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绪危机的心理疏导治疗

  情绪危机是由自我意识的烦恼和苦闷达到濒临绝境、走投无路的状态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是对现实感到绝望,失去一切信心而采取的最后一种自我保护手段。情绪危机一般在两种情况时发生:一为人生的特殊阶段,即青春期、老年期等;二为遇到特殊意外事件,如亲人的死亡,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等。人们所出现的情绪危机,多数是由高度激情状态引起的应激反应。出现情绪危机时,人的理智受到抑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这时,如缺乏一定的外界阻力及约束,极容易导致意外事件或犯罪的发生。

  心理危机,指对心理或生理的超强刺激及对个体承受能力超负荷的事件。其特点如下:

  1.个体有不同于平时的心理体验,往往有行为、生活变化,但不构成任何一种精神障碍。

  2.有明确的诱发因素。

  3.持续时间短,不超过几周,且来去匆匆。

  4.个体面临着新的困难,突出表现为以往应付方式的失败。

  常见的诱发情绪危机的心理一社会威胁性因素有(以年龄层次划分):

  青少年,成绩不良,考试失败,恋爱或婚姻挫折等。

  成年人:家庭内部矛盾,夫妻关系危机,经济困难,职业问题, 身体原因或事业失败等。

  老年人:家庭不和,生病,孤独,失去精神支柱(特别是失去配偶的孤独和生病的痛苦)等。据统计,65岁以上失去配偶者比有配偶者的自杀事件多3倍。

  另外还有众多的环境因素,如社会环境剧变,道德基础崩溃,家庭缺陷,缺乏温暖,丧失配偶或失去亲人,缺乏母爱或父爱,过分溺爱,约束太严,父母情绪极不稳定及丧失权威性,失去尊严,养育态度苛求等。

  在以上的心理一社会环境因素诱发下易使个性脆弱、固执、自尊心及伦理道德观念特别强的人丧失“自我动力”,“精神能源”枯竭而产生自卑心理、无力感及精神萎靡不振,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因情绪危机而导致自杀的,以青少年及老年人为最多。自杀是指“让自己死”的行为。由心理障碍引起的自杀与在意识欠清的情况下或受精神病态支配的自杀(如幻觉妄想中的自杀等)有根本区别。

  日本自杀研究所心理咨询专家认为,日本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意外事故,第二位就是自杀。以19~29岁年龄组为例,特别是20~24岁这一年龄档自杀人数占全国自杀人数的22%,壮年期自杀率要少多了,可到老年期又升高丁,65~69岁这一档自杀率的最高峰达35‰。在日本,自杀者呈持续上升势头,1997年之前每年自杀者在两万至2.5万人之间,1998年以来,已连续4年突破3.1万人,2001年达31042人,引起日本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有:健康问题、经济困难和家庭问题。在美国,自杀也列入了10大死亡原因之中。在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是32.46万人,其中女性自杀率高居世界第一,自杀已成为我国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平时生活事件中的情绪危机者是很多的,如果不及时对这种心理障碍者进行危机心理疏导抢救,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除正确地处理好偶发事件外,对那些具有情绪危机萌芽者作周密的观察和适当的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预防和消除激情意 外事故的发生是很重要的。情绪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过 去的历史及当事人的动机需要,文化教养,性格特征,成长经历等,一般表现如下:

  1.当事人突然陷入极端悲痛、愤怒、绝望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出现短时间(5—10分钟)的意识朦胧,呼吸急促,颞、颈部血管紧张,面色苍白或潮红,手颤,声音粗哑,昏厥等生理危机现象。

  2.在急性或威胁性信息面前埋怨,悔恨,愤怒,目瞪口呆或者否认事实,半信半疑甚至自言自语,也可能出现幻觉或假性幻觉, 如感觉到威胁性事件形象反映在头脑中。

  3.出现不顾一切、丧失理智的表现,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出现激动、兴奋、躁动、敌意或冲动攻击行为;也可能极度忧郁、伤心,出 现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等心理危机现象。

  对上述诸类情况,均需采用适当的紧急抢救措施,尽快地消除危机状态。心理疏导疗法是预防和医治心理危机及自杀的有效方 法。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自杀及情绪危机与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密切 联系。例如,适应不良者往往具有软弱和不成熟的个性,不切实际地自我要求过高,欲望难以满足但又无自知之明,耐性差,所以容 易产生自杀的念头。对出现情绪危机者,要尽早进行心理疏导治 疗,使危机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片面性、激越性、偏执的观念及认识,通过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真假的能 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情绪危机者,采取以下心理救护方法可助自己一臂之力:

  1.向亲友倾诉。最能使人心身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因此,主动向亲朋好友倾诉内心的痛苦,能获得很大的心 理安慰。

  2.不妨痛哭一场。遭遇到大的不幸或委屈时,痛哭是有效的心理救护措施之一。它能使不良的情况得以发泄和分流,哭后心情会畅快得多。

  3.暂时离开原来的环境。避免触景生情,转换环境有助于摆脱痛苦,恢复心理平衡。

  4.注意心理补偿。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学习中去,或把潜力转移到能够做好的事情上,以获得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

  5.求助于心理疏导。心理疏导被誉为“温柔的精神按摩”,通过心理医生的劝导、启发、安慰和教育,能使当事者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行为等发生良性变化。

  对于情绪危机者,其心理疏导的一般原则是:注意巩固当事人 的生活信念,不断破坏其心理上旧的“动力定型”。对自杀、自伤、伤人及其他事件未遂者,要进一步研究了解,预防再度出现危机。不过,疏导时应注意:

  1.在情绪危机中的说教、责怪和教条是无益的,只有根据事 实,有依据地分析并指出出路才可。

  2.对平时有躯体或心理疾病者,在加强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同 时给予有效、适量的药物治疗,促进患者尽快进入深睡眠状态,进行神经系统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衰竭。

  对于情绪危机者,一般的疏导程序是:

  1.转移现场。强制敌对者迅速分开,隔离当事者。在安静、安全的环境中,在乎时其心目中最有威望者(如亲友、同事)1~3人 陪伴下,由医生做心理疏导。

  2.对出现心理生理危机现象者,应在24小时内,进行抢救处理。

  3.稳定情绪。情绪危机者处于大脑皮层的负诱导状态下,极强的兴奋灶被抑制圈包围,很难接受外界的信息,拒绝接受他人的疏导与帮助,往往不能以理相答,必须强迫他坐下休息,稳定情绪, 平息激情与躁动。首先让其尽量充分发泄出来,听其倾吐一切,努力缓解已产生的绝望情绪。在听其倾诉的过程中,要注意应用非语言的交流,如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轻轻抚摸其头发,同情地坐在其 身边等。要抓住各种易于被其接受的观点和有利的因素,进行疏通 引导,如请其亲友对某一问题表态,统一认识,产生共鸣,使之尽快摆脱心理逆境。情绪危机者所信赖的人际关系,可对激情和意外事 件提供一种缓冲剂。比较亲近的人们,除可给予较直接的劝慰和心 理上的帮助、支持外,还可使其在这些人面前能充分地倾吐内心的痛苦。应向情绪危机者提出警告,说明继续激情的危险和严重后 果,有时可用威严的词语促使其平静下来,以缓解其情绪危机。有 时情绪危机者休息片刻就能恢复理智和觉醒。引导情绪危机者转 入理智内省情境的良好时机是由医患双方反馈性内省力所创造的,只要能使情绪危机者稍加平静,就可能避免激情的危险,对防止激情意外事件(自杀、犯罪等)有重大意义。

  4.面对现实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要以坦诚的态度,实事求是 地帮助分析现实问题,避免对方猜测怀疑。不能空洞地劝慰,更不能敷衍搪塞。要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给予不同的启发和支 持,使其由应激反应的激情状态逐渐过渡到承认和适应现实的正 常心理状态。要讲清道理,指明方向,找出补救的方法,以使其冷静、平顺地接受。要从心理上帮助本人适应意外事件的后果,使其 认识到心理健康和保重身体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将注意力由已过 去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方面。

  5.如果当事者抱有敌意和采取攻击行动,应采取适当回避的态度,尽可能地忍耐、克制,让其他人员先去进行缓解工作。同时,也不能忽视当事者家属的惊惧、紧张心理状态,对他们也要做心理 疏导,使其心情放松,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在当事人情绪稍平静 后,再去进行心理疏导,疏导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谨慎、耐心、温和的 态度,提高当事人的情绪境界。因为庸俗的情绪往往是造成不良心境的基础。这里根据不同类型的情绪危机者的特点,介绍几个实例。

  病例1.在急性强烈精神创伤下出现的不可控制的暴发性情绪危机

  某大学应届毕业生,男性,学习成绩好,为班干部。平时性格内向,虚荣心强,温顺,多愁善感。因一个月前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而精神非常紧张,怕考 不取而被人看不起。来院就诊前一天,由于父母吵嘴,使他了解到父亲过去的 生活腐化问题,因此出现急性激情状态:要到父亲单位说明父亲乱搞男女关系,母亲受压,要解放母亲;要到法院去告父亲;要杀死父亲,然后自杀。他手 持菜刀寻找父亲,双手发抖,声音嘶哑,全身大汗。全家极度恐怖,请邻居帮忙 将他强制送来医院急诊。当他知道自己被送到精神病院时,又出现病理性激情,认为是父亲对自己的陷害,想给他扣上精神病的帽子,父亲好逃脱罪责。这时,他身上带有氰化钾,要自杀,表现极度兴奋躁动,大声喊叫,冲动自伤。 医生将他与外界隔离,与他单独交谈了2个小时,其激情状态逐渐减轻。在医 生的劝解帮助下,他服了中量镇静剂。经过长达两昼夜的心理疏导治疗,从关 心他的一切做起,直到他主动倾吐出连日来心灵深处几件使他极不愉快的事件,自杀危机状态解除,终于从口袋里掏出了氰化钾交给医生,经短时间的休 息后恢复了实习工作。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某研究所工作。他与医生建立了友 谊,经常取得医生的心理帮助,现已成为一名出色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病例2.有自杀企图,但处于徘徊的矛盾心理状态中而出现的情绪危机

  某厂汽车技术工人,女性,32岁。由7岁的独子伴来,因焦虑失眠就诊。她表现情绪低沉,无力,烦躁不安。在对她进行劝说安慰并了解其原因时,病 人突然处于激情状态,大声怒吼,冲动地将自己上衣撕破,要打医生,认为医 生是故意刺激她,问这问那。她要的只是安眠药,死了算了。经多方劝阻无效,后强迫将病人安排到较安静的环境中,单独与她交谈、解释,并说明“医生要 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正是同情你,为了进一步帮助你,是对你认真负责的表现。你辱骂并要打医生,对这些医生都毫无怨言……”这时病人痛哭流涕地讲 出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因为离婚,自己想要自杀,但丢不下可爱的孩子,却又觉得活不下去。她认识到刚才对医生的态度错了,冷静下来,要求当面向医 生道歉,并请医生给自己治疗下去。

  遭受了严重心理创伤或委屈而无力自拔,出现了情绪危机

  某大学秘书,男,40岁。一个月前亲自处理了系里一位因病从四楼跳下自杀的老师的后事。出现情绪危机前一周,因将系里教师业余任课费用经大家讨论后发给各位教师而受到全校点名通报批评,自己感到十分委屈,出现 失眠,拒食,讲话颠倒,要求领导将他调到四楼工作,并要妻子把孩子教育好, 自己“要去劳改了”。两天后出现阵发性激情躁动和严重的自杀行为;跳楼、撞头、在床上勒脖子,日夜冲动,每天有5、6个人看守他。他拒绝到精神病院看 病,经初诊作心理疏导治疗,配合镇静药物,情绪逐渐稳定。后与校领导研究, 妥善处理了不恰当的处分,帮他消除了有关的心理一社会刺激因素,此后逐渐恢复正常,随访一年余,一切良好。

  某律师,男性,37岁。个性严谨拘泥,优柔寡断,自尊心强而又敏感多虑,幼时爱读描写爱情忠贞的小说,并向往这种美好的爱情。成年后特别重视自 己的婚姻问题,但由于父母包办,在领结婚证的那天才仔细看清女方,感到其 相貌、身材、性格都不合自己的意,但又不好意思反悔,只得硬着头皮登记、结婚,打掉牙齿往肚里咽。他深感这是自投泥潭,于是悲观,绝望,情绪恶劣,结婚后两个月就服药自杀未遂。从此失眠、头昏,再不敢见别人结婚的场面,也不敢看爱情小说和电影,性格变得极其古怪、冷漠。多年来一直闹离婚,多次 起诉到法院,但女方至死不离,一提离婚就头痛得直打滚。每看到妻子痛苦的 样子,再想到两个可爱的孩子,他的心就软下来。但事情一过,不由自主地又想离婚。夫妻俩一直在这种互相摧残中艰难度日。但他们从不打架,外人反认 为他们关系挺好。他迫切需要爱,但在这个家庭里,他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温 情。后来在工作中,他遇到一位丧夫的女子,交往以后,互相倾心,感情迅速发展,变得难舍难分,念念不忘。他对带有对方手迹和气息的——纸一物皆视若珍 品。但他的职业又使他清楚地知道,如此下去,等待他的将是身败名裂等难以预料的痛苦。为了扑灭这种爱的炽火,他们曾理智地商定,多想对方的缺点, 慢慢降温,直到断绝来往。或是促她快快结婚,一了百了,但这一切都无济于 事。结婚不成,情又无法断,还要应付不爱的妻子,承担受众人指责的风险。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使他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这时他从报纸上看到了介绍 心理疏导的文章,他带着一线希望前来,决定如果没有效果,就让自己死在千里之外的异土他乡。经过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缓解,平安返回。后在给医生的 来信中说:“这次治疗,收效很大,深感在关键时刻,是医生帮助了我,启发诱导了我,使我走出困境,为我指出了一条坚定而光明的路,这条路的前方是我 及全家人的平安!走这条路需下很大的决心,尤其需要‘理智’二字,而心理疏导真正解决了我的‘理智’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突发事件情绪危机的心理疏导
疫情后时期学生复学心理疏导思考
好未来,从情绪疏导开始
心理压力过重导致亚健康
正畸治疗期间是否需要进行口腔心理疏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