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敷脐集锦〗中药敷脐治各种疾病疗效显著药方
/10


吴师机《理淪骈文》云:“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
药理无二,则神奇变换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
扶危救急中叠出不穷。”中药敷脐属中医外治疗法之
一,可应用临床各科,方法简便,收效迅捷。中药敷
脐是是选用适当的中药为末填敷脐中或将药末加油膏、
唾液、酒、醋、药汁等调和成稠糊状,制成一定的剂
型(粉、糊、膏)填敷脐中,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
某些(艾炙、热熨、拔罐等)刺激,通过皮肤给药途
径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肚脐名神阙,其带为胚胎儿吸收营养之传输带,它内
连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脉,是人体重要部位,命蒂
之所在,显得至关重要。神阙为任脉要穴,与督脉命
门相应,任督经气相通,共理人体诸经百脉;脐亦为
冲脉循行之地,冲为经脉之海,任、督、冲内通十二
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联系全身之经脉,起着
调节气血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脐又是胎儿从母体吸
取营养物质的通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
合处。脐的解剖学特征证明,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
障作用较差,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
膜直接相通,含有丰富的血管,渗透性强,吸收快,
极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吸收。故药物敷脐可弥散穿透入

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效应,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因
为它的重要和通达处所,先人发现通过它的外敷疗法
取得理想而无可替代之作用。我国自古只灸不针,到
唐代逐渐发展为药灸并用,即用药灸来治病。晋、唐
以后,随着穴位中药敷脐的诞生,在神阙穴贴敷药物
以治病的方法,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三卷、四卷中,
对许多病证都记载了敷脐方药,如治水肿尿短,以针
砂“同猪苓、地龙、葱涎贴脐”。其后,赵学敏的《串
雅内编》对敷脐的方药有更多记载。至吴尚先所编纂
的《理瀹骈文》载敷脐方剂数十首,冠其它经穴、要
穴之首,涉及内、外、妇、儿等科病症”。他认为“中
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法”,
“对上下焦之病,也可用敷脐而上下相应”。
目前,中药敷脐应用更加广泛,中药敷脐也由单一的
敷脐,发展为填脐、贴脐、填贴混合等多种方法,成
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根据具体病证及治疗
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进行敷贴。
目前敷脐方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法、填贴混合法等。
填脐法又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
膏药、贴布膏等。凡溶于水和脂的药物成分,皆易于
透皮吸收。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明显感到,药物制成糊状填敷,
其疗效要优于粉末状。此外,用闭式敷料(如用胶布固
封)可促进药物吸收。
寒咳散
白芥子 5g,半夏 3g,麻黄 5g,肉桂 5g,细辛 3g,
丁香 O.5g。上药共研细末,将脐部用 75%酒精消
毒后,取药物纳置脐内,用胶布密盖固定,每日换药
1 次,直至病愈。
功能疏散风寒,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
热咳散
鱼腥草 15g,青黛 10g,蛤壳 10g,葱白 3 根,冰片
0.3g。将前三味药研碎为末,取葱白、冰片与药末
共捣烂如糊,用法同上。
功能疏散风热,清热止咳。
主治风热及火热咳嗽。
久咳膏
罂粟壳 30g,五味子 30g,蜂蜜适量。将前二味药研
极细末,入瓶密贮备用。用时以蜜调膏。用法同上。
功能敛肺止咳。
主治久咳。

麝香暖脐膏
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香、香附各 4g,木
香 2g,乳香、没药、丁香、肉桂、沉香各 1g,麝香
o.15g。用时将药膏烘热,敷于神阙穴,每日 2 次,
痛止即停用。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寒性、虚寒性、气滞胃痛。
伤湿膏
伤湿膏 1 贴,于乘车(船)前贴脐部。
功能理气和胃止呕。
主治乘车(船)运动昕致的呕吐。
吴丁散
吴茱萸、干姜、丁香各 50g,小茸香 75g,肉桂、生
硫磺各 30g,山栀子 20g,胡椒 5g,荜茇 25g。上
药共研细末,密贮备用。用时取药末 25g,加入等量
面粉调成糊膏状,敷脐,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或上
用热水袋热敷,每次敷贴 3~6 小时,每日 1~2 次。
功能温中散寒。
主治胃中寒冷,呃逆沉缓有力。

脐压散
胆汁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醇提取物6g,硫磺50g,
醋制白矾 100g,朱砂 50g,环戊甲噻嗪 175g。将
上药混合研末,每次用药粉 200mg 左右,倒入肚脐
窝内,药粉上覆盖棉球,外用胶布固定,每周更换 1
次,1 个月为 1 疗程。
功能疏肝解郁降逆。
主治高血压病 I~Ⅱ期。
降压散
吴茱萸、川芎、白芷各 30g。将上药研细末,过筛,
取药末 15g,以脱脂棉薄裹如小球状,填入脐孔内,
用手向下压紧,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10 天为 1 疗程。
功能降血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芫花散
芫花 100g 醋浸 1 天,明雄 12g,胆南星 20g,白胡
椒 10g,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纳入脐中,使与脐平,
覆盖后胶布固定。
功能清热化痰开窍。
主治癫痫。

大蒜糊
独头蒜 1 个,栀子 3 枚,食盐少许。将上药共捣烂,
摊于纸或纱布上,敷贴脐上,每日或隔日 1 换。
功能清热化湿。
主治湿热蕴积所致的癃闭。
缩泉膏
丁香、肉桂各等份。焙干上药,共研细末,过筛,黄
酒或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
若寒甚,丁香、肉桂比例改为 1:3。每日 1 次,5 日
为 1 疗程。
功能理气散寒。
主治寒湿阻滞之尿频。
加味四物散
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麦冬、知母、黄柏、黄连、
栀子、炮姜、山茱萸、煅牡蛎各等份。上药分别烘干,
共研细末,过筛,装瓶贮备。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
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
1 次,一般 5~10 次可见效。
功能滋阴清热。
主治阴虚火旺型遗精。

川楝子散
川楝子 20g,黄连、知母、栀子、青皮、白芷各 lOg,
丁香 6g,上药研成细末,井水调和成糊状,取适量填
入脐中,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 1 次。
功能清热泻火,踊利气机。
主治各型阳强。
乳没调经散
乳香、没药、白芍、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
花各 15g,冰片 1g。除冰片外,余药烘干,研为细
末,过筛,再将冰片调入重研一遍,装瓶备用。临床
用药末 20g,以生姜汁或黄酒适量,调为稠膏,敷神
阙穴及子宫穴,上置塑料薄膜,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2 日换药 1 次,连用至月经干净,3 月 1 疗程。
功能理气活血。
主治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蜣螂通经散
蜣螂 1 只(焙干),威灵仙 lOg(烤干)上药共研细末,
填神阙穴,膏药贴盖,约 1 小时后去药,每日 1~2
次,连用至愈。
功能活血通经。
主治血瘀实证闭经。

山楂定痛散
山楂、乳香、没药、葛根、穿山甲、川厚朴各 100g,
白芍 150g,甘草、桂枝各 30g,细辛挥发油、鸡血
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
草水煎 2 次,煎液浓缩成稠糊状,混入溶于适量的 95%
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与穿山甲、川厚朴、桂
枝共研细末,再加入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
油、冰片,充分混合,过 100 目筛,贮藏备用。患者
经前 3~5 天用温水洗擦脐部,取上药 15g,气滞血
瘀者用食醋调糊,寒湿凝滞者用姜汁或酒调糊。敷于
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痛止或经期第三天去药。
功能行气活血,通经散寒。
主治各种痛经。
芡实散
芡实、桑螵蛸各 30g,白芷 20g。上药共研细末,醋
调后敷神阙穴,每日换药 1 次,1 周即可痊愈。
功能健脾清热利湿止带。
主治各型带下症。
丁香生姜糊
丁香 15g,半夏 20g,生姜 30g。先将丁香、半夏为
细末,以生姜煎浓汁,调为糊状,取适量涂敷脐部,
外盖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功能和胃止呕。
主治各型妊娠呕吐。
注意事项:
1.敷脐药物应少而精,尽量研为细末应用,以充分
发挥药效。
2.敷药前应先将脐部擦拭干净,脐病或有感染者禁
用。
3.注意保护皮肤,加用膏药烘烤不可太热,严防烫
伤皮肤。
4.本法一般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旦个别患者敷
药后出现局部红肿、痒痛等过敏现象,可揩去药物。
5.对急症、急性病,在未确诊前不宜敷脐止痛,以
免延误病情,确诊后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敷脐 万病回春
中药脐疗巧治阳痿
中药敷脐治各种疾病,疗效杠杠的!
敷脐法
神阙穴(肚脐、脐中、气舍、气合、命蒂、维会等)治验
【中华中医中药贴脐疗法】精选(11)——泄 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