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必须走出思维怪圈

必须走出思维怪圈

给自己一股敢于向前的勇气

你的思路决定你的出路,希望之路就在你的脚下;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状态,好的状态就在自我突破中。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一帆风顺,我们总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人生陷入困境时,你会如何呢?

身有残疾的人悲观地说:“我的人生注定是不幸的,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

出身不好的人说:“我智商不高,家境也不好,我这辈子只能这样了,走一步说一步吧。总之是无法干一番大事业了。”

有人会满脸委屈地抱怨:“我一直都很执著,也很努力,可到头来依然一无所获,我真是对自己太失望了。”

喜欢夸夸其谈,却不付出一点实际行动的人是生活中的空想主义者,他们不断空想着,却始终没能完成一个目标。他们总是甘于现状,且又忍不住抱怨,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常遭命运捉弄。

还有些人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畏缩不前,甚至把希望寄托在侥幸上。对他们来说,人生总是无路可走的,因为他们不但缺乏战胜自己的勇气,还喜欢坐享其成,等着天上掉馅饼。

这些都是逃避困难的表现。其实,只要敢于坚持,人生总是有路可走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突破自我束缚。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能失去向前走的勇气。就算前方的路荆棘丛生,就算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未来的希望,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人生信仰。

对于坚忍、勇敢的人来说,即使沙漠外还是沙漠,他们依然会执著前行;纵使森林边还是森林,他们也从不懈气。坚定的信念终能让他们发现出路,穿越所有的障碍。当然,信念二字就如《士兵突击》中高诚对许三多的评价:“信念这玩意儿,还真不是说出来的!”所以,不要因自己身处困境就自暴自弃,也不要因自己的先天不足而放弃追求。

一个人之所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他认为自己就是想像中的样子了。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会遮住真正的自己,正如一只在鸡群中长大的小鹰,即使有一天它可以去遨游蓝天,它却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

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要坚定信念,给自己一股敢于向前的勇气。盲人杨光在2008年春节晚会上的精彩表演感动了电视机前数亿观众,还有家喻户晓的“智障指挥家”周舟的神奇故事,对于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不得不去深思。因为他们都是突破自己身体局限之后,创造了自己的人生奇迹。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应该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抵达的高度,更应该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可以远远超出自己现在走出的人生距离。我们无须奢望自己也能创造像他们那样的人生奇迹,只要能够找回自信,突破束缚,感动自己就行了。

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存在价值,不是英雄,不一定就是狗熊。大材有大用,小材有小用。关键是要懂得做最好的自己。

不要认为成功非大事不成,做好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成就人生。一个人,能认真做好一件事就是不简单,生命价值也没有有用和无用之差别。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迷惘、痛苦,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之所以不能突破自己,是因为我们首先否定了自己。生活中,我们都在为自己画一个圆,然后跳进去,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在这个圆里一天天消耗自己的时间。待得时间久了,我们就认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如此,是根本无法改变的。

当不小心走到圈子边上,我们如同站在悬崖峭壁上一样,不敢向前跨一步。就这样,我们在那里无奈地摇摇头,又退回到自己厌倦的人生状态中。一切只因你缺乏向前走的勇气。只要坚信人生总有路可走,并勇敢跨出束缚中的自己,我们就能获得生命的新境界。

困难面前,勇气可以点燃生命之灯,而且生活中也从来不缺少乐趣。你的思路决定你的出路,希望之路就在你的脚下;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状态,好的状态就在自我突破中。

马太效应与逆境突破

马太效应,是由美国罗伯特?莫顿在1973年正式提出的。它主要向我们概括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容易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马太效应的雏形,而《圣经》中的一个故事却让它源远流长到现在。

一个国王要去远行,临走前,他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并吩咐他们:“你们拿它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国王回来了。

第一个仆人告诉国王:“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源于它所包含的耐人寻味的道理。其实,马太效应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积极让人交上好运,消极会让一个人所处的状态越来越坏。

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如果他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甘心安于这种状态,那么他所面临的现状可能就会越来越坏,甚至很可能让自己陷入一团糟糕之中。当一个人处在良好的状态中时,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增,做起事情来也会很积极,这种心态和做事方式会让他处在一帆风顺的状态之中,正所谓:“一顺百顺事事顺,一损百损事事损。”

然而,人生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变幻莫测,充满了不可想像的变化。每个人都不可能一辈子平安无事,也不可能一直都厄运连连。每个人都会面临人生的不同状态,有好的,有坏的,有让自己舒服满意的,有让自己进退两难、夜不能寐的。人生成败和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无关。所以,处在什么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拥有自我超越与勇于追求的勇气和信心。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可以有更好的未来时,当一个人从未对生活丧失希望时,他的人生就会一点点向自己预想的地方靠近。即使自己处在十分艰难的境地,甚至身陷重围,他仍然会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只要坚定信念,勇于面对心灵困惑,总会和好运迎头相撞。

一个人目前的状态是其心态的最好反应。当我们无力应对所面临的困难时,当我们在纷乱的情感面前茫然不知所措时,我们就会悲观、失望、放任自流。于是,现状每况愈下,我们也开始逐渐适应这种状态。尽管我们会在痛苦中挣扎,但却很难再突破已经习惯的内心瓶颈了。

当我们的身心陷入逆境之时,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个突破临界点,而勇于面对与放任自流决定你是否能将眼前这一切逐渐改变。

有一个人到野外探险,冰天雪地,渺无人烟。一不留神,他掉进了一个冰洞里。

他用尽办法想从洞中爬出来,然而由于洞壁太滑,爬出去的希望一点也没有。但他没有放弃,可他知道爬下去除了消耗体力外,一点用处也没有,另外在洞里呼救是没有任何用的。不过,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出不去就必死无疑。

生死关头,积极的人总是会不断寻找出路,消极的人只会听天由命、坐以待毙。他突然想起自己身后的行囊中有段绳索,于是马上把它拿出来。绳索一端有钩子,他想自己可以把它扔到洞外,也许会挂住什么东西,这样自己就可以顺着绳子爬上去了。

行动开始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把绳索扔出去,然而始终绳子都没有挂住。这让他有些失望,也许自己真的出不去了吧。但转念一想,与其这样活活困死还不如做点什么。可能洞外有钩子可以挂住的东西,只是好运还没有降临罢了。想到这,他又开始行动了。

当自己无法看到希望时,很多人会放弃。而他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单调的动作,扔——拉——扔——拉——连续五天,他不断地重复着。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活下来的唯一希望。

到了第六天,他实在绝望了。尽管他还在不停地扔——拉——但一切行为都显得那么机械。突然间,钩子像挂住了什么东西,他使劲用力拉了拉,果不其然。绝望中希望降临了,他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说不出是什么心情。

就这样,他爬出了冰洞。但此时,他最想知道的是,钩子到底钩住了什么?令他吃惊的是,在离洞口2米远处,一个大拇指大小的小洞救了他。

面对这样小的概率,很多人会选择放弃,只有很少的人在希望中勇敢坚持着。对于陷入逆境中的人来说,逆境生存智慧就是寻找这个离洞口2米远处的小洞。想突破困境,就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自己坚定这份信念,你就可以突破逆境的临界点。

积极的心理暗示

人的内心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相信自己能成功,你已经成功了一半;认为自己会失败,失败已经开始降临。佛说:“一切话语都具有诅咒的力量。”而且每一句话都会沉淀在自己心里,甚至成为潜意识。

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有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他每天都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一棵树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落下,病人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从病人的眼光中,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无奈与绝望。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的生命也就到尽头了。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

一位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清脆的树叶挂在树枝上。就这样,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落下。病人因这片叶子的存在,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心理暗示是人的本能,它是人们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我们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作出判断。同时,暗示还会对我们的内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就像戴在头上的金箍一样,一旦自己的思想、行为超出了意识底线,可能就会感到紧张、焦虑、恐惧。

研究发现,心理暗示对人的情绪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它又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呢?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尽管这种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曾做过一个残酷的实验。研究人员将一个战俘的眼睛蒙上,并捆绑住他的四肢,然后研究人员告诉他要抽完他的血进行实验!

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在一间安静的房子里,除了听到血滴进器皿中的嗒嗒声外,他什么也听不到。没过多久,这个战俘就在一阵哀号后气绝身亡了。

其实,研究人员并没有抽他的血,战俘所听到的滴答声不过是他们特意模拟出来的。导致战俘死亡的是什么呢?

是心理暗示,“抽血”的心理暗示,这是导致战俘死亡的真正原因。因为当听到血流出来的声音以后,他内心产生了极度的恐惧,以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从而导致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衰竭而死。

暗示不需要讲道理,只需要提示。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例如,商场里摆放的穿着服装的塑料模特,就是对你的符号暗示(这件衣服多漂亮呀,快来买吧);当看见别人在商场里购选衣服时,你又获得了一种行为暗示;当购买者穿上了刚购买的衣服,且喜形于色时,又会对你形成表情暗示;如果他对所买衣服赞不绝口,这又给你传递了语言暗示。

英国心理小说《新鲜空气》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威尔逊非常喜欢呼吸窗外新鲜的空气。一年冬天,他到芬兰,住在一家高级旅馆。那是个奇冷的冬天,为避寒流,窗子都关得严严实实的。尽管门窗紧闭,但整个房间里还是很舒服的。不过威尔逊一想到新鲜的空气一丝都透不进来时,他就觉得别扭,晚上睡觉总是辗转难眠。最后,他实在无法忍受了,便捡起一只皮鞋朝一块玻璃样的东西砸去,听到了玻璃碎裂的声音后,他才安然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他发现窗子完好如初,而墙上的镜子却被他砸了个七零八落。

尽管这是小说中的内容,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却很多。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相互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降低痛苦的程度。

生活中,人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暗示活动。不过,暗示是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的,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会让人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消极的心态,则会使人变得冷淡、泄气、退缩、委靡不振等。

同样一件事情,交给两个心态完全不同的人来做,结果会大不相同。

心态消极的人会顾虑重重,遇到一点障碍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碰到一点困难就马上丧失信心,失去判断。他们总是被问题牵着鼻子走,直到问题越来越多,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才宣告任务“流产”。

心态积极的人,总会觉得工作中出点问题是难免的,只要想办法、肯努力,一定会将问题妥善解决的。而且他们常常很自信,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绝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想想现实中的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人呢?自己是否被消极的心理暗示控制着,是否整个人像被戴上了一个金箍,始终没有勇气突破意识中已经习惯化了的消极、自卑?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有时恰恰正是自己。

如果你正面临这一现状,逆境生存智慧对你的帮助就是:如何让自己永远积极,如何用积极的暗示鼓励自己。

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生病时告诉自己“没什么,我身体很棒”;失败时,对自己说“不要怕,一切都会过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不会改变难成功

快速说出,2+3×4=?如果你的回答是20,我会用微笑的眼睛看着你。此时,只要你稍加反思,就会知道自己说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14。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回答错呢?这就是藏在你头脑中的思维定式在作怪。

美国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度风靡全球,书中用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向我们阐释了这个时代的变化。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在书的序言中写道:

再完美的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

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

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

生活是一座迷宫

我们必需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

在死胡同中搜寻

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

有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

它也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

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

它是一扇有益之门

一切都会在我们不觉中发生变化,而我们却固守在一种思维模式中。面对变化,很多时候我们是无能无力的,如果我们不改变,就会在变化中被淘汰。如果我们总是用陈旧的观念去应对外在变化,人生很多美好的事情都会被我们错过。

研究发现,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些经历、经验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其限制。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生活经验,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成长的地方及文化风俗都将影响你未来的思考判断。

尽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但相对来说思维定式却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所谓定式思维,是一种习惯化了思维模式,它主要指人们认识事物时会有准备的、带倾向性的心理状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忙碌的生产车间里人来人往,老板也来到这里,亲自查看产品生产情况。由于产品适销对路,销售部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这也成了老板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提高产品生产量,近来他频繁到车间查看。

一次,查看完生产情况,在临走前,他在生产部的公告栏上写下一句话“今天,梁睿所负责的生产线最好,生产产品400件。”隔了三天,他又在公告栏上写下一句话“今天,安娜所负责的生产线最好,生产产品480件。”

就这样,一个月下来,车间生产的产品总量比平时竟多出了3万件。不仅满足了市场部对产品的需求,还使整个生产车间,你追我赶,相互竞争较量,个个都是精神抖擞,一脸不服输的样子。

在这个故事中,聪明的老板就成功运用了一个心理学方法——心理暗示法。他留下那句话,就是在暗示生产部的其他人员,你做得还不够好哦,都应该像生产产品最多的人看齐。从另一角度看,相信生产部的其他人都有了压力,于是你争我赶的局面也就一天天形成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顺着定式思考问题,并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判断方式。直到思维定式让自己陷入危境时,我们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及思考问题的方法进行反思。当然,思维定式不一定都是坏的,思维定式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有它的负性一面。而正确的思维定式是动态的、辩证的。

不会改变难成功。如果用负面的思维定式指导通往成功的道路,成功必然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努力、奋斗、坚持,而是冲出思维定式的束缚,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不少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拿到一份不错的工资,完成工作任务老板就会满意,占有足够的物质就是成功,获得更多的利益就是幸福。这些都是负面思维定式。如果不能对此类错误及时作出调整,我们往往与成功无缘,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样的错误思维方式,我们就只能对成功望洋兴叹。

对于渴望成功,追求幸福的现代人来说,很多人更多时候是在逆境中挣扎,痛苦中呻吟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心中的幸福感并未水涨船高,而是感觉生活变得更加烦恼,压力开始越来越大,人生越来越没有意义,思想逐渐变得堕落。

是什么让我们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成功的意义又是什么?真正的幸福如何寻觅?然而,对这些问题很少有人能给出让自己满意的回答。

这是一个物质统治欲望,利益驾驭精神的时代。不少人被物质束缚,被利益腐化,在他们眼中,成功就是占有比别人更多的物质,幸福就是让自己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利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不停追逐着、忙碌着,甚至还会在某些时候使用不正当手段,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生存法则。

什么才是成功?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暴利难道就是成功?什么是幸福?整日只为物质奔波,只为利益烦恼,就是幸福吗?尽管很多人从内心反对这种做法,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无奈地走向这条道路?当很多人都心甘情愿地把错误当真理,把误区当坦途时,思维定式就具有了不可逆转的力量。

我们应该冲破这种思维定式的束缚,而此时逆境生存智慧的作用就是告诫我们,习以为常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大家都在向往和追求的不一定就是自己想获得的。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理性反思,不要盲动,更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成功本无路,所以我们要学会改变,及时对现状作出正确的判断,对错误及时作出调整。

制定一个可行的人生目标

有目标不一定会成功,持之以恒不一定有结果。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目标过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很难达到;目标过小,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会使人产生骄傲自满心理。所以,有目标很重要,制定合理的目标更重要。

有时,目标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坚持会让人陷入人生沼泽地。因为目标过大,我们会因望尘莫及而对自己悲观失望;目标过小,会让人产生妄自尊大的自负心态。这些都会成为一个人自我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同时,如果目标本身就不合理,那么越是对它坚持不懈就越可能让自己陷入消极、失落之中。

不过在我国,人们都希望自己把目标定得远大一些,老师也经常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父母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远大的目标总会赢得别人几分羡慕的眼光,而对于那些胸无大志的人,大家多会认为他能力平平,难成大器。然而,目标过大真就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吗?

在一条商业街有三家染布坊。

第一家在门口挂出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本店是全国最好的染布坊。

第二家也在门口显眼处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本店是全世界最好的染布坊。

唯独第三家没有这么夸大其词,只是在门口挂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道:本店是整条街最好的染布坊。

结果,第一家和第二家染布坊顾客很少,只有第三家整天生意红红火火的。

是什么成就了第三家染布坊?第一家的宣传明显带有夸大的成分,顾客一想,喊出这么大的口号,肯定不诚信,而且其价格也一定低不了。第二家的宣传更是语出惊人,很明显是在忽悠顾客,谁愿意上这个当?只有第三家,尽管有夸大成分,但其目标定得合情合理,对顾客来说,这种宣传也是最真实的。

这是一个带有幽默味道的故事,但其中有一些可以引起我们思考的东西!不必说很多人都亲身经历或有所耳闻的“大跃进”,单说现在的一些商家、厂家,不也常常在企业愿景中写上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豪言壮语吗?对于这种现象,仅从公司名字上就可管窥一斑。

不到十个人的公司竟然是“国际文化传媒”,一个小卖铺式的百货店竟然打出“百货商城”的牌子,一个以电话直销图书为主业务,编辑部只有2个人的公司竟然是“北京某某经济研究院”,如此等等,数不胜数。

商家给自己披一件美丽的外衣,是想让自己有一个好形象。若是一个人给自己制定极为不合理的目标,那只能让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了。对于远远超出自我能力的目标,如果坚持不懈,不肯放弃,那么这样的人生只能是黄粱一梦了。

陷入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陷入逆境。如果自己的理想不够客观,就很可能使自己处处受挫;如果目标偏离实际太多,我们就可能在逆境中迷惑彷徨。所以,在制定目标时,我们一定要使其尽可能客观现实。

只有设定了合理的目标,才不至于在追求中迷惑,更不会在追求中迷失。同时,只有设定了合理目标,我们才会知道自己下一步需要做些什么,才有标准去评估是否能够成功达到彼岸。

对于身心陷入逆境的人来说,逆境生存智慧要求我们积极乐观、坚持不懈。但如果坚持本身就是错误,放弃才是最佳的选择。我们要经常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目标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过分主观的成分。如果发现目标不合理,就要及时作出调整,才可避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坚持。

然而,在不少人心中,设定人生目标就是找一些遥遥无期的梦想,但这样的梦想永远不会实现。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开始就让目标尽可能合理、客观。如何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人生目标呢?

第一步:把目标单独写到一张白纸上。很多人的目标都是不登记的,他们只是将其放在心里,这样的目标常会在时间流逝中逐渐模糊。所以,制定目标一定要落实在文字上。

第二步:在目标中写上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但是目前又没有的资源,如某种教育、职业生涯的改变、财务、新的技能等。

第三步:在目标细分后,写下自己要完成每一步所需要的具体行动。这是一个检查清单,只要写下完成目标的确切步骤,你才可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否有实现的可能,哪些地方是不可执行的主观想像。

第四步:检查目标细分后的时间框架,在目标表上写下你所要完成目标的具体日期。对一些无法确定具体完成日期的目标,要写出自己想要在哪一年完成它并以此作为年限。

第五步:整体把握目标的整个时间框架,清楚所需要完成的每一小步。写下你所需要完成目标的准确时间。

第六步:根据整个目标需要,定一个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时间进度表,以便自己可以按照预计的路线去完成。

第七步:在时间进度表上写出每一个目标的完成时间,以保证自己对要完成的事情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年末时,回顾一下自己在这一年里面的进度情况,并画掉在这一年里面已经完成的目标。

总结:感谢那些思维怪圈

人人都会陷入逆境之中,而有些逆境不是突如其来的,和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有关。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人生状态,也必将面对什么样的逆境局面,因为我们判断问题的角度都是来自那里。我们深陷其中,并在痛苦中逐渐看清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们醒悟,浴火重生。

不同地区、国家的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性别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不同的职业、知识结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认知模式,而这个认知模式中就包藏着我们所特有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就是我们的思维怪圈,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将其区分开来。

知道了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在做起事情来就会事倍功半,而当一个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思维习惯的局限,也就是他获得突破的时候了。

先从一个耐人寻味的笑话说起吧。一艘载有中、美、法、德四国乘客的船出了故障,要沉了,只有跳水才可能有生路。但船上的乘客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们看来,只要船员修理一下就没事了。

所以,无论船员如何做工作,就是没人跳水。船长说:“我来试试。”一会儿,他回来了,对船员说:“别担心,大家已经都跳下水了。”船员都很佩服,问他用了什么方法。

他面带自豪,说:“美国人喜欢运动,所以我对他说跳水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法国人喜欢浪漫,所以我对他说跳水是一种浪漫的事;德国人有很强的纪律性,所以我对他说,跳下去,这是命令;对中国人,我说,大家都跳下去了,你还不跳吗?”

每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思维习惯,而它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做事习惯。针对每个人来说,其思维习惯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是受这些思维习惯影响的。

无论做什么、说什么,有什么样的态度,都免不了要受到它的影响。每一种思维习惯都有它的长处,也都有它的不足之处,只是多少大小不同罢了。我们都是带着一种特有思维习惯来看世界和他人的,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习惯也将不断地刷新、变化。正是有所局限,所以我们才能体味到自我突破的欣喜和快乐。

有欣喜和快乐,自然就少了之前的痛苦和挣扎。在一个固有思维模式中,我们收获着幸福,但也同样会在某些事情中感受到痛苦。正是经历了那一桩桩、一件件折磨我们的事儿,才使自己有了一种想突破、超越的渴望和勇气。

小米在一个传统的大家庭长大,对如何做一个称职女人,父母从小就给她灌输了一套中规中矩、忠于家庭、顺从老公的标准。小时候,母亲对她严格、苛刻,这使得她从小就有一种想被人宠爱、呵护的愿望,而对于父母,她只有一个念头,尽早离开。

中专毕业后,刚刚20岁的她就草率结婚了。尽管没有结婚时她就知道自己不爱那个男人,但嫁给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男人,使她内心对被人宠爱、呵护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与满足,而且当她得知自己在那个男人心中的地位时,她感动了,不顾一切反对嫁给了他,甚至像在故意报复家人,逃离家庭的束缚。

婚后的生活虽没有想像的那么温馨,但男人给她的宠爱与呵护还是让她的内心得到了满足。然而三年后,她的婚姻便每况愈下了。水瓶座的她崇尚自由、散漫、无拘无束,对家庭生活充满浪漫的期望,而老公的大男子主义做派让她尝尽了苦头。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碎如同一根根钢针刺伤着她美丽的心灵,和老公之间的矛盾也是日渐升级,这反倒使老公变本加厉地疏远她,收回了对她的宠爱与呵护。然而,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使她无论如何也不能作出离婚的决定,于是等待她的只有无边的绝望与痛苦。她将自己困在其中,欲哭无泪。

突破不了婚姻束缚的她并没有束手待毙,让自己随波逐浪。她想试着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庸俗、平淡,尽量迎合老公,让他满意。两年来,这种失去自己的感觉让她的生活如同梦魇,悲痛欲绝中她又找回了从前的自己,思考另外的经营婚姻之策。

她的办法是改变老公,让他变得符合自己的要求。尽管小心翼翼,但结果还是如她所虑,遭到老公的强烈反对。后来,她又尝试了各种办法来改变夫妻间这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现状,而等待她的仍然只有绝望。

11年后,绝路逢生,她终于要向老公提出离婚了。在她看来,离婚是她绝望中看到的唯一希望,然而正是这点渺茫的希望让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和老公离婚后,她如获新生般长长叹了口气,说:“感谢那些折磨,也感谢那个困扰我的思维怪圈,是它们让我真正看清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这样那样的思维怪圈之中,甚至正在经受着它们带给自己的折磨,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才一点点明朗起来,知道应该坚持什么,明白应该放弃什么。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折磨自己的思维怪圈,尽管灵魂在其中受尽苦难,然而却使自己获得了一股敢于向前走的勇气。它如金箍一样紧紧束缚了我们,然而也正是经历了那些痛苦,我们才懂得自我突破与改变的重要。不会改变难成功,当我们突破了自己的思维怪圈后,一定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和一个全新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时慧:直面逆境,另一种选择!
制定一个可行的人生目标
人生成功
南怀瑾先生:倒霉的时候,少睡觉,勤理发
朋友圈早安心语 微信早安语录
《心理韧性的力量》PDF版云盘下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