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氏文化——中国历史上姓氏制度演化的四个阶段

从战国时代至西汉之时形成的姓氏合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是,社会的发展毕竟会给姓氏问题带来种种影响,使之产生一些阶段性的特点。就姓氏的社会变化而言,姓氏制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战国到西汉末年

这个阶段,新的姓氏制度刚形成,旧姓氏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秦王族本身的赢姓,溯源于夏代伯益之后,就是旧制度留下的尾巴。西汉时,对于一般人的姓氏己不再用老眼光看待,但对于皇家姓氏,仍不免怀有“因生以赐姓”、血统高贵的想法。其表现便是将皇姓刘姓与上古圣人拉上关系。《左传・文公十三年》记载,晋大夫土会的祖先出于尧。其家族中有人留在秦国,“其处者为刘氏”。汉人抓住这一条做文章,于是,汉皇室便也成了尧的后代。同样,王莽建立新朝,为了证明白已有做皇帝的血统,也想方设法将王氏说成舜的后裔。这种现象表明,旧的姓氏观念仍残存在人们的意识里。

第二阶段
从东汉到唐中期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士族门阀制度的盛行,姓氏有了高低贵贱的区别。姓氏与地域产生了固定的关联,由此出现了国姓、郡姓、州姓、县姓等不同的姓氏等级。少数门阀士族在社会上的势力和影响,连皇族也无法与之抗衡。当时,人们不再热心于将自己的姓氏与上古的某位圣人扯上关系,而只要与两汉的某一名流攀上血缘,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在那个年代,曹魏皇室只追源于汉相曹参,刘宋皇室只追源于汉楚元王刘交,隋皇室只追源于东汉太尉杨震,唐皇室只追源于西汉名将李广(也有上溯至老子李耳的)。这表明,旧的姓氏制度在人们意识中的存留已消失殆尽。

第三阶段
从唐代安史之乱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过安史之乱的冲击,门阀制度完全崩溃。与此同时,科举选士制度的完善,使得个人社会地位和发展前途的关键因素由出身门第转变为考试成绩。姓氏的高低贵贱区别逐渐淡化。其尤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是唐代编写的《元和姓纂》,各姓氏依声韵排列,不再有等级、地位的区分。姓氏仅仅只是作为家族的符号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第四阶段
从20世纪初直到今天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民主、科学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封建家族制度解体,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普及,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姓氏的重要性、神圣性越来越受到挑战。“同姓不婚”的禁忌完全被打破,甚至同姓同宗的男女婚姻,只要出了一定的血亲范围,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人们对于姓氏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姓氏的社会意义,向个人符号的方向倾斜,而日益疏离与家庭、血缘、亲情的联系。

文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杂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社会制度对姓氏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从魏晋门阀制度到浙大博士送外卖?
【立此存照】——《中国中古门阀士族史》自序:贵族的时代_魏风华
问答:东晋皇权的基本盘是什么?
中华姓氏演变五阶段
【杂文天地】韦济民:中国历史上造族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