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宝瑶 第一讲格律诗的基本句型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只有这四种基本句型。
有人要问:句式是怎么形成的?
答:句式是由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平仄交错组合成的,如:
“仄仄——平平——仄仄——平”
“早岁——那知——世事——艰”
“平平——仄仄——平平——仄”
“楼船——夜雪——瓜洲——渡”
有人要问:既然是由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平仄交错组合成的,为什么还有单音节的和三连平、三连仄的现象?
答:1, 七个字一句的肯定有单音节和“三连平”、“三连仄”的现象。
看两组数学式子:2+2+2+1=7  2+3+2=7
2,关于“三连平”和“三连仄”是表面现象,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也叫一种假像,有谁写诗这样写过。我们汉语词典里三个字的词语也相当少啊,就算你写的出来,读起来也特别拗口,实际上写诗是这样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塞上——长城——空——自许”
“平平——仄仄——仄——平平”
“镜中——衰鬓——已——先斑”
至于后面三个字的节奏有“1+2”的,也有“2+1”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从上可以看出,还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平仄交错组合成的。
有人要问:为什么要以双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呢?谁规定的?
答:是古代的诗人们在写诗的应用中摸索出来的。因为在我们的汉语词典里绝大多数词语是双音节的,如:
桌子、书本、大海、平原、和尚、研究、内疚等。
四个字的成语也是双音节的,如:光明——正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波、破釜——沉舟等。
三个字和五个字的词语非常少,
三个字的词语,如:破天荒、铁鸡公、耳边风、苦肉计等。
五个字的词语,如:树倒猢狲散行行出状元、疾风扫秋叶、久旱逢甘雨等
大家细细的看,就可以发现:
铁——鸡公、耳边——风、树倒——猢狲——散、
疾风——扫——秋叶、
三个字和五个字的词语对比四个字的词语,只是词语的字数存在着单双的关系,但它们的节奏组合始终没有离开双音节的关系。
现在讲一下句式的规律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二字的平仄与第四字的平仄相反,第四字的平仄又与第六字的平仄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
大家过细的看一下每句的二、四、六字,你就会得到一个慨念,
即二四六字为“仄平仄”和二四六字为“平仄平”,只有这两种。
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很重要了。
正格里面逢单必反的只有两种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还有两种句式就不是逢单必反了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现在再把(a)(b)两种句式按照可平可仄的原则变动一下
(a)中仄平平仄仄平 
(b)中平中仄平平仄 
原来是逢单必反,现在不一定逢单必反了吧。
这样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句式是以两个音节为节奏单位让平仄交错组合的,重音落在后面的双音节上,所以,双音节的声调必须依次互反,即二、四、六字为“仄平仄”和二、四、六字为“平仄平”,只有这样,节奏之间才出现起伏,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很重要了。
有人要问:什么叫做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
答:这是一个关系到声韵美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句式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组合的,那么,你朗诵诗歌的时候,就一定要按照节奏去读,每一个节奏要停顿一下,节奏前面的一个字是起音,后一个字是重音,播音员在朗诵诗歌的时候,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重音是一种语音现象,指在多音节单词中将某个音节读的特别明显,音调较高,音量较大,读的时间较长。相对的其它的音节就弱、短。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句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句末的一个字的声调,必须与它本句的第五个字相对(成相反型),这是为什么?请看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把(a)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个字改动,就成了

 
(a)中仄平平平仄平
这样第六个字就成了两平夹一仄,意味着孤仄,(因为第一个字是随意的),另外,破坏了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的原则,第六个字成了单音节。这个在写诗的时候经常出现,称谓小拗。但正格不能故意这样。
再看第二句,(b)平平仄仄平平仄
改一下:中平中仄仄平仄,
这样第六个字就成了两仄夹一平,意味着孤平,其它的道理与前面的相同。
格律诗不允许两仄夹一平或两两平夹一仄。
再看(c)仄仄平平平仄仄和(d)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五七字不相对,就是明显的尾三平和尾三仄。
这样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七言句末字的声调,必须与它本句的第五个字相对(成相反型)。
五言句末字的声调,必须与它本句的第三个字相对(成相反型)。 
有人要问:为什么句式的节奏要平仄交错呢?
其实,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只有让节奏的平仄交错,节奏之间才有起伏跌宕,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我打个比方,我们唱歌或说话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头到尾都是高音或低音,总是时高时低,经常变音,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人总是持续高音唱歌或说话,你一定会说:简直像牛在叫!更何况我们的文字本就有四声,且四声的发音都不一样呢?
有人要问:既然句式的平仄节奏已定,为什么格式里面还有可平可仄的现象呢?
答:其实,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重音落在后面的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相比而言显得不很重要了,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平时提到的“首句平起平落入韵”格式,“平起”不是指的第一个字,而是指的第二个字的缘故。为了在写诗的时候方便用词,就出现了单数字可平可仄,这个是我们的祖师们想出来的一个“避重求轻”的方法,既然,他们用了几千年,我们又何尝不用。但有一些单数字又为什么不能可平可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又如何解释,以后再讲。
有人要问:既然句式是由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平仄交错组合成的,还可以组合成几个句式啊,为什么不要了?
答:的确是还可以组合几个句式,如五言句式“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七言句式“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它们属于“三平尾”和“三仄尾”,
“连三平”和“连三仄”用在句中可以,虽然是持续高音和持续的低音,但后面有不同节奏的声调破解了,读起来有起有落,可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连三平”和“连三仄”用在句末,后面再没有不同节奏的声调进行破解,就显得持续高音或持续低音,给声韵造成伤害,切不可。要想达到声韵上的和谐,只有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跟它本句的倒数第三字的声调相对(相反),读起来才能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组合成“平平平仄仄平平”和“仄仄仄平平仄仄”,这个就没有必要了,其原因有两个,一者与“○平○仄仄平平”和“○仄○平平仄仄”几乎相同,
我们来对比一下:
“平平平仄仄平平”和“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和“○仄○平平仄仄” 
第二点是:如果开端用“三连平”和“三连仄”,不便于用词造句,因为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这个与我们的汉语组词有关,它与“三连平”“三连仄”用在句子中间有一些区别。如果“平平平仄仄平平”和“仄仄仄平平仄仄”成为正格的句式,又要多出两首七律格式和两首七绝格式,目前,已经有十六种律绝正格了,所以这似乎是多余的格式了,最为重要的是在组合格式的时候,不好相粘对,(以后会讲到粘对的。)
只有这六种句式不可用,其它的就没有了。对声韵有帮助的、而正在使用的只有前面我讲过的八种句式(包括五言和七言)。即使在格律诗里面发现了其它的句式,一律叫做变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汀浩║话说诗联平仄
诗词写作入门(六)
出龙峡谈声律
诗词格律讲座稿
第三讲格律诗格式的形成 作者:蔡宝瑶
格律诗句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