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心清明 | 追忆先贤 传承家风


“北语红十字会”
等你很久了

我与清明:忠孝文化

刚看到“ONE·文艺”推了一篇《家是那片血脉相连的土地》,每到清明,常常会连带想到前一天的寒食节,接着是那位贤人介子推(有作介之推),然后就是我的家乡:介休。

每个介休人从小深谙清明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无力站起。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深为感动,许诺将来重回王位必定大加封赏他。


十九年后,重耳如愿成为晋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重耳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带着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下山,然而介子推早已看淡功名利禄不肯下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流转千年,如今作为“清明寒食文化之都”的介休,每年清明在绵山上都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人们口耳相传的不仅是一个历史传奇,更多的是一份血脉相连、不愿舍弃的忠孝文化。


慎终追远 家风绵长

清明追忆先贤,亦是传承家风颂扬公德的时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每个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教的文化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中国人来说,“小家”和“大家”的关系历来非常紧密。

通过阅读祖辈与父辈的故事,了解一段自己已经淡忘或者完全陌生的历史,能让后辈更加感恩于今日,感恩于先辈。这对他们的成长、成熟和成功,将有莫大的启迪和参考。



感谢天地自然赐予世间万物,感谢祖先传承生命,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只要怀有感激,清明可以剥离了悲悲切切,成为一个让人心生暖意的节日。

家风凝聚着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是家庭精神源头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对个人来说有助于立德明志;于国家而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关乎社会整体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


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仲秋报社。古人对天地、自然都充满敬意,唯独清明节,是古人对于“人”的尊重,对于生命的尊崇。也正因此,古人过清明时,既会洒扫先人之墓,也会郊游踏青。这或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死哲学”的一种体现:生与死这两个相悖的话题,在清明节这一天得到了并置。


北京语言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清明节五种传说)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一一三贤故里介休
走读中国:山西晋中小城介休,因春秋时介子推在此隐居而得名
清明节的传说
绵山:我这不仅有故事,还有三绝
少年说‖珺珺(13):梅雨时节:清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