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校园文化”走向“学校文化”
从“校园文化”走向“学校文化”

作者:郭元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034    更新时间:2006-6-24

 

 

 

 

 

当前我国兴起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文化变革,成为基础教育界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校园文化研究与实践的第二次热潮。理论界不乏大量的思考,实践层面不乏有价值的变革行动,政策层面也十分关注,教育部不久前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看来,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建设与变化变革几乎成为共识。但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与上个世纪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何不同?有何本质的差异?有何全新的价值追求?值得关注和审视。

 

一、校园取向与学校取向

 

“校园”是个表征空间、场所的概念。校园,是一个物理场,是由一定的空间及其物体组成的,包括土地、校舍、教育设备、自然物质、功能场所等所组成的空间。尽管空间总是与人的活动相关的,总是与文化具有多样的相关性,但空间本身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文化的内核。

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是以“校园”为基础和关注点,即文化建设的“校园取向”,这种取向常常存在着仅仅关注学校环境建设的局限性,仅仅把学校文化建设当成环境布置、环境美化工作来做,比如,增设名人强、名人碑、英雄谱、传统美德宣传长廊等等。“校园”取向的研究与实践,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表层化、功利化,以人为本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被漠视。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一个场所,更重要的是,学校是一种组织,是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平台。学校既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也是一种日常生活组织;学校既是一个文化组织,也是一种学习组织。与一种空间相比,学校中充满着影响人的他喻文化、互喻文化。“学校”与“校园”相比,重要的是隐含了人本意识,“学校”取向与“校园”取向相比,突出了对学生的发展意义。对于学校的理解,我一直有个基本的观念,即:学校是一种充满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性学习型组织。因此,在教育中,谈文化建设,不应是指一种空间的文化,而应是人在其中的,把关注人的发展的组织文化。

我不赞同使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的“校园文化”一词,主张由“校园文化”走向“学校文化”。因为“校园”一词极易导致学校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上,而忽略了学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问题。如果说学校教育中的“校园文化”一词是合理的,那么,企业界十分注重的文化建设岂不是应称为“工厂文化”?

工厂----企业----经济

校园----学校----教育

显然不妥。“校园文化”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在当前教育文化变革的研究与实践中,需要超越“校园”取向,关注学校教育的核心文化。

 

二、学校文化的内核

应该说,校园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校园是一个空间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校园物资环境的文化建设,或仅仅涉及学校德育工作,忘却了对学校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走向“学校文化”研究与重建,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关照,从而,“学校文化”比“校园文化”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学校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学校文化时刻影响着学校中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对学校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学校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了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育者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的是学校文化是学校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学校文化是内隐在学校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学校内部制度以及教育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学校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作用来看,学校文化最终体现的是学校中的“生活方式”。从学校文化构成要素看,具体包括学校的观念文化、教育行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教育环境文化等要素;从学校文化的主体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者文化。尽管学校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资文化,但学校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资,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资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学校生活过程之中的时候,才真正具有文化的意义。从此意义上说,学校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学校中人的生活之中,因此,学校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对加强学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学和谐发展,深化中小学内部的教育改革,促进中小学个性化发展,提升学校的品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和谐学校,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文化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探索建设和谐学校,促进学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基础教育改革不是一种单项的改革,而是基础教育的系统变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必然面临着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育行为方式、学校组织及其功能、学校内部制度等方面系统变革的问题,从学校文化重建的角度,克服学校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客观地要求我们努力建立一种具有文化品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原创活力的学校文化!课程改革只有动摇学校顽固的“应试教育”文化,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第二,引领中小学在课程改革中自主发展,提升中小学的品位,建设和谐学校,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的自我生成能力或发展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校自觉的发展过程。任何学校文化都不是自发地产生的。学校文化的产生需要经历反思与研究、设计与实践、批判与更新等基本历程。从此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可设计的,是教育者自觉、自主实践生成的。

学校文化决定了学校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学校文化实质反映的是学校中的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有品位或高品位学校文化的基本标准包括:⑴学校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⑵学校组织的性质表现为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型组织与发展型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⑶学校组织具有自身的内在“发展能力”(所谓的内涵式发展和原创性),学校的发展具有持续的规划意识;⑷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整套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校制度、一整套完整的教育资源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文化概念的提出和意义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
沈曙虹 | 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词
20221106-张家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