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才是“乌台诗案”的幕后黑手,是残害苏轼真正的“罪魁祸首”

苏轼是一个身世悲惨的人,倒不是说他家境贫寒,而是他的境遇实在是太遭。北宋的第二件文字狱就被他遇上了,也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也许你对这个案子也大概了解一点,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造成这起冤案的却是写了一本著作《梦溪笔谈》的沈括。那么,他是怎样制造了这场文字冤案的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要这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苏轼画像

元丰二年的时候,苏轼被调任湖州知州;苏轼接到这则任命以后,立马就给朝廷写了一份《谢上表》,这是宋朝的旧制,到也不足为奇。苏轼在他的《湖州谢上表》中写道:

“荷先帝之误恩, 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思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自己在先帝,也就是宋仁宗时期就被重用,被置于三馆之中,现如今又受到新皇帝的信任,先后把密州、徐州知州的大任交给自己。自己不是不想奋发努力,只是因为自己的才干有限,所犯下的错误要比功劳要多。但是好在皇上能够宽容大度,用人不求完备,总会奖其善举而原谅其过错;知道自己愚笨不合实务,难以逢迎变法的那些新贵们;也知道自己已经年事已高,但是还是给自己委以重任。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段谦恭的文字而已,但是刚刚担任御史中丞的李定却想借此大做文章好好整整苏轼。于是他便交代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湖州谢上表》入手,大力搜集整理苏轼的黑材料。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苏轼给收拾了!

苏轼画像

李定的做法在《长编》中有明确的记载:“当年七月,李定就先上了一道疏,称苏轼一贯狂妄无礼,目无朝廷,大罪有四,请朝廷批准逮捕审问”。同一天,舒亶也随着“愤然”上书,先是揭发苏轼《谢上表》曰:“颇有讥切时事之言,流俗翕然争相传诵,志义之士,无不愤惋”;接着,他还列举了苏轼近年来的一系列 “反诗”。要知道,宋朝是一个文人的国家,重文轻武虽说在宋朝不算什么稀奇,但是只要是写“反诗”,无论你是谁都是要坐牢的,情节严重还会被斩首。《水浒传》中的宋江就因为在浔阳楼写下反诗,因而被迫害,被逼上梁山的。

而这些人所例举苏轼的反诗,主要是跟皇帝的行为有关。笔者整理大概有:

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陛下明法以课试群史,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 应教斥卤变桑田;

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应口所言,尔来三月食无盐;

而这些大致就是说:你皇帝做的所有事情,我苏轼都有意见。但这些言论是不是苏轼所写出来的,或者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针对皇帝的?其实大都是这些人为了扳倒苏轼而故意为之。

苏轼——乌台诗案

这场文字狱是这些人早就预谋已久的,目的就是要将苏轼扳倒,来个杀鸡给猴看。而这时的宋神宗完全是懵了,不了解情况的他听到这些人的言论就十分生气,便下一道圣旨就将苏轼抓了起来,并立为“诏狱”。所谓“诏狱”就是皇帝亲自下诏立的安置,案件级别非常严重。而审问苏轼的地点是在“御史台”,而这个御史台在汉朝时期也叫“乌台”,所以这场案件就被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后,其下场似乎已经很明显了;李定等人的目的也是昭然若揭,此时就连朝廷的宰相王珪也和他们属于一个战壕。有一次,王珪还在宋神宗面前将苏轼的一首《桧》拿出来读与宋神宗听,其诗有这样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王珪说:“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整龙,非不臣而何?”章惇反唇相讥道:“龙非独人君,人臣皆可言龙也。”(选自《宋人轶事汇编》)。

但是最后神宗也没有将苏轼处死,而是将他发配到黄州,当了一个“不签书州事”的团练副使。除此之外,此案还牵扯到几十个和苏轼有来往的人,其中有苏轼的弟弟苏辙,驸马都尉王诜,还有司马光、曾巩、黄庭坚等人。

苏轼画像

但也许你读到这儿你会觉得奇怪,因为我们在上文说过,制造乌台诗案的幕后黑手是沈括,但是现在我们并没有提到他。难道他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当然不是!

李定,舒亶等人都是一些奸佞小人,他们迫害苏轼其实并不奇怪。但是当朝宰相王珪可是一个温厚正值的人,他难道会和这些小人狼狈为奸吗?甚至说,他甘愿与他们为伍吗?当然不屑于与这些人为伍!但为何最后还是坚持要严惩苏轼呢?这就要说到沈括了!

在《元佑补录沈括传》中记载:

括先与先生(指苏轼,下同) 同在馆阁,先生论事与时异,补外。括察访两浙,陛辞,神宗语括曰:“苏轼通判杭州, 卿其善遇之”。括至杭,与先生论旧,求手录近诗一通, 即签贴以进云:“词皆讪怼, 后李定论先生诗置狱,实本于括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轼和沈括曾在馆阁中为同僚,一直以来,苏轼都反对新法,而沈括却相反。一直以来,两人的意见都不合。虽说是同僚,但是早就在心里互相排斥了,于是就将苏轼放了通判杭州的外任。刚好有一天,沈括被派到两浙查访新法的落实情况,临行前神宗还嘱咐沈括说:“苏轼现任杭州通判,你务必要善待他。”但沈括并没有听神宗的话。沈括到了杭州,假装和苏轼叙旧,席间向苏轼索求旧诗,便乘机抄录了一部分,。沈括回到汴京之后,便将这些诗加上写有:“这些诗充满对朝廷谤讪怨恨”的标签呈给了神宗。而几年后李定等人制造乌台诗案,就是由沈括挑起来的。不仅如此,这在《宋史》中也有指出。

苏轼——乌台诗案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沈括实际上才是制造乌台诗案的幕后黑手。但是他就是因为太聪明反而被自己给害了。元丰五年 (1082), 也就是苏轼还待在黄州时,沈括也因为给朝廷弄丢了边关重镇永乐城,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史料参考:《宋史》、《元佑补录沈括传》、《宋人轶事汇编》、《湖州谢上表》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苏记】湖州爱山台:乌台诗案(上)
“乌台诗案”的起因经过,苏轼为何被牵连了?
【作家专栏】李汉君| “乌台诗案”中的君子与小人
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乌台诗案始末:如果没有她,千古第一才子苏东坡就陨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