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店!关店!关店!实体零售会消失吗?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电商冲击、成本上升、模式老化使实体零售业一直处在艰难转型的寒冬。有业内人士甚至质疑:实体零售会消失吗?

年关已至,回顾已经收官的2016年零售业,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百货巨头持续关店,尤其外资百货节节败退,业绩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多家实体零售业在关店之余开始逐渐转型。

实体零售业频繁关店裁员

近日有消息称,全球最大外资零售商沃尔玛打算在今年1月底前再度裁掉数百人。在裁员的同时,沃尔玛还频繁采取关店措施,例如去年1月份仅在美国就计划关闭154家门店。

此外,梅西百货便宣布将在今年关闭100家门店,业内纷纷感叹零售业寒冬肆虐,而洋百货在中国断臂求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百盛集团,继关闭位于北京东四环的店而后,太阳宫店也遭集团甩卖。英国“老字号”玛莎百货更是关闭了位于中国内陆的10家店铺,彻底放弃中国市场。

同样没有熬过这个寒冬的还有日本伊藤洋华堂商场。除了2011年就关闭的五棵松门店,2014年以后又不得不先后关闭了十里堡店、三里屯食品馆等7家门店,至此,丰台北路和亚运村店成为华堂北京仅存的两家门店。

除此之外,家乐福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累计亏损近1亿元,同时该公司在中国的股权也频遭抛售;据传,在上海淮海路屹立了十几年的太平洋百货也将在今年年初关闭。

至于服饰业方面,昔日的“大众鞋王”百丽、达芙妮等国内鞋企深陷关店怪圈。根据百丽国际财报显示,去年6-8月,集团在内陆关闭了276家门店,相当于平均每天关店3家。另一“鞋王”达芙妮在过去的21个月里,净关店1562家,平均每天都有2-3家路边店在关闭。

过去一年里,传统零售业关店潮似乎并没有得到好转,这股自2015年开始刮起的关店风依旧来势汹汹,几乎席卷了实体零售的所有业态。

最头痛的是断臂并不一定能自救。2016年伊始,传统零售业的关店浪潮似乎并没有得到好转,这股自2015年开始刮起的关店风在去年依旧来势汹汹,并且几乎席卷了实体零售的所有业态。根据联商网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在单体百货、购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业态中,22家公司共关闭了41家店铺。

为何陷入关店潮的泥淖?

近几年,不少实体零售店迫于业绩下滑、成本增加等经营压力选择关闭门店。众多门店关停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实体零售业面临的困境。

业内普遍认为,在多种业态并存的市场上,百货业“躺着就把钱赚了”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者需求渐趋多元化、细分化,作为一个老的业态必须顺应趋势的发展。

有资深人士表示,传统百货讲究全覆盖,大而全,但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百货未来要增强体验及产品特色。总括来说,就是要从大众到小众,从通用到个性,从普遍到特色。

商超巨头中百集团在2015年财报中指出:受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消费信心不足,收入端增长乏力而人工、租金费用压力刚性上涨,渠道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实体零售行业景气度仍在低位运行,消费复苏缓慢,行业增长压力较大。

实体零售会消失吗?

市场会汰旧立新、汰弱留强,但这是市场的全部法则吗?显然不是,在市场的发展中,各种不同的形态此起彼伏是正常现象,并不是说那种一定会被淘汰,或许还会重新崛起,也未可知。而且,还有另外一种发展的形态,就是融合。不难发现,一些品牌在现实中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又在网上开店,获得更多的销售渠道,这其实就是一种融合。

从现在的情况看,未来电商和实体零售店必须相互靠拢、相互融合。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现实的情况,实体店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线上销售,不是说实体店就一定坚持实体,没有这样的事。同时,网店也在落地,有些大型的网络平台,已经开始在线下举行大型购物会,甚至也有一些知名的网店,开始开实体体验店。这就是融合的表现之一。

线上线下的购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需要互相借重。比如,线下的购物,可能在价格、服务、便捷性上有所欠缺,而线上购物,则缺乏实物的触感、购物体验等。所以两者结合,显然会产生更多的服务。比如一个人可以在线下逛实体店,在现实中挑选商品,然后线上支付,享受快递到家、价格折扣等服务,何乐而不为?

也有人认为,线下的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线上也可以获得,比如说未来带个VR眼镜,就可以逛虚拟商场。这恰恰是实体店不会消亡的第二个原因,至少在短期内,实体店的那种实物体验,很难被虚拟所代替,即便真的能够逛虚拟商场,也无法获得视觉、味觉、触觉等真实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消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在消费中充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获得满足感等。实际上,购物本身就有意义,这一点,在网上固然也能体现出来一部分,但实体店显然更有优势。

还有一个实体店不会消失的证据是,家门口的小卖店不会消失,街边的夫妻店不会消失,而且在网购时代,他们也在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也学会了网上支付、网上销售,也开起了网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将继续生存下去。

所以,大可不必为经营方式的变化而担忧,实体店和网店各有所长,它们自身也会求变求新,探索更合适的商业模式,会自己解决问题。

网络零售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经过多年的高速扩张,2015年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5.2%,已经超出美国、日本以及台湾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平;网购的流量红利渐入尾声,目前中国网购人数约4.13 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约30%,与20岁至40岁人群(网购主力军)规模基本一致。随着网购群体增速的逐步放缓,未来新增客户的获客成本将逐步增加。

从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到,电商巨头天猫和京东近几年双11的成交额一直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却明显下滑。这与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流量红利渐入尾声等不无关系,可以说电商市场已成为一片红海。

值得一提的是,1月18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显示,我国的网络零售市场经过多年快速增长,目前已稳居交易额世界第一的地位。在网络零售规模扩张的同时,商品日益丰富、服务不断升级,进入了由“量”到“质”的成熟化发展阶段。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网络零售增速明显下降是2016年的突出特点。前三季度,全国共实现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27950亿元,增长25.1%,说明实体零售在加快转型,竞争力逐渐增强。在这一过程中,电商的盈利空间被压缩,竞争更为激烈,兼并与淘汰更加频繁,创新、拓展与试错将成为主题。

实体零售如何突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王微认为,实体零售商品消费面临三方面的流出:高端消费在向国外流,中低端在向网上流,而商品消费能力在向服务消费流。分析来看,消费流向海外与生产制造企业的关系比较大,实体零售业想自救,还是应该从线上销售和服务消费这两方面做努力。

第一,实体零售业应加强创新变革,注重体验感和社交化 。

首先,线下零售并非全军覆没,便利店作为一种即买即走并逐渐发展成为提供生活服务(如缴纳水电费等)的一站式渠道,销售额稳健增长,与传统大卖场以及超市的萎靡不振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6年8月的调查显示,近四成便利店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据估计,2016-2020年便利店业态销售额增速在8%-10%,增速显著高于其他业态。

其次,随着国内新一轮消费升级,消费重心正从简单的物质满足转向商品和体验的双满足,“婴童经济”、“快乐经济”等体验式业态蓬勃发展,2015年中国健身行业、少儿培训以及连锁餐饮等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4%、19%和11%。线下实体店作为天然的服务载体,未来有望借助体验式业态重新聚合客流,降低获客成本。

综上所述,实体零售商应加强创新变革,超市、大卖场等可以布局便利店,购物中心则应该加快转变以收租金为主的盈利模式,提升自身的体验感和社交化,适应消费者的新变化。

第二,实体零售业应重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网购发展初期,线上线下确实存在竞争。但随着网购的不断发展,这种竞争逐步变成合作或融合。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线上与线下打通的商家已经超过100万家。

在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看来,线上线下零售业各具优势,其中,线上的优势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实体店在物流、服务和体验方面具有优势。他认为,如果实体店网点分布均匀,通过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可以发挥明显的物流优势。

此外,还有服务、体验,都需要面对面,实体店优势明显。如果能够把线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势和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的优势结合起来,零售业的优势就会非常大,就会真正发生“流通革命”。

因此,实体零售业应注意扬长避短,结合自身条件实施O2O策略或与电商展开合作,让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买门店提货,进而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

(本文来源/中国商网综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店寒潮仍未减,“新零售”是否另有转折
新零售时代,实体店的未来发展趋势将该怎样?
国内零售五条路:O2O还是玩跨界?
曾经不可一世,如今委曲求全,沃尔玛如何日渐衰落?
不确定的时代,找准自己的方向:2017年零售业前瞻
沃尔玛全球关269家门店 国内零售业市场洗牌加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