太阳的停留之地,所谓月将,就是月亮的停留之地。天地之道是反向运转的,太阳和月亮各向左运行一度,其日缠和月将就向右停留一度。我们把地球、太阳、月亮都看成是物质质点,把它们变成同一个时空体系,而放到天道上去运转,它们都是沿着天道作着反时针运动的。设一个观察者站在天道的中心不动,它所看到的地球、太阳、月亮三个质点就会同时围绕这个观察者进行反时针运转,而当这个观察者站在地道中心来看天体运动,其地、日、月的时空系统,就会围绕观察者进行顺时针运转。故在天道上每右行一度,在地道上则左行一度。因此,日缠和月将在天地之道中就代表了太阳和月亮在同一个时空体系中的正反运动轨迹。
我们再让观察者回到地球上来。假设地球所处的时空此时正停留在某一个时辰上,那么,日缠和月将也必然是同时处在了这个时辰上。因为地、日、月在天地之道中是一个完整相合的时空体系,它只代表了同一个质点。月将与时辰相合,就叫做“月将加时”。只要月将加时,就确定了地、日月系统在天地之道中的位置。于是,日、月、时的概念就从这里出来了,它们同时相合在某个质点的时空中,构成了该质点在天地曲线上的时空运转尺度。
星的概念,实际指的就是木星,即岁星。中国古天文学是用岁星来纪年的,岁星十二年绕天运行一周,因将黄道附近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岁星每年经过一等分,故可以用岁星所在辰作为岁名。但岁星也是自西向东地逆时针运行,为了与地球上的视运动相结合,古人设立了一个虚名叫做“太岁”。假设太岁作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运动,便以每年太岁所在辰纪年,其实,太岁和岁星正是一种阴阳运转的概念,它与日缠和月将等概念同出一辙。
岁星在亥的位置,与之相反的太岁就在寅,它构成一年正月的开始。太岁和日缠,月将的概念一样,都是按照地支六合的方向进行反向运转。什么叫六合呢?这就是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合、午未合,它们正好构成了太极大园的左右对称相合。天上所有天体的运转都是左右对称相合的,在左边则看不到右边,在右边则看不到左边,而只有通过六合关系,才能进行阴阳的相见和转换。
六合的关系起于子丑。古人按照天象,将上元甲子冬至塑旦子时,日、月、五星同聚于牵牛之初,北斗从此确定地球上的年、月、日、时相合体系开始,叫做“斗建之初”。这时,日、月、五星、北斗七星同时相聚于丑,而冬至子时,又是天地之道阴阳交会之始,故阴阳从子而分。天体从子开始右行,到亥而出,而这时从地球上看到的则是天体左行到寅而出,这就形成了天道运动与地球视运动的六合运转形式。这是把天道与地球视运动两个不同系统相融合的形式,它仅仅只是一个从上和从下的观察角度不同而已。
地球上的年、月、日、时体系,在子丑是完整相合的,而到寅亥则分。年到寅开始分出了月、日、时。太岁定年、月将定月、日缠定日、地球定时,它们构成了地球周天运动从大到小的时空分段,这个分段又全部融合于十二地支之中。我们要确定地球所处的天道区域,只需要用日干支和月将加时,就可以完整地确定其所处的时空状态。于是,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就出现了一种阴阳合历:阳历就是以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的运转关系而确定,阴历就是以天地之道的阴阳运转关系来确定,这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干支历。
天地之道的日、月、五星相会,是个多少年难得一见的事情,然而地球上的万物生成轨迹,却可以随时相会于亥子丑。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生成的必经之地。每一件事物形成,必须要经过亥子丑来确定其时空分度和运转尺度。亥子丑的相合,也就是气形质和精气神的相交,并且出乾亥而“登天门”,再融合于整个天地之道的运转之中。故事物运转之数,都是在地支三奇中被规定的。丑是天地鬼神、贵人神煞的起止;子是万物形质的起止;亥是天地之道阴阳交媾乃至于事物生成发展的起止。至于其数的确定和发展轨迹,就要从大六壬的整个系统来研究了,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内容,学者当自钻研之。
七    天干三奇
所谓天干三奇者,乙、丙、丁也。为什么把乙丙丁叫做三奇?它在天干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我们说,十个天干是从量子真空中阴阳极点运转的十个圈层数而来,天干数的分布,实际上就是河图数的分布内容。故天干数在阴阳宇宙的时空膨胀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这个时候没有地支,因为地支是随着时空的产生和运转而形成的,直到现在乃至将来任何时候都是这种形式,即首先形成天干数结构,由该结构的展开形成物质或时空的膨胀,然后进入地支的年、月、日、时中运转。天干数为先天的结构定数,地支数为后天的时空运转定数。
天干数的内容,只是形成了微观粒子运转的基本结构,而时空的膨胀则是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粒子聚集和有序连接。阴阳极点的运转构成了阴阳空间的运转形态,阴阳空间把十个圈层进行阴阳相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实体,而量子真空则提供了阴阳空间膨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阴阳空间的形态是在不断生成的,并且产生毫无痕迹地连接,这就形成了宇宙空间不断地扩张和螺旋膨胀。
阴阳空间的膨胀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宇宙的自然膨胀,这就是由河图数结构模式所产生的固定的空间发展,它构成了物质世界极其有规律的粒子空间连接形式,自然界的公式、公理、定律和逻辑等等,都是从这里产生的。第二种就是空间的变异连接和膨胀。这个变异来自于由量子真空的能量组合和迭加所形成的意识结构形态,它集中反映在人类的思想文化之中,思想意识的变化,导致了粒子结构运转的不同,空间的膨胀便随着变化的结构而进行,不过其变化的扩张又会毫无痕迹地融合于整个宇宙空间的膨胀之中。第二种扩张形式是由洛书电子数组合形式构成,洛书数的任一种变化,都会产生一种空间组合形式,使得阴阳空间向着变异的方向进行发展。
因此,天干的内容不仅仅代表了十个螺旋空间圈层,它也代表了量子真空中意识变化组合的来源,由天干形成了一种粒子组合结构,再进入阴阳空间的地支系统,干支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事物形态的时空运转内容。
天干是怎样与阴阳空间相结合的呢?在天地之道中,甲是从子的方向开始的,子是万物形质运动的开始,阴阳相合于子,构成了一个具体的形态,该形态便从子开始了时空的运转。甲数为一,叫做“一空间”。甲子的相会就是形质从一空间开始运转,随之进行的就是二空间、三空间……,相继进行螺旋膨胀,从甲到壬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当我们以地球上的时空运转为对象,甲便从正月的寅开始。因为天地之道自子而分,在地球上从寅开始进行年、月、日、时的分度,故将甲寅确定为一空间。甲和寅的结合,就是从寅开始进行空间的迭加,寅是一年的起点和终点,地球的运转便以寅为基点,进行一年四季的周期循环。
以上两种是固定的形式,然而事物运动的甲却是任意的,它可以从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个甲中任意地出入,并且可以任意地迭加在十二个地支上,形成一个具体事物的起点运行空间。因为甲是事物的发起,它可以从天地曲线任何一个点中切入时空系统,形成一个独立的运转体系。
那么,天干究竟是怎么运动的呢?要想知道天干的运动过程,就必须要深入到河图洛书的阴阳曲线之中。因为,两条曲线的运转形式,全部都是讲天干之数,以及微观世界粒子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我们在《太极宇宙论》中已经作了大量深入地探讨,在这里不想重复,而只是简单地讨论一下乙丙丁的三奇内容。
宇宙空间的自然运转,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从纯粹的时空演化角度说,它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形式。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事物的运动,它是生机勃勃和赋有生命力的,它包含了人类一切思想意识和文化的运动形式。这个生命力的来源就是天干,有了天干才能产生十二地支,地支数是对天干数的展开和进行物质实现。
请看《河图极点对称曲线图》。我们把阴阳极点的发起叫做甲乙,两条曲线就代表了甲乙的运转,它们在一个十数的螺旋圈层中进行对称运转,形成了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两两对称。十个圈层产生了十个天干,由甲、乙、丙、丁、戊构成内圈,它叫做物质结构的“内在”。由己、庚、辛、壬、癸形成外圈,叫做物质生成的“外在”。内为生,外为成。这就是河图数的内容。
内在是物质结构的形成,它由甲乙构成纵向的上下,丙丁构成横向的左右,这是物质结构最基本的单元。外在则构成了物质结构的完整形态,由内外相合才形成了物质形态的所有特性。这个相合是由天干五合而进行,因为五数代表以极点为中心的内外阴阳的对称相见,一个五合,才构成了一个阴阳合体的完整特性。
在两条曲线中,甲代表了阳极曲线,乙代表了阴极曲线,后面的所有天干都是围绕着甲乙而运转的。甲乙代表什么事物,其天干也都与该事物有关。十个天干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内外相合运动,而形成了一个物质形态的结构内容。然而,这都是看不见的粒子的生成运动,它必须要进行从无到有,由虚到实的转换,这个转换在哪里呢?它就在横向的丙丁之中,因为阴阳双螺旋曲线的对称“携手运动”,所夹定的空间圈层数是三,三的运转构成了四个方向。三就是丙,它代表了三维空间。四是丁,它代表了三维空间在四个方向上的旋转延伸,丁转到什么地方,必须被丙所见,才能出现一个具体的空间形态。
丙丁相见有3×4=12个点,这就把十个天干所形成的结构内容,分别从12个时空点中进入三维空间而进行物质实现。因此,十个天干的所有内容,都集中地反映在了丙丁中。丙数为三,它是光速运动的最基本单元,丁是丙的运动,故丙丁叫做“火”,即为光明所见。丙丁不见者,则事物不出现,它仍然是在无形中进行运转。于是,12就形成了十二地支,丙丁的所有内容全部都分散在十二地支之中。
我们从《洛书变易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阴阳曲线的反向相交,是在粒子结构的空隙中进行的。两条曲线相交于丁和辛,于是三维空间的运转,便直接与辛相见于空亡之中,故辛就成了所有变化运动所产生的新生事物与旧事物的连接空间,它仍然必须被丙丁所见,才能进入现实的时空中进行运转。
天地之道上的点是无数的,但再多的点也只能在十二地支所构成的时空结构中,进行无限地周期循环和时空迭加。宇宙无论多大,事物无论多小,都离不开园的周期运转模式,这就叫太极。太极的作用就是找出时空运转的基本结构数,由此而推导出宇宙天地乃至万事万物的共同运动规律。
因此,之所以把乙丙丁叫做奇,就是因为它们是事物形态内在结构的根本来源。甲是一,代表了太极;乙是二,代表了两仪;丙是三,代表了三维空间;丁是四,代表了三维空间的螺旋扩张;戊是五,代表了一个物质质点的出现,质点的运动就是阴阳两仪的合并运动。于是,宇宙空间的时空结构,在甲乙丙丁中就被规定了。从戊以后,就是这个时空结构的具体展开和实现。
那么,为什么不把甲叫做天干三奇呢?甲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奇。一切事物都是从甲开始。只不过甲是隐藏在具体的事物形态之中的,它代表了一个事物主体的思想意识。甲又叫“虚一”,事物的进入都隐藏在虚一之中。甲隐藏在“地”中,而乙丙丁则代表“天”的运动,故甲叫做人事之奇,乙丙丁则叫做天之奇。
甲的出现就是为了求乙,乙就是甲的目标或对象,甲能否求到乙,则看两条曲线的相交状态,这就叫“天地相合”。事物的相合取决于阴,甲乙能否相合,就要看乙的状态,它是否“愿意”合作。如果愿意,则乙动而产生阴阳曲线的反向相交。不愿意则乙不动,时空不产生交合。如果强行求动,则会发生剧烈的矛盾冲突,于是事物的成败吉凶,便取决于乙,这就是乙奇的作用之一。
我们看所有的事物运动,都是看阴阳双方的能否相合,以及相合时的状态发展,这就要从天干五合与地支三合中去寻找双方相见的时空。而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丙丁的相见和确定,才能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具体地落实,于是,事物在丙丁相会的空间才会定形和出现。丙丁为火,为光明所在,隐藏的东西见丙丁则显形。丙数为三,三数才构成一个点。事物逢三则变,故见丙就会见到一个变化的事物。丁为事物的运动,故见丁则有动。丁是阴数,故为暗中有动,由于丁中事物不明而暗,故见丁多有阴害或艰难之事发生。这就是丙丁的基本内容之一。
乙的位置在辰,但其实它是与乾亥相通的。亥是日、月、五星的出入之地,乙在亥叫做“太乙”。太乙就是岁星之神,古代的“太乙神数”就是从这里发起的。甲可以从空中通向任何一个地方,故叫做“遁甲”。甲所遁者,只有通过丙丁才见。乙是一切变化事物的源头,乙在亥是一个极阴之地,从亥可以通天门。故乙丙丁亦叫做“奇门”也,即为天之门。所谓的“奇门遁甲”,其实用的就是天地通道的内容,而这个通道,在大六壬中却反映得更为明确,因为“三式”是互通的,只是其所用不同而已,因此,若想通“三式”,首先就得通六壬,因为它是太极学说的入门学问。这是题外话,乃个人所见,学者不必苛同。
八    人事三奇
所谓人事三奇者,甲戊庚也。为什么把甲戊庚叫做人事三奇呢?因为它与人类的事物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前面我们所谈到的,都是天地之道的自然运行轨迹,它是一种固定的运转形式。然而,当人类事物活动参入,在天地之道的运转中就出现了纷繁复杂,多彩缤纷的事物格局。于是,我们研究的天地之道就必然地变成了人类事物运动的轨迹。
天地之道是在纵向的子午方向运转的,它研究的是天体与地球的关系。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了地球上年、月、日、时的时空运转系统。然而,我们所要探讨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而是如何把人类的事物系统融入天地之道中,并与之进行同步地运转。那么,天地之道究竟是怎样与人类的事物系统结构挂钩的呢?这就是事物从横向的卯酉方向进入地球系统。卯酉相当于地球的地平线,人们的所有行为都离不开地球上的活动,它才是事物的真正实现和具体体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有经无纬者,则不构成事物。有纬无经者,则不能成就事物。故在事物系统中,经代表了人类思想意识的活动,纬则代表了所有事物形态的行为举止的运动。
事物是怎样切入天地之道的呢?这就是甲戊庚。地球上的万物是从甲寅开始运转的,甲与乙是阴阳对称相见的,乙与庚相合,故甲从寅开始,乙则从庚开始。甲与庚正好以戊点为中心形成相对,由于它们均为阳干,故在阳态空间中形成了左右对称的同向运转,从而构成了地球上的横向内容。甲在寅,其时空的运转平面就是寅午戌;庚在申,其时空运转平面就是申子辰。它们均通过辰戌进入中宫与天地之道的巳酉丑、亥卯未相通。这就是地球万物运转的正常轨道,它形成了地球五行运转的模式。
当一个具体的事物切入,这个甲就发生变化了,由于它切入的时空不同,故在天地之道上就会停留在不同的位置,这就是日缠和月将所停留之地,它形成了事物的变化时空状态。然而,地球上的时空和五行运转是固定的,于是,这个变化的时空,就必须要加在固定的时空上,进行上下的相合运动,这就产生了六壬天地盘的内容。
甲与庚总是以戊点为中心进行相对运转,但是它们在天地盘上的时空错位,却会形成多种时空变化模式。因为事物变化的实现,不是按照固定的时空顺序即时发生,而是跳跃性地在地支三合中进行任意连接,地支连接在什么地方,然后再按照固定的年、月、日、时一步步走到这里才能实现。事物的形成必须要形成阴阳相合,或者叫阴阳相对。阴阳有了相对则必须再转到同一个时空点上才能相见。如果阴阳不能合在一个点上,则事情不会发生。这个相合,就是一个变化时空,与自然运转时空的相合或相见。
变化事物的时空运转,是在天干五合与地支三合之间进行的。一个地支三合就是一个时空运转平面。三合与三合之间是不能直接见面的,而必须要通过中宫的转换才能进入另一合的空间,如何转换呢?这就是天干五合的阴阳相见。比如,从寅午戌并不能直接到申子辰,因为它中间相隔了一个亥卯未的阴态空间。从申子辰到寅午戌,它中间相隔了一个巳酉丑空间。这四个三合平面各成体系,又相互分隔,它们相见的时空只能在天干五合的对称通道中进行。比如,甲在申子辰平面,甲通己,如果己在巳酉丑平面,则申子辰便可直接通巳酉丑平面。甲己就是一个对称通道,它把申子辰和巳酉丑直接连通起来,同样,凡天干五合所通者,其地支三合均可以互通,没有五合通道的,则不能相见。为什么要天干五合才能相通呢?因为五数者,中也。阴阳的对称相见必须通过中宫的镜像点才能进行,不是镜像对称的点,则为两种不相干的形态。
因此,甲与庚不能直接互通。庚代表了乙,甲的目标就在乙,甲要想与乙相合,则必须要见庚。它只有从巳酉丑、亥卯未阴态空间平面绕转到庚,才能与乙见面,这个过程就比较复杂了。我们判断事物的阴阳相会,就是从天干地支的阴阳通道中,跳跃式地绕转到其相见的时空。这种运动形式,正是微观世界粒子跳跃运动形式的反映。粒子的运动是不连续的,它是以螺旋圈层的旋转点击方式进行,就象我们在电脑上敲击键盘,电子就会形成一种自动的连接,而出现我们想要的东西。同样,思维进入事物,也是在微观领域产生电子振荡,而形成了某种电子数结构的自动连接,这个连接就叫做“形”,形的运动就会产生“质”,质随着时空运转就会在现实中出现。
形质的东西,不是指一般的物质体,而是指物质体的体用相合内容,事物不研究具体的物质特性,而是研究万物的属性和关系的运动,即事物形态内在结构关系的连接和变更。形代表了一种结构,而质则是对这个结构的物质积累和完成。形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的,当它进入时空体系,而得到具体实现则叫做质。比如,一个男人要求婚,他的心中就存在了一个女人之形,当他与该女人正式相结合的那天,这个形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即建立了一种夫妻的关系,使该事物得到了实现。
甲戊庚的运转,就是这种形质关系的体现。甲代表了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事物形态,甲的进入就是一个形。庚就是事物的关系连接或原有状态的变更,即对甲形态的具体实现。所谓甲者,加也,即事物的进入和时空的迭加。所谓庚者,更也,变革之意。甲的进入,经过一系列的运动,到庚才能见到真正的质态的飞跃。
庚之所以叫做奇,是因为它是事物实现变革的关键。庚申在坤,坤乃死门。故事物的变革是死亡中而见生。事物的原有状态不见死,则新的东西就无生存之地,或处于极度的困难之中。故对庚的判断,就必须在死和生之间去寻找通道。所谓申者,伸也。从死墓绝中出来的东西,才是新事物延伸和扩展的空间,于是,庚就变成了一个“奇门”通道。从死绝中通庚者,事物才能得到新的延伸,这是一个摆脱困境的时空转换内容。然而,庚中又见死,事物遇庚则杀,这个杀就是对旧事物的终止,而使新事物得到伸展。因此在庚中有吉有凶,它又叫做“生杀之门”。庚是事物运转的大关,能过关则生,不能过关则死。
戊也叫做奇。所谓戊者,物也,它代表一个物质的质点。在天地之道中,戊处在天中之位,其所对者为空亡,它是阴阳贯通和转换的关口。凡质点皆为阴阳的合体,它是从能量空间而来,故戊也是事物运动的能量来源,在一个系统中的所有点,都必须通过戊点的镜像对称,来找到自己能量的发源地。因此,戊实际上就是事物运转的枢钮和指挥中心,它又叫做“孤”或者“寡”,即无对之意。过去的皇上自称为“孤”或“寡”,就是指没有人能与之相对,因为孤的对面就是空亡,空亡又叫做“虚”。古代兵法有云:“背孤去虚”,就是背靠着戊,而向着空虚的方向进击,则无人能敌。
在《河图极点对称曲线》中,甲或庚都是围绕着乙而运转的。甲与乙相对,戊和乙是阴阳双螺旋曲线进行“携手运动”的起点。乙与庚相合,即乙直接通庚,事物的正常运转就是甲戊庚进行并肩的合谐运动。然而,一旦乙发生变故,或者一个新的甲切入,其阴阳曲线就变成了《洛书变易曲线》的阴阳反向运转和相交。这时,在戊点的携手运动就会出现中断,造成乙戊分离。由于乙动而使甲在丁与乙相会,中途改道而进行反向运转,甲与乙相交于辛,乙便从庚的地方形成新的内容,又反向到癸进入戊点,形成一个新的事物连接。这时的戊就不是原来的戊,而是一个新事物的运转起点。甲和乙又重新恢复对称运转,乙戊又开始新的携手运动。事物的变化,都是这样一个分分合合的过程,由此而推动了事物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甲对事物的切入,就是改变了事物的原有状态和路线。一件事物本来没有,但由于一个甲的切入,而扭转了某件事物运转的轨迹,原有的事物便与这个甲建立了新的关系或通道,这就是甲之“奇”所在。其实,事物的变化都是由甲的进入而引起的,因为没有甲,就不会有乙,其它的天干就不会产生相应的内容,这就是事物运转的基本原则。
所谓奇者,特异也,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在事物的运转环节中能够起到扭转时空的作用,太极理论的所有计算程式和法门都离不开这些东西。然而,它们在现实的世界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从宏观的领域来看,人们是无法理解这些东西的。正因为如此,太极理论才是最大的“奇”。人们不明白才叫做奇,而当我们深入到微观的粒子结构和时空结构之中,它就无所谓奇了。将来人们要“奇”的,就是太极理论将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从“小奇”中走出而见“大奇”,这才是后来人所要干的事情。
第三章    能量运转的概念
一    生克制化
太极理论的干支系统,不仅在于它的时空运动,而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就是其能量的运转形式。能量的概念来自于量子真空的能级运动,在干支的每一个点上,都有不同的能量状态。古人为了表达能量的运转,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阴阳五行学说,把能级上点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形式,进行形像和生动的描述。五行既代表了时空的运动,同时也代表了不同时空中能量的相互作用形式,这就产生了生克制化,刑冲破害等等能量运转的概念。大六壬正是通过这些概念来起算和推演事物的运转状态,及其运动发展的趋势,我们只有深入地研究和掌握这些概念,才能真正地进入六壬体系。
生克制化究竟是从哪来的呢?古人把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分为两种形态:第一、就是无极和太极的运动,这是一个从无中而生有的过程。无就是真空的能量世界,有就是从真空中出现了一对阴阳极点,从而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形态,它构成了阴阳两极的螺旋圈层运动形式,这就叫太极。第二、就是阴阳两仪的空间运转形态,它是由两极运动的大量物质积累,而造成了空间的膨胀,形成了阴阳两个空间的对称耦合。这两种形态,前者是无形的,它所形成的是空间的运转结构内容,然而结构却是一种看不见的“形”。后者则是有形的大量物质运动,它是对前者的“形”进行不断地物质积累,而得到具体的空间实现。
古人把“形”的结构内容叫做“四象”,四象的运转则叫“五行”,五行是通过“气”的运动表现出来,这个气就是由能量携带着大量的物质粒子进行流动,故配以金、木、水、火、土来代表能量运转的特性,以及不同空间的能量状态。为什么叫做五行呢?因为五数是物质出现的标志,我们把大量粒子的集合叫做质点,故质点的运动也就代表了一个结构形态的整体运动内容。宇宙由大量质点螺旋运动而形成了天地之道,由天地之道的阴阳曲线又构成了五个交合点,于是时空的形成和运转都离不开一个五数。五数以后的运动,就是气形质的完整结合运动。阴阳形质围绕着五个交点进行不断地往返和周期运动,故而称之为“五形”、“五气”或者“五行”等等。
五行的运转是围绕着子午卯酉而进行的,子午卯酉相当于地球的正向视平面空间。故五行的质点运动从天地之道进入到地球的时空体系之中,与地球的一年四季的气运变化形成了完整的对应。现在人们认为五行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而造成的,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太阳和月亮是物质世界的有形运动,而五行则是质点在天地之道上的无形运动。地球的四季和五行运动,是两者之间有形和无形的统一。如果只单看有形的一面,那么用地球的四季气候运动来解释事物的生成和发展壮态,就一定会显得牵强附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五行是如何运转的呢?它有一个必然的规律,这就是“五行相生,逢三致克”和“五行生克,遇五返本”,这是什么意思呢?从这里我们就要从生克制化的概念谈起了。
所谓生者,顺其道而去也。这个道就是天地之道的运行顺序和方向。比如从一到二,从二到三等等。生有“生我”和“我生”两种,在天地之道上取一质点作为事物主体,在我之后的质点叫做我生,在我之前的质点叫做生我。我生者去,生我者来,生的关系在五行中叫做“六亲”。所谓亲者,与我有关则为亲,亲者近,非亲者远。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事物的所谓生,就是这种父母和子孙的连续相因。
所谓克者,返其道而来也。物所对者则为极,极则返也。所谓极者,九、六也,此为空间运转之极。所谓对者,子、午、卯、酉两极所立也,此为空间往返的界限。两极相对,遇极则返。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扩展到太极大园上,从园的这一端到相对的那一端都可以叫做极,故地支有六个对,即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此亦叫“六冲”。物极则冲,冲则变也。事物见我生则去,去则不见。遇极而返,返者而来则生我,生我则被我所见也。故克是指事物突然形成的一个反向的变化运动。
所谓制者,阴阳相克也,克与我有关就叫制。为什么把克又叫做制呢?我们在《太极宇宙论》中谈到了一个阴阳电子对的平衡运转结构体系:两个电子各作着反向对称运转,当它们相互靠近,其中心就会产生斥力,而迅速地将两者推开,当两个电子到了相对的极,其中心又会产生吸引力,将它们逐渐地拉回。这个排斥和吸引力就叫做“制”。制者,约束、管制也。它限制了两个电子既不能靠在一起,又不能跑得太远而超越轨道,它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各自作着相对地运动。这种形式一直延伸到阴阳宇宙的空间中,制的力量可以超越无限远的空间而保持着两个相同体系的阴阳质点进行联络和同步地对称运转。制的内容可以体现在阴阳的相克上,当两个相克的质点同时为阴,或同时为阳,这说明它们已经相互靠近,其相斥的力量开始产生。当两个相克质点是阴见阳,或阳见阴,就说明它们已经远离极点,而相吸的力量开始产生。
于是,克的形式就出现了两种内容:一是阴见阴,阳见阳,它们的力是反向排斥的,在五行中就叫做“鬼”。鬼者,归也,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见能量的相撞。二是阴见阳和阳见阴,它们的力量是相互吸引的,故叫做“官”。官者,管制也,质点相对而远,它们只能以一种吸引力来制约对方。尽管如此,它们仍然叫做“亲”,因为它们是两个质点的阴阳相合体系,由阴阳相合而形成“夫妻”关系,由阴阳相克制而形成“官鬼”的关系。克和制的含义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克是一种阴阳运转的形式,而制则是其内在力量的来源,或者作用机制。我们只知克而不知制,就不能把握克的尺度和利弊,对事物的判断就会不知深浅。
所谓化者,返本也,即返回原来的位置,又重新开始。由于空间是螺旋的,质点的返回,只能与原始的起点相重合,而并不是原来的点,它使得原点又扩展了一个空间层次。原点的扩展是沿着一条S曲线进行的,返回的只是在S曲线上进行空间的迭加,故所有的原点都是在运动的,去年的今天和今年的今天完全是两个空间层次,它们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在现实中,人们却看不出两个空间层次有什么不同。
事物运动从某一原点出发,往前顺行则为生,遇到同一个空间圈层的质点就叫做“比肩”,走到所对而返就叫克,于是在其一个完整的周期中,就与周围所遇到的事物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六亲”关系,以及能量的相互作用。古人把事物的周期看成是木、火、土、金、水的循环运转,把事物的质点运动直接转换成了干支五行的运动形式,用五行的概念来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关系和相互的作用。于是,质点的生克制化运动就被完整地融合于金木水火土的概念之中。这就产生了“五行相生,逢三致克”、“五行生克,遇五返本”的内容。
五行相生者,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返过来克木等等,五行返本者,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为所生而化。又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此为所克而返。五行相生,逢三才能到达所对,对者极也,故返而为克。五行是在9·6空间周转的,它有五个空间圈层,故五行无论生克,转五圈就会必然回到原点。五行生克,均在三、五之中,它与天地运转的三五之道,也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应,这个对应使五行与阴阳的通道内容形成了直接的沟通。
克的含义就是极和返,到极才能生变,因为去和返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我们起算事物,就是要从现有的状态中去寻找它何时开始反向运动,返才能向我而来,事物才能与我相遇。在大六壬中,用天地盘起四课,四课就代表了事物的一种状态,然而它是一种无形中的“生”的内容,如果不遇克而返,我们是看不到它的。因此,六壬的发传首先要取克。四课中有一克或多克,这就看谁先到极而返。克多的,事物的变化就多,其运行的线路也就越多。如果无克,事物就需要等待了,直到有克才应。
事物的生克制化,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循环,无论什么事物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对其具体的判断,单用纯粹的理论是无法说清楚的,我们在后面的六壬课式分析中,将会具体地讨论这个问题。
二    长生死墓
太极学说的长生死墓,是判断事物成败、凶咎乃至事物整个运程的极其重要的概念。然而,它究竟从哪来?又是怎么运转的?对它应该怎么看?这历来都是让人费解的问题。长生死墓是五行与天干地支三者关系的完整融合,我们只有从天地之道的运行中,才能找到其来源和真正的含义。请参见《长生死墓表》,和《天地之道对称耦合轨迹图》。
长生死墓表:
干用
丙戊
丁己
长生
沐浴
冠戴
临官
帝旺
衰弱
疾病
丧死
墓库
绝地
胎气
养育
我们谈到,天地之道是同时运转的,天道反转则地道顺行。天道的反转我们是看不到的,而地道顺行却是地球上的视运动方向,它是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内容。为什么把顺行的东西叫做地道呢?这是假设了地球是不动的,在地球上看到的日、月、五星的顺向运转,就相当于地球在围绕日、月、五星进行反转,这就把地球在天道上的运动与地球的视运动轨迹统一了起来。故把反转的视为天道,把顺行的视为地道,地球上的年、月、日、时是按照顺行的方向进行。
在长生死墓表中,阳干是顺行的,代表地道的视运动方向,阴干是逆转的,代表地球和日月五星在天道上的运转方向。这里注意,一般人们认为,阳为天,阴为地,这是相对于地球和天上的天体而言的。而我们这里却是相对于整个天地之道而言的,它已经把地球和日月五星变成了具有同等概念的质点运动形式,故它和地球上看到的东西正好相反。阳干的运转是我们所能见,阴干则是所不见。而我们要见到阴干的东西,必须要阴阳的相交,或者通过天干五合的通道来寻找其对应的阳态空间,为什么要阴阳相见呢?因为阴阳是同时进行对称耦合运转的,两者缺一不可。
所谓阴阳的合体,就在天干的五行中。比如,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为什么它们必须阴阳相合才代表一个五行的形态呢?我们从《河图极点对称曲线图》中可以看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正好处在两个相对的极点上,它们是同时产生和相对运转的。如果我们从某一个圈层来看一个点,比如丙圈层,那它一定所对的就是丁,其它也一样。又比如,当在六壬的四课中取一日干为庚,那么它一定就要寻找辛的对称运转内容。因为它们是在同一个领域里进行耦合与对称运转的。庚辛相见则事可成,相离则事去而不成,这就叫阴阳的聚散运动,庚辛代表了金的形成,庚辛不合则无金。日干为庚,找不到辛的相会,则庚所代表的事物就不成。故庚辛其实就是五行中的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其它亦如此。
我们看《长生死墓表》。以甲乙为例,甲生在亥,死在午,乙则正好相反,乙生在午,死在亥,这就形成了天地之道的相对与相反运转内容了。甲乙从亥午开始相向而行,其相会就在寅卯,故寅卯为木之旺地,木在此成就其功。然而,甲乙相会又从卯逐渐地分离而去,阴阳相离则是衰弱和疾病的开始,直到午亥为死。死者,阴阳离散也。死则入墓而不见,双方各行其道而不合,当行至申酉绝地,又形成阴阳相见,暗中交合而“怀孕”,产生了一个新的事物形态,经过孕育胎养的过程,最后又从亥午而生,形成阴阳运转。这就是甲乙木的完整周期,其它皆仿此。
甲乙只代表了木的形成和运转,那么,整个五行又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在《太极宇宙论》中,详细推论了十二地支的形成过程。十二地支是由四组时空系统构成,即亥卯未、寅午戌、巳酉丑、申子辰四个时空平面,它们皆形成于中宫的四个交点中,并且散开在太极大园上,代表了四个方向的三维空间运行。在五行中,亥卯未合则为木,寅午戌合为火,巳酉丑合为金,申子辰合为水。所谓合者,见也,或停留、隐没的地方。为什么五行会分散在各方向的三合之中呢?因为三合地支的运转合于天干长生死墓的生、旺、墓三个阶段。地支散则各有自身的五行属性,合则自身属性皆隐没于整体之中,形成共同的属性。
我们以甲乙的生旺墓为例,亥是地道的起点,故为顺行,亥沿着曲线顺行到卯而入中宫与未相见。亥代表水,亥到卯而生木,水则隐于木中,木旺则水死,故亥的属性进入木乡就变成了木,其水性与旺木相合则被木性所取代,水隐而不见故为死,这个死就是一种五行的转换。亥水转换成卯木,则水入中宫而没也,这就叫“入墓”。亥可以代表一个天体或质点,天体入墓我们就看不见了。这时亥便沿着天道反向运转到未,而停留在未的方向,水变成了木,故未就成了木的终点。
寅是地球上年、月、日、时开始的地方,它代表了万物从这里开始生发和起程,故寅之性为木,它是火的生地。寅入中宫与午戌合,戌代表地,午在上代表天空,午与戌合,意即地上之火,火生土故戊己亦在中宫也。然南方又属火,故寅午戌亦在南方。寅木在中宫生火而隐于午,火旺而木死,故木没于戌,木变成了火,故戌就成了火的终点。由于寅午戌火局合于中宫,戊己亦在中宫,故戊己和丙丁相同,皆以寅木为生,午火为旺,戌土而终。
水生木而合于木,木生火而合于火,这是相生的关系,生者向上而生发,死者则没于中宫之戊已。水火土的相生关系是从亥到中宫的顺向的S曲线中进行的,它是在地球上的可见的视运动方向。水火土死则隐没于中宫的未和戌,这是一条从中宫发出的从戌到未的反向S曲线。该曲线到未而没,故事物的生成到此为止。
天地之道是同时作着相对运转的,地道起于亥,天道则动于巳。从亥到辰,同时也是巳到戌的过程。只不过前者是地球视运动的可见内容,后者则是天道的暗中相合内容。故甲从亥而生,则庚从巳而生。天地之道有升有降,有去有回,而其往返的转折就是相克。甲乙是事物的相生,庚辛则形成了事物的相克,它们构成了对称的往返运动形式。巳火生庚金者,火克之也。金待火炼而成,金成则火息。火息则巳火没于丑,巳火变成了金,故丑便成了金的终点。申金又生壬水,水漫则金沉。申金变成水而没于辰,故辰就成了水的终点。于是,天干与地支的五行关系确定,而形成左右对称的周流不息的运转。
那么,甲、乙第二次在申酉的相遇又是怎么回事呢?从表中可以看到,当甲乙之木到达寅卯之时,则丙丁、戊己见巳午;庚辛见申酉;壬癸见亥子,这时五行俱全,阴阳皆相会于卯酉。当甲乙入墓于未戌,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全部进入中宫,在辰戌丑未中相见,并在中宫卯酉的横向8字形轨迹中进行相互交杂的运动,这就是绝胎养的过程。之后四个三合便各行其道。沿着子午的纵向8字轨迹,各自返回到最初的起始之位,重新进行相对的运动。
子午为天地之道的开合运转,卯酉乃事物形质的交合和实现。木金称之为体,它是事物生成和实现的标志。水火称之为用,它们分别隐含于木金之中,以成就木金之功。然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土,土就是地球质点的空间区域,也就是中宫,事情都是在中宫相见。五行各有其隐没而去的方向,这就是辰戌丑未,它们都是通过中宫而消失。因此,事物的行为都必须在中宫进行,四个三合平面在中宫的散开运动,则叫做事物的生成运动。它们从生开始,必须进入卯酉才能形成五行相会而得到事物的实现。事物入中则止也,止则隐没于墓。事物入墓就叫做“化”,即五行各归本位,化在绝中,则又从生开始。这就是事物生死墓周期运转过程。
在六壬中对长生死墓的看法有两种:第一、以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合看,而不论天干的阴阳。因为五行是相合运转的。在同一行中,阴干是附会于阳干的,这叫“阴从阳”。比如,甲乙为木,乙随甲而动。丙丁为火,丁随丙而动等等,这时看其长生死墓皆以阳干为准。又比如乙亥,亥为甲之生,故乙亥以生论;辛亥,亥为庚之疾病,故辛亥以病论等等。无论天地盘、四课三传皆同。这是针对一个现实事物进行五行周转而言的。阳干是现有的事物,阴干是隐藏或未出现的事物,故现实的事物皆以阳干的生旺墓为准,五行生则事物出,五行死则事物没。
第二,如看阴阳转换或未来之事,这就要区分天干的阴阳了。比如:日干为己,则己生在酉,而戊生在寅,这时就要到天地盘中去寻找其天干五合。如丁在酉、壬在寅,则寅酉直接构成了相合关系。这说明阴阳有转换和生死接续,事物将有新的内容产生。如果寅酉没有直接构成五合关系,则看干支运转是否能够使寅酉相聚在同一点上,否则事物无生,乃去而不回也。然其生在寅酉,死亦在酉寅,如看疾病灾祸之事,则寅酉的直接相合又必为不吉,因为在此将阴阳离绝而投胎它处也。这是针对一个阳态的出现事物,与其暗中隐藏的尚未出现的事物进行相对运转而言的,阳的东西消失了,其暗中的东西才会出现。
从表中可以看到,亥寅巳申皆为生,故叫“四生”或者“四绝”。子午卯酉皆为死,故叫做“四死”。辰戌丑未皆为墓,故叫做“四墓”。四生是事物的起步或盟芽之地,它是事物尚未形成气候。四死是事物的阴阳相会和转换之地,它显出了事物的兴盛与交杂争斗,聚散离合的混沌景象。四墓则是事物的归宿和终止之地。事物功成而“身退”,隐没于墓中开始进行新的运化。墓有昏滞阻隔之意,事物遇墓则停或受阻。生在四墓,则主客昏蒙,举止难定;四墓覆生,则旧事再起,延绵不断;四死加墓,则死墓门开,非死即伤;墓加四死,则关梁阻闭,道路不通。此为大概原则,理当权宜课体而定论。
三    旺相休囚
旺相休囚是地球五行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地球一年中气运旺衰的衡量标志,地球上的气候变化规律都与它相关,不过,这都属于纯自然的现象。那么人类社会的事物运动,又是怎样与它挂钩的呢?旺相休囚对事物的发展到底起到了多大程度的影响呢?我们还是要从五行的本源看它的作用。请参见《旺相休囚表》。
旺相休囚表:
四季
寅 卯 月
巳 午 月
申 酉 月
亥 子 月
辰戌丑未月
木   旺
火   旺
金   旺
水   旺
土   旺
立春开始旺72天
立夏开始旺72天
立秋开始旺72天
立冬开始旺72天
三、六、九、十二月各旺十八天、共亿日
火   相
土   相
水   相
木   相
金   相
土   死
金   死
木   死
火   死
水   死
金   囚
水   囚
火   囚
土   囚
木   囚
水   休
木   休
土   休
金   休
火   休
旺相休囚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在我们的地球上,人们感觉到的最明显的东西,就是一年四季的气运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呢?人们认为这是由于地球与太阳、月亮的相对运转,其空间位置的周期性变化所造成,它使得地球空间的能量产生了固定和有规律地运动。即在一年四季中,月所临的时空,就是地球能量最活跃或最旺盛的地方。故以月作为参照,月建所临叫做旺,月将要到达的时空叫做相,月之所对者叫做囚或死,月已经经过的地方叫做休。在五行中便以月所临的地支为纲领,来权衡其它地支的能量大小和轻重缓急等关系。即比肩者均为旺,我生者为相,生我者为休,克我者为囚,我克者为死。旺相者能量大而急,休囚者能量弱面缓,死气者能量藏而停。
旺相休囚是以五行的整体内容来看待时空的能量运转的。比如木旺则火相等等,木和火是两个相生的系统,然其本身均有自己的独立运转轨迹,比如甲乙、丙丁的相合运转等等。每一行的独立运转,叫做五行的“内在”,而各行之间的相互连接,则叫做五行的“外在”。内在的东西是从天地之道中产生的,而外在的东西则与地球的能量运转相契合,形成了错踪复杂的内容。外在的东西是由内在的结构决定的,因此,旺相休囚必须合于地球年月日时的干支系统,才能对事物进行具体的定位和权衡。
旺相休囚的概念,是从地球的五行运转中出来的,它的出发点是以地球这个独立的系统来考察其一年四季的气运规律,而并不是站在天地之道上来研究五行与干支的长生死墓关系。因此,旺相休囚的领域是有限的和即时的。对于一个突发的即时事物,处旺相则发达且多能成功,处休囚则艰难而多曲折。不过,今年的旺相一过,不一定等到来年的旺相就成。因为事物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旺相休囚,而是由天地曲线的交合内容来决定。曲线的交合有一个复杂运转的过程,其过程可以是几个月、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因此,对于旺相休囚的判断,只能把事物放在现在所处的时空中,去衡量其旺衰,从而寻找到该事物在这个时候的发展趋势和吉凶状态。
太极学说是把年作为一个完整的时空体系来处理的。一年中有十二分度就叫月,一个月中的分度就叫日,一个日中的分度就叫时,它们是依次相因的。即因为有了这个年,才有了它的月日时。事物首先得看有无它的年,有年才能去寻找其月。旺相休囚就是以年为一个时空单元,以月为这个单元中能量运动的杠杆。月的起动才带动了日时。月是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为准的,它说明了地球在天地之道上正处于什么位置。事物的起算时空都是以月将加时来确定,这就把月的内容与天地之道的干支五行分布对应起来。月对准了天地之道,才使得旺相休囚对事物的影响有了直接的依据。否则单凭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我们只能感觉到地球上的寒热温凉,而看不出它对人类事物的运动有什么内在的关联。
所谓月为杠杆者,地球能量运转的起伏波动也。月就是这个波动的龙头,龙头落在了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活力。故事物旺相休囚的力量强弱,就会影响到事物的运动。不过,旺相休囚只是一种力量的对比与权衡,而事物的发生和成败的内容,是存在于其发起时的结构中的,它取决于微观世界粒子或质点运动的联络通道,通道通向了某个时候,才有了旺相休囚的具体内容。因此,旺相休囚显然不是事物发生的直接依据,但是,它却可以反映现在这个时候的事物发展状态。
一般对旺相休囚的判断只能用于一年之内,然而当我们把它融入天地之道中,它就变成了以不同的年为系统的的旺衰内容了。因为旺相休囚是与干支五行相对应的,干支通向了哪一年,事物就会在该年的旺相中发生。比如现在发起了一件事物,它正处于囚死或空亡之中,我们就不能说它一定不会实现。因为囚死的东西,只是处在暗中的运化阶段,它尚未形成自己的时空体系。体系不成则无年,更无月日时的出现,这说明它不是今年内或现在发生的事情。体系成不成取决于其阴阳相合,以及能否形成通道,通道通向了什么地方,才是它具体发生的年月。
因此,我们对旺相休囚的判断,应该分两步进行。首先要寻找年月的相合,看此时的旺相休囚是否是今年这个体系的内容。即看年的三合地支是否有天干五合通向了月的三合地支,或者年与月的三合正好相互重合,这说明事物已经进入今年的时空体系中了。有了年月,就可以去寻找日时,这就是事物的发生时空。年不通月者,则事物必然不会相见。
其次,再以日干为依据,以月令为提纲,来看四课三传的旺相休囚关系,以发传确定事物发生时的运动活力。如果发传上下是囚死克旺相的,则叫做“死气所胜”,它必有灾凶之事,或者事情难以成功。如果是旺相克囚死,则叫做“旺气所胜”,此为正气压倒邪恶,事物原本无力,遇此发用则吉象来临,百事可成。发传死气所胜,且为下克上者,则灾凶尤重,因为其发于阴,为阴阳反悖,事情将有阴阳离绝之象。如果囚死克下,则事发于外,事情将遭遇阻隔而不成。发传旺气所胜,又专神相见,且为下克上者,此为有阴动而相助,事情将会由凶变吉,由弱到强,而最后得以实现。如果旺气克下又以阳干为用,则事物刚健有余而自行其事,事虽成而后却隐藏忧患。
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阴阳均不可太过与不及,在旺相中要看到囚死的运化,在囚死中要看到光明的来临,因为它们随时都可以向矛盾的对方转化。旺相虽吉,但克中藏凶;休囚虽弱,但日后渐强。我们看事物切不可绝对化,要因时因地以制宜,事事留有余地和把握分寸,这样才不会对自己和它人的事物活动产生误导,以至酿成大的灾咎。这是我们时时告诫自己和奉劝它人的心得体会,学者当慎而思之。
四    德合
人们对德的概念并不陌生,一般认为德就是一种道德的标准。然而,在太极学说中,德却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含。德究竟是什么呢?古书上讲的非常简单,云:德者,得也,得到和拥有之意。得到什么呢?得到福禄和救危济弱。危困遇德则有救济,贫穷遇德则有福报。不过这些东西都只是告诉了人们一种表面现象,而其真正的内容却被深深地埋藏了起来。其实,德与合的概念是太极时空理论最精华的内容,万物的生成和运动都是围绕着德合而进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德合到底是什么。
德合的内容有几种:一、以天地论之,有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这是讲天地的阴阳之德。二、以太岁论之,有岁干德、岁支德。它是讲地球时空的干支运转之德。三、以日干论之,有干德、支德、支干合德。它是讲地球上的事物运转之德。这是三种最重要的德合内容,此外还有月之支干德等等,其它也与此三种大同小异。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并不一一例出,而是选用几个重要内容例表如下:
天地德合表:
正亥
二戌
三酉
四申
五未
六午
七巳
八辰
九卯
十寅
十一丑
十二子
天  德
天德合
月  德
月德合
日干德:
干德
日支德
支德
岁干德者:甲德在甲、乙德在庚、丙德在丙、丁德在壬、戊德在戊,己德在甲,庚德在庚、辛德在丙、壬德在壬、癸德在戊。其以阳干自德,阴干以五合为德。岁支德者,以太岁向前五合之辰为德,其德与日支德相同。比如甲子年向前见己巳,甲与己合,故子以巳为德等等。
所谓天德者,天道三合之气所临之位也。如寅午戌月合火局,故以火为德;卯未亥(亥卯未)月合木局,故以木为德;辰申子(申子辰)月合水局,故以水为德;巳酉丑月合金局,故以金为德。地支以合局配天干五行,这就叫天德。[雨林木风1]
天德看上去很复杂,但当我们进入大六壬的天地盘系统,就会发现原来在六壬地盘上的固定天干之位,是与天德所停留的位置有关的。六壬地盘的固定天干不是随便配的,它是地支三合五行的长生死墓关系在天道上的反映。地盘上的阳干皆配在寅申巳亥,阴干皆配在辰戌丑未,这其实是天干五行原本的位置,而它与德的关系正好相反,这就叫阴阳相合而相得。(子午卯酉不配天干)
所谓天德合者,阴阳的对称耦合空间也,阴阳的相通或相连,是通过天干五合的对称通道进行的对称耦合内容,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完整的事物形态的运转了。于是,天德与天德合,就直接与具体的事物挂上了钩。
所谓月德以及月德合者,地道的三合五行旺气所会之位也。我们所谓的地道,并不是指地球的运动,而是地球上视运动的天体运行轨迹,它是从地上向上看的。故地道对于地球来说,它相当于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天”。因此,月德与月德合的内容也全部是由天干组成。天道是无形的天,地道则是可见的有形的天,这就叫天地之道的阴阳相合。由天德和月德的天干相配,共同构成了天地之道五行运转的旺衰,以及中介、停留和五行连接、转换的完整系统。
在地球的时空运转中,亥卯未月合而木旺,故其天干皆配甲;寅午戌月合而火旺,则其天干皆配丙;巳酉丑月合而金旺,则其天干皆配庚;申子辰月合而水旺,则其天干皆配壬。所谓合者,见也。我们谈到螺旋时空的运转并不是依序而行,而是在四个三合平面中运行,并只能在中宫进行转换。四个三合平面的空间是各成体系的,从这个三合不能直接见到那个三合空间的东西,而必须通过中宫的天干五合,才能转换到另外一个三合空间。故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是由地支三合空间而形成的,五行的转换,也必须在中宫进行,这也是天德和月德都以地支三合来确定德的位置的原因。所谓天德合与月德合,是阴阳空间的质点运动形式,它是两个空间的对称运动。而我们现实的空间运动,却是质点的放大运动,在一个放大的空间点中,是看不到阴阳空间的内容的。在一个空间系统中,阴阳是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它分不出阴阳的界限,而只有把该系统变成一个点,用各种系统的点连接,这才出现阴阳的运转形式。我们人类生活的空间与宇宙的阴阳空间比起来,它只是一粒小小的芝麻。人们站在芝麻大的空间中去看宇宙的阴阳运动,那就只能叫做“坐井观天了”。
月德以甲丙庚壬为四德,它们皆在五行长生之位。于是,月德就变成了五行转换的关键环节,即进入甲则行木旺之运,进入丙则行火旺之运等等,或者,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中,甲所临之位则木旺、丙所临之位则火旺等等。它们与地支相配可以救难解困,比如甲申,申乃木绝之地,然遇甲则木不绝。又比如,卯月金囚,解金之囚须见庚辛,庚辛者金旺而能消减木气。月德合也可以解难,因为它是月德的对称通道,它可以提供事物脱离困境的途径。在大六壬中,天德和月德的作用已经完全地融合在天干五合的通道中,它形成了六壬判断的最基本的内容。
那么,德合在事物中又是怎样运用的呢?我们要把德合的概念再加以扩展。什么叫德呢?所谓德者,乃阴阳相合也,有合才能有得。宇宙是阴阳空间的合体,万物是阴阳粒子的合体,故一切都离不开阴阳相合,我们观察事物的生成,全部都是围绕着阴阳能否相合而进行的。这个相合是合什么呢?这就是两个事物形态的结合而形成的对称耦合体系,没有这个体系,不同的事物就会各行其道而互不相干,而一旦其体系形成,它就变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空间系统,两个独立的事物相互连接起来,而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两个不相干的男女一旦相合,就变成了夫妻的关系,这就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共同体。其夫妻关系在形成之前叫做“无”,在成立以后则叫做“有”,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关系一旦建立,人们就谁也不会怀疑它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太极理论的内容。其实都是在研究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形成后的发展趋势等等。
所谓德合,就是阴阳的互体相合在什么空间,它牵涉到了一种特定的对象或者事物形态。比如:某男要求某女,或某女求某男,他们可以在一个工作单位天天相见,但是没有建立确定的关系,则其阴阳就是互不相通的,两人的空间各行其道而分别处在不同的位置。两人谁是事物的发起者,谁就叫做“主体”,主体所求的对象就叫“客体”。这时,客体也叫做主体的“德”,两人能否成合,就看有无德的相见,相见则得也,即得到和拥有。事物所求者,都为主体的主动意愿,欲得之而为目的,故叫做德。然如果主客时空不合,则德就变成了“刑”。所谓刑就是一种矛盾和冲撞相伤。故刑是在求德的行为中发生的。刑又叫做行,行为举动也。无行为者,则不受刑伤。阳所求者为得,故叫阳德;阴所行者为刑,故叫阴刑。人事的行为运转在刑德之间,天地的自然运转,则在阴阳之间。故德遇天德月德才能真正地得,遇天刑月刑则杀罚也。天地之刑者,天道罚之也,不合天道法度的任意妄为,则必遭天刑。
德合究竞是如何运转的呢?这就要看岁德合与干支德合了。大六壬的四课三传每一个地支都有自己的对称耦合空间。所谓德,就是其对称的空间,与对称空间相见就叫德合。它们全部与日干支的主体发生关联,其德合的运转有三个最重要的内容:
第一、就是年与月的对称空间的相合。年月代表了天地之道,故年月合也就等于是天德与月德的相见。年月合在什么地方,事物就会发生在什么空间领域。年是事物发生的前提,它其实代表一个完整的事物形态。我们把年的概念看成是一个事物的整体,它就变成了在天地之道上运行的一个点。年就是太岁所在地支,而要将年的点打开,就要靠月将加时来进行了。因为月将加时才能进入地球的时空领域,它必须要与年相合,才能确定是在该年或在哪一年发生的事情。年也有其对称的空间,年之德就在它的对称空间中,年与月的相合,也就是事物在年月之德的空间中展开。如果德不通月,则其年无得。所谓年通月者,就是其年的三合地支,或者其德合空间的三合地支,与月的三合地支形成天干五合的相通,这个相通就是支德的通道。有年通月者,则事物将会在该年的体系中出现。如果均不相通,那就要从年的三合运动来寻找其它的年。
第二、就是看发传的三合空间或其德合空间是否通向了日干的三合空间。这就是支德和干支德合的内容。发传代表了事物的起动,发传与日干支的相合,代表了事物的具体内容。发传不相合就看中传,中传不相合就看末传,末传不相合,就看干上和支上。总而言之,一直要找到相合为止。这个相合就是寻找具体的对象是否出现。不过,初传是事物发生的最紧要之处,初传见,则事物的出现就快,到二、三传以后就要拖很长时间了。
第三、看事物的类神与日干支的相合。所谓类神,就是代表某一事物的特定信息。比如找孩子就看亥子,找女人就看天后,找男人就看青龙等等。类神的三合空间或德合空间与日干支空间相见,就直接叫做得。
以上只是事物德合运转的简单情况,它们均以年月的相合为前提,有了年才找月,有了月才找日时。不过对于一个即时发生的短期事物,就不必那么麻烦,因为它肯定就是在眼前发生的事情,这只需要看三传的内容就够了。所谓的年月,是天地之道的某一点上形成的时空框架结构,而日时则是具体事物在这个结构中的经纬穿梭,它们共同组成了事物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故我们看事物必须先看年月,再找日时,而年月日时必须同时相会于一个点,才是一个具体事物的真正出现。然而,事物的网络是极其复杂的,要从年月日时或四课三传的德合空间中去寻找它们共同的交点是不容易的。尤其是牵涉到空亡中的出入问题,时空的顺逆来去问题,干支神将的意识运作问题,以及天地关格的通路问题等等,它们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事物的进程与成败和吉凶。不过,再难也有它的捷径,这就是它的五合通道,我们只要沿着通道去转动,其最后停止的地方,就一定是它的发生时日。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进行具体分析。
五    刑
刑有什么内容呢?我们先来看古人是怎么说的。《汉书》云“木落归本,故亥卯未木之位,刑在北方。亥自行,卯刑在子,未刑在丑。水流向末,故申子辰水之位,刑在东方。申刑在寅,子刑在卯,辰自刑。金刚火强,各还其乡,故巳酉丑金之位,刑在西方。巳刑申,酉自刑,丑形在戌。寅午戌火之位,刑在南方。寅刑在巳,午自刑,戌刑在未。”这里有三种刑:一是三刑,即寅巳申刑和丑戌未刑。二是二刑,即子卯刑。三是自刑,即辰午酉亥自刑。此为地支之间的相刑。
刑还有干支相克而刑。即干刑支者,寅刑在庚,卯刑在辛,辰刑在甲,巳刑在癸,午刑在壬,未刑在乙,申刑在丙,酉刑在丁,戌刑在甲,亥刑在己,子刑在戊,丑刑在乙。支刑干者,即甲刑在申,乙刑在酉,丙刑在子,丁刑在亥,戊刑在寅,己刑在卯,庚形在午,辛刑在巳,壬刑在辰戌,癸刑在丑未。
所有这些刑,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太极理论的刑与德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亥卯未木之德在东方,其刑便在北方。申子辰水之德在北方,其刑就在东方。寅午戌火之德在南方,其刑亦在南方。巳酉丑金之德在西方,其刑也在西方。刑德皆与地支三合有关,我们谈到五行的生克制化、长生死墓、旺相休囚,也都与地支三合有关,这说明地支三合的四个空间平面,是产生五行能量运动的源泉。五行有旺衰的运动,它同时也在进行着刑德的运动,可以说,天地之道乃至万事万物都是围绕着刑德而展开的。有了刑德,才出现了事物的生死旺衰,以及生克制化,刑冲破害等等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
所谓刑者,形也,它就是具体物质形态的本体或本质。万物皆有其体,有体才能有其空间存在。所谓德者,体之为用也,它是附加在本体上的意识内含。刑者为体,德者为用,它构成了万事万物运动的阴阳两个方面。比如“宇宙”这个概念,它是由无尽的物质组成,这就是其体,而把所有物质集合的整体形态叫做宇宙,这就是其用。宇宙就是这样一由两种形态合成的东西,即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的耦合,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是人们叫它宇宙,它就变成了宇宙,而它源本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光有纯粹的物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当人们形成了宇宙的概念,宇宙才被赋予了为人类意识所用的内容。人们通过物质运动来研究宇宙,这就是用其体而达到自身意识境界的提升,乃至于整个人类文化领域的发展。于是,宇宙这个概念就变成了人类文化的基石,宇宙中纯粹的物质内容就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宇宙这个概念的意识扩展和延伸。
体和用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运动,而是具有其确定的运转形式的,这个形式在古人看来就是刑德的运动。刑德究竞是怎样一种运动形式呢?它在阴阳空间中的运转,其实就是天干五合的对称通道和地支三合的平面相见。刑与德的相合,才构成了天干五合的通道。通道这一边的叫做形,代表事物的形质本体;通道那一边的叫做德,代表对该形质的意识耦合,作为对其所用的内容。体和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道的双方均可以叫做体用,因为体用本来就是相合的一个东西。那为什么要把本体的形变成刑这个概念呢?这里面就出现了极其深刻的内含了。
形的概念仅仅只是代表了物质的形态,它没有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内容,而刑的概念却出现了主动的意识行为,刑有杀罚之意,它也可以是碰撞、磨擦、诋伤、损害等等内容。刑代表了物质形态的意识行为,因为所有的杀罚伤害等等都是一种事物的行为举动。事物见刑则有行为相伤,或者受到阻力和牵制。为什么见刑就为不利呢?因为刑就是形,所有的形都有它自己的空间形态,形与形的相遇,实际上就是其空间的相撞,当形相互靠近,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力量。形的相遇有侵占和争夺对方空间之意,因此,它们会产生剧烈的冲突和矛盾。于是,刑冲破害便由此而产生,它们要么吞并,要么联合,要么被消灭,而产生一个新的事物形态,或者最后形成了和平共处,双方又相互分离而去,各行其道而互不相干。
对于刑的相互作用,古人说得很具体。比如《四库全书·御定星历考原》云:“曹震圭曰:月刑者,月建之三刑也。是前后三辰相克制也,因名曰三刑。假如无恩刑者,谓巳火也,赖寅木而生,反以长生之庚金制寅木也。申金也,赖巳火而生,反以所生火克申金也。以子反害其母为无恩,故曰刑也。或曰寅以生火刑巳中生金,巳以寄土刑申中生水,申以生水刑寅中生火也。恃势刑者,丑以墓金克未中墓木,未以阴墓之水克戌中墓火,戌以墓火克丑中墓金。又云:丑恃癸水刑戌之墓火,戌恃辛金刑未之墓木,未恃丁火刑丑之墓金也。无礼刑者,谓卯中之乙赖子为贵,子中之癸赖卯为贵,然卯以长生之己土,刑子中之癸水,子以长生之辛金刑卯中之乙木,伤其贵德,失其尊卑,故曰无礼也。自刑者,辰之墓土自制其墓水,午中生乙自制其己土,酉中生丁自制其辛金,亥中生木自制其己土,故曰自刑也。”
刑的相互克制、牵制,乃至于自我相伤,是五行运转的必然过程。五行就是五种形,其金木水火土性质各异,时空的转换必然会遇到形的相撞。然刑与德是对称运转的,当形相撞,其德则对立,当德相见,其刑则对立。刑的相撞,则有争夺杀罚和刑的相互排挤分离。德的相见,则有夫妻相得,或者事物成功与和合。刑德的同时相会,则在子午卯酉。故子午卯酉是事物运转的最复杂的地方,它最能集中地反映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德在子午卯酉相得而功成,则分别入墓而转化成刑。因为有得就必然有损,在此为得,在彼则损。墓是三合五行的归宿,五行相聚则所有的性质都集中在墓中,这时,刑德的内容就叫做“互为刑德”。即相对于这件事物叫做刑,而相对于那件事物则又叫做德。往往为了此而损害了彼,无论其有意无意,都可造成即得的事实。因此,刑反映了事物行为和思想意识的复杂而混纯的矛盾运动过程。现实的事物都是这种刑德关系的复杂相合,人们的行为无论有意无意,都在受着其刑德运转的暗中操纵。
那么,刑德的运转有什么样规律呢?人们在事物活动中的年月日时,就是由刑德的交合运动而形成的。所谓年月的交合,就是岁德与月德的交合。年是在天道上运转的,月是在地道上运转的。年月不交则各行其道而无德。年和月一旦相交,一件事物的某年某月就形成了。这个相交就是年的三合地支形成了天干五合通道而通向了月的三合地支。年所通者即为月,月所通者即为日,日所通者即为时。
比如今年太岁在己亥,则其所对空间就是向前五辰而见甲辰。己亥就是太岁之形,甲辰就是太岁之德。德者为用,即我们把太岁立为某件事物,这个事物的形态是在今年出现的,那么,该事物的意识内含就一定是在甲辰空间。刑者为体,事物的形成光看德还不行,而必须要见其形体,只有刑德运转到同一个空间,事物才会真正地出现。比如我要找一个人,看什么时候能够与他相见。这一事件立即就会进入年的时空体系之中,我进入年中叫做主体,我所寻找的人叫做客体,客体可以在任一个空间之中,这时就要看太岁刑德的运转了。主方有其三合空间,客方也有其三合空间。主方如果有动,则必须通过一个天干五合而通向客方的三合空间,这个空间就叫做月。主客相通才能相见。比如:太岁在己亥,它在亥卯未三合平面,如果亥直接有动,则必须交于甲辰,于是辰就叫做亥年辰月。如果亥不见,则看卯是否有动,卯上为癸则直通戊所在的三合平面,比如戊在戌,那么,卯动则年便与戌相交,叫做亥年戌月。卯不见则看未,依此类推。亥卯未也可以叫亥年、卯年、未年,其所通者,必为该年之月。有年月的相通还是不能相见,因为年月是个大的范围,它必须落实到某日某时才能真正地出现。日时也同样是按照其对称空间进行运转。这时就要看月德所对。当某年某月确定了,就以该月所对者为日,以日所对者为时,这样连续地相因,由年产生月、由月产生日、由日产生时,最后时所落者,必为主客相见之时也。
那么,如何看出年月有动无动呢?这就是大六壬四课三传的内容了。我们将课传所出现的所有地支,按照其天干五合进行相连,并做出连线,其运转的通道就会非常清楚地展现出来。有连线的则叫动,无连线的则叫不动。我们谈到,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形式,不是按照顺序进行的,而是按照天干五合的通路在四个三合平面中进行跳跃式地振荡运行,在三合中有通路它就会继续运行而不会停止,直到落到没有通路的地支为止,如果到处都是通路则以落到空亡中为止。在年月的运转中,如果年的三合皆有动,则代表该年中的事物有多重交合或者反复多变,此年不行又转到下一个三合之年,事物延绵不断,直到全部进入空亡为止。进入空亡则为停止,停止了再从空中引出,便是其具体的发生年月。
年所对者亦可以为年,月所对者亦可以为月,年月日时之刑德关系全部是在地支三合和天干五合中运转的,这就叫做“三五之道”。一个三合地支为三,其数为九,事物逢三则变,遇九而返,返而归六,六通过五又通向另外的三合。这就是事物年月日时的连续相因和时空的推移。
我们判断任何事物都是这种形式,事物如果要分类判断,就要牵涉到类神,它也同样是刑德的对称相合。类神的相合,必须完整地融合于年月日时的相交之中才能真正地出现。不过,要注意,天干五合相交、如果双方或者一方见凶神,则叫做不可交。即在这一合的时空,已经被其它的事物之刑的所占据,你所碰到的是刑而不是德。凶神就是刑的一种表现方式,遇到凶神则说明这里没有你的空间,它是坚决拒绝你的进入,如果人要强行进入,就必会发生刑的相撞,造成凶险。而吉神则是一种德的表达方式,五合相交见吉神,则说明在这一合中所见到的是德,它允许你进入其时空而产生交合,这就叫做真正的德合。天干五合的相交,是主客双方的内容,双方相合必须均见吉神,才能顺利成合。如果一方见吉神,一方见凶神,则说明此时不行,必待凶神转到吉神的地方才能相合。这里面的内容比较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我们在后面的课例中,将会进行详细地分析。
六   冲、破、害
冲,破,害的概念,是刑德运动的三种最重要的形式。之所以把它们合起来谈,是因为在大六壬格局中,它们往往总是同时隐藏,或者同时出现在课传中。隐藏则事物德合相遇,吉祥如意;出现则事物纷争四起,祸不单行。刑冲破害虽然从长远说,它们不完全决定事物的成败,但对于即时事物的吉凶和发展方向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来看其具体内容。
所谓冲者,两刑相对为冲也。其冲有干冲和支冲两种。干冲者,甲庚冲、乙辛冲、丙壬冲、丁癸冲。此为天干相对而克,故叫做克冲。另有戊壬、甲戊、乙己与中宫相对而克,故亦为冲也。支冲者,为子午、丑未、寅申、巳亥、卯酉、辰戌六者相对而冲。
所谓破者,地支隔四为破也。即亥寅破、子酉破、丑辰破、午卯破、未戌破、申巳破。地支对冲者亦为破,如岁破,月破等皆为对冲而破之。
所谓害者,地支上下相穿为害也。十二地支横则为六合,竖则为六害。害为子未害,丑午害、寅巳害、卯辰害、申亥害、酉戌害。
为了能够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便于记忆,我们作图如下:
事物的冲破害到底是冲什么,破什么,如何为害呢?我们所谓的刑冲破害,讲的是一种空间的形德相遇及其相互作用形式。然而,在现实中,人们观察到的宇宙空间到处都是一样的,空间中只有物质和物质的相遇,而看不出有什么刑德的相遇。物质的相遇比如各种天体,要产生一次相遇或者相撞,那是多少年难得一见的“奇观”,而太极学说刑冲破害的相撞却随时都可以进行。那么,刑冲破害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它是从哪来的?物质的形态在空间中都必然有相撞吗?它们为什么不象天体一样分散在天空中而各行其道呢?
这个问题就要牵涉到天地之道了。天地之道就是阴阳空间的运转形式。阴阳空间在哪里?它其实就在我们眼前任何地方。一个茶杯,一粒种子,乃至一个电子,只要它是一种物质存在,则都是由阴阳的相合而成的。物质的阴阳相合,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由正反物质的聚合而成。阴阳实际上是被融合于物质及其空间中的。既然有正反物质,那么就一定会有正反的空间存在,我们把这种正反粒子的无限连接形态,就叫做阴阳空间。现代科学要寻找正反粒子,必须要用能够产生极高能量的粒子回旋加速器,才能将阴阳的粒子分离开来。而在现实中要用人们的肉眼去观察阴阳空间的存在那就更是天方夜谈了。有人说,你凭什么说有了阴阳粒子,就必有阴阳空间呢?你的阴阳空间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其实早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就被解决了,中国人创立阴阳、五行、八卦学说,那是在好几千年以前的事情,他们早就“看”到了阴阳空间领域里的粒子运动形式,阴阳粒子和阴阳空间是毫无痕迹地相合与连接在一起的。他们处理阴阳空间的运动,不是按照现代人们的观念来看问题。而是把物质和时空完整地合为一体,用质点的观念来看待每一个阴阳相合的点所形成的运动连接,用点的连接来代替物质与时空的运动。每一个点都是一个阴阳合体,点的形成是按照阴阳的螺旋曲线进行的,这就是河图与洛书曲线运动的内容。而点与点的运动连接轨迹,也是由阴阳的螺旋曲线构成,这就是所谓阴阳空间的运动内容。我们看物质与时空,不看它在一个具体空间中的运动,而是把这个空间抹去,来看这个空间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阴阳曲线上是如何运动的等等。这就把阴阳空间与具体的物质空间区分开来。古人把这个点所代表的物质与时空的凝聚就叫做“形”,把形与形的阴阳连接关系就叫做“德”。故形代表了物质点的内容,德则代表了物质点之间的关系内容。所谓关系的运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意识的运动形式。
时空点的运动可以代表所有的东西。比如,宇宙空间是无比巨大,然而我们可以把空间的某一个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比如把地球上所能看到的天区称为天球,将天球变为一个点,那么,地球,日、月、五星、北斗七星等等天体的运动都在这个点中,它们都叫做形。这些形的运动都是按照点的阴阳合成轨迹进行运动,这就形成了天球的天道运转与地球的视运动运转的两个完整相合的体系。天道是天球中所有天体的运转轨迹,地道则是天道的运转与地球视运动所形成的关系,即地道是天体被地球所见的轨迹。于是天地之道便构成了两条阴阳曲线的螺旋运转和交合轨迹。天道曲线由阴阳相合而成,地道曲线也同样是阴阳相合而成,它们构成了天地之道的“四象”运动内容,每两个点的相交就必然会有四象出现。
天地之道上的每一个点都由阴阳相合而成,地球、日、月、五星等等天体,无论其自身空间有多大,都仅仅只是天地之道上的一个点,于是,其点与点的空间相交就变成了可能。因为它们的空间运动有着一条必然的轨迹,它们只能周而复始地在天地之道上进行开合运动。两条曲线相交则见,不交则各行其道而互不干涉。
在地球上的事物也完全一样。我们每天所见到的事物千奇百怪,它们的运动从表面看上去是随机的,毫无规律可言。然而太极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看不见的空间运转形式。事物的形态也是由阴阳空间构成的,只要有阴阳的相合,事物就会象物质生成一样地变为客观现实。只不过它与物质生成不同的,就是其参入了人类思想意识的运动。我们对事物的处理,是把某种思想意识或概念的东西代入天地曲线,来看其刑德的交合运动。
天地曲线代表了宇宙时空的巨大领域,它怎么能与人类事物挂钩呢?我们说天地的阴阳曲线,其实是出自于微观世界的点粒子生成曲线。因为所有点粒子或者宇宙时空点的阴阳耦合曲线都是完全一样的。当它发展到整个宇宙空间,其形式仍然是阴阳曲线的不断交合运动。宇宙的形态,只是一个点粒子形态的无限放大而已。物质空间无论大小,只要把它变成点,它就出现了这种阴阳耦合生成的轨迹。因此,事物的生成运动,也同样可以是宇宙天地之道的交合运动,不过,它是在我们眼前看不见的深处,一个小小的点粒子交合而成,其运动形式,与天地之道的阴阳空间交合形式,具有着非常完整的对应。之所以要和天地之道挂钩,是因为天地之道形成了我们地球上的年、月、日、时概念,离开了这个概念,事物就没有落脚的地方,我们也无法看到它的出现。天地之道的质点运动轨迹叫做“经”,人间事物的点粒子轨迹则叫做“纬”,经纬必须要完整相合,才能真正进入天地之道的年月日时系统。天地之道是一个大的概念,就象一个无限平行切割的相似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尺度虽然有大小之分,但其相似的比例却是永远一样的。
如果我们把事物看成是物质空间一些分散运动的点,那么,这个点的相遇就是随机的,有些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那就谈不上所谓刑德相遇的问题。而只有当我们把事物变成点而融汇于天地之道的阴阳曲线之中,其时空的刑德相遇才出现了必然的规律。因为,事物所有要件的点,都被集中到了一条道上,而别无它路可走。事物要么形成阴阳相见而成功,要么两者不相遇而各行其道,或者产生刑德相撞而破败,这就是事物运动的法则。
事物的刑冲破害,就是在其阴阳交合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状态。冲就是两个形的相互对立和碰撞。破就是事物的空间被刑的侵入而失去了其原有形态的完整性,或者在刑的强烈作用下,使事物的结构形成破散和分离。害就是原本两个事物的相合体系被中间穿破,而形成阻格和失去联络,使事物产生分离。三种东西都是对刑的相遇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状态描述。冲也可以破,害也可以破,总之是事物形态遭到了摧残,伤损或者瓦解。
冲的内容是相对而相克。我们谈到,克就是一种遇极而返,但是遇冲则是返过来又要翻过去,它代表了事物来回动荡和反复不定。冲者亦为变也,事物遇冲则变,这个变就是变得飘忽不定,原本可以成立的,又变得不能成立。如果遇到年月的相冲,则可把事情冲散,或重新再来。不过,天地相冲,遇合则止。这个合就是六合。因为冲者为七数,七者遇九而极,极者相克而变,九变则遇六而止。这个六就是事物返回到原有状态而重新开始。所谓六合者,乃为地支空间的六个相合之地,它源起于阴阳空间的左右对称运转。天地左为气,右为精,冲者乃精气不合也。其表现在人,则五心不定,在事则精气不能相随。一遇六合,则精气和也,人与事便稳定下来,事物也开始重新发展。如果不遇六合,或六合在空亡中不见,则事物见冲便散也。这就是所谓冲破之意。
破的内容有刑破,冲克破,害破,还有自破的。所谓自破者,地支隔四相破也。因为事物德合在前五的位置,四在五的后一位,故四不遇德乃见刑也。此为事物极凶之位,或者极其艰难的地方。四数为丁,丁者,艰难险阻也。事物遇丁则好动且易破散。其破者,一阴破一阳,或者一阳破一阴,它代表了阴阳的分裂和移散。阴破阳者,亥破寅、卯破午、未破戌、此为顺转。阳破阴者,子破酉、申破巳、辰破丑、此为逆行。亥卯未与寅午戌本为木火相生,何来言破?申子辰与巳酉丑亦为金水相生,破从何出?原来火,金均刑在本乡,金刚火强,皆自任而行,事物不易破之。必待木入火乡,形成木火相会之局,使火盛极而破也。因为大火能烧万物,其自身乃灭也。这是就其所好,使之极盛而灭之。金本生水,水反行而入金乡,使金大盛,因为子乃助母也。水漫则金浮,金浮则流散而破。此为投其所生,而促其自散。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冲破旧的格局,而产生新的内容。故刑克冲害可以破,而生合亦可以破之也。
害的内容,就是对合的一种阻断或者干扰。所谓合,是事物形态的一种横向扩展,而害却是从中阻挠,挑起纷争与不和。比如,辰酉本为横向相合,然纵向遇卯而冲酉,使辰酉之合被阻断,或纵向遇戌而冲辰亦然。六合为精气相合的整体,遇冲则伤或阴阳离散。冲者外来也,故叫做“第三者插足”而为害。害浅者产生矛盾纠纷,害深者则合纵联横而产生杀罚,使事物遭到毁灭性打击,此为害破之意也。
刑冲破害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它是诸多事物复杂交合的产物。事物无刑害不发,各种事物要想独立地生存和发展,就必然会出现矛盾,冲突与争夺,这个争夺就是为了占有空间或不断地侵占它人的领域,从而使自己的空间得到扩展。刑的相遇叫做抢与夺,而德的相遇则叫做得与合,两种东西虽然形式不同,但实际的内容却是一样的。德是一种温和而吉利地占有,它得到了双方意志的统一,故而可和谐地共同发展。而刑则是各种势力的互不相让,三刑者涉及到三种以上的事物,故叫做“三足鼎立”;二刑者是两个事物的无理相求;自刑者则不愿争斗,不求它人,而总以自己为本,故多自我伤害。正是由于刑不能得到对方的同意,故而才有克、刑、冲、破、害等强行的极端手段或恶意的行为。因此,我们对刑冲破害的判断,首先要从现实事物出发,来衡量其轻重缓急。比如,对于一个正在进行的具有风险的事物,和一个尚未形成的存在于某人心中的思想意识,其判断的标准是不同的。它们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课式,但其凶险发生的程度和轻重却不可同日而语。刑冲破害者,有事则发,无事则只是形成一种潜在的危机,或心理上的矛盾和忧虑而已,它可以无所为而避免之。事物必须有为而谋之,才能产生实际的冲撞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我们对刑德的判断,其实也很简单,它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一个五合相对就叫做刑德。两者有一空则不得,两者见凶神则双方空间均不允许进入,或者此时两者均无意。若见一凶一吉,则一方有意而另一方尚无意。事物的德合相见,必须双方均见吉神相遇,这是首要条件,然后再看其三合运转,三合见凶神则虽双方有意但无实际的相遇空间。三合入空者,则事去而不成。双方三合的吉神相会于某一点,才是事物成功相合的时空。因此,我们学会了判断刑德相遇,就能知道事物何时可成,何时不成。不要在不成的时空去采取行为,这样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造成不利或导致灾难,如果有成也必遭伤,导致事后连续的恶性循环。只有等到成熟的时空,方可见机而行,事情则水到渠成,且祥和吉利。
一个身处在剧烈矛盾冲突中的事物,其刑冲破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要知道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刑冲破害若针对我,也不必束手无策。因为刑冲破害的本质行为,就是挑起内乱,而促成分离也。我不动,则不受其冲;我不为,则能应其变。我要解困之法,则可示之以弱,不强以对之。或欲取之,必予之,投其所好,以泄其气,使矛盾转向它方,让周围事物以凶制凶,待到物极之处,其便不攻而自破也。这是一个迂迴曲折的以退为进之道。若强行参与竞争,在不对的时空中,则必两败俱伤,或身遭其辱。在时机不成熟时,切不可用强冒进,否则便会首当其冲,而成众矢之的。这就要看我们会不会去寻找时机,其法就是在刑德的运转中去寻找通道,学会如何去趋吉避凶。这就是太极理论以及大六壬等等演算模式,给我们提供的应对人事机变运动的高级智慧。
第四章    神煞的源起及其意义
一    神的概念
太极理论有一个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它的所有研究对象都不是具体的物质或人物,而是全部都转化成了一种东西,这就是“神”。比如,天有天上的神,地有地下的神,万物有万物的神,乃至于人也是用神来表示的。太极理论对神的处理,叫做“用神”,即思维所指某件东西或事物则叫做“用”,用什么呢?用其神也。那么这个神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在《大极宇宙论》中,详细谈到了意识的来源问题,认为意识的最初生成是与物质粒子的生成同时进行的,它是由阴阳粒子的相互联络和结合而变成了一个整体或者系统,其可见的部分就叫做物质,其不可见的阴态耦合部分,就叫做物质的属性,性质等东西。属性是可以产生运动和相互连接的,不同的属性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综合的性质。属性的合与不合就会形成物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于是,这种属性的运动,就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意识的运动形式。单个粒子的意识是一种简单的联络行为,而当粒子逐渐发展成巨大的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属性运动就变得十分复杂,其意识的形态也逐渐地得到了升华,而变成了系统整体意志的统一形态,这个形态就叫做“思维”。意识是自然的和本能的,而思维却是自主的和能动的。意识是各子系统的分散行为,而思维却是系统中所有意识的综合与提升。
意识的形态是在能量空间中由能量子和引力子的迭加组合所构成,万物的属性其实就是来源于这种能量的结构组合形式。不同的能量结构,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态或者属性结构,于是,神就从这里面产生了。什么叫神呢?所谓神,就是万物属性结构的凝聚。有什么样的属性结构,就可以把它叫做什么神。所谓的属性结构与意识形态的结构,实际上就是同一种东西。
万物的属性结构是复杂多样的。比如,同一个东西就可以有多种名称和多种用途,这就要看人的意识取它的哪一方面为用,这个用的部分就会脱离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进行独立地运转。用的运转就叫做“用神”,当用神与某一事物形态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地之道
宇宙哲学
现在应该是到了恢复牛顿原有的荣誉和地位的时候了 冷眼热风延续篇
《周易》与量子力学
预测的原理
物理学中五个未解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