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失禁,包尿布不是唯一选择!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8644 

作者:張靜慧
圖片來源:鄭佳玲
「我油盡燈枯前的期望,就是不想包尿布。」父母的心聲,兒女聽到了嗎?

台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主任黃軒幫中風的陳伯伯看病多年,最近再看到他,他變得不愛說話,也不下床走路了,成天悶悶不樂。 

有一天黃軒去巡病房,陳伯伯在紙條寫下「我要下床、我不要包尿布」,拉著黃軒的手,用含糊不清的語言重複︰「拿掉尿布!拿掉尿布!」 

原來,陳伯伯有夜尿情形,家人怕他夜裡起來上廁所會跌倒,要他包尿布,他不願意,為此吵過好幾次架,最後他屈服了。 

黃軒開藥給陳伯伯,夜尿情形好多了。有一天,陳伯伯的兒子來醫院陪父親,他對黃軒說︰「原來爸爸可以自己走路、上廁所,我怎麼不知道?」 

黃軒感慨︰陳伯伯需要有人耐心聽他說,甚至用寫的來溝通,才知道他的需要。子女用自己的觀點,認為爸爸老了、行動不便,為了安全,最好別下床活動,連廁所也別去,在尿布上「解放」就好。「我們以為這是照顧老人最好的方式,哪知道卻讓老人家深感挫折。」 

在隨著年齡增長、器官退化或發生病變,銀髮族的排尿功能開始出現問題,像關不緊的水龍頭滴滴答答。尤其女性因為懷孕時胎兒壓迫、生產時用力,加上長年做家事、搬提重物,造成骨盆底肌鬆弛,比男性更容易尿失禁。 

職能治療師柯宏勳說,長輩很有可能因為失禁,怕外出不方便,且身上有尿騷味很尷尬,索性不出門、不與人互動,卻加速失能。

而家屬或照顧者常只知道用包尿布來處理失禁,而且省事,反而更進一步把長輩推向失能。「器官、肢體功能是用進廢退的,照顧者如果先考慮自己的方便,不知道起身、下床、走路到廁所,任何動作都是一種復健,不讓長輩自行如廁,反而加速失能,」他說。 

當「方便」成為優先考量,當事人的感受常被忽略。 

包尿布有多不舒服?有照顧機構為了訓練同仁的同理心,以味噌、麵粉、鹽、糖、茶水、醬油攪拌製成假排泄物,每人分一坨,倒進尿布,直接穿上它,體驗長輩包尿布的感受。「褲襠好熱、坐立難安、噁心、簡直是酷刑……」同仁紛紛反映。一般人包尿布兩、三個小時就受不了,何況長輩是24小時包著? 

不只不舒服,那小小一片尿布,更重重傷害長輩的尊嚴。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護理長陳瑩琪說,老人家不分男女,絕大部份都非常抗拒尿布,「他們認為包尿布代表退化、失能、再也不行了,退化成沒有行為能力的嬰兒,是很大的挫折、很丟臉。」 

她照顧過一位骨折的阿嬤,家屬幫她包尿布,到了護理之家,原本也繼續包尿布,後來照顧服務員發現老太太竟然時常憋尿,「天啊!她其實沒有失禁,寧願憋尿也不願尿在尿布上。」後來她們改用便盆,讓她在床上解尿,阿嬤終於不用被尿布束縛,也不用辛苦憋尿了。

柯宏勳說,嬰兒、老人都無法控制排尿,但差別在心智狀態︰嬰兒不知道那是尿布,老人卻清楚知道那是什麼。「我們常用對待小孩的方式對待長輩,但長輩不見得能接受。」 

不方便如廁≠馬上包尿布 

替長輩包尿布前,不妨想想︰ 

1.長輩真的失禁了嗎? 

一位70幾歲的奶奶,關節開刀後行動不便,要坐輪椅,看護嫌抱她上下輪椅上廁所很麻煩,就要奶奶包尿布。奶奶不願,被兒女罵︰「你為什麼要找麻煩!包尿布不就好了!」奶奶很委屈。 

有些長輩只是不良於行,根本沒有失禁,卻硬被包上了尿布。「老人家想自己上廁所其實是好事,如果他們還能走路,或別人攙扶、用拐杖、助行器等行動輔具可以走,應該盡量鼓勵他們自己上廁所。因為怕跌倒、怕麻煩,乾脆不讓老人活動,等於因噎廢食。久而久之,老人的活動能力、膀胱等功能愈來愈差,」柯宏勳說。 

還有些長輩需要夜裡起來上廁所,並沒有到失禁的程度,卻也被要求包尿布。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彭仁奎說,夜尿可能跟體內水分太多或者男性攝護腺肥大有關,晚上少喝水(包括湯、水果)或者服藥就可能改善,未必需要尿布。 

柯宏勳指出,日本對待長輩的觀念已從「照顧」轉變成「支援」,考慮長輩的能力、需求與尊嚴,鼓勵他們盡量自主活動。「如果他有能力上廁所,我們就幫他找輔具,比如起身梯、便盆椅、助行器,或藉由走道加裝扶手等環境改造,支援他完成上廁所這個目標,而不是不讓他上廁所、完全接受照顧。包尿布應是最後不得已的辦法。」 

也有些長輩因急性感染如敗血症,造成意識不清、短暫失禁,被包上尿布,從此與它為伍。 

彭仁奎說,其實疾病痊癒後,失禁也有機會改善,應該再次評估排尿情形,不一定需要長期包尿布,但可惜家屬往往已習慣尿布的方便,錯失讓長輩脫離尿布的機會。 

2.就算失禁, 解決方法有很多 

「當長輩尿失禁,包尿布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彭仁奎建議,先帶長輩就醫,找到失禁的原因,有些是有機會用藥物等治療改善的,如果實在不行,才考慮包尿布。 

尿失禁可分為4種︰ 

●應力性(壓力性)尿失禁︰ 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因生產、手術或神經方面的問題,造成尿道括約肌鬆弛、無法完全閉鎖,膀胱頸過度移動,當腹壓增強時(如大笑、咳嗽、打噴嚏、運動、提重物)就會不自主漏尿,嚴重時連快步行走或睡覺翻身也會漏。 

輕微的應力性尿失禁其實很有機會改善,方法包括︰ 

·凱格爾運動︰ 強化排尿時會用到的提肛肌,通常連續做6~8週可改善漏尿。可請護理人員教技巧。 

·生理回饋儀︰ 在肛門兩側接上電極片,開始練習收縮提肛肌(同凱格爾運動),藉儀器反應得知收縮部位是否正確。 

·電刺激或磁波儀︰ 藉電力、磁波刺激來訓練骨盆底肌群。 

·藥物︰ 幫助尿道較緊縮,以改善漏尿。 

如果尿失禁嚴重,可考慮手術。 

●急迫性尿失禁(膀胱過動)︰ 因神經、肌肉問題,或藥物副作用,引起膀胱肌肉層不自主收縮,造成尿液急迫感,有時來不及走到廁所就尿出來,可能發生在夜間。以藥物治療為主。 

●滿溢性尿失禁︰ 膀胱收縮無力,在尿液漲滿後慢慢滲出。常發生在失智、巴金森症、中風或脊髓損傷患者,因腦部、神經退化或受損,感受不到尿意,膀胱漲滿尿而流出來。年長男性常見攝護腺肥大,使得尿道變窄,尿愈積愈多,也容易造成這種失禁。 

這類失禁可用藥物治療。但如果神經嚴重受損,藥物可能效果不好。 

●功能性尿失禁︰ 膀胱功能沒有大問題,但因為往廁所的路上花太多時間或途中有障礙物,憋不住而尿出來。常發生在中風、巴金森症、關節疾病等行動不便的長輩,可能從房間走到廁所要花5分鐘。

彭仁奎說,這些長輩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失禁而包上尿布,實在很窘。其實他們需要的是輔具(如房間放便盆椅,不用走到廁所)和改善如廁動線,例如讓長輩住在離廁所較近的房間、清除走道雜物等等。 

彭仁奎說,通常醫師仔細問診就可以找出失禁的原因,或者再輔以尿動力檢查、攝護腺超音波、驗尿(看是否感染),就可以知道是哪種失禁。 

3.好好溝通, 包尿布也要顧尊嚴 

彭仁奎說,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像在跳雙人舞,有進有退,雙方都需要妥協,舞才跳得成。照顧者固然應該重視長輩的尊嚴與需求,但照顧者的需求同樣不應被忽略。比如,長輩失禁嚴重,夜裡要起床如廁多次,照顧者必須起床攙扶,甚至要處理滿床屎尿,勢必睡眠中斷多次,長期下去會累垮,照顧品質也受影響,對雙方都不是好事。 

當失禁頻繁或量多,用藥物等各種治療方式效果都不好,或者長輩行走能力不佳,還是得考慮用尿布。 

「適當運用尿布是可以的,它也是一種輔具。重點在怎麼跟長輩溝通,創造更多可能性,」柯宏勳建議,要給長輩選項,比如先嘗試用便盆、便盆椅,而不是直接給包尿布一個選擇,也不宜用「你老了,就該包尿布」、「會跌倒就別下床上廁所」這樣的話刺傷長輩。 

尿布的選擇也可循序漸進。陳瑩琪建議,先從量少型的護墊開始用(像衛生棉一樣黏貼在內褲褲襠),這樣內褲不會被尿液沾濕,長輩比較舒服,而且護墊輕薄短小,不像在包尿布,不傷長輩的自尊。 

照顧者可以這樣說︰「要不要試試看用這種棉墊?這樣你比較舒服。」陳瑩琪說,其實多數長輩自己會感受到失禁,也覺得不舒服,當照顧者想幫忙解決問題,他們會願意一試,「但是要注意態度、口氣,讓他們保有尊嚴。」 

如果量較多,可讓長輩穿看起來像內褲的復健褲。陳瑩琪發現長輩頗能接受這種復健褲,就像穿內褲一樣,不像傳統尿片鼓鼓的。也可在復健褲內另放一片護墊,如尿量不多,可以只更換護墊,不用每次換復健褲。 

如果長輩夜間頻尿明顯,白天狀況還好,可採取折衷辦法――晚上使用尿布或尿褲,白天不用。「未必需要24小時用,」柯宏勳說。這樣也比較不會讓長輩覺得自己不行了,而且臀部有機會透透氣。 

你願意下半身一絲不掛嗎? 

柯宏勳去做居家職能治療時,曾發現不少臥床的長輩下半身光溜溜,什麼都沒穿。原來照顧者嫌幫長輩穿脫內褲或尿褲麻煩,乾脆不穿,只在長輩身下鋪看護墊,弄髒了直接抽換。 

「這些長輩還有意識,怎麼能這樣不顧他們的尊嚴?」柯宏勳抱不平。「他們可能也抗爭過,但是又能怎樣?只能無奈接受。」 

更感慨的是,去跟家屬溝通這件事,家屬常站在看護那一邊,覺得「讓看護覺得方便比較重要,不然她就不幹了」,他不禁想反問︰「如果你是那位長輩,你願意這樣被對待嗎?」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在《給40歲的嶄新開始》中建議︰「好好觀察、照顧父母,你會從中看到自己將來需要什麼、該怎麼做、有什麼該學習的。」 

一位長輩告訴台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主任黃軒︰「我油盡燈枯前的願望,就是不要包尿布。但又如何對子女說出口?」 

今天父母的心聲,將來可能也是你我的心聲。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8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岁以下孩子不宜把尿
如厕训练?德国儿医说我们对此不感兴趣
宝宝如厕训练,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育儿专家: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崔玉涛谈养育】找准时机,科学训练宝宝如厕
宝宝什么时候进行如厕训练好,怎么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