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望德国统一:旧创未愈添新伤
前东德地区人口结构失衡加剧  严重威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回望德国统一:旧创未愈添新伤
 
文汇报驻慕尼黑记者  吴筠

   
引言
    今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20年前经历了手足分离和冷战阴云的东、西德人民终于跨越了象征东西阵营对峙的柏林墙,并在1年之后的10月3日,实现了德国的重新统一。也正因此,这一天被定为统一后的德国“国庆日”。
    柏林墙的倒塌,成为德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为德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和无尽的失望,憧憬两德统一美好前景和对东西德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忧虑,始终成为这20年的焦点话题。
   
东部年轻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的最新一期报告指出,前东德地区的人口结构失衡状况正在愈演愈烈,东部地区的人口数字将在未来15年里持续降低,从而严重威胁到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尽管每年都从联邦财政中拨出巨额资金支援东部地区建设,但是前东德地区无论在经济竞争力、人口素质、收入状况和失业率等关键指标上都比西德落后一大截。而导致这一状况20年来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前东德地区的人口结构在这20年中严重失衡:年轻的高素质劳动力流失严重,而就业竞争力薄弱的人却只能留在原地。对于福利国家模式的失望,未来前景的迷茫,使前东德地区的年轻人正被右翼思想所侵蚀。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失衡情况仍在继续恶化,这给即将到来的柏林墙倒塌20周年大庆,笼上了一层悲观的色彩。
    当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生活在东部的德国人充满幽默感地自嘲说,生活在东部的人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多大的影响,第一因为这里本来就不那么发达,二来东部地区的工业也不是那么的外向型。
    但是,有另一场深重的危机正在东部德国蔓延——本周一,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在柏林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份最新的东部地区人口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未来15年内,东部地区的人口会继续下降,东部地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受到威胁。报告的内容尽管早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是看到东部地区人口数量下降飞快,以至于除首都柏林外的东部其他4个联邦州的人口结构一片代表下降的蓝色,人们还是要问,为什么柏林墙倒塌20年,统一也已经19年的德国,还要经历如此痛苦的过程?
   
多年援助治标不治本
    有关对于德国东部地区的财政援助以及特殊优惠政策,永远是在德国议会可以引起争议的话题——一方面联邦财政对于东部地区的倾斜政策已经实施了10多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部分地区几乎成了财政黑洞;另一方面,如果停止对于东部地区的优惠政策,那么东部5个联邦州包括首都柏林在内,都会立即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以及社会、人口、公共安全、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大爆发。因此,是否支持东部建设以及如何支持东部建设,已经成为了德国政府骑虎难下的两难选择。
    归根结底,多年来对于东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大多栽在了治标不治本的毛病上。例如在东部波罗的海沿海地区发展造船业和号称“生物硅谷”的新兴生物科技企业群,利用地区的传统区位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偏低的优势,来形成集聚效应,从而带动东部的新兴产业发展。这一设想固然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众多问题:尽管入驻“生物硅谷”的企业数字不少,但是真正在欧洲以及世界范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不多,在与真正的国际研究巨擘的竞争中,无一例外地败下阵来。不要说和国外企业竞争,就是和德国国内的传统制药厂商相比,来自东部地区的企业也只能算是小弟弟。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政府高额投入扶持,企业努力拼搏,但是由于配套服务业的缺失以及实际国际竞争力的缺乏,实际上投入产出比并不太高,对于改变东部地区的就业和产业结构也并无太大帮助。
    还有在帮助东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不少东部联邦州地方政府犯了惯有思维的错误——先投资基础建设,再扶持本地优势工业,然后鼓励本地年轻人在本地就业,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这是一个看似顺理成章的逻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问题层出不穷。第一,东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需求巨大,光靠政府投入和企业投资远远满足不了东部城市改建、企业设备更新以及配套物流和配售系统网络的铺设,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状况:基础建设投入其实不足,那么本地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受到了巨大削弱。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本地的优秀人才继续留在本地工作,就显得如此不切实际。选择前往西部甚至是其他西欧国家实现自我价值的高素质人才数量远远超过留在东部地区的数量。扶持东部工业的口号成了一句空话。
   
芬兰的教训值得记取
    其实,类似的人口结构失衡状况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曾出现过,瑞典和芬兰都曾受困于这种人口往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而造成部分地区人口急剧下降的情况。很大程度上,芬兰至今仍面临这一问题。这一状况为德国试图解决前东德地区人口失衡状态提供了思路。
    芬兰的东部以及北部的农村地区,由于工作岗位的流失以及财政支持的缺乏,多年来一直面对着人口迁移的困扰。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当地政府能否想出具有针对性的反制计划。最为有效的方案,无疑是吸引具有实力的大企业来当地投资,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并用实际的“推动效应”来改善当地投资形象,留住人才。
    芬兰人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点非常看重,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它需要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在改善社会就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做出积极努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企业乐于参与到政府的政策中来。当本地的老人都愿意留在家里养老,给社会福利机构减轻负担,当本地工人都愿意留在家乡,既为自己也为企业的未来——实际就是自己后代的未来——奋斗的时候,那么这一地方的吸引力就会再次上升。
   
建议对策缺乏操作性
    可惜的是,德国的经济专家和联邦政府部门似乎并没有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学到足够的智慧。在周一公布的此份调查报告中,柏林研究中心所提出的建议对策,让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部长看了都连连摇头。柏林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认为,要改变前东德地区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要采取激进的现代化措施,例如通过发展替代能源工业,围绕着东部地区的一些大城市,把周边的有效资源全部整合在一起,发展出以能源带动地区经济腾飞的新途径。
    这一近似于理想主义的建议,在现实中的操作性非常值得怀疑。这种极端现代化的城市理念,与现在德国东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差实在太大。如果硬要实施的话,政府必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先期投资,这无疑将严重加大政府的负担。而这种具有试验性质的城市转型,是否对于吸引人才回流,改善当地就业状况有实际的帮助,也很值得探讨。毕竟要使人们接受与当下的发展模式完全不同的事实,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教育方面,柏林研究中心专家提出的意见就更令人啼笑皆非。他们认为,在前东德地区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中小学体制进行一番调整:他们的建议是,开设更多的分校,而把现行的中学变得更为小型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使得居住在大城市之外的学生也有机会能够进入高质量的中学学习。这一想法,完全忽视了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的互动联系,单纯提高学校教育并不足以改变东部地区工作与就业情况滞后的状况,而只能使学生们思考,是不是应该去更好的地方发展?
    (慕尼黑6月24日专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林墙倒25年后 西德人为何愿意住到东德?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历史将记住默克尔,她毁灭了整个欧洲?可她刚刚又四届连任了!
突发:一觉醒来,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被隔离了!
再见,三剑客!谁是默克尔背后的女人?隐藏在德国总理府里的秘密
二战后,柏林位于东德,为什么还有东、西柏林之分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