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中的“学”与“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本文由《论语·学而第一》一书开篇。虽然语言不是很复杂,但能排在第一章,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这一章的开篇很有启发性,告诉我们:如果一生都能做到这三点,为什么不做呢?


一生读书,一生都在做: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是儒家最看重的一门学问,在《论语》中也是如此。“学”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是指从生活中获得的知识,而“学”则是“文学”。

孔子弟子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道:重视德行体态重视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力量,侍奉君主能献出自身,结交朋友能信守承诺。

所谓“学”,就是指“学”,“学”并不是在室内静坐、躺着读书,而是从书斋中出来,在现实中练习。“世间万物,都是有学问的。”重视品德的培养,养育父母,对祖国忠诚,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学者。

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少年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外敬兄弟,谨慎,信实,博爱大众,与德行接近。等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完了,再去学一些文献。

这里的“学”指的是“学”,指的是“静修”。

习,数也。飞禽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在空中自由地飞行。而我们人类要想学会,就得不断地练习,就好像鸟儿在不断地练习飞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或许是习字最好的诠释。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懵懂的,我们要学会如何去挽救自己的愚昧。用我们学习的东西来了解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幸福。这是在黑暗的洞穴中,眼睛明亮的快乐;这是一种在蛮荒中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冲动。这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这种人,最值得深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如果说,学习就是要完成对本体的认识,从而达到自身的升华。所以说,交朋友就是把自己的身体重新融入到这个社会中。

我们不能一直独来独往。除了家人,我们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朋友。

孔门弟子以远道而来的朋友为乐,可见孔子不但重视学识,而且重视朋友。

孔子所谓朋友,并非泛泛之交。在结交朋友方面,孔门有很严厉的规定。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孔子说:「不能与中庸之人共处,则与狂人、狂者为伍。」狂人是主动的,洁者是不会做的。

“中庸”是儒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儒都是不二良选。

抛开择友的不谈,孔门对结交之道,也有着严苛的规定,对他们而言,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无必谓之学矣。”

没有信誉,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正如孔子所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假如说用事主动、洁身自好、守信用是交朋友的一个参考指标;而认识之后的相处方式,也是另一条原则。

两个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都会被彼此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可以在床上聊到天亮。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会变得更加地亲近。这是由于我们没有掌握好“度”,即儒家所说的“中庸”。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当我们的朋友遇到了人生的困难,甚至是三观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把他们从危险中解救出来,作为一个好的朋友。可是,若是我们忘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之间的感情,就会变得更加地冷淡。

我们要告诫一个朋友,要记住“忠言而行,不能就停,不要羞愧。”

如果我们能把朋友朋友的事情处理好,我们的生活就会锦上添花,这是人生的第二大乐趣。

知人性,明事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果一个人的知识是不能理解的,或者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那么,就不要生气,要宽宏大量。

若说学习,朋友和朋友是人类外在的外在表现,那“不为人所知”则是内在的修养。

自古有才,如过江之舟,成功者寥寥无几。因此,他们被称为“骚客”。

“骚客”一词源于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所作《离骚》。“骚”,指的是一种愤懑,由于不成功而写诗,以宣泄心中的愤懑。屈原提倡美治,提倡从内部选拔贤才,建立律法,对抗外来势力,共同对抗秦国。但他的政治理想始终未能实现,最后被小人诬陷,被放逐。

后来秦军攻入郢都,他在汨罗江中自刎。因此,《离骚》这首史诗般的抒情诗流传至今。

屈子回忆起了他的出生,他的不幸,他的复仇,他的怨恨,在汨罗江中流淌。

屈子并未达到孔子所谓的“君子”的境界。不只是屈子,后世的学者也是如此。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更是大喊一声:“我这一代,怎么可能是蓬莱人?”盛唐的孟夫子,悲天悯人,杜甫悲天悯人。由此可见,他的“无所不知”是何等的高深。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然。屈子若能对怀王有足够的了解,何至于沦落至此?若是太白知道玄宗早被高力士骗了,何至于沦落至此?若是孟夫子知晓玄宗要去王维处,哪里还会让他回去?

如今,有些人大学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并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这也是一种成功。但更多的人,则是一蹶不振。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屏住呼吸,继续坚守自己的信念,那不是一种收获吗?

不能抱怨,不能消极,不能有任何的情绪波动,这是生命中的三大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智慧:做好这三件事,你的人生将否极泰来,越来越顺
【名作欣赏│经典重读】「刘毓庆」椿楸园读《论语》之《学而》篇(上)
孔子语录精选
安德义论语解读2——为政篇第二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周)
论语启示录138:能行善藏方君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