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首发】《端午节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的家国情怀

文/李小平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四,明天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这个节日,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带着一脸沧桑,走过两千多年飘摇的风雨,依然烙印在中国人的情怀里,它蕴含的文化智慧仍然启示着今天的我们。

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还体现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亲情的浓浓牵挂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端午节,就是我们追念先贤、求真向善的节日。唐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对国家社稷忠心耿耿,却遭奸人陷害,遭到流放。他仍然心系家国,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在楚国灭亡前夕,屈原悲愤交加,始终不忍脱离故土,最后在五月五日那天抱石自沉汨罗江。

沿江百姓舍不得忠良就此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同时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由此产生了每年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来纪念屈原的习俗。

屈原以他高洁的性情,嫉恶如仇的风骨,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而名传千古,为后人世世代代崇敬。在端午节里,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体悟他“求真向善”的高尚品格,实际上是接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端午节,也是我们期盼平安和顺,祈福纳祥的节日。而从五月的气候上来看,渐入热夏,湿热弥漫,人也容易染病,是灾疫流行之时。因此端午节最早一直是作为保健、避疫、驱邪的节日传下来的。一直到唐代,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

端午的很多节俗都是围绕祛邪避邪展开的,如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菖蒲叶子像剑,取祛邪之意),还有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祛五毒的肚兜,缝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达到祛邪、祛虫的目的。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我们追求平安和顺、祈福纳祥的情怀。

端午节又被称为“龙节”“龙舟节”,其实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最初来源于远古吴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纪念屈原还是后来才有的说法。

在这一日,人们断发纹身以表示他们是龙的子孙,举行祭祀崇拜仪式,他们把所乘的船刻画成龙形,与船上的鼓声相和,在水上进行竞赛划船的活动和游戏,这就是“龙舟竞渡”的起源。

“龙舟竞渡”的习俗或多或少地给端午节增加了一点狂欢气息,江中一艘艘争上游的龙舟,赤裸着上身的结实的汉子们,用力划着龙舟,喊着号子,伴随着急促的鼓声奋勇争先,有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融合,正如远古吴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融入端午节,龙也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那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了我们共有的情怀。

其实端午节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感恩的祭祀,粽子是丰收的黍子做成的贡品,在人类享用之前,先抛入山上、江中,请大自然享用,而纪念屈原仍然是后来才有的说法。

吃粽子的最初含义是感谢大自然的赐予,黍子的丰收提供了粮食。有了粮食才能养育人类,才有人类的繁衍生息。

这种对大地、对自然感恩的情愫,养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视家庭、安于土地的观念,再加上后来的屈原的爱国精神,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爱国,是永远的主题,屈原,则为这个主题增添了重彩的一笔。今天的纪念,是对历史的传承与铭记,更是民族凝聚力的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阳溯源 古今情怀
端午节必知的三大风水禁忌,照着做保你下半年顺风又顺水!
端午节里望家国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续传文脉|端午节文创产品的开发
智库解析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