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析道教神哲学研究领域--李冲晖整理
探析道教神哲学研究领域
     道教神哲学特点探析:
    道教神哲学是道教的一个分支研究领域。与道教的其它分支学科比较而言,道教神哲学研究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一直是在其学科概念和性质不确定的状态下探讨道教神哲学的。
    道教神哲学这一分支学科不确定的表现之一是至今对道教神哲学概念的认识还存在着重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道教神哲学仅仅只是道教中类似于老庄道家哲学的言论,老庄诸书“为道教哲学精义之所在”这种认识实际上是在历来道教与道家不分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另一种观点则与其相反,主张“区分道家哲学与道教神哲学”,认为道家哲学只是一种哲学流派,而“道教神哲学是为其教义服务的,是其教理教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换句话说,对道教教义的哲学论证就是道教神哲学,
    道教神哲学这一分支学科不确定的表现之二是道教神哲学研究常常混融于道教文化和道教思想研究之中道教神哲学包含于道教文化和道教思想之中,但彼此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道教文化文化范畴大于思想范畴,思想范畴又大于哲学范畴”因此道教神哲学还有待于从道教文化和道教思想研究中独立出来。
    道教神哲学历史探析:
    道教神哲学的研究史与道教研究史几乎是同步的。1949年以前,由于道教在近代的进一步衰落以及民主与科学思潮对道教的批判,道教受到冷遇,道教研究不受重视,只有少数几位著名学者如陈寅恪、汤用彤、蒙文通、王明、陈垣、陈国符、刘鉴泉、许地山、傅勤家等写过一些道教论文和著作,有关道教神哲学的论著则可谓凤毛麟角,屈指可数。1949年至1966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道教研究曾一度被视为禁区。虽然也有解禁之时,但从事道教研究的学者较少,成果不多!1966至197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道教研究可说是一片空白,道教神哲学自然也没有什么研究成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在拨乱反正的新形势下,各门科学研究恢复了生机,道教研究尤其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出现了至今未衰的道教研究热潮。这表明,在人们对道教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的高潮时期,道教神哲学是很受重视的。人们不仅想知道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也想从对道教哲理的探究中搞清道教的本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且,发掘和整理道教神哲学可以纠正长期以来的学术偏见,这种偏见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绝大部分中国哲学史著作中都没有道教哲学的位置。现在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道教哲学其实“是中国哲学这棵主干上的一个分支,是中国哲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缺少了道教哲学支持那么道教神学体系就无法完善,因此研究道教神哲学的大趋势已经到了是刻不容缓时期
    道教神哲学中“神哲”关系探析:
    以往道教被认为是一种低级通俗的民间宗教,只有一些近于巫术的符水、斋教、科仪,谈不上哲学思辩。但如今大部分的学者皆认为道教神学中有其哲学性的内容。道教神哲学是为其教义服务的,是其教理教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换言之,对道教教义的哲学论证就是道教神哲学。道教神哲学的思想素材一开始就来自中国哲学,主要是道家哲学。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学的理性论证,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观、认识论、伦理学、人生论等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是道教神哲学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神哲学的中心范畴,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题,论证人有无成仙的内在根据、人成仙取何途径是其思想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道教神哲学的精要探析:
    (一)、尊道贵德。道教更重视悟道修德、行道施德,相信“功德成神”,立三千功,修八百果,便可成为神仙。所以要“功行两全”,即内修性命之功,外行济世之事,单务方术不能成仙。
    (二)、生道合一。《内观经》:“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
    道合一,则长生不死”。个体生命道修成丹,最终与永生大道合为一体,便可长生。道教一切修炼长生之术都以“生道合一”为理论基础。
    (三)、祟神敬仙。神为道气所化,仙为人修道而成。三清神中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神仙的特点是长生不死,逍遥自在、神通广大。现代的诠释应当是神仙乃一种理想的生命状态。神仙有四大:大智慧、大寿数、大自在、大功德,这可以达到。
    (四)、性命双修。修道炼养要兼顾心理(性功)、和生理(命功)。道教的性功强调清净无欲,多与道家、儒家、佛家相通;而其命功必须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为道教所独有。性命双修的普遍意义是人们要同时加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并互相促进。
    (五)、阴阳交合。道教认为人体内有阴阳。如果有阴而无阳则变鬼。通过炼养,除尽阴气,炼成纯阳之体,便是仙。炼养内丹的关键在于体内取坎填离,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又称龙虎交媾、铅汞颠倒。这是将周易阴阳哲学用之于内丹学的形态,属于道教易学。
    综上浅谈:
    道教神哲学最大的贡献是突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结构和生命的优化,既注重精神生命的提升,又注重生理生命的护养,发挥出一整套养生长寿之道和身心自我调适的方法,它在生命信仰、生命哲学和生命科学三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知识,弥补了儒、佛两家的不足。道教影响了中国哲学,内丹学形成一个理论高峰。道教影响了中国科技,特别是中国医学。道教神仙信仰及其仙话,为中国文学艺术提供了生活理想、艺术想象、故事素材、语言表述。鲁迅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是指道教的草根性,与民俗信仰联系紧密,神灵互换共奉,文化活动交织进行,由此可见道教神哲学是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它的尊道、贵德、重生、能容、不贪、抱朴”的品格,与当代文明的发展是一致的。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行开拓创新,是道教界人士与道教研究者的共同任务!
                                               李冲晖整理于壬辰年夏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节道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带您一步步走进道家文化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教哲学
道教 | 历史与教义
道教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