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中所用,俱出私铸,触之可碎——史话嘉靖朝的“劣币驱逐良币”

明世宗嘉靖铸币

世宗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152~1566年),在位45年是明朝亲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仅次于神宗万历。

'嘉靖'二字出自《尚书・无逸》,(殷高宗武丁)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意为希望国家安定、祥和、强大。世宗即位初期,确实也做出了一些成绩,革除正德时弊政,诛杀了前朝佞臣钱宁、江彬,抑制宦官的权力,清理皇庄土地,还地于民,极大地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从而出现了'天下翕然称治'的局面。

但世宗统治中后期,开始满足于先前的成果,自嘉靖十八年(1539年)就开始不临朝听政,加上宠信方士,尊尚道教,迷恋青词,故日渐消极。由此使得严嵩父子专权,纲纪败坏,弊政重兴,《明史》称其为'中材之主'。值得注意的是,'一条鞭法'的首倡和试行也始于嘉靖时期。有学者研究,'一条鞭法'的维形是嘉靖九年(1530年)由内阁大学士桂萼提出的,并先后在湖广、河南、江西等地试行。它的出现对后来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明孝宗时短暂铸行过弘治通宝钱,但民间私铸的情况并未得到抑制,至正德、嘉靖时,有些地方甚至发展到'剪铁叶、锡片伪为之''的地步。

嘉靖六年(1527年)十二月,世宗与户部论及盐政和钱法的弊病,为疏通钱法,制止私铸、伪造的情况,决定铸造嘉靖通宝钱四千一百四十九万一干二百文,每文重钱三分。

嘉靖七年(1528年),豫、国、广各局也开始铸造嘉靖通宝小平钱。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正月,令工部仿洪武通宝钱式铸折二、当三、当五、当十大钱各三万文'。

嘉靖三十四年(155年)四月,因云南产铜,为节省铸造费用,令云南开铸铜钱,规定岁铸额为三千三百零一万二千文。虽然早在弘治十年(1503年)云贵已开始铸钱,但史籍并未载明铸钱数额,直到此时史籍才有明确的铸钱数量。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北京宝源局因铸钱时'各色匠役人等侵料减工,以致转经小,滥恶不堪行使'而暂停铸。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云南也因铸钱耗费的成本太高,没有什么盈利而停铸。嘉靖一朝铜钱对银的比价多次发生改变

比如,嘉靖三年(1524年),诏令洪武等本朝制钱与历代旧铸好钱兼行,每七十文折银一钱,私铸、伪造的钱一律禁止流通。嘉靖十八年(1539年),规定无论制钱,还是历代旧钱兼行,质好的铜钱七十文折银一钱,稍次的铜钱一百四十文折银一钱。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规定只允许嘉靖通宝钱七文折银一分,其他洪武等制钱及前代杂钱需十四文折银一分。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规定嘉靖通宝钱七文折银一分,洪武等制钱与前代杂钱上品者也七文折银分,其余视钱质量的好坏,分别以十文、十四文、ニ十ー文折银一分。不久又诏令以嘉靖通宝钱七文、洪武等制钱十文、前代钱三十文折银一分。

因为嘉靖通宝钱与历代古钱的折换率过高,民间竞相私铸此钱借以牟利。政府虽然多次严令禁止私铸,但民间私铸活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发展到'京师市中所用,俱出私铸'。'轻制薄小,触手可碎,字文虽存而点画莫辨。其则不用铜,而用铅、铁不以铸,而以剪裁,粗具肉好,即名曰钱,每三百文才直银一钱耳。作之者无忌用之者不疑,而制钱、旧钱返为壅过。“

嘉靖通宝钱虽为疏通钱法,抑制民间私铸、伪造铜钱而铸造,但钱法屡变给铜钱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最后政府也只能对银钱的比价'准折宜从民便,不必定其文数',并且收税和官员的俸禄也全部改用白银了。

嘉靖钱因铸造的钱局、质量不同,在当时民间被百姓俗称为金背、火漆、镟边、一条棍等名。据《枣林杂俎》记载,'南京嘉靖间铸钱,其背或以金涂之,民

间曰“金背钱'。或火熏其背使黑,民间曰'火漆钱'。其云南及宝源局先年纯用铜锡,不杂以铅,每文重一钱二分,又车镟其边,色黄质坚,民间日'镟边后科臣建议革去车旋,止用铸劉二座。而工人复盗铜料,其边粗涩,曰'一条棍'。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大概看出金背钱最好,火漆钱及镟边钱稍差条棍钱最次。

因为史料中未详细记载各类钱币的钱文及形制的具体差別,加之流通时的磨损,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清晰地分辨出一条棍钱、火漆钱、镟边钱和金背钱的具体特征。结合文献和实物分析,火漆钱就是用二次熔炼的黄铜铸造;镟边钱就是用旋车床进行锉磨边缘;金背钱是指采用经过四次火熔炼的黄铜铸造俗称'四火黄铜'。

另外我们应该提到的是,中国传统铸钱的铜料在嘉靖时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先前的青铜转变为黄铜。关于我国黄铜铸钱的时间,据周卫荣先生研究,应始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史料也记载嘉靖时铸钱'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ニ百七十ニ斤,水锡四干七百二十八两'。现在对于黄铜铸钱始于嘉靖朝已成定论,此后黄铜铸钱成为主流。

《大明会典》中提到嘉靖时曾补铸洪武到正德九个年号的钱共九百万锭(合四千五百万贯)。对此清代的翁树培就提出过怀疑,现代学者彭信威认为中国历史上铸钱最多的北宋元丰年间,每年也不过铸五百多万贯,嘉靖补铸钱数量超过其数倍,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当代学者叶世昌、潘连贵从嘉靖年间财政状况分析,也认为补铸是不可能的。从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我们亦认为嘉靖朝没有补铸前朝的钱币,史料记载可能有误。

嘉靖通宝钱文楷书,对读,有小平、折二、当三、当五、当十共5种,铸造较精。小平钱径2.51~2.57厘米,重3.1~5克,光背无文。折二钱直径2.8厘米,背文纪重'二钱'。折三钱直径3.3厘米,背文纪重'三钱'。折五钱直径3.9厘米,背文纪重'五钱'。折十钱直径4.5厘米,重30~35克,背文纪值、纪重'十、一两'。

嘉靖通宝小平钱版别较多,从其'靖'字中的'立'旁写法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平立靖'、'中立

靖'和'斜立靖'三大类。顾名思义,'立'字二横平直为'平立靖';'立'字二横中横平而另一横斜立为'中立靖';'立'字二横均为斜立为'斜立靖'。嘉靖通宝折二以上大钱,史料记载各只铸三万文且并未流通,只为充实内库,因此存世极少。我们平常能见到的仅有嘉靖通宝小平钱。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枚嘉靖通宝当十雕母钱,钱文楷书,对读,类似'斜立靖',背文纪值、纪重'十、一两'。材质为黄铜,色泽金黄,重23.6克,直径4.5厘米,厚0.2厘米。

云南会泽保存有一枚特大嘉靖通宝钱,此为明代东川府铸钱局为纪念开炉所铸纪念币。该钱重41.50千克,直径58厘米,厚3.5厘米。经检测,材质含有铜90.01%,铅0.584%,锌0.532%,铁3%,银0.64%。嘉靖三十四年(155年),题准云南铸钱,令'参政一员专理,每年十月以里铸完,差官起直到嘉靖统治末年,云南地区オ停止铸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铜钱中最贵的一种
天眷堂馆藏古钱币图录--明第一卷【大中洪武-隆庆】
请收好,明钱价格表在这里!
直省铸钱的缘起——万历通宝
明朝铜钱各时期多寡悬殊
由明朝的钱币铸造看明朝的兴盛衰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