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文天地】韦济民:中国历史上造族运动

 

中国历史上造族运动 

文/韦济民

        族谱,是记录家庭成员血缘关系的簿书。据史载,中国国史、方志、谱牒肇始于奴隶社会的西周时代。族谱有其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儒家学说的宗旨就是用“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规范和维系家庭关系,通过稳定家庭以调节社会的道德秩序,取得社会对皇权的忠順。“三纲五常”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

        一个社会的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国家、宗族和家庭。    

        一个国家要稳定,家庭和宗族管理就显得十分有效和有用。于是,族谱和姓氏、郡望、堂号等姓氏文化就成为了宗法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条件。

        在文明开始发达的周代,掌握文化的王族阶层就有需要开始编篡族谱以明确自己家族成员的血统及等级,以致编修族谱成为了他们的特权。东汉恒帝“诏责太邱长呈家状姓谱,以齐贵贱之由来,品源流之优劣,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从而促使全国望族竞相修谱。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完全以门第高下作为做官大小的标准。士族成为社会上层统治了整个社会,门阀制度保证了士族成员的社会政治地位、仕途和家族势力,使社会产生了对士族的顶礼崇拜。士族就是采用族谱来表明自己纯正的贵族血统的,国家严格考查士族的族谱来取士命官,因而修谱是士族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对族谱修订有严格的规定,以致寒族很难冒入豪门,也没有修谱的优势和条件。

        唐朝基本上承袭了门阀制度,但为了招揽国家可用之才,开明地采用了科举取仕制度,寒族得以进入高级领导层,门阀制度才逐渐衰弱。唐朝灭亡后,士族门阀制度在农民起义的屠杀之下迅速衰落,族谱失去了政治功能,谱学渐渐式微。

        北宋,谱学重新兴起,修撰族谱成为民间一件平常事情,国家不再严格管理,出现了宗族为光耀门楣,不顾历史事实,找一个名人作自己的祖先,混淆史实,使族谱成为滥觞,使年代久远后难辨识事实真相。

        西南地区土著民在唐朝羁糜政策中受汉文化冲击和影响十分深远。云贵地区及四川部分地区在明永乐年间(1413年3月3日开始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大量土著民为窥避朝政歧视不得已汉化为汉姓氏。明万历年间(1577)西南地区包括桂及粤大部地区设县分治,使同化之少数民族与汉民相杂,施之以教化,变为齐民。认祖归宗是明政府改土归流政策很重要的一部分。明清时期是西南地区编修族谱的高峰期,也是造假的高峰期,大量氏族不惜造坟立假碑文,以假托和挂靠名人,以彰显自己家族的荣耀。这是明代中叶造族运动的产物。

        明代改土归流,鼓励人人修家谱,重新造族,使得西南地区土著民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土著出生,而去攀附一个中原祖宗时。画地为姓,一个村或几个村都用一个汉姓氏,由本姓的族长进行直接管理,致使土著上层热衷于修家谱,清代延续了明代鼓励子民修家谱造族运动。经过200多年的造族运动到十八世纪末,土著人从上层到平民百姓几乎家家都有家谱,造族运动终于完成。

        事实证明,用武力对民族地区的改制和征服,使经济社会形态的巨变会给这些地区的各族同胞带来心灵的阵痛和不适,血腥“剿抚”带给当地各民族前所未有的浩劫,不利于地方稳定,还会更进一步的促使矛盾急化。造族运动,成了当时朝庭政府最好的选项。

        造族运动,明王朝最为突出,是王朝对土著民族的洗脑和愚弄,从精神上归化了当地土著人以前没有的祖宗观念。实行改土归流之后,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各地土著民族汉化,结束了唐初至明代中叶的僚人动乱,社会得到了稳定发展。

投稿用稿规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
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编纂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重要修谱方法
为什么南方地区多祠堂,有族谱。而北方地区基本很少见到祠堂?
【转】家谱族谱——来这查查你家的家谱族谱
家谱是古代联姻通婚和官员选拔“秘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