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别“过分”

  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了一种新气象。然而,若缺乏深入的学习,有时也会产生一些失误。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几点“过分”,值得我们再思考。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已经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也是我们对传统教学进行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为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自主学习。然而,有的时候,学生讨论的问题不是自我生成的,讨论也没有明确的分工。这就造成了发言者的有效信息较少,不够明晰化与深刻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热闹有余、思考不足,难以得到很大的收获,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倦怠心理。

  其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矛盾。在课前,教师应该反复推敲预设问题,保证能激活学生的探讨兴趣,让他们产生竞争需求。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察言观色”,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并非简单地“学生围成圈圈,自己绕着边边”。此外,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解疑辅导也是不可缺少的。

  拿捏好分寸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特点,充分放权,但不放任自流。

  新课标提出:“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语文素养”的含义,一方面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重点,另一方面也要克服浮躁心态,不能把语文课堂变为表演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背诵传统经典、咀嚼文字内涵,从而为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把课程目标落在实处。

  新课标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这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而提出的。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没有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科学教育、审美教育也就没有了依附。所以说,把握好学科功能定位,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目标指向,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园地。

  新课程是否能够长期有效地实施,其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综合理论素养。教师要乐于接受新理念,更要善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宝鸡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流行病及其诊治
从课例背后看评价艺术 ——以特级教师程翔的《将进酒》为例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创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
国培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