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胡类方你用的是正宗的吗?真假柴胡看过来。。。。

柴胡:临床最常用药物之一,品种最混乱药物之一,同时也是功效最有争议的药物之一。以柴胡为君药的“小柴胡汤”,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使日本整个汉方医药走向现代化,小柴胡汤制剂成了热门畅销药,它使津村顺天堂在短短的几年里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也同样是“小柴胡汤” 使日本5年间多人因之死于间质性肺炎,使得津村顺天堂1997年轰然破产,曾经风靡一时的小柴胡汤制剂也几乎一夜间变得无人问津。

日本汉方医药所用的“柴胡”是否为正品,现在仍难有定论,因为到目前为止,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用的是何种柴胡仍然众说纷纭,悬而未决。考察我国22个省市流通的商品柴胡竟达12种之多,依次为北柴胡、狭叶柴胡、膜缘柴胡、锥叶柴胡、小叶黑柴胡、黑柴胡、雾灵柴胡、银州柴胡、秦岭柴胡、兴安柴胡等。在1999年出版的《中华本草》中,入药柴胡品种已增至21个。现各地应用柴胡有用其根的,有单用其茎叶的,有用其全草的,可谓品种繁多,应用混乱。

考柴胡《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平。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生川谷。”柴胡在《伤寒论》中入七方,在《金匮要略》中入七方。《千金要方》用柴胡65方,《千金翼方》35方,《外台》54方,《本事方》11方,应用可谓非常广泛。

考柴胡首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大小柴胡汤类方多首。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本经》以下至宋代的《开宝本草》长达一千多年间,居然无一书记载柴胡的植物形态,这一“有名无实”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时才结束。在这一期间期间,本草家留下如下的史实:《名医别录》:“柴胡,一名山菜,一名茹草,一名芸篙,辛香可食,生洪农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暴干。”梁陶弘景说:“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本草纲目》说:“柴胡生山中,嫩时可茹,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云篙、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本草中明确载有柴胡形态特征,已迟至北宋之《图经本草》,滞后于《本经》已达千年。

苏颂对柴胡形态的描述翔实简明,是实地调查的结果。在实地调查中,苏颂发现了许多不同的柴胡品种,因各地而异,除文字记载外,尚绘有五种不同的柴胡图,雕版入书。此五图为:丹州柴胡、襄州柴胡、寿州柴胡、淄州柴胡、江宁府柴胡。这些柴胡图绘制精细,可资鉴定其所属科属。明代李时珍继续了苏颂对柴胡的研究,并有所补充。他说:“银州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不易得也。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也,入药甚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篙根,强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篙者最下也。近时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充银柴胡,殊无气味,不可不辨。”

在以上众多史料中,只有苏颂所记柴胡文字与药图,可以凭借来澄清古代柴胡之主流品种,此外,李时珍的补充文字也可参考。苏颂说:“柴胡有叶似竹叶稍紧者”,“亦有似邪篙者”,“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此三种叶形显然涉及三个不同品种。《本草图经》的5幅柴胡图,今存《证类本草》。经《中华本草》辨认,此5幅图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3幅图,均为柴胡属植物。主要种类为柴胡和狭叶柴胡。江宁府柴胡即芽胡,芽胡为狭叶柴胡或柴胡的带根嫩苗,亦称春柴胡。初春,柴胡茎生叶自根处丛生,呈线状披针形,质柔软,极似韭叶和麦门冬叶。至于寿州柴胡与石竹科植物银柴胡一致。

考证了以上诸多史料,我们仍无法确定仲景时代所用的柴胡为何种柴胡,对于此问题仍需进一步从文献,考古,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等各方面加以研究。但在得出确切答案之前,我们在临床上该如何应用“柴胡”呢?,朱良春老先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经验:辨舌。如果舌苔白而厚腻,便可以放胆应用柴胡,而不用担心其竭肝阴的副作用。如果舌红无苔,表明津液以伤,此时肌体已经禁不起柴胡之疏泻,这时候便要用青蒿代之了。此经验贴切实际,足可以有效指导临床。

柴胡汤类方与桂枝汤类方几乎各占了仲景类方的半壁江山,柴胡是非常重要的一味中药,但却也是我心中一直永远的痛。仲景所用柴胡到底为现今何种柴胡? 

那么既然柴胡品种混乱,是否有其他原因呢?《外台秘要》记载并收录了胡洽先生(南北朝时期经方名家)所用大小前胡汤,如下:小前胡汤,疗伤寒六七日不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寒疝腹痛方。胡洽云出张仲景,古今录验同。仲景方用柴胡不用前胡。前胡(八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 黄芩人参甘草(炙各三两) 干枣(十一枚擘)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大前胡汤,疗伤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胡洽云出张仲景。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 枳实(八片炙) 芍药(四两) 黄芩(三两)干枣(十二枚擘)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忌羊肉饧等物。两个方子,虽然药量上微有出入,但是均为仲景《伤寒论》的方剂配伍,尤其胡洽本人是南北朝人,更接近张仲景那个时期,也能看到《伤寒论》的最早著作,即《张仲景辨伤寒并方》一书,他说这两个方子出自张仲景,称大小前胡汤,可信度是不容质疑的。更何况,胡洽所居的年代,是南朝-宋(420-479)时期,早于陶弘景所居年代南朝-梁(502-557),应该更具有说服力。最后我们认为,《本经》茈胡,即当今前胡,尤以紫花前胡入药更佳。后世的柴胡,并非地道的“茈胡”,临床应用证明,前胡疗效显著优于后世柴胡。

前胡《别录》记载:"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我们再看《本经》记载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这与前胡基本一致;

另外本人曾经用《千金要方》大前胡汤效果良好,而北柴胡我也常用,效果也很好,真是迷糊,谁是谁非自己判断吧!但我有个想法,咳嗽时候出现柴胡证时候用前胡效果不减,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经方”大前胡汤“你用过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识“柴胡”是“前胡”
本草探真:古今柴胡功用流变史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小前胡汤
漫谈前胡:仲景遗失千年的方药体系
柴胡、前胡入药源流琐见
《本草经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