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昌硕临摹的《散氏盘》为什么用笔与《石鼓文》一样

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乾隆年间发现于宝鸡市凤翔县后,一直被私人收藏。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安传统习惯择文首句中字命名。与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合称晚清“四大铭文”,是国内学者极为难得的大篆书法经典。从书法史的角度看,不但是大篆金文的经典之作,也是隶书的鼻祖。

因此,我们了解和学习一下《散氏盘》是十分必要的。

近代书法家吴昌硕对《散氏盘》的研究之深入,不亚于对《石鼓文》的痴情。

他以融会贯通的大师风范,给学习《散氏盘》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们直接把《散氏盘》作为书法学习,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我建议最好先学习一下吴昌硕先生的《散氏盘》书法临摹本。然后再进入《散氏盘》拓本的临摹。

因为首先,这个拓本字帖,不少地方模糊不清,如果对大篆研究不多,下笔非常困难。如果没有大篆金文的良好基础,纯粹是从爱好出发学习《散氏盘》的话,起码要与吴昌硕的摹本对照学习比较好。

《散氏盘》这个书法是西周晚期的作

品,有一些古隶的味道,书法也是下笔大胆,自由奔放。同时,也含蓄开张。

郭沫若先生曾经比喻过甲骨文的书法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说:甲骨文也有钟、王、颜、柳。如果说西周的文字还有甲骨文的风流余韵的话,那么,我觉得《散氏盘》更像颜真卿的书法风格。

《散氏盘》用笔以藏锋为主。大部分笔法是藏锋。所以,用笔就要注意这个特点。

比如这个“周”字。就非常有代表性。既有露锋用笔,也有藏锋用笔。

而“词”这个字就完全是藏锋用笔了。

因此。我们学习《散氏盘》要掌握好用笔的特点。如果用笔对,起笔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我一向主张学习书法,最好以“四法三笔”为指导,这样书法入门问题就不存在困难了。

我们很多人学习书法,学了隶书觉得楷书不好写了,学了楷书又觉得篆书一窍不通。

其实,书法学习,如果是单纯以学习什么字体为目标,这就大错特错了。

书法的用笔是核心,如何用笔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接笔构成的。

不过。我们传统不是这样学书法的,所以,感觉遇到像大篆这样的书法就有点束手无策了。

大篆的书法用笔,也毫无例外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接笔构成的。

写字的时候,只有首先找到起笔是怎么起笔的,然后看行笔怎么走,再看收笔在什么位置。

例如这个“变”字,先写左边的“撇”势笔画起笔应该是藏锋。然后行笔用“屋漏痕”的笔意,收笔部位有“悬针”感。依次再写右边。中间“言”字,起笔收笔都是“藏锋”用笔了,下面“口”字有露锋笔意。两边的“丝”很圆润。

篆书难在笔画匀称而不刻板,这就需要笔画之中有气息感。尤其是“行笔”有注意变化。《散氏盘》的笔法变化无常,无论起笔还是行笔、收笔都有变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说《散氏盘》是隶书鼻祖的原因。因为在篆书系统中,特别是西周金文系统里,像《散氏盘》这样的用笔可以用“无法无天”来形容了。

所以,一定要用“四法三笔”的眼光来学习这个字帖。

我们看吴昌硕的节临《散氏盘》“内陟刍,登于厂湶,奉诸、陵、刚。奉于单道,奉(封)于原道,奉(封)于周道以东,奉于棹东强。右还,奉于履道。以南”这段文字的用笔处理。

由于吴昌硕非常理解《散氏盘》用笔精神,所以,非常得其神韵。

我们来对比一下原帖,你会发现,吴昌硕并没有完全按照字帖的笔意来临摹,有些地方连结构也略有改变,例如三个“于”字,写得都跟原帖不一样。“刚”字的左右结构,也有变化。“周”字完全没有原帖的味道了。

吴昌硕好像在临摹中整理这些文字。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但是,吴昌硕的临摹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

第一,临摹古帖,要有充分的准备,有扎实的篆书基础最好。

第二,临摹古帖,也不要拘于原帖。如果有丰富的古帖知识,完全可以融会贯通。

第三,我们也要尽量吃透原帖的精神。

如果从忠于原帖来说,吴昌硕的这个临本,我也不是很满意,因为,这个临本太像《石鼓文》的笔法了。这就失去了对《散氏盘》与《石鼓文》的区别了。

我们知道,《石鼓文》要比《散氏盘》晚大约200年的样子,是秦国标准的文字,风格类似于西周的《虢季子白盘》,而在《散氏盘》同时代的书法作品中,如果说《虢季子白盘》像楷书,那么,《散氏盘》更像是行书和隶书,这是我们要有区别的,而《石鼓文》就是《虢季子白盘》这一路“楷书”的继承。

《散氏盘》的味道很丰富,它的笔法已经潜伏了古隶的笔意,应该说是大篆中的行书,也是隶书的祖本。我们学习这个字帖应该把隶书和篆书的内在联系也要加进去,这样,学习《散氏盘》的味道就出来了。

除了《散氏盘》的笔法。《散氏盘》的章法也是非常自然的。例如三个“于”字并排时,也没有像后来的小篆那样写的一模一样,更像是王羲之写《兰亭序》一样,自然而有变化。这就是《散氏盘》非常高明的书法艺术技法的应用。

最后,我们介绍一些《散氏盘》的资料给大家看看。

《散氏盘》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

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国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西北方与夨国为邻。青铜器断代上一般将散氏盘定为周厉王时器。

散氏盘于清乾隆年间出土,至嘉庆十五年一直在民间收藏,先在扬州江翰林家收藏多年,后转手谁家则不详。古玩界传说书法家阮元曾收藏过,并仿铸出两件复制品。民国十三年(1924)以前,大古董商都说过,遇上散氏盘要格外小心,仔细鉴定。

1810年冬,嘉庆皇帝颙琰50岁的生日,阿林保将散氏盘敬献给皇上做寿礼。皇上给了他两江总督去当。因而在老古玩界中有“阮元定名散氏盘,阿林保献宝祝寿荣升”的口头传说故事。

嘉庆皇帝不像乾隆皇帝那样酷爱古玩字画和美玉。散氏盘入贡内府,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久藏禁中。

因时间太久,六朝皇帝谁也不去鉴赏,以致无人知晓它收藏在什么地方。咸丰十年火烧圆明园后,传出散氏盘在圆明园被烧毁了。于是,从内务府官员口中传到琉璃厂古董商的耳朵里就成了:“散氏盘真的没啦,只有仿铸的那件了。”

1924年,内务府核查养心殿陈设,发现散氏盘藏在库房。同年溥仪出宫,筹办故宫博物院。经后来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鉴定,故宫所藏散氏盘为真品。

抗战期间,散氏盘随大量故宫文物南迁。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散氏盘运抵台湾,后安置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为土地转让,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

首句“用夨扑散邑,迺即散用田”说明了纷争的伊始:因为夨国攻打(偷袭)散国的田邑,造成散国损失,于是由夨国割田地二区以为赔偿。文中两段割地树封的履勘纪录,紧接着是夨人与散氏参与定界的见证名单,末段则为割地后盟誓立契的实景:(在豆国新宫东廷)原属夨人土地第一区的三员首长与第二区的二名主管相继盟誓,确定守约后,将所割田地绘图,交由夨氏执守,史正仲农则执左券以为文书之认证。

附录:散氏盘铭文

用夨践散邑,乃即散用田。履: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于边柳、复涉瀗,陟。以西,奉于敝城。楮木,奉于刍仇,奉于刍道,内陟刍,登于厂湶,奉诸、陵、刚。奉于单道,奉(封)于原道,奉(封)于周道。以东,奉于棹东强。右还,奉于履道。以南,奉于仇道。以西,至于莫。履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奉,道以东,一奉,还,以西一奉,陟刚三奉。降以南,奉于同道。陟州刚,登,降棫二奉。夨人有司履田:鲜、且、武父、西宫襄、豆人虞丂、录贞、师氏右眚、小门人、原人虞艿、淮司工虎、孝、丰父、人有司丂,凡十又五夫。正履夨舍散田:司土逆寅、司马单、人司工君、宰德父;散人小子履田:戎、(微)父、教父、襄之有司橐、州就、焂从,凡散有司十夫。唯王九月,辰才乙卯,夨卑鲜、且旅誓,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实余有散氏心贼,则爰千罚千,传弃之。”鲜、且旅则誓。乃卑西宫襄、武父誓,曰:“我既付散氏湿田、畛田,余有爽变,爰千罚千。”西宫襄、武父则誓。厥受图,夨王于豆新宫东廷。厥左执史正中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壮弘:写篆书的有关知识
从用笔、结字和墨法比较吴昌硕与邓石如书法异同
临摹字帖要经常换帖还是终生只研究一个
学书法从楷书开始,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学书法从篆书入门最快速
艺丛专题丨坚守传统 自出机杼 ——论金石书画家王个簃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