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帛书《老子》通释之“重为轻根”章
“重为轻根”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远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在上一章,老子从形而上的角度论道,最后引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结论以申明圣人循道的主旨。
从此章开始,老子承接上章的立意,落实到综合论述圣人何以取法、取法如何的形而下的具体要求。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便很容易理解本章作为“人法道”的具体内容的纲领部分所要阐述的内容,即,以何为重,以何为主的问题。
全章分三部分,首先提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观点;中间“是以君子终日行,不远其辎重,虽有环官,燕处则昭若。”是对观点的正面说明,即论据部分;最后则是对侯王的劝戒,重申“持重守静为本”的主题。
以前注家多孤立的看待此章(包括《老子》各章),仅就个别词句纠缠,但由于对中心思想的不得要领,故官司打个没完没了。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此句即便不解释其字意亦了然,关键是如何理解其意义的问题。这需要结合下文进行分析。
后面实际上讲的是侯王以什么为根本,以什么克制躁动妄为的问题。
而此章所讲的以什么为根本,或者说以什么为重的问题,通过后文我们可以看出,是就“身”与“天下”的关系这一角度来讨论的。也就是说,侯王作为一个统治者,在处理“为身”与“为天下”的关系过程当中,应当以什么为根本。当然,如果我们把“为身”理解为打通任督二脉吃阴阳和合散豹筋易骨丸的纯粹身体的修炼,显然是脱离了全文的主旨的。这里的“为身”,我理解是指修养“君德”,是指侯王对自身提出的为政的要求。只有这样才与上下文相联系。
对于“静为躁君”,绝大多数注家都是在普通的常识层面来理解的,好像老子是一个坐在酷暑的阴凉下口中默念“心静自然凉”的老头。但他们都忽略的“静”字在前文中所赋予的概念——“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在《老子》中,“静”是一种观其运动规律,掌握其内在规律的方法。所以此句是说,观察、了解、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才是控制躁动、妄动的最有效的手段。
此句可通译为:
重是轻的根基,“静”(“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这种观察其“复”也就是观其运动规律,掌握其内在规律的方法)是能够控制轻举躁动的。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远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
此句帛书与世传本文字出入不小。对于世传本此句解释的众说纷纭,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世传本文字的改变使得文义变得难以理解。
此处的“君子”与下文的“万乘之王”相对,并结合“环官”相伴,应当是行为相对规范、正确的侯王,即便不能说是如“圣人”般的有道之君的话。
环官:名为“环人”之官。周礼制中设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环官”属于夏官,主管抵御来犯之敌和巡查内外之事。在此指保卫辎重。
燕:古通晏。《小尔雅.广言》“晏,晚也。”
则:此处做转折处理,却之意。
昭:《说文》“昭:昭曰明也。”如此则昭之明与晏之晚、昏正成转折。
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特别需要官员负责巡查守卫,哪怕是黑夜也要如同白昼一般。
此句可通译为:
正是以此,行为规范、正确的侯王尽管终日忙碌,但对待他的辎重,不但不远离,还特别需要官员负责巡查守卫,哪怕是黑夜也要如同白昼一般。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此句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对“轻于”的理解。绝大多数注家都将“轻”理解为轻动,“于”训作“为”或“在”,此间之不能自圆其说之处不再一一辩驳。我认为当结合《老子》“贵为身于为天下”的理解,“于”作表比较关系解。此句内涵也与“贵为身于为天下”的内涵一脉相承。也就是在“身”与“天下”这两者的关系当中孰轻孰重的问题。根据《老子》和先秦道家的一贯思路,“内圣外王”是由“内圣”而“外王”,故“身”为本、为君、为重、为根;相对而言,“天下”则处在“轻”、“躁”之位。这一思想在先秦其他文献中亦能找到佐证,如:《左传襄公十八年》“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
有了如此理解,再反过头来看前两段则很容易理解。第一段实际一语双关,即是普遍的客观事实提炼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思想,同时又是特指:侯王为政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以侯王自身为重。在道德修养层面,应首先以自身的修炼为重、为本,为治国之根;在思想、认识领域当坚持“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这种观察其“复”也就是观其运动规律,掌握其内在规律的方法,而不能轻举躁动。第二段则是以辎重对 于君子的重要性为例说明“重”作为“根本”的意义。
此句可通译为:
但为何有些万乘之王却把自身看得比天下轻呢?把自身看得比天下轻,天下则失去了它的根本,(不能把握“静”的认知方式,则难免会出现)轻举躁动失去控制。
至此,此段可通解为:
重是轻的根基,“静”(“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这种观察其“复”也就是观其运动规律,掌握其内在规律的方法)是能够控制轻举躁动的。正是以此,行为规范、正确的侯王尽管终日忙碌,但对待他的辎重,不但不远离,还特别需要官员负责巡查守卫,哪怕是黑夜也要如同白昼一般。(而侯王则是天下的辎重)但为何有些万乘之王却把自身看得比天下轻呢?把自身看得比天下轻,天下则失去了它的根本,(不能把握“静”的认知方式,则难免会出现)轻举躁动失去控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经第26,重为轻根,静为躁
《老子·三十九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道德经读书笔记26|重为轻根,清为躁君
【开讲】收摄你的身心,不离你的方寸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26
王弼本《道德经》简释(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