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政四余一些天文历法小知识
以下是发表在QQ说说的一些整理吧。将其中对星政还有点用处的说说整理下。希望有助于学者,厘清一些概念。或看不懂时,最少能跟着里面的名称多度。慢慢会形成出整体思维来。不致人云亦云吧。
(1)法象莫大乎日月,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灵枢,富贵崇高莫大乎时令和舒。
(2)大火谓之大辰,房心尾也。而其中房为四表。天道,四表之间,三光之正路,人天之定位也。又曰,日月之行,常出其中,不出其中为不道。。。是以果老称,房心之要。其立命不可移转者。
(3)斗为帝令,又为帝车,又曰七政,星曰七神,又曰小岁,正月建寅,月后左行而月建一辰,是行十二辰而又昼夜一周。运于中央,分别阴阳,建于四时,授时四方,均立五行,移应节度,定诸纪纲,出号布政。
(4)天地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复终始。循斗而招摇兮,执衡定元纪。。
(5)璇玑者,转舒天心。玉衡,平气立常也。
(6)璇玑斗魁四星,玉衡拘横三星,合七。齐四时五威。五威者,五行也。五威在人为五命,七星在人为七端。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
(7)箕主正月,房主二月,角主三月,轸主四月,张主五月,东井主六月,参主七月,昴主八月,奎主九月,壁主十月,虚主十一月,斗主十二月。得其色正者也。
(8)“以星推命,不知始于何时。然吕才之辟禄命,只及干支,至于韩潮州始有我生之时,月宿南斗之说。由是征之,亦在九执以后耳。每见推五星者,率用溪口历,则于七政躔度疏远。若用新法,则宫度之迁改不常。二者己如柄鑿之不相入。又安望其术之验乎!”几百年后观之,何其一语以盖棺。更贵者其建言“或以古法分宫而取今算之七政布之,则既不违其本术,亦不谬乎悬象”。古儒之质厚者若是!
(9)“。。。所以太阳过宫与中气必不同日,其法原无错误,其理亦甚易知。徐李诸公深于历术,岂反不明斯事,乃复合为一,真不可解。推原厥故,盖译历书时,误仍回回历太阳年之十二月名耳。。。”此翁谦质之厚,常多平质回护语。更其用力之深,无怪乎康熙曰“仅见”,惜乎不能畅用其说。
(10)斗居天罡,三垣环拱,七政之枢,阴阳之本。冬至则指子,小寒则指癸,大寒则指丑,立春则指艮,雨水则指寅。。周而复始,自尧于今,万古皆然。以戌时侯之,所谓月月常加戌者即为此。惜今人不明天自为天,地之为地。左右相动。更不明辰次本意。则天之北,与地之北又何相错其远。更N代之后,三垣与天罡再无关联。所谓枢,所谓本者,连根去尽,其罪如是。
(11)斗者,天枢也。以昏 候之,左旋于天,月建一辰,昼夜一周,日月会焉。此亦月建之由也。。所谓中央钧天角亢间,枢机所在。帝赖以建时视天下,天罡以喻。。。试问君之“天罡”何在,帝将怀“玉兔”以视天下乎。
(12)“要特别指出的是,二十八星宿黄道宿度与现代通用的黄经或黄经差(沿黄经圈在黄道上量度而得)不同。它是以天球赤极为基点,沿赤经圈在黄道上进行度量的宿度值,可称为“极黄经”,这是中国古代黄道宿度的特点。”。。。研历者还是能自心明白的。可惜了神棍业了。
(13)“印度各宿标准星大部分选取是亮星,而中国古代的距星却往往取稍暗者。。但徝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八星宿体系与其他古老民族不同,其各宿所占据的范围是沿着天赤道方向排列的。。而印度的二十八星宿体系则是沿着黄道方向。。”
(14)“黄极是黄道的两个几何极。。。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黄极的概念,人们在表示天体相对于黄道位置时还是借助于北天极。。。中国古代利用北天极来确定天体的黄道坐标,这是与其它世界上各古老民族的黄道天文坐标系也就是与近现代天文学中的(黄道)最大的不同之处,人们称其为准黄道天文坐标系。也有人称其为似黄道坐标系。。。”
(15)“二十八宿之距度(的不同)。。,此盖星既循黄道东行,而古测皆依赤道。黄赤斜交,句弦异视,所以度有伸缩,正由距有横斜耳,不则岂其前人所测皆不足凭哉”说得好直切。简白话就是:那古人都是傻子,就你聪明,你全家比千年以来所有的太史都聪明。。。臆测啊,臆测,此公行文质厚,当然不会这样说,只是解说了明以前,和明以后距度为什么不同。。哈。
(16)就民间来讲“以子午圈作为观测的基准,就能够看到随着恒星的周日视运用,恒星依赤经从小(赤经差)到大的次序先后通过子午圈,只要记录下两颗恒星通过子午圈时所相应的时刻,由其差就能得到这两颗恒星的赤经差”。而黄道“春分点和黄道十二宫的起始点在天空中并无一显著的标志点,人们要得到相应的位置数据就不能采用直接观测的方式”。
(17)中国古代未建立黄极概念,人们未能利用黄道建立起与现代天文学中类似的黄道坐标系。为了得到天体相应于黄道上二十八星宿的坐标,人们是利用北天极和相应天体的大圈在黄道上交点位置的来确定的,这被称为准黄道坐标或似黄道坐标。所以经差叫“极黄经”,相当于赤经差在黄道上的投影。正是因为,似为黄经,实为赤经差。而黄赤因不同的界面,经差之间就会不同。赤经和极黄经之间的差度,就称为黄赤道差。中国古代四分历开始一般称其为“进退差”。为便于制历,古代就会设定两至两分,让黄赤经差相同,然后通过“进退”计算,调整星宿度距。这就是古代历书所见的,依赤道岁差定推黄道宿度,李淳风所说的变黄道术。星平会海所称的“依赤道四正岁差变为黄道”。
(18)“清时宪历,采用西洋之法,以中气为日躔入十二宫时刻,如日躔冬至即入星纪丑宫之类。。。中国古历十二次大抵依星宿而定,如奎娄为降娄,心为大火。。等等。故宫有一定之宿,宿有常居之宫,由来尚矣。唐以后历法始用岁差,然亦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宫与星仍旧不易(一直到明末)。十二次沿恒星天进行分划测定,而二十四节气则由岁实(回归年)二十四等分而得。。至次在西汉三统历时期,十二次己均匀划分,并用它描述太阳运动,与二十四气联系起来。十二次与二十四气的关系为: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斗(北斗所指)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节气,辰,次完全统一),。。”由三统为一,到唐李淳风厘定辰次,“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千古定法,和清改制所用。此节当配合梅翁所说徐公借用回回历名称一节。则能明分宫制错乱的来由。
(19)十二辰是指,将天赤,黄道分用子丑寅。。用来记岁,亦用来记月,亦来用记时,更是用来记属方位。十二次则一般认为起源于对木星的观察,与十二辰相逆玄枵诹訾相排,古代还和太阳行走相对应,即定下冬至时太阳会正处玄枵之中。这样辰和次,虽不同源,而其实是相对应的,叫“视其建而知其次”,合称辰次。但是因为岁差的原因(冬至春分点左移),慢慢的,太阳冬至时不合古历冬至太阳在子玄枵虚中了(尧圣日入虚)。至李淳风则厘定次辰,而“天自为天,岁自为岁”(虞喜言)。因为李淳风在岁差问题上,没能顶住廷议。至一行方全,所以后人亦说一行之定。但这是岁差的问题。天自为天,岁自岁则早成定论。而辰次则历法史所说,自淳风厘定,准为定则。。。
(20)“按列宿而天盘动,即岁差之法也,周天列宿分十二宫,古今历法各迥异,要其大端之改易有三:自隋以前,未用岁差。故天之十二宫,皆随节气(实则那时,节宫基本相合也致此,以即不背圣,亦能垂象)。如冬至日躔度,即为丑初之类。一也。唐一行始定用岁差,分天自为天,岁自为岁。故冬至渐移,而宫度不变。以后历家遵用之(由唐至明)。所以明季言太阳过宫,以雨水三朝过亥。二也。若今西历(清采用为时宪),则未尝不用岁差,而十二宫又复随节气而移。三也。三者之法,未敢断其孰优。然以平心论之,则一行似胜。何以言之?盖即用岁差,则节气之躔度,年年不同。故帝尧冬至日在虚,而今在箕。己差五十余度。若再积其差,冬至必在尾,在心。。。故犹冬至之故而名之丑宫,则东方七宿,不得为苍龙,而变为玄武,北方宿反为白虎。。。名实尽乖,即西法之金牛白羊诸宫,皆将易位,非命名取象之初旨,则不如天自为天,岁自为岁为无弊。。。"
(21)(论周天十二宫并以星象得名不可移动 如是说)十二宫名虽人所为,然其来久矣,今考宫名,皆依天上星宿而定,非漫设者也。如南方七宿为朱鸟之象(史记天官书,柳为鸟注即咮咮者朱鸟之喙也。。)其宫曰鹑首,鹑火,鹑尾(鹑即朱鸟),东方七宿为苍龙。。。由是以观,十二宫之名皆依星象而取,非漫设也。尧典日中星鸟,以其时昏刻,朱鸟正在南方午地也。。。历家以岁差考之,尧甲辰至及今己四千余岁,岁差之度己及二宫。然而天上二十八星宿舍之星宿,未尝变动,故其十二宫亦终古不变也。若非二十四节气太阳躔度,尽依岁差之度而移,则岁岁不同,七十年即差一度,安得以十二中气即过宫乎(即古亦不合)。试以近事征之。。(亦不合于今)。又试以西术之十二宫方之。。。(亦不合于回回历)。。。不哑然失笑者乎”...当然亦有强项之说,纯用“虚”。那还要星历干嘛,自己作个某某代表木星,火星不就行了,又还强合星历何用?
(22)“所谓十二次,是将一周天均分12段。12个节气为这相应12段的起始点,而12个中气,则为相应段的中央点。。。”这就是所谓的“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白话一点就是,如果非要将周天纯以节气来分,那么,节气要在一个宫的初度,而中气要在中间。。。和西历采用春分(中气)为白羊初,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连起点都是刚好相反的。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会认为,所谓的黄道十二宫,一定是中气过宫呢。无非是明末徐李诸公,制译,将回回历十二宫名,直接变改成“十二次”名。使玄枵等于宝瓶类。此等对接,唐宋时期尚能大约相对应,至明清,辰次和西历十二宫相错不知几许。而此乱,最重的,其实是打破了历家“天自为自,岁自为岁”的定则。。。试想一下,次者,与建月岁有关,君之“戌”太岁君,太岁的一半那里去了,你让太岁管事,又要将他分尸,大家还能好好相处嘛。戌月就更是了,你将戌的另一段划到别的省分去,建封不明,天下得无乱,诸侯得不相战乎。大家还能好好的一起玩玩牌嘛。
(23)二十四节气是将一回归年长度随太阳周视运动,划分24部分,并对应相应日期名称,其中象立春,惊蛰,清明,立夏(代表月初的节气)。。12个被称为节气,其余象冬至,大寒,春分(代表月中的节气)。。12个被称为中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由最开始定下的原则是“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但明显,由于岁差的问题,终是会慢慢对不上的。则宫分纯以星宿而定,“宫必有其宿,宿必在其宫”和“天自为天,岁自为岁”。二十四节气属于历法太阳历部分,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历法,是阴阳历并合在一起的。所以,二十四节气还要和太阴历并在一起。那最初确定的原则就是“斗建下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即用来记岁,更用来记月之法合在一起。记岁之法如出现不合,如木不合,则谓之超辰。如月斗不合呢,则需置润。相同的道理,我们知道,由于岁差的原因,和木星并不全然真的完全一直恒定12宫的走法。那怕是用“木星超辰”来解,仍是会慢慢对不上了。所以历家才会定下“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重要原则。而月建就更是了,随着天体运用,斗杓并不必然的在月中就指着辰建。所以,就会有置润法去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斗于昏必指其辰”。而斗指两者之间时,则需置润。即然是这样,阴阳历还是随着岁差等各种变化因素,并不能完全并合。所以就定下,“节不必在其月”,但如中气不在月则要置润。著名的无中置润法即这样“朔不得中,是谓闰月”。所以“宫必有其宿”“岁自为岁”显得无比必要,即将宫分纯以坐标而视,这样才不会错乱而多变。而徐李诸公一变制呢,直接将太阳分宫,定名为星纪次辰名称。则完全破坏了这一原则。所以梅翁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正名,只有这样一正名,才不会错乱天下。“今但将宫名改为节气(将宫名改成节气名,不要用什么星纪,什么白羊让后人,将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全搞混了),即诸表可用,而不必改造,有何难哉”。这己经是对新历最大的维护了,可惜未被采用。等到清人将洋人从钦天监正位赶下来时,己经是道光年间,大部分人,己经不明这个中的区别了,愚民政下,又何需民人能懂,钦天懂就成了。。。只是可惜了神棍业了。
1. “古历黄赤道的变换研究(注意,此黄道非现代意义的黄道),始于东汉张衡。张衡用竹篾度量黄赤道的变化,总结两者进退规律(这就是进退法)。从春分,秋分开始,赤道度每经4度,黄道度增1/4度。。然后。至刘焯皇极历用了新变换法,应用了均匀的分限法和每限损益数递增减的方法,(即将象限细分而用递增减的方法。即不全然恒定增减度,而是递增减)从理论上讲要比张衡用一律用1/4度为损益来得合理。而一行则改4度1限为5度1限,此法为后世历家所录用。”一般来讲,极黄经和赤经差变化不大,根据现代的数测是极大值约2.5度左右。而如果反应在测量天体时,如是与现代意义的黄经讲,星体在黄道附近的,区别不算大,如是星体是离黄道去度较远的,则区别较大,据书上的数据是,有些可达7到8度的不等。即等于说,比如28星宿距度,如是这个星宿的距星是离黄道不远的,那么,极黄经经差和黄经经差区别有,但不算大。如是这个距星是离黄道远的,那么,距度之间区别就会大,有些甚至通达7度,8度的区别。
2. 所以我在写古今星制考系列文时,言其“黄道亦非黄道”“星座亦非星座”之类。估计真去理解的人,也是不多吧。一则如朱文鑫先生所言“后世推崇西学,厌弃前闻,不知探本而穷源,遂致数典而忘祖”。二则话己说出,难以回收,变更用制恐为人笑,没能直面学术的勇气。三则是真不知,而人言亦言。必竟有天文历法术语的原因。。。所以画个图吧。如图中A为某一天体,C就是现代意的黄经经度,D就是赤经经度,B就是古代历法黄经经度,相当于赤经差在黄道上的投影,有些书会叫他“极黄经”。
3. “十二次之名,始见于《尔雅》《左传》《国语》,分黄道为十二等分,以定各节气日躔。《汉志》所谓“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古人所以有节气中气之别也。战国之时,以岁星为十二年一周天,分周为十二次,以岁星所在之次为纪年之标准。如《左传》岁在星纪,《国语》岁在鹑火之类。当时未明岁差,不知恒星与节气,每年有五十秒余之差,乃以二十八星宿配定于十二次,如《尔雅》星纪斗牵牛,玄枵女虚危之类。由此可见,周秦之际,以十二次二十八宿,为观象授时之基础。”汉历上承古历,至唐至宋,至明。无不如此。所以“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原则确立,显得无比重要。不如此,则纪岁,纪月隔代有异矣,此寅非彼寅,此卯非彼卯,而“帝乘斗以视天下”视更为无定,阴阳无绪,君失其德,整个哲学基调全变。
4.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和西方对比,基本是无中断的。因为“正朔”是国之大事。所以放之大来看,基本是平稳的发展。不像西方文明,中断若干。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古代在这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当然,其它蛮多方面也是。“正朔”为国之大事,和天文历法的过于专业性,使得天文历法不会过于因政治而中断。谁上台了,都还是要用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正朔”之事过于重大了,就使得这方面的人才,由原来的学者与国家专属人才之间共同进步,变得皇朝越来越限止民间观星之事。由无明文以限,到不得涉历,但可观天,慢慢变成只能皇朝去做这事。这样就使得民间人才越来越少。像清初争案就是,代表中制的人,知其义而不精于算。打起架来就吃亏了。相同,也还是因为“正朔”为国之大事,他即保全了让天文历法,不中断的连续发展。但在纳新方面也变得缓慢。往往一个重大发现,要缓上后一二朝时,才得以皇朝确立。所以,当清初时,突然“一次性的大变换”。让人产生了蒙了下的错觉,因为这实在太专业性了,当然也有政治的因素。所以后人评说,清初“亦集一时俊杰,竞皆未觉其非”。虽经有像梅氏兄弟等为代表的学者,尽心纠非。然后这时,己经是皇权确立,而“纳新缓慢”的问题就突现出来,如李善兰等的努力引进,只在学者间。反而又错失了另一次对接最新天文发展的时期。使得至清而后的天文史历法,在即失其自秦汉以建的本有精义同时,又错失了天文史上发展最速的一波。这些如放到现代,单纯从天文历法来讲。也没啥。因为书史资料不失的情况。可以通过时间,慢慢平复。并且从现有学术文来看。最少学界己经有了认识。只是可惜了星学了。在清一朝,天文历法史上有个纪理安,我们是要记住的。只是不知星学的“纪理安”又是何人,总之创新改造都可以,刨坟灭根的事还是少做吧。。
5.所以,当你能明白,十二辰次即与记岁法相关时。那你就要看看,你的“太岁”还在太岁位嘛。是正坐着呢,还是踩到别人家去了。当你能明白,十二辰次也会用来记月建时,你就要看看,你家的斗杓,还能依十二辰次转到嘛。。。当你不能明白时,那就多度下古代历法,十二辰,十二次,十二辰次与干支等字眼,多点耐心,慢慢会出来的。总比人云亦云好啊。
6. 如果说,有些东西可以稍网上度一下,就能明白,和才能明白。而有些东西是,连度都不用度,用个脚趾头就能想明白的。比如说28星宿度数,一下子相差那么远,有些星宿度数竟达5度,6...度之多,视觉上差一半的感觉。玩了一二千年恒星的中国人,都是吃饲料长大的?二千多年啊,这还是可依数据,再推早点,三四千年啊,竟还差这么多。你那怕是不承认春秋战国的数据,用着史记的数据。离清一朝也足有一千六百多年啊。你那怕是不承认汉朝的数据,唐朝也有一千年啊,你那怕不是承认唐朝的数据,元郭守敬等离清也有四百年啊。这些天天观星的人,都是猪,就西洋人才是人?而且观测了二千年,竟达数差这么多度。而且号称精密的授时历,竟一下子测差这么多度。这也叫精密?你信嘛。用个脚跟都能明白,那一定是大家某方面起点不同,才可能的。分宫制就更是了,随便拉个明以前的星盘,然后明到清,就算是从洪武起算,也有270多年啊。更遑论宋元了。24节气中国古人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依赖和认识充分,一下子的变更分宫,那必然是用的定法不同的。而不是像清后一些人所说的“前朝不密”。都是村翁乡言而己。不知历法争论上所谓的密与不密,以交食而论成败言,往往只是刻数之别,一个小数点搞死人差别。而且还互有胜负呢。。我们退一万步想,就算再怎么不密,也不能不密成这样啊,直观上等于全变。古人再蠢也不能蠢成这样啊,再不图上进,也不能连续几百上千年的不图上进啊。。。
1.二十四节气是将岁周之数24分切分。分节气,和中气。即节12,中气12.而我们定历,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利民农时也。是让人能更好的根据节气变化生养安作。因为汉时是引用了古历六历之一的颛顼历,再加上因孔圣人也主张,所以岁首就会定在寅月“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这一主张,定下了我们几千年来的春节,定下我们的年的界限。一年之始在于春等等。这是由太阴历,日月合朔定月而定下岁首,定下月分寅卯辰巳午。。。而我们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春种秋收,不背农时显得无比重要。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阴阳合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就会将24节气,也代入到月份中去。则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在初的称为节气,在中的称为中气。如正月寅月,就会有立春节,雨水中两个节气。卯月就会是惊蛰,雨水。所以,比如寅月来讲,就会有两个起点,一个是太阴历日月合朔而初一,一个是太阳历的立春。阴阳合历,并行不悖。但是天体运行,并不能让两历完全对应。为了不让两历出现过度的不谐调。就会通过像置润月,月含中气等方式。让两者大约对应。重讲一下这个,是让大家注意到岁首,和月份含的两个节气概念,并且再次注意到,节和中气最初的设定“日至初为节,日至中为中”。意思就是节气分宫月份,太阳到了宫位的初端的这个节点称为节,到了中间的节点,称为中气。比如寅月,立春就是节,雨水就是中。中嘛,中间。所以,如果你非要用节气来分宫,立春和雨水为一个宫位才是。但是呢,天体运行,慢慢的明显己经不现实了。唐历就最终完全的定下“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原则。
2.对我们来讲,我们的“春天”寅月就开始了,我们的一年,寅月就开始了。寅卯辰为春,其中寅月叫孟春,卯月叫仲春,辰月季春。我们的过年是春节为标志,那别国的文化呢,比如圣诞节,带上宗教义。我们的春天,春节就是划定点,不然怎么能叫春节呢,不然怎么叫立春呢。而别国的文化,别人的“春天”呢?春分点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3.”古法以黄道南北八度之间,为日月五得所经之处,名曰黄道带。平分十二宫,每宫三十度,各有符号,其源出于巴比伦,埃及。除天平座外,皆以动物之名名之,故又名动物圈。即宝瓶本属旧译,在西图原为手持水瓶之人,其符号为埃及水字。其它或为象形或为希腊原文第一字母。大抵以本宫之星座命名。但因春分点西退之故,昔日之星座今己移居他宫,故今日之宫名,只为宫之标识而己。依氏(希帕克)当年以白羊为第一星(娄二)为春分星。与汉志春分在娄相合。今春分退行约三十度,在双鱼而不在白羊,然近时年历仍以白羊为春分者,所以代表交宫之节气耳,希腊古俗,在春分后第一望月为白羊胜节,民欲间选择纯白之羊,冠以鲜花,游行于市,举国或狂,波斯亦盛行之,犹中国旧俗春牛祝岁之意。”所以对于西法古历来讲,春分有特殊意义。他们也面临和我们面临一样的问题,就是岁差。我们是冬至点不得不西移,于是定下“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即周天十二宫次度不变,而节气点西退。他们的处理方法,也一样保定一个东西不变,不同的是,他们将白羊定成节气宫名而不变。那怕是春分点西移了,只要一到了春分,就记月白羊。即由”星座意”变成“节气意”。虽然因为战争,和西方古国文明的湮灭,异致西历的交融变化,但春分点大家都在应用着。如耶稣复活节,其初规定日规,各国根据希腊法和罗马法不同,争执很大。到了公元325年,决议用罗马法“依教令为春分后过月圆之第一个星期日”。是新月后第十四个日,复活节不得过四月二十一日。历差也是一样的问题。但终有个春分点是可以确定的。在对应不上时,能相应的调节。
4.印度呢,和中国一样,阴阳并行。太阴年,与中国差不多,也有置润。不同的是中国历法是以无中置润之法。而印度是“太阴月中,太阳未过相为润月”。那么这相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和中国的节气一样。他的太阳年分成六季,当太阳在羖首,以前二相为一季,以后每行二相为一季。这样二相为季,六季成岁。以上年的十二月与本年的一月为春季,二三月为暑季,四五月为雨季,六七月为秋季,八九月为寒季,十十一月为露季。其岁首约起于西历四月二十日。印度古代节季,和中国差不多,都是起于露季,即相当于中国的冬至。而春季呢则约起西历的二月十九日,或二十日 。但是印度历法,不计岁差,所以到了“至近世,春季己经退至三月十二日”。实际还因为岁周的问题,印度在以前对岁首的问题上,各地比较混乱,所以又会有个政治太阳年。正是因为太阴历采用置润与太阳有没过相关联,也和中国差不多,有点像中气如不在月,则置润。但他有消月法,“若一月中太阳二次过相,则以第一相名月,而不能再以第二相命名,谓之消月,因有消月,而印度之润月遂较中国为多。”。又似与记月名也有关系,则“印度太阴月,以二十八星宿为背景,其源出自中国,印度初有二十七宿(用为记太阴所行,九执历有载),继有二十八星宿,欲容纳于十二相。故每相有二宿,或三宿之分”。即配相名才好配。
5.阿拉伯历法呢,则以穆罕默德开回教为纪元。慢慢容合希腊,印度历法一些因素。区别还是有的。如阿拉伯用纯太阴历,而不置闰月。所以每隔三十二三年,就会与中西历相差一年。而且回教的规定以“新月始生为月朔,而在民间日用,则无确定之法,往往同一地方,而所用月朔各异。”。而太阴年呢,从明译回回历来看“一太阴年三百五十四日 ,但朔望月二十九日半有余,故回历置一润日,凡过月分有闰之年,于第十二月内增一日,凡三百五十五日,以三十年为一周。平年十九,润年十一,所得朔约为二九点五三零五五日。”。也会有个宫分年,实际就是太阳年“以十二宫谓不动之月,一太阳年三百六十五日,凡遇宫分润之年,于双鱼宫加一日,凡古百六十六日,一百八十八年而润三十一日”。即然纯用太阴历,那么又何必要置太阳宫名历呢。因为这是必然的,历法终是要服务于安作生活的。所以从中国的人角度来讲,会解说成“(问回回历亦知岁差,何以误用宫名为月名)曰:回回历即以十二个月为太阴年,而用以记岁,不用闰月,然如是则四时寒燠温凉错乱无纪。因别立太阳年以周岁日躔,匀分三百六十度,又匀分为十二月,以为耕敛之节,而起算春分,是以事势之不得不然,但彼以春分为太阳年之第一月第一日”这就是回回历太阳宫分年,用来记月,用春分开始的第一天为第一月,并译名为白羊的来由。
6.我们中国人是讲阴阳的,讲四时的。所以自古以来“古者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为八节”。俗语叫“四时八节”。将四立都放在四个孟月之首,为四时之节,这样分断春夏秋冬。而二至二分呢,处中气放在四仲之月中。四时八节以定时序。“不可移易”。你不能说,立春了还不是春天,要春分了才是春天。再细分到一个月,就更是了,寅就在立春,雨水。你不可能说,雨水才是寅月。因为岁差和阴阳并历,他设定了,月有中气而己,他没说要以月中气为划月和划宫啊。你不能反着来,立春不在寅月,立春不是寅月的节气,这个结论是很可笑的。最少从历法来讲是,因为我们是在中国,我们不是欧洲人,不是阿拉伯人。或者某天,天下大同了,你怎么分都可以。那么,你从春分开始设宫初,是不是很可笑。即将四时从哲理上推从春分开始,更将一个月宫分为二。我们有我们的“春天”,别人有别人的“春天”。我们有我们的寅月,别人有别人的“一月”。所以说,你如非要用节气去分宫,为什么不将立春雨水放在一个宫呢,为什么要用上西方的白羊宫名去分切呢。就不能用惊蛰去切分嘛?最少,这样还能切合尧圣以来的“日在初为节,日在中为中气”的分宫原理啊,最少辰这个概念还能用上啊。有些人会对不懂的人讲,岁差啊。就这个问题,古历己经定好了“天自为天(即周天十二次宫度,其度终古不变),岁自为岁(即岁十二中气日躔所行天度,其度岁岁微移)”历代遵用。而且恰恰是因为后朝遵用了这个原则,才出现了中气过宫,也使得译对回回历时,他看着基本似对应着,但你只需去看一大家所用过宫数据,用着粗略的数据,都知道差了几度了,必不中气过宫,只是大约对应而己(详看《由明朝历算春分点说古今星制之别》)。再退一万步讲,你不用这个历代遵用的原则,还是要用节气,还是要用春分来切,现在的春分点己经不在白羊了,而且老早就不在了啊。。。是不是又会说,我们是用虚不用实,那你还要星历来干嘛,你让金木水木土平行均度行走,即然宫度都全虚用了,那将七政五星也虚了他,省得星历麻烦,不更好。或用紫斗就成了,都是术数,都能应的。无非还不是想用实星投影来垂象嘛,但这投影己经投到别人家去了啊。还怎么垂象。。是不是只能说“我们西方占星就是一直这样啊”,如果是这样,那没有办法了。中国历来的星占人员,并没有去开会,更没签定这份协约的。就算是有,香港都己经回归了啊。。这句也就是气话了,实话是,中国的辰次己经将天地人含义结合在一起,并且结合到子丑寅卯去了。这样一改,随便一个天罡不再是天罡,房心之要也不再是房心之要,四正之关也不再是四正之关,文魁到酉音之地,室秘到武库之关。。。对西占来讲,是没影响,就纯是天盘转动。但对七政来讲,不是啊。宫不含天,天不垂宫时,寅非寅,卯非卯,青龙非青龙,玄武非玄武。。。整个所有的哲理基调就都没了。
7.“。。故遂借白羊等十二宫名,以名其太阳年之月(指回回历)。。欧罗巴历法因回历而加精,大致并同回历。故遂亦之耳,徐文定公译历书,谓镕西洋之精算,入大统之形模,则此处宜为改定,使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则岁差之理明,而天上星辰宫度,各正其位矣。顾因仍回历之宫名而以中气日即为交宫之日,则岁周与天周混而为一,于是岁差之理不明,而天上十二宫度,名实俱乱。是故历法至今推步之法己极详明,而不无可待商酌以求尽善者,此其一端也。曰历所难者推步耳,若此等处改之易易,但历书中所作诸表多用白羊金牛等宫名,以为别识。今欲通身改换岂不甚难。曰否否。历书诸表虽以白羊金牛等为题,而其中进退消长,并从节气起算,今但将宫名改为节气,即诸表可用,不必改造。有何难哉。。。’因为一个译名,因为一个借回回历的译名而来的争议。没有发现“竟未觉其非”还没啥,也就算了。即然发现了。为什么不行“有何难哉”的事呢。学术是要面对后人的。虽说行走江湖,良心一半被狗吃了,但最少,另一半要尽量保住是吧。能保住的就尽量保住是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重磅 | 平月将之争者,舍我其谁!
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
春秋古易:二十八宿起源于公元前5670年
七政四余一些天文历法小知识(四)
易学春秋 追溯从天文到人文的易学发展之路(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