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昌小学三年规划

建昌小学三年规划

 

(20079月~20107)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可以说,中国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日益高涨;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诉求也日益凸现。学校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对于我校这样地处乡村、资源分配相对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社区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低成本、高收益正逐渐成为广大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强烈渴望及衡量标准。出生人口下降、生源向城区学校流失已逐渐成为威胁教师就业的现实因素。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谋求学校生存,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指针.

一、现状分析

建昌小学创建于1939年,前身为“迪庄私塾”,后几经更名,1979年正式定名为“建昌中心小学”。学校原址在“邓氏耕隐公祠”,1969年迁至现址——迪庄村东北方“高六亩”,位于镇育才路17号。20079月,因撤乡并镇更名为建昌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24374平方米,建筑面积9732平方米,绿化面积11449平方米,目前为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9名,在编在岗教职工62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9%,中级以上职称28人,高级职称3人。党员22人,大专以上学历56人,本科以上学历15人。金坛市学科带头人2人,金坛市骨干教师4人,金坛市教坛新秀1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

学校现有班子成员12人,其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2人,教导主任1人,教导处副主任1,总务主任1人,副总务主任2人,大队辅导员1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中青结合,配备较为合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凝聚力较强。

学校先后被授予“金坛市优秀小学”、“金坛市文明单位”、“常州市卫生模范单位”、“常州市绿化达标单位”、“常州市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金坛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金坛市安全文明校园”、“金坛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金坛市优秀家长学校”、“金坛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学校于200778月间进行了内部改造,按照省教育现代化二类标准配齐了各专用教室,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4个、科学实验室、微机房、教师电子备课室、图书馆(含电子阅览室)、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学生气象园地、电视演播系统等,学校食堂按常州市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标准进行了全面改造。为学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保证。

2006年秋学期,学校重新修订了《教职工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校产校具管理制度》《文明办公室管理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使得学校政令畅通、令出必行,切实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教师队伍正气上扬,工作风貌大为改观,学校形象明显提升,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在对学校工作进行认真的自评与反思后,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发展存在的不足,距离高标准、高品位的学校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学校环境较为陈旧,内部设施相对落后,校园文化氛围尚不浓厚,学校特色尚未形成,制度尚未真正内化为教职工的职业素养,教科研工作相对滞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不高,教学质量还有待大幅度提高,各层面主动发展的程度不平衡,学校管理模式有待更新,过程管理还需强化,部门执行力有待加强等。

二、目标 综述

()目标定位

1.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要求为指针,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依法治教,民主治校,努力建设进取、和谐、富于水乡特色的学校文化.坚定不移地走校本化发展之路,创建现代化一流农村学校。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学校生活的每一分钟张扬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学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2.办学理念

——为了每个人的幸福成长

★这里的“人”,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以及校园中一切的人。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彰显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素质,完美人的生活,把每个人的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这里的“人”,是成长中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不断发展中的人。因此,她(他)们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每个人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人的未来都不可限量,每一个脚印都弥足珍贵,每一滴汗水都散发璀璨光芒。

★这里的“人”,是幸福地成长中的人。她(他)们沐浴着爱的温暖,感受着成长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打击、压制、冷落、嘲笑远离她(他)们的生活,接纳、肯定、鼓励、赞许伴随她(他)们一路走向成功。

3.办学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一所办学理念鲜明、校本特色明显、制度科学、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师资队伍过硬、文化氛围浓厚、设施设备先进、教学质量上乘、学生健康快乐、教师职业幸福感强、家长及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化优秀农村小学,跻身省级优质学校行列。

 ()目标分解

1.建立民主、科学、简洁、高效的管理机制

依据现代化学校管理思想和技术,完善机制,大力推行民主治校、依法治教,逐步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决策指挥系统,执行运转系统,参谋咨询系统,监督反馈系统,使学校组织优化为一个结构合理,组织有效,信息畅通、协调、高效,运作有序,反应灵敏的整体。

2、构建校本化、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体系

以学校德育总课题为龙头,扎实开展有效德育的校本化研究,全面构建多元、立体、有效的校本化德育工作体系,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新常规,凸现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功能。

3、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制订并严格执行切合本校实际、具备较强时效性的学科教学标准,减负增效,扎实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并获得家长及社会公认。

4、凸现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以课题研究为途径,建立健全学校科研管理、评价、激励工作机制。以点带面,在行动研究中引领教师成长,提升科研工作的高效益。

5、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校本研训为有力形式,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为战略基地,浓厚学习气氛,丰厚教师的学养,建立一支师德师风良好,富有朝气、活力、和谐团结的教职工队伍。

6、建设和谐大气、雅致整洁的校容校貌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人文底蕴。形成校园环境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文化格局。

三、工作重点

1.实施以人为本,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业行为

² 以有序、激活、创新为治校方略。进一步理顺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形成“管理即服务,教育即引领”的管理思想。促使规范不断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²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根据新的时代要求,依据适用,高效,删繁就简的原则,构建学校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校的发展,获得教师的认同。

²建立学生、家长、教师满意度测评机制,校务公开制,通过设立校长接待日,设置校长信箱等多种形式,使全体教工和热心的学生家长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民主化管理体系。

2)改革内部机制,激活创造潜力

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并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工作价值,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

3)提高干部履责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²对学校的领导与管理,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与管理。因此,学校领导与各级负责人必须认清形势,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倡新的工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²全体干部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各施其职、各尽其能,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树立科学、民主、开放的富有个性的管理思想,提高改革创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等意识和行为能力,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运作。成为学校积极进取和谐发展精神的先行实践者。

²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为后备干部的选拔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发挥校园信息化功能,促进学校管理的高效运作

充实校园信息化硬件,全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达到现代教育对学校管理网络信息化的要求。

2、坚持教育科研,为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1)完善机制,提供保障。

客观分析我校教育科研现状,把认识统一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管理、加强活动的指导。

2)依靠专家,培养队伍

以具备教科研课题的教师为主力,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在学校逐渐形成浓烈的学习、反思之风和学术研究之风。

3)立足实际,追求效益。

²以学校总课题为依托理顺各类课题的纵横的联系,形成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总揽,各类课题兼容并蓄,开放而有序的课题框架结构,形成各种课题研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格局。

²建设数字校园,加强教科研信息化管理,建立电子文档,便于材料的积累和管理人员的全程监控。

²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编写完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²不断深化和及时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如:论文专辑、个案研究专辑、教案专辑等。

3、厚实德育工作底蕴,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建全校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管理网络及各项制度。

建立并完善校本化德育管理体系,做到职责分明、分工合理、统一协调、管理科学,使全体学生明确德育规范内容,并自觉遵守。

2)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和德育课程结合起来,实施有效整合,开辟德育工作新阵地,研究德育工作新载体,探索德育工作新手段。

3)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将德育工作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课题,注重德育的实践性、生成性;加强德育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²逐步开设心理健康课,增强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²注重个别化教育,加强个案研究,具体做好青春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辅导、行为偏差生帮教及贫困生跟踪等工作。让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5)建设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提倡特色化班级环境布置,各班根据自身特色,提炼共同的价值取向,布置适宜的班级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创设和谐的学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逐步形成独特的班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
7)建构多元有效的德育网络

积极开发德育资源,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区合作育人的氛围,构建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4、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改革

1)建章立制  狠抓落实

在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等方面逐渐建立规范的管理文件、条例和制度。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规章制度、计划、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制度不断完善。为教学管理提供保障。

2)加强教学监控与教学流程的动态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完善质量三级监控机制(自我监控、年级监控、学校监控)。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善教学行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新课标的精神。

3)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新型的课堂氛围。积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4)积极开展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

²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

²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

²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开放、动态、交互的教育资源的开发。

5、完善师资培训的有效机制,建设和谐团结的教师群体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学校将通过在职培训,专家讲座,对外交流等方式,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善于团结合作,谦虚谨慎、严谨治学,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创办现代学校与教育打好思想基础

2)加强学科首席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

² 按学科方向评选确定一批学科首席教师及骨干教师,学科首席教师是该学科方向的责任人,从骨干教师梯队中评选。实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贴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形成“比奉献、比方法、比成绩、比效益”的良性竞争氛围

² 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均要按自身实际与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自我发展的三年规划。 

3   实施全员培训,切实抓好继续教育

²倡导“读名著,做名师”,大力创设条件,营造书香校园,支持、鼓励教师博览群书,吸取新知识,涉及新领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

²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4)严格教师考核、聘任和管理

²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强化对教师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²进一步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质量、向高层次、教学一线、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²积极为教师创设多形式的展示平台,营造积极进取精神氛围。

 6、突出办学特色,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1)培育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干群间协调一致,政通人和。

教师间和谐团结,共同提高。

师生间平等民主,教学相长。

部门间积极协作,同构共进。

2)领导与管理文化。

重视“学校管理方式”的确立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建设校本化的制度文化。

3)教师与教学文化。

倡导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弘扬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教师尊重理解学生,既注重科学教育,更注重人文教育。

4)学生与班级的文化。

以“文化”为切入口,以德育为核心,通过环境信息、课程、时空,以活动为载体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

5)校园与环境文化。

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继续加大投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育人的功能

6)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积极开展兴趣培训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的爱好,掌握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的技能,发挥他们的特长,认真组织好校运会体育节、艺术节、童谣节等各类学校节日的活动,全体参与,让我们的师生“每天生活在节日里”,让校园生活的每一处时空充溢清新、健康、快乐、高雅的文化气息。

 7、 打造E时代数字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

(1)、加强硬件配置,塑造校园信息化环境

²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教研组、班级、探究性课程主页,教师、学生个人主页及各种专题论坛,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新阵地。²逐渐为教师配备电脑,教室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整合提升学校网络系统,完善校园网,整合多功能室、办公室、多媒体教学、电子邮件管理等多项应用系统,提升学校信息管理水平。

(2)、加强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信息化资源的有效运用奠定基础

²建立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培训模式和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²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学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教师考核。

²创造条件逐步在各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成立课外计算机兴趣小组,以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化优势,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²逐步推行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辅导,利用校园网与学生、家长交流、答疑,营造开放、互动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

 (4)、发挥校园信息化功能,促进学校管理的高效运转

²实现学校信息化管理,逐步扩大学校管理的无笔化、电子化、智能化范围。

²构建数字校园网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过程化,提高管理的质量。

.保障措施: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在发展与改革学校管理时,要抓好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改革的力度,要走好“三步”:宣传发动,制订方案,稳步实施.

1.学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教育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3.学校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

4.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设立专项奖励基金。

5.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学校将努力团结有识之士,争取各方支持,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6.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科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学校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

7.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心小学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观风堆小学2014年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措施
小学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用精心 重精细 求精致 创精品——学校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
2011~2015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